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768589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5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数字格子跳跳乐活动目标:1、探索泡沫垫的多种玩法。2、结合数字规律练单脚跳、双脚跳及跨跳等多种跳的潜力及动作的协调潜力。3、努力听清教师指令,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人手一块泡沫垫,1-10的数字卡片2套。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这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齐来玩玩吧!(幼儿随铃鼓的变化变大圆-小圆-蜗牛圆)二、基本部分。1、出示泡沫垫,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泡沫垫除了能够作为垫子,还能够和我们玩游戏呢?我们一齐来试试。此刻小朋友们分成2组游戏,能够自己玩,也能够和同组的小伙伴一齐玩。(幼儿四散游戏)师观察幼儿活动状况,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幼儿可将各自的泡沫垫连成两条长龙铺在地上,幼儿分成两组,以接龙竞赛形式从泡沫垫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幼儿可将泡沫垫每两块连接在一齐,然后,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一组,泡沫垫横向摆放,共摆五组,其间距要相等。幼儿做小兔跳的姿势跳过每块泡沫垫。可将泡沫垫两块相靠竖向摆放,提高跳跃的难度,加大运动量。提醒幼儿在跳的过程中务必双脚并拢,不得分开。2、讲评幼儿游戏状况,表扬玩法新颖,合作默契的幼儿。3、出示袋鼠图片,问:这是谁?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这天我们来和小袋鼠学跳的本领,看看谁会是跳跃冠军。4、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利用泡沫垫进行跳的练。教师用语言或简单的动作予以提示或帮忙。泡沫垫平放,双脚并拢跳过。提醒幼儿逐步加强高度,看看自己最高能跳过几块泡沫垫。将泡沫垫隔必须距离平放,幼儿有序进行连续跨跳(或单脚跳、双脚跳)。提醒幼儿观察并实践不同的跳法适宜的宽度是多少。将泡沫垫两块相靠竖向摆放,连续摆放五处,进行跨跳练,提醒幼儿尽量不要碰倒泡沫垫,如果碰倒,要立即重新摆放。5、将泡沫垫平放,幼儿围坐休息。可相互敲敲背、捏捏腿,做一做放松运动。6、游戏数字格子跳跳乐。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自由挑选一块,并贴在自己的泡沫垫上。将泡沫垫按数字大小摆成两条长龙,要求幼儿听清教师指令,进行跳跃活动。单脚跳顺数(或倒数)。双脚跳单数。提醒幼儿两排的单数都要跳。左脚跳单数、右脚跳双数。提醒幼儿想好再跳。变化摆放方法,继续游戏。三、结束部分游戏叫号猜猜碰。幼儿听教师叫号,叫到的两个同号幼儿为一组,进行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后结束活动。教师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教学设计。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交流叙事性文本教学设计案例评析的话题,我是宋庄中心小学的一位扎根乡村教育,喜欢乡村孩子的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一位语文教师。因工作以来的大多数时间在村小呆着,所以我一直地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平静安逸的乡村生活,极少外出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教学也是非常盲目和随意的,从没想过会认识这么多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更没想过会加入朱老师骨干教师培育站,有机会发展和成长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所以,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感恩,感恩与大家相识,感恩共同的成长。通过本学期多次与导师、学员的交流与学习,我觉得在你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无知和渺小。所以,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对我是一件令人幸福和幸运的事情。今晚,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本学期三月份参加的以“识字写字”为主题的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所参赛的内容: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从接到通知决定上这一课到比赛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不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都觉得非常的仓促,虽然在磨课的过程中得到区领导、专家耐心、细致的指点,但由于个人领悟能力有限,教学过程的很多环节我考虑得不是很周到,加上磨课的次数也有欠缺,对孩子的预设不够充分,导致比赛时在时间的把握上出现了疏忽,留下了遗憾。下面我就在本课备课时的一点思考与大家交流两个小话题。一、面对一则童话,我们需要教给孩子什么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而文本就是识字写字的载体,所以面对低年级十几篇童话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童话首先是写给儿童看的,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的口吻虚构成的故事。它往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而又高于儿童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教师阅读童话后,可以很容易地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非”,从而获得正确的道德规范,逐步培养起美好纯正的情感。但对于童话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词的理解和书写上,学生是有困难的,在对童话语言特点的感受上,孩子也是有困难的,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随文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材编写的意图所在。另外,基于猴子种果树一课对话多,相似段落多的特点,引导孩子分角色朗读,感知_大意,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要词句也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有了以上认识,我在本次修改教学设计时,将教学目标的每一条内容都更加细化和具体了: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角色语言的不同,并积累重要词句。2.随文识字,学会独立认字,运用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并正确、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的汉字“浇”、“施”、“肥”“拔”等。3.了解童话故事的大意,懂得做事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目标明确了,教学就有了主心骨,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变得容易和可具操作了。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是更重要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好,训练重点思考好,我想:这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二、面对低年级孩子,教学过程应如何开展在常态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大考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也很少思考文本本身的特点,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让孩子死记硬背,就是进行一些完全是理性的和抽象的分析,让那些活生生的文本固化、僵化,而学生因要学新课文激起来的浓厚兴趣,往往会随着老师的一次次“灌输”和一步步“分析”而淡化、消逝。下面我从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中择选三个小环节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各位学员多批评,多指正。首先,谈谈导入新课环节我抓住孩子喜爱小猴子的心理特点和今年是猴年的教学资源,这样设计了导入:小朋友,今年是猴年,你瞧,它来了。(出示图片),它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猴子种果树继而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提醒孩子“猴”字是反犬旁, “种”是个多音字,并复习旧知“种子”,最后教师板书并口述“种”书写要点:左右两边都有竖,左短右长才好看。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导入明快,灵动,从孩子喜欢的童话形象入手,以简洁生动的方式,直奔主题,同时也重视体现教师板书示范的作用,提醒孩子“猴”和“种”两个字书写的难点和重点,这样真正把识字写字渗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其次,说说师生共读环节。低年级童话题材的_很多,童话中的角色都是非常可爱的,它们既是作家生活的积累,也是作家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并且童话角色往往都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它们的神情、动作、心理及语言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语言训练材料。所以,抓住本课中小动物生动的语言对白,组织孩子进行分角色朗读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根据读书小提示自由,走进朗读课文,走进故事,接着,我便安排了师生分角色朗读的环节:分自然段,老师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读三个小动物说的话。其他同学有的朗读,有的认真倾听,还有的当小老师,认真倾听,当小老师,适时纠正小朋友读错的音,这样,师生共同进入角色,进行朗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快乐的读书体验中认识生字,理解新词,以全面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个过程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非常有必要呈现的。当然,在师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不能脱离形象,平平板板地朗读,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顾再现形象,而忽略读准字音、读通读好的要求。事实上,只有引导孩子发现,并能突出童话语言中那些传神之笔,让学生细细咀嚼,孩子才能真正进入童话的世界。比如这一课中2、4、6自然段语言叙述相似,3、5、7自然段语言基本一样,对于其中的关键词语也是多次反复出现,朗读时不能随意忽略,要牢牢抓住教材语言,而教师有趣的范读,无形中创设了情境,让孩子身不由己地进入到童话的世界。最后,聊聊识字写字教学大家都知道,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字不离词,字只有在一个词中才具有意义。在识字的同时,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也才能在阅读、写作中加以运用,并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课标也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将识字写字渗透到初读课文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之中。一边创设情境,再现童话形象,让孩子对童话形象既看得见,也摸的着,一边把本课带生字的词语,相机出示,如:猴子一想 农谚 喜鹊 喳喳 着急 樱桃好吃树难栽我用出示词语卡片的方式重点指导孩子读准,而对于文中同类的词,我则出示在大屏幕上,如梨树 乌鸦 哇哇 梨五杏四杏树 喜鹊 喳喳 杏四桃三桃树 杜鹃 咕咕 桃三樱二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农谚)对于这些词语,引导孩子分小组横着读,竖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概括_的大意,同时相机理解“果树”、“农谚”的意思。字只有依附于词才有意义。教学中,尽量避免孤立地识一个字,写一个字,一般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读写的。比如:把生字组成短小的句子,以便于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理解,又有利于集中精力教好课文。在指导孩子书写方面,我引导孩子从句到词,再到字。比如教学左右结构字的写法时,我先引导孩子谈话,读句子“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的含义,等着将来吃梨子。”接着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通过表演理解 “浇水”、“施肥”,进而让孩子说说这三个字写起来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写?先指名说,教师相机总结:左右结构的字,要看准宽窄、高矮和长短等。同时,教学时便教学边巩固,以“熟”带“生”,以一带多,由已知到未知,关注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孩子发现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和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学起来轻松,而且不至于混淆形近字。对于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漏洞,有许多的细节还需要在课堂中继续检验。我就择取着说这么多。我个人觉得设计中对教材的任务把握和巧妙处理阅读故事与识字写字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另外,由于个人水平的有限,如何用理论透视课堂,归纳教学的门道,还有很大的困难,对于如何让教学设计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更有利,也很欠缺,还敬请和期待各位导师的指导和各位学员的真诚地批评和指正。教师教学设计3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二)能力训练点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三)德育渗透点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四)美育渗透点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出示投影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_;(2)_x;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x,得x,_ 得x,即x 、 合并同类项得x。【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出示投影2)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对比练习:(出示投影3)解方程:(1);(2);(3);(4)、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通过移项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1);(2);(3);(4)、【教法说明】这组题训练学生解题过程的严密性,故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做,四个同学板演形式完成。(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5)口答: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1)从,得到;(2)从,得到;(3)从,得到;2、小明在解方程时,是这样写的解题过程:(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2)应该怎样写?【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题进一步印证移项这种变形的规律,即“移项要变号”、要使学生认清这里的移项是把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同一边交换位置,弄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方程在变形,变形时保持“左右两边相等”这一数学模式。(出示投影6)用移项解方程:(1);(2);(3);(4)、【教法说明】这组题增加了难度,即移项变形是左右两边都有可移的项,教学时由学生思考后再进行解答书写,可提醒学生先分组讨论,各组由一名同学叙述解题过程,教师归纳出最严密最精炼的解题过程,最后全体学生都做这几个题目。学生活动:5分钟竞赛:规则是分两大组,基础分100分,每组同学全对1人加10分,不全对1人减10分,互相判题,学习委员记分。(出示投影7)解下列方程:(1);(2);(3);(4);(5);(6)、【教法说明】这组题用竞赛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而互相评判更增加了课堂上的民主意识。(五)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变形方法,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解方程需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这是重点、检验要把所得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教师教学设计4一、融入情景让作业充满生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在作业设计时,把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高老师计划用2小时批改作业和备课,实际批改作业用了1小时30分,备课用了6/5小时。请问高老师有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愿做、乐学。二、自主编写让作业丰富多彩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基本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说:“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把布置作业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打算为这节课设计怎样的作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而且设计的作业远比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丰富多彩。如:生1:进一步弄清什么叫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互为倒数。生2:先写几个数,然后写出这几个数的倒数。生3:跟同学继续讨论0和1的倒数情况。生4:找出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对于完成自编的作业,学生不仅乐意,而且全身投入,作业质量高,既较好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加强应用让作业回归生活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几个长方体包装盒,分别测量计算出用料面积;2)将10盒香烟包装成一条,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为什么?3)到超市做一次调查,看看超市里的一条(10包)香烟是怎样包装的,为什么要这样包装?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应用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四、自主选择让作业满足差异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A、B、C”三类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教学设计5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使能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设计6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也怀有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实质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所以,作为高一教师要尽快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赏学生。赏识教育在教育艺术中具有独特魅力,教师要从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要让全班学生都树立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热情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关爱他们,不歧视和挖苦学生,帮助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前提。其次,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新生入校通过学月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学情,及时给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初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及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暂以初中教材为主线,高中教材为辅线,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在课堂中形式多样复习初中知识,根据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抓好基本知识和能力“双基”工程,根据各班学生学习水平情况实行初高中学习的“缓冲期”。教师一定不要为了赶进度匆忙教学,而忽视了重书本,重规范,重过手,重基础的“四重”原则。再次,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是督促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听课,完成作业,复习总结,作笔记等方面都是我们教师应考虑的话题。所以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多指导学生预习的习惯,朗读和背诵范文习惯,如何查阅和使用工具书习惯以及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指导他们如何作笔记,如何整理和规范作业本,笔记本和错题本,要求所测试或运用过的相关试卷资料汇集成册,用不同颜色的彩笔钩画出所讲的语言点。在讲题中多传授解题方法技巧,在适当引申中寻找规律。再者,课堂注重实效,形式丰富多样化。高中起始阶段着重落实“双基”和“四重”上下功夫,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的互动性,在练中学语法,重点突出,精讲易懂,以趣味性教学进行听说训练,适当运用口语,举例通俗易懂有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记忆范文比赛,戏剧表演,对话或圣诞晚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的用语方面上抑扬起伏,激情四射也是高质量课堂的保证。上课内容要有特色,形式各异,要始终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适度的紧张感。要多让后进生展示自己,多鼓励和赞扬他们,让其实现价值和荣誉,体味成功的喜悦。在评讲试题中多运用启发式设问,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不能一味讲下去,成了全堂课是“填鸭式”教学方法。高中学习能力培养要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听说训练方面借助多媒体听歌曲,听精美范文和看英文片等多样化训练,学生每天的英语值日报告和讨论迫使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教师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种树人的话教学过程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1教师讲述夏令营中的较量。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次的较量谁输了,输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学习12、13自然段。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学习14自然段。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第15、16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同桌组合练习。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3教师小结: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教师教学设计8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3、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类的衣、食、住、行,生物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化工生产约50%以上的化学反应等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生命、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研究燃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节知识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讨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问题。师: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请同学们举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新课推进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填写此表)。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类标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发生CuO+H2=Cu+H2OH2跟O2结合生成H2O的过程称为H2的氧化反应CuO跟H2反应失去O的过程,称为CuO的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角度是Fe2O3+3CO=2Fe+3CO2生:得出以下结论板书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类标准:得失氧的.情况。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师:在复习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请分析填写下列表格: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2Mg+O2=2MgOFe2O3+3CO2=Fe+3CO22Al2O3=4Al+3O22H2O2=2H2O+O2Mg+2HCl=MgCl2+H2Mg+2H+=Mg2+H2Fe+CuSO4=Cu+FeSO4Fe+Cu2+=Cu+Fe2+师:CuO+H2=Cu+H2O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变化联系起来。合作探究2Na+Cl2=2NaClH2+Cl2=2HCl这两个反应虽没有氧的得失,但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哪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哪种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为什么?课堂小结上述合作探究讨论后,得出: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板书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2、两类标准:(1)得失氧的情况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2)化合价升降情况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活动与探究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2NaBr+Cl2=2NaCl+Br22NaOH+H2SO4=Na2SO4+2H2OMnO2+4HCl=MnCl2+2H2O+Cl2Ca(ClO)2+CO2+H2O=CaCO3+2HClO随堂练习1、下列各类反应中,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单质,此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氧化反应D、化合物分解的产物有单质,则该分解反应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Fe2O3+3H2SO4=Fe2(SO4)3+3H2OB、CuO+H2=Cu+H2OC、Fe2O3+3CO2=Fe+3CO2D、H2+S=H2S教师教学设计9教材分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教具:多媒体,钢琴,笛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我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经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到底怎样呢?生:学生小组讨论。师: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师:在学习这一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谁的.听力厉害,能分辨出老师演奏的歌曲片段是怎样的音乐情绪?(教师演奏笛子片段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牧羊曲。)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答案进行抢答.(欢快的,强烈的,抒情,深情的。)三、感受音乐情绪,学唱歌曲。师: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啊?力度怎样的啊?,歌曲可分几段?生:深情的。柔和的师:点评。师:好的,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教师按节拍朗读歌词(分组读)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师: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轻轻跟着哼唱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师: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嗯。“小羊咩,咩。咩,咩。”)生:兴趣高涨地练起来。师:在此时,教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四、学生互动:师:好,同学们都已经基本上会唱了,那让我们来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好吗?(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五、情感交流。让学生发挥想像: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想呢?她会怎样做呢?如果你们是小红,你们又会怎样做呢?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出自己的想法,写出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心底体会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情。)六、最后,播放音乐。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教师教学设计1011月4日12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江西省万名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乡村体育教师为期9天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农村体育教师的使命、乡村小学定向越野的介绍和设计、教案的设计与撰写、体操队列队形与口令、乡村气排球运动的开展、观摩学习等。通过这次培训给予了我们体育教师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一个个教学资源实例、一个个有效教学的内涵,使我们在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技能和运动训练水平。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参加的。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上饶师院体育学院万建新教授为我们开设了一堂如何上好体育课精彩讲座。丰富了体育课堂展示了体育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让技术动作更加的直观,给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聆听了上饶师院杨教授的运动训练体制等、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怎样做好每一个技术动作等等。我经常在领导、专家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专家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讲座中我们还不时的观看了优秀体育课图片,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好体育课,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九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带给我的思考与学习才刚刚开始。当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只是抱着学到一些新东西的想法,可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明白,在这里所收获的远超出预计的设想。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如何设计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上出高效率的.课?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求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通过这次培训我也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赋有的责任,我们从领导、专家身上不但学到了教学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为人师。我知道培训只是一个引领,一个导航,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本人”,年轻的老师们,努力吧!新课改给了我们成长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一个磨砺的平台。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教师教学设计11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生到黑板上指角。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生再次指角。(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认识平角、周角1、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师提要求:(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3、汇报交流、分类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生1:直角生2:钝角生3:锐角生4:平角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4、认识平角。(1)质疑: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生回答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2)画平角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生动手试着画角。(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生1:转动的办法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生1:箭头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生:动手修改。5、认识周角。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生自己画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三、回归生活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生汇报交流3. 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生1:角有很多用处生2:生活离不开角生3:角的作用很大四、回顾整理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