中医学基础6诊断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974516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6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医学基础6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医学基础6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8/612021/8/62四、望姿态n(一)概念: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2021/8/63n(二)望姿态的内容n1、异常姿态(动静姿态):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为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为阴证、寒证、虚证。2021/8/64n2、异常动态n(1)手足颤动:多为血虚生风。n(2)四肢抽搐: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n(3)角弓反张: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2021/8/65五、望头颈肢体皮肤n(一)望头面n1、望头部:观察头颅及囟门的形态变化、头发的形色变化和头部的动态异常。2021/8/66n2、望面部:观察面部色泽形态变化、神情表现及特殊面容(如惊恐貌、苦笑貌)。2021/8/67n(二)望颈项:观察颈项的外形和动态异常变化。n(三)望躯体n1、望胸胁:观察其外形、呼吸运动是否异常。2021/8/68n2、望腹部:观察其形态表现如是否对称、有无隆起与凹陷、有无青筋暴露、脐部有无异常等。n3、望腰背:观察脊柱及腰背部有无形态异常及活动受限。2021/8/69n(四)望四肢:观察四肢、手足的形态变化和动态异常。2021/8/610n(五)望皮肤:观察皮肤色泽形态的变化和表现于皮肤的病症。如:痘、疹、斑、疖等等。2021/8/611六、望排出物n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2021/8/612n1、望痰涎:观察痰的色、量、质的变化以判断脏腑的病变和病邪的性质。n2、望呕吐物: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胃气上逆的原因和病性的寒热虚实。2021/8/613n3、望大便:观察大便的形、色、质、量的异常改变,以诊察脾胃肠和肝肾的病变。2021/8/614n4、望小便:观察其色、量、质的异常变化,以诊察肾、膀胱、肺、脾、三焦的病变。2021/8/615七、望舌n(一)概念: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n(二)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n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n2、诊舌的方法n3、诊舌的注意事项2021/8/616n(三)正常舌象:舌色淡红、舌质荣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2021/8/617n(四)舌诊的内容n1、望舌质:望舌色、舌形、舌态、舌下脉络等。2021/8/618n(1)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七种。2021/8/619n1)淡红舌n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n临床意义:为气血调和的征象,见于正常人。2021/8/620n2)淡、白舌n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舌。如舌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n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2021/8/621n3)红、绛舌n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谓之绛舌。n临床意义:主热证(实热或虚热证)。2021/8/622n4)青、紫舌n舌象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或舌边青见有瘀斑、瘀点。n临床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2021/8/623n(2)舌形:观察舌体的大小、点刺、裂纹、荣枯、老嫩等。2021/8/624n1)大、小n舌象特征:舌体较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胖大舌常伴有舌边齿痕者,则称为齿痕舌。舌体较正常舌瘦小而薄者,称为瘦薄舌。2021/8/625n临床意义:胖大舌多为气虚、阳虚;瘦薄舌多为久病虚证、气血亏虚。2021/8/626n2)点、刺n舌象特征:舌面出现红色、白色、或黑色的星点者,称点舌;刺是指舌面突出的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又称芒刺。n临床意义:主火热炽盛。2021/8/627n3)裂纹n舌象特征:舌面出现纵横各形的裂沟或纹理,深浅不一,深者如刀割剪碎,浅者似横直皱纹。n临床意义:主津血亏虚。2021/8/628n(3)舌态:常见的病理舌态有强硬、痿软、震颤、歪斜、吐弄、缩短等。2021/8/629n1)强硬n舌象特征:舌体强直板硬,屈伸不利,运动不灵,也称为舌强。n临床意义:热入心包、热盛伤津、肝阳上亢及风痰阻络。2021/8/630n2)痿软n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n临床意义:主气血亏虚、津液不足。2021/8/631n3)歪斜n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n临床意义:中风、痰瘀阻络。2021/8/632n4)颤动n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震颤抖动。n临床意义:气血亏虚、阴津亏损、热极生风、肝阳化风。2021/8/633n2、望舌苔:观察苔色和苔质两方面的变化。n(1)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2021/8/634n1)白苔n舌象特征:舌上薄薄分布一层白色舌苔,透过舌苔可看到舌体者,是薄白苔;苔色呈乳白色或粉白色,舌边尖稍薄,中根部稍厚,舌体被舌苔遮盖而不被透出者,是厚白苔。2021/8/635n临床意义:薄白苔主外感表证;厚白苔主痰饮、水湿、食积、温疫热毒。2021/8/636n2)黄苔n舌象特征:有淡黄、深黄、焦黄之别。或黄而干燥、或黄而润滑。n临床意义:主里证、热证。2021/8/637n3)灰黑苔n舌象特征:苔色灰黑,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来。其中苔质润燥是鉴别此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n临床意义:主里证、寒证、热证。2021/8/638n(2)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松、腐霉、剥落等变化。2021/8/639n1)厚、薄苔n舌象特征:透过舌苔能隐阴见到舌体者,称为薄苔(又称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则称厚苔(又称不见底苔)。2021/8/640n临床意义:反映邪正的盛衰。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2021/8/641n2)润、燥苔n舌象特征:舌面润泽滋润者,称润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称滑苔;舌面干燥、甚则干裂者,称燥苔。2021/8/642n临床意义:反映津液的盈亏及输布状况。润滑苔主津液未伤、湿证等;燥苔主津液亏虚或输布失常。2021/8/643n3)腐、腻苔n舌象特征:苔质疏松,颗粒粗大,根底松浮,揩刮易去,或成片脱落,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者,称腐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紧贴舌面,揩刮难落,形如油腻粘液涂附舌面,称为腻苔。2021/8/644n临床意义:腐苔主邪热有余,蒸腾腐浊之气上泛舌面;腻苔主湿证、痰饮、食积。2021/8/645n4)剥落苔n舌象特征: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者,称为剥苔。根据舌苔剥落的病位和范围大小不同,临床又分为以下几种:2021/8/646n舌前部苔剥落者,称前剥苔;舌中苔剥落者,称中剥苔;舌根部苔剥者,称根剥苔;舌苔不规则片状剥落,界限清楚,形似地图者,称为地图舌;舌苔全部脱落,舌面光洁如镜者,称光剥舌,又称镜面舌。2021/8/647n临床意义:主胃气不足,胃阴亏虚;或胃气大伤,胃阴枯竭;也主气血两虚。2021/8/648第二节 闻诊2021/8/649一、听声音n(一)概念: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2021/8/650n(二)声音异常:指疾病反映于语言、声音上的变化。2021/8/651n1、常见类型:声重、音哑或失音、鼻鼾、呻吟、惊呼等。n2、临床意义:发声高亢有力,其声连续,前轻后重,多属实证、热证;发声低微细弱,声音断续,前重后轻,多属虚证、寒证。2021/8/652n(三)语言异常:分析病人语言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等。n1、常见类型: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呓语、狂言等。2021/8/653n2、临床意义: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2021/8/654n(四)呼吸声异常:观察病人呼吸的快慢是否均匀通畅,以及气息的强弱粗细,呼吸音的清浊等情况。2021/8/655n1、常见类型:喘、哮、短气、少气。n2、临床意义:呼吸气粗,疾出疾入者,多属热证、实证;呼吸气微,徐出徐入者,多属寒证、虚证。2021/8/656n(五)其它:咳嗽声、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2021/8/657二、嗅气味n嗅辨病人体内所发出的各种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气味。2021/8/658n1、常见类型:酸腐臭味、血腥味、尸臭味、尿臊味(氨味)、烂苹果气味(酮体)等。n2、临床意义:凡气味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臭者,多属虚寒。2021/8/659 第三节 问诊2021/8/660一、问诊的内容n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问睡眠、问二便、问经带)、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2021/8/661二、问寒热n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n常见的寒热症状有四个类型: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2021/8/662n(一)恶寒发热:患者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见于外感表证。n1、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n2、发热重恶寒轻:主风热表证。n3、发热轻而恶风:主伤风表证。2021/8/663n(二)寒热往来: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主半表半里证。n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兼有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不欲饮食、脉弦等症,属伤寒少阳证。n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每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兼有头痛、汗出等症,为疟疾。2021/8/664n(三)但寒不热n1、新病恶寒:为里实寒证。n2、久病恶寒:为里虚寒证。2021/8/665n(四)但热不寒:多为阳盛阴虚的里热证。2021/8/666n1、壮热:病人身发高热(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常兼有满面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等症,主里热证2021/8/667n2、潮热:即病人定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如潮汐之规律。n(1)阳明潮热:发热时间为日晡热甚(申时,下午35时)。常兼有腹胀便秘等,主阳明腑实证 2021/8/668n(2)阴虚潮热:发热时间为午后或入夜,其特点为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常兼有颧红、盗汗等症,主阴虚证。2021/8/669n(3)湿温潮热:发热时间为午后热甚,其特点为身热不扬。常兼有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舌苔厚腻等症,主湿温病。2021/8/670n3、低热:病人发热不高(3738)、或仅自觉发热者,又称微热。根据兼症不同主气虚、阴虚、或温热病后期。2021/8/671三、问汗n询问有无出汗及出汗的时间、部位、汗量的多少,主要兼症等,借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2021/8/672n(一)表证辨汗:是判断外邪的性质和卫气盛衰的重要依据。n1、表证无汗:兼有恶寒重、发热轻、头项强痛、脉浮紧等症,多属表寒证。2021/8/673n2、表证有汗:兼有发热恶风、脉浮缓等症,多属外感风邪表虚证;兼有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脉浮数等症,属表热证。2021/8/674n(二)里证辨汗n1、自汗:即日间汗出,活动尤甚者。常兼有畏寒、神疲、乏力等症。主气虚、阳虚。2021/8/675n2、盗汗:即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常兼有潮热、颧红、舌红少苔等症。主阴虚、或气阴两虚。2021/8/676n3、绝汗:即病重或病危时,出现大汗不止者。主亡阴与亡阳。2021/8/677n亡阳之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冷汗清稀,兼有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n亡阴之汗表现为大汗不止、汗出如油、热汗而粘,兼有身热口渴、呼吸气粗、脉细数疾等症。2021/8/678n4、战汗:即病人先恶寒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者。主疾病发展的转折点。2021/8/679n战汗之后热退身凉,脉静和缓,说明正胜邪却,为疾病好转的标志。n战汗之后仍身发高热,脉来疾数,说明邪盛正衰,为疾病恶化的表现。2021/8/680n(三)局部汗出:即身体的某一部位汗出或不出汗。如:头汗、半身汗出、手足心汗、心胸汗等。2021/8/681四、问疼痛n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等。n(一)问疼痛的性质n1、剧痛与隐痛:前者痛无休止者,多属实证;后者绵绵不休者,多属虚证。2021/8/682n2、胀痛与刺痛:前者痛处走窜不定者,多属气滞;后者痛处固定不移者,多属血瘀。2021/8/683n3、灼痛与冷痛:前者喜凉恶热,多为火热亢盛或阴虚火旺;后者喜温恶寒,多为阴寒亢盛或阳气虚弱。n4、其它:重痛、空痛、掣痛、绞痛等。2021/8/684n(二)问疼痛的部位n1、头痛:询问整个头部或头部前后、两侧及顶部疼痛状况。2021/8/685n头痛连项者,属太阳经病变。n两侧头痛者,属少阳经病变。n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病变。n巅顶痛者,属厥阴经病变。2021/8/686n2、躯体疼痛:不同部位疼痛,说明相应脏腑的疾病。n(1)胸痛:胸部正中或偏侧疼痛。多为心肺病变。n(2)胁痛:一侧或两侧疼痛。多与肝胆疾病相关。2021/8/687n(3)脘痛:多与胃寒、胃热、食积或气滞有关。n(4)腹痛:多与脾、大肠、小肠、膀胱、子宫有关。n(5)腰痛:腰脊正中或腰部两侧疼痛。多与肾病、或劳损有关。2021/8/688n3、四肢痛:即四肢关节、肌肉、筋脉疼痛。多为外感风寒湿所致的痹证。如行痹、痛痹、著痹、热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