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doc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8910854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联络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演示实验,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处;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p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联络生活实际,理解石灰石的用处。才能目的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进步实验探究才能。情感目的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处,再从社会视角分析p 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络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老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详细性质。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处。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响,学生并不生疏。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响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p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无论呼入的新颖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络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进步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生疏。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处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拟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进步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展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步学生学习才能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拟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形式。根据学校情况生、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形式。联络实际生活、消费学习二氧化碳。课程完毕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处从用处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外实验指导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防止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响打下良好根底且过渡自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引言】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假如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板书】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演示】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刚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假如将温度降低至78.5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板书】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演示】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答复后,老师归纳【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应呼吸。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学生讨论后归纳【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假如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演示】【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板书】2.和水反响:H2OCO2=H2CO3【演示】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H2OCO2=Ca(HCO3)2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常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响所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处,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处。【板书】三 二氧化碳的用处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才能和观察分析p 才能。2、过程和方法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p 及推理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考虑、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二、教材分析p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p 物质在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根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响之后,是对化学反响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根底,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1、在课前就进展实验分组,将实验才能强和实验才能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展讨论,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展实验操作有个大致理解。二教法选择直观性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三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实验探究、老师引导发现 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打破难点 知识活用、小结反响。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分析p 、练习 、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四、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老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倾听学生的见解第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局部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天平的变化。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实验,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第3步验证实验、探究交流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假如你们按照学案上的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展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刚所演示实验的结论是否一样?老师巡视指导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一样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第4步建立模型、打破难点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并考虑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第5步知识活用、小结反响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展练习讲解。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老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p 物质在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根据。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实验分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学生的猜测有: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F132.环节一:新课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测。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测,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开展。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间有间隔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p 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详细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p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测,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测。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展。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p 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考虑: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环节三:稳固提升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理论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逐步学会分析p 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环节四:小结作业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答复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答复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答复学习的感受。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考虑,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七、说板书设计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f132.更多教案延伸阅读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溶解度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形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化。本节课从比拟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泼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承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擅长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表达了尝试教学的根本观点: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教学目的:1、理解溶解度概念。2、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3、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才能是否一样?举例说明。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才能是否一样?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老师总结:物质溶解才能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才能叫溶解性。二、讲授新课1、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问:如何比拟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互相纠错与补充, 老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好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拟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拟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一样,溶液到达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化,老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一样?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一样?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到达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一样? 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化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考虑中,定温,溶剂量一定,到达饱和状?这三个比拟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师:利用胶片展示完好方案。结论: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师:假设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那么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 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考虑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结论: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拟特定温度下 物质溶解度大。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总结。3、溶解度曲线。师:用胶片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 溶解度为110克。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如今哪些方面?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和碱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教学目的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运用。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难点:理解中和反响的本质。中和反响在生活理论中的应用。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相关的CAI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构造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根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答复上面的问题后,老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响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响原理吗?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点评:问题构造是构成教学思路的根本的材料,是学生进展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老师展示问题构造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化。问题构造在抓住知识属性的根底上,针对中和反响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化,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本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的,强化了过程方法目的,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第二板块:教学设计创设情景 在酸性土壤中参加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引入课题 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活动与探究 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互相作用。学生猜测、讨论、分组实验、总结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响的本质验证猜测与结论理论与应用 “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用洗洁精清洗厨具理论与应用 设计实验: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在食用前可如何处理并完成该实验第三板块:教学范例我们已经知道在酸性土壤中参加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展中和处理。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我们还应知道提出问题: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响?猜测:我猜测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响有: 。实验探究 搜集证据: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结论 1.取10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3.蒸发反响后的溶液。 小结:1.酸与碱反响的本质中和反响。2.盐的定义。 知识小结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响,生成物是盐和水。我发现的新问题:猜测根据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现象结论1 2 我们怎样应用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机密。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适宜?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响原理是什么?上网搜集有关中和反响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教学设计我们的感受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我的启示是: 。我的发现是: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教学目的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消费、生活和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参加其他元素可以改进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通过比拟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才能,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通过资共享,鼓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处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处。实验准备老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篇一 1教学目的1.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1.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展分析p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2.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探究式5教学用具1、媒体资: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把一沾水的棉花和枯燥的棉花分别点燃。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6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承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历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考虑答复: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场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演示探究实验讨论: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归纳小结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考虑1、假如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3、假如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考虑、讨论:说明燃烧需要到达一定的温度观察实验需要到达着火点需要氧气需要氧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考虑、答复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进一步稳固燃烧的条件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假如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展考虑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演示实验7-1小结灭火的原理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p 灭火的原理。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讨论1、隔绝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作业习题7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可燃物;一、物质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与助燃物;二、认识燃烧:现象:发光、放热;本质:剧烈的氧化反响。三、易燃物和易爆物去除或隔离可燃物;四、灭火方法和原理: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隔绝空气或氧气篇二 教学目的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展分析p 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教学工具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答复进展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刚刚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方,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亲密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展实验探究。二、实验探究1.燃烧的条件。实验l学生分组进展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老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投影)(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师:通过同学们进展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到达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消费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灾火事例 ,方法 1. 2. 3. 4. 5.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展展示评讲。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刚灭火的方法进展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络。然后归纳小结。小结(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组织学生进展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消费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枯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展分析p 。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3 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小结(l)在消费、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课后小结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到达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在消费、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篇三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2.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平安常识。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平安常识。难点如何防火、防爆。教学工具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二、推进新课爆炸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间隔 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现象:发生了爆炸。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到达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平安问题要时刻进步警觉性。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以下图标。师:投影展示: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生:(1)留神火灾易燃物质;(2)制止放易燃物;(3)留神爆炸爆炸性物质;(4)留神火灾氧化物;(5)制止烟火;(6)制止带火种;(7)制止燃放鞭炮;(8)制止吸烟。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师:请阅读“消费、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考前须知”。(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平安,消费、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板书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一、爆炸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平安知识教学反思: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故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p ,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进步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互相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_、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渐渐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如今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根底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绘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绘并记录实验现象参加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板书 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响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根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板书 二、 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枯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络在表达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以下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枯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板书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板书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板书3、密度两块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铝块,有经历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演示实验15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作业:习题1、2、3、4、5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学习目的】1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重的兴趣。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亲密。4理解化学学科的学_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策略】1魔术表演。1魔棒点灯。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3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老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根底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在全班交流的根底上,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学习化学的要求:认真预习,重视实验。亲密联络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擅长考虑,敢于提问,积极探究。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5要点1 化学的作用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消费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开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安康等。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结实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根底知识,掌握好根本的实验技能。一局部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化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根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根底上结实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p 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考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擅长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p 推理才能,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擅长抓打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展考虑,逐步使问题明朗化。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浸透与联络。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开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展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络。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获得优异的成绩。*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动脑考虑、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动脑考虑、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初中化学教案三篇篇一氢气的性质和用处 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复原性,并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考前须知;根据氢气的性质理解其主要用处;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理解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氧化剂和复原剂。才能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情感目的通过氢气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