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平面布局设计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8684745 上传时间:2021-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送中心平面布局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配送中心平面布局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配送中心平面布局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4 配送中心平面布局设计一、作业区域设置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包括物流作业区及外围辅助活动区。物流作业区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出货等,通常具有物流相关性;而外围辅助活动区如办公室、计算机室、维修间等,则具有业务上的相关性。经作业流程规划后即可针对配送中心的营运特性规划所需作业区域。区域设置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能力需求分析确定所需的作业区域后,需依据各项基础需求分析资料,确定各区域的基本储存能力。以下介绍仓储区和拣货区储存能力的估算方法。仓储区能力估算仓储区的储运能力的估算方法可采用周转率估计法。其计算公式为仓容量 =(年仓库运转量/ 周转次数) 安全系数利用周转率来进行储存区储存量的估计是一种简便而快速的初估方法,可适用于初步规划或储量概算的参考。拣货区的储存能力规划规划配送中心拣货区的运转量,与仓储区估算方法类似,但是须注意仓储区的容量是维持一定期间(厂商送货期间)内的出货量需求,因此对进出货的特性及处理量均须加以考虑;而拣货区则以单日出货货品所需的拣货作业空间为主,故以品项数及作业面为主要考虑因素,一般拣货区的规划不需包含当日所有的出货量,在拣货区货品不足时则由仓储区进行补货。其规模计算的原则及方法说明如下:年出货量计算:将配送中心的各项进出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的拣货量,并估计各货品别的年出货量,如果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估计各货品别出货天数:按各类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计算各货品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将各货品年出货量除以年出货天数。ABC分析:对出货量进行IQ分析,进行ABC分类,对各类货品制定不同的拣货区存量水准。各类货品的存量水准乘以各类别的货品品项数,即可求得拣货区储运量的初估值。2区域面积的规划各功能区域面积的确定与各区域的功能、作业方式、所配备的设施和设备以及物流量等有关,应分别进行详细计算。例如仓储区面积的大小与仓储区具体采用的储存方法、储存设备和作业设备密切相关,常用的储存方法有地面堆码、货架存放、自动仓库等几种方式,应根据确定的总的仓储能力计算所需的面积或空间。这里介绍一种对功能区域的面积进行估算的方法。对于物流作业区域,由于其面积主要取决于货物作业量,因此可以用以下的简单公式估算该区域的面积:S = hj /公式中hj为第j种货物每日的作业量(t),为该区域的面积利用系数(t3m2)。各区域的面积利用系数取决于货物的类型、货物的存放方式以及所采用的作业设备等,应根据经验和具体条件确定。二、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方法有两种,即流程性布置法和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流程性布置法是根据物流移动路线和物流相关表作为布置的主要依据,适用于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是根据各区域的综合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配送中心的内部布置可以用绘图方法直接绘成平面布置图;也可以将各功能区域按面积制成相应的卡片,在配送中心总面积图上进行摆放,以找出合理方案,还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平面区域布置技术进行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可以作出几个方案,最后通过综合比较和评价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配送中心内部布置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的布置(1)决定配送中心对外的联外道路型式。确定配送中心联外道路、进出口方位及厂区配置型式。(2)决定配送中心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3)决定配送中心内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型式。决定其物流模式,如 U形、双排形等。 (4)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首先将面积较大且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区域先置入建筑平面内,如自动仓库、分类输送机等作业区;再按物流相关表中物流相关强度的大小安排其他区域的布置。2行政活动区域的配置一般配送中心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布置,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但也应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目前配送中心仓储区一般采用立体化设备较多,其高度需求与办公区不同,故办公区布置应进一步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如采用多楼层办公室、单独利用某一楼层、利用进出货区上层的空间等方式。行政活动区域内的配置方法:首先选择与各部门活动相关性最高的部门区域先行置入规划范围内,再按活动相关表,将各部门按照其与已置入区域关系的重要程度依次置入布置范围内。3确定各种布置组合根据物流相关表和活动相关表,探讨各种可能的区域布置组合。根据以上方法,可以逐步完成各区域的概略配置。然后再将各区域的面积置入各区相对位置,并作适当调整,减少区域重叠或空隙,即可得到面积相关配置图。最后经调整部分作业区域的面积或长宽比例后,即得到作业区域配置图。4修正 经由上述的规划分析,得到了厂房区域布置的草图,最后还应根据一些实际限制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这些因素包括:(1)厂房与土地面积比例:厂房建筑比率、容积率、绿地与环境保护空间的比例及限制等因素。(2)厂房建筑的特性:建筑造型、长宽比例、柱位跨距、梁高等限制或需求。(3)法规限制:土地建筑法规、环保卫生安全相关法规、劳动法等因素。(4)交通出入限制:交通出入口及所在区域的特殊限制等因素。(5)其他:如经费预算限制、政策配合因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