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18685773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创设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如何创设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如何创设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创设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当中,虽然我们一直大力提倡教学改革,努力推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或因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或因探索实际教学方法的无效与“懒惰”,教师夺“主体”之位而大唱“独角戏”的现象仍然普遍存有。为了唱好课堂这出“独角戏”,教师往往以纪律约束为前提,创设所谓能够听到“针落地的声音”的课堂气氛,而一些学校领导也对此大加赞赏。殊不知道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气氛与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了机械记忆的学习机器。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每一个通过刻苦学习而有所成就的人士恐怕都有这样的感觉。而如何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主动快乐的去获取知识与水平,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改革传统教学思路,树立快乐教学理念从学习的生理及心理过程上看,在学习新的知识信息时,通过复杂的大脑活动,被判断为有意思的知识信息,就会使人的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大脑神经系统网络被接通,这样才能使要学习的信息被接受和储存,在以上的大脑活动过程中,“被判断为有意思”的前提,就是获取有意义的知识信息的兴趣,只有有了这种兴趣,大脑才能被激活,达到轻松愉悦的学习目的,从而取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率,反之,当学生身处于一个呆板无趣的学习环境之中,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快乐的学习心境,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的学生大脑的活性被抑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消极状态,最终造成知识信息难以输入,储存和提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常常无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单纯地强调严格要求,一味的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只能在被动中学习知识,机械的记忆,这样的学习方法谈何快乐,又谈何效果呢?学习改革的关键是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的改革,而实现学习改革的前提就是教育工作者教学观点的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国外课堂教学的愉悦气氛中获取到有意义的启示,用自己的快乐教学去改变“十年寒窗苦读”中的“苦”字。创设师生轻松情境,营造课堂快乐气氛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到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都还没有成熟,他们处于高弹性可塑阶段,假如教师能够把情感因素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那将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经常听到学生们谈论到自己喜欢听某某老师的课,事实上这样不但仅是其教学方法得当,更是其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成功实践。事实上,强调情感因素就是在强调教师的高素质,它要求教师应具备有广博的知识面,高尚的修养,优雅的谈吐以及诚挚的爱心和督导的个人魅力等。作为单纯而又脆弱的小学生,他们对教师的好恶,往往决定着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教师一言不慎,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对一个科目,乃至以后从业的选择。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爱屋及乌,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然后才去喜欢我的课,这样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增加,“要你学”就会逐渐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局面就会被快乐的主动所代替。因为小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身份和社会地位独特的教师对他们情感形成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充分理解到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师生间只有有了真挚的情感,才能出现轻松的学习情境,这才是快乐学习的前提。其次,概念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营造热烈而有序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觉参加到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水平,所以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必须要 努力去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踊跃发言,在争论中见仁见智,形成独立,创新,自由的思维模式。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就是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一名设计师,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精心设计好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智慧的火花得以尽情迸射的思考题。课堂上要当好一名导演,倾力将学生导入到课堂与教学内容的情景之中,在适当的契机将议题抛出,并即时对学生激烈争论的问题加以点拨与引导,使之不偏离议题,不偏离我们最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了消除学生在众人面前发言的羞涩感,我们能够采用国外课堂教学的轻松模式,将学生的举手发言变为学生自由发言,鼓励抢答,允许学生或站或坐,或长或短,或严肃或诙谐的发表见解,只要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都予以鼓励,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对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假如教师自己的理解与课本、教学参考书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也要像学生真诚的说明,这仅仅是自己的看法。总之;要鼓励学生形成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思维方式,力求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百家争鸣的课堂气氛。试想,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当中,又有哪个学生能“把持”住自己,置身于“戏”外呢?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襄樊市晨光小学 丁莉莎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水平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常常会听到家长和教师这样反映:我的孩子作业总是错误很多,3抄写成5,加法当作减法,题目要求画垂线学生却画成平行线,对此,教师和家长也没什么好办法,只会感叹一声“太粗心”。而细细思考这种“粗心”现象,我认为,与阅读水平相关。学生阅读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速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培养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实行学习。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精辟而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数”时,能够这样设计:“今天,咱们来实行一场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是不是2、5的倍数。”学生纷纷报数,老师马上回答能与不能。这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要求老师讲出判断的窍门。老师并不说窍门,而是告诉学生:“这个诀窍在我们的课本里,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这局部内容,你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的。”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即打开课本,认真地看起来。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提升数学阅读水平1、抓重点词法抓重点字词法就是阅读题目的同时,标划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找出解题思路。比方: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的文字,并标出重点词“末尾”,引导理解“末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即时出示“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文字表达,让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并举例说明。这样,通过标出性质中的重点字词和阅读理解,学生也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了。又如:上学期期末测试有这样一道题:“有260名学生去郊游,一辆大客车限乘45人,再调5辆这样的车够吗?”结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留意到这个“再”字,只用455,得出的结论正好和准确答案相反。针对这个情况,我引导学生在读题时,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做个标记,这样一来,学生读题格外认真,并且逐渐在读中领悟了很多词语的意思。如:增加了、增加到、大约、同样的速度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发现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找找关键词,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或划出来再完成题目,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能够在一定水准上减少因为读题所带来的错误。此外,还存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但因为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的局限,他们没有办法自己实行准确理解。这就需要在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题目时,教师要增强指导。例如:“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世界上的森林面积正以每年18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减少,照这样下去,170年后,森林将全部消失。2003年世界上森林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读题之后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准解题的关键,不能理解题意。此时,教师就应协助学生来找出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170年森林一共减少多少平方千米和2003年的森林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我们就找到理解答这道问题的一个隐含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170年森林一共减少的面积就是2003年的森林面积。通过这样的转化,这道题其实就是求170年森林面积一共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出现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学会了自己实行转化,通过这个道题目的讲解,教会了学生理解、解决这个类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还蕴涵了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的思想,可能通过这个次的练习学生并不可能体会到这个思想,也谈不上在解答其他题目时使用这个思想,但是我相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渗透,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深深留下这个思想的烙印,今后需要使用时就能灵活了。2.比较法 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极相似的题目同时出现,如:(1)要修一段长875千米的路,前5天修了12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2)要修一段长875千米的路,修了5天,还剩250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这类题目看似相同,实际上在题意和解答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再比较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3、分析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表述,因为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所以,在阅读的前提下,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实行反复地推敲、分析、比较,协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地把握结论的内涵。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阅读后,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实行分析:(1)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结论还成立吗?(2)为什么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假如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会怎样?由此引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3)零为什么要除外?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推敲,不但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使学生领悟到蕴含其中的数学阅读方法。4、联想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和联系性。数学阅读时,要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理解,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在出例如题“计算1/2+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实质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实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他们理解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的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与教材中所提示的内容在算理上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课件演示,把“1/2”与“1/3”直接合在一起,基结果不能看出是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引导学生验证上述推理。像这样融会贯通的阅读思考,不但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灵活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三、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数学阅读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时,需要具备相当水准的阅读技巧,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途径: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最新的研究指出有三种必要的阅读技巧:解释词义、解析字面的意义以及理解水平。在具体的应用题教学中,要在审题、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这个环节上多下功夫,以往的教学往往注重解题技巧、解题技能的训练,而无视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做题时不读题,看“多”就加,看“少”就减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巧读书,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边读、边想、边划,注意划出关键词,理解其涵义,同时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且注意恰当使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相互学习。在讨论的同时,学习他人的阅读技巧,如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要找到关键词“比、占、是”,看图编应用题要掌握识图的顺序,在分析应用题时要讨论关键的字、词、句,讨论这些字、词、句的涵义等。此外,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襄樊市晨光小学 姚磊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水平,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水平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水平的人才”。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本刊本期推出陈海岸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文,意在推动我市创造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本刊编辑部期待着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水平的做法、经验以及对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水平的理解理解、研究探索整理成文,寄给我们,我们将择优在本刊发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水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实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 一、科学使用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多为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行的。这其中必然包括学习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使用学习的迁移,增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多解练。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提升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型和恒等变型的水平。以一题多解为例,从各种规律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作为教师要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分成几套,实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应用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出示题目:王师傅原计划16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能够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教师提问:“你能够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解答这道题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审视结果,学生发现有多种解法:归一法解:15900(3604);比例解:设实际X天完成900X3604,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分数法解:154(360900);倍比法解:154(900360);方程解:设可提前X天完成360(3604)X15。这些解法,使学生沟通了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科学使用学习的迁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巧妙“改造”思考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实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作为教师,能够通过对思考题的原题“改造”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发散性思维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 例1:画一个长方形,想想看,怎样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 学生经过思考找到解题办法后,再改造题目:在原题中增加两个梯形;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脑,经过思考,再画出图示。 例2:111,211,311,想一想,得数有什么规律? 1110.090909; 2110.181818; 3110.272727; 实际上,1110.09,2110.18,3110.27,9110.81;得数都是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2,这些循环节上的数字分别是9的1倍、2倍、3倍,9倍的数字。 改造:12711,得数是多少? 依原题规律:12711(1216)1111.54。 很显然,通过思考题的原题改造,能够增大学生的思维力度。特别在学生学了后读知识以后,改造以前做过的思考题,更有思考价值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三、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持续地展开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数学家、发明家的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幸福,这对于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说,是一种好办法。 在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思维具有创见,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能够一般法为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求独创解法。 一位教师在讲完圆柱体的体积以后,出了一道这样的例题: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通常的解法如下: 先求出圆柱体的高:113.04(23.142)9(分米) 再求出圆柱体的体积:3.14229113.04(立方分米) 而有一位学生却列出这样一个算式:113.0422113.04(立方分米)其算理是:把圆柱体切开,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也能够等于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所以长方体sh所以V圆柱体侧2底面。 分析其算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极富独创性的算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 再如,五年级讲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后,一位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求1?0这四十个自然数的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一位学生经过思考,“创造”出了奇特的解题方法:(140)402820;问其算理,学生回答说:“我们能够把这道题看作是很多小方木按照1?0的顺序垒起来的一个梯形,所以我们就能按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由此看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对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水平都能得到不同水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素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襄樊市晨光小学 姚磊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不过,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理解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表达“三主”教学思想 这里所说的“三主”指的是:课堂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实行,学生知识的学习、水平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其次,要表达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发展,我们的教学效果怎样,最终都要通过学生活动表达出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立足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水准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假如学生没有接受或者不愿意接收,那么即使老师教得再认真,付出努力再巨大,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所以,课堂上我们要擅长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自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水平。另外,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课的呆板教学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要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假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假如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能够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兴趣。所以,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假如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学生对每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准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即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数学,从而提升课堂有效性。三、重构课堂教学模式1、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表达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表达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表达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能够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升课堂效率服务。2、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很多是从传统教学上移形换步而来的,传统教学也有很多优点,如讲解分析透彻,注意内容的条理性,注重计算的训练,通过引伸各类题型和补充练习,训练解题套路,以达到技能的提升,这些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要做的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不但要重视知识的陈述性和逻辑性,更要重视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旺盛的求知欲,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对于一些较难理解、重要的或较难用语言描绘的、复杂的知识点,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则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也节约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提升了教学密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终身学习水平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问题意识。所以,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这里要说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效地监控和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由。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仅仅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即使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所以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一人不能独立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具体操作中至少应注意这样几点:1、分工明确,各种工作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3、适时引导,在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的探讨中去,理解学生思维过程和合作学习实行的情况,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有的问题与困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在讲授所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要设法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强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当学生看到能学以致用,能与现实联系起来,学习就会主动。只要我们留心,到处都有实践内容,让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既提升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水平,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最具生命状态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师实际出发,从区域文化出发,从时代要求出发,从未来走向出发,教育的实在性和前瞻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只要在思想意识上有所警觉,并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就一定能开拓课堂教育的新天地,就一定能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 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效果襄樊市晨光小学 丁莉莎学校教学最基本的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气氛是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课堂气氛的形成和调控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那么,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存有哪几种形式的课堂气氛,不同课堂气氛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调控课堂气氛。1不同的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a.和谐民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所谓“互动”,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动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双边持续调整关系。教师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比方问答、上黑板做题、学生提问、讨论等等。在这种交流中,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并且掌握的知识牢固而深刻。同时,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动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b.放任自流 教师照本宣科,只顾自己讲课,不管学生的反映,甚至打瞌睡、看小说均不闻不问。学生兴趣索然,被迫记忆,极易受到其它诱惑,思维不集中,所学内容只能略记一二。课堂纪律松弛,学生学习没有目的,师生缺乏合作交流,一旦下课,学生如释重负,似一盘散沙。课上的内容随着下课铃声也烟消云散。印象淡漠,学习效果较差。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要有效的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构筑互相信任、尊重和有序的教学环境。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堂课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唤起他们的追忆和想象。假如课讲得学生“昏昏欲睡”,功效极低,此课是不算成功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才会关心注意和研究你的课。这样,教与学才能同步思维,提升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积极思维,认真备好课,吃透教材,应用自如,教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富于感染力。b. 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强烈的敬业心和责任感我们常说:“要倒出一桶水,你必须有三桶的水”。所以教师应该博学多才,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教师平时应该注重业务素养,博览群书,广泛涉取,持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学科综合素质水平,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备课,合理安排上课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讲解生动性和学生参与实践的环节,设计难易适中的课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愉快体验,课堂教学就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实行。教师基本不用为学生上课不守纪律而烦恼,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同时,提升教师素质也包括提升教师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理解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假如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假如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所以,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教师要擅长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认,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c. 建立和谐、民主、进步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顺利实行需要教师的合作。假如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学生就不喜欢和信任教师,不会积极主动支持教师的工作,甚至与教师唱对台戏。国外相关研究说明:心境差的学生学习效率极低,一项对原始材料的分析说明,心境低落的学生几乎把句子忘掉1/4,而心境好的只忘掉1/20。我国的一些研究也说明,因为教学不民主和谐,气氛压抑,而引起智力下降60-80%。民主、和谐、进步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实行评价,给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假如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假如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水平。3 要准确、合理地使用评价方式学生是在“参与活动得到评价修正思维再次参与活动”这样的循环中持续体验进步与成功,理解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动其综合语言使用水平的全面发展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活动效果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1. 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师的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这种鼓励也应注意实效,合理恰当,特别是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表扬学生。例如,我曾发现有的教师只要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准确就让全班同学鼓掌,这样的评价实际上已失去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总之,任何形式的评价都应注重其合理性,注重其实效。2. 评价应表达发展性任何评价形式都应注重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小学阶段的形成性评价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不但仅对简单的微观语言行为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在完成综合性语言任务中表现出的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与人讨论、合作、沟通和协调的水平,有条理地展示任务成果的水平。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收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有利于协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评价应注重实效任何形式的评价都须注重实效,否则活动也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例如,合理、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手段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而假如滥用多媒体手段,非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又如,我们提倡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变化多样的评价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但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实效,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实际需求,减少流于形式的活动,克服盲目性。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水平襄樊市晨光小学 丁莉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水平。但有很多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正确作用点: 一、 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比照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在能准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准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理解又有理性理解,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因为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即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列图: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长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即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升学生解题的水平。 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能够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这个提问,学生就会立即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使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能够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理解”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孝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矗。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择电教媒体的最正确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