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8536571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正如美国专栏作家说过“地球变平了、地球变小了、地球变热了,地球变体了”,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使得教学模式、组织形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 都在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是否做好了顺应时代 变革的体会,是否做好了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准备,这个都对中国的 未来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结合这些课题我想谈四点意见。为了节约时间我就 不展开了。时代变革呈现了三大特征。第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思维的模式。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想这三大特征简述如下。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成为地球村。我们已 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实现了全球的流通,时空在压缩, 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成为小小的村落,以产品生产为例,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在 一个国家生产,而必须依赖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一种产品可能同时分布在十 几个、及十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使得其发挥技术、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最终的 产品将是国际性的产品。例如播音747飞机一共由45万个零件组成,他们由6个国 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所生产的,其中包括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他的发展远远超越了经济合作的范畴, 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等方方面面,这对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第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信息化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 人们的想象,网络科技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以手机为例,现 在的手机非常时髦,它有完美的声音、音响功能,不过好景也不会太长,新的手机 革命已经拉开了帷幕。英特尔公司宣布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芯片,他的尺寸跟我们的 手指盖大小差不了多少,但是耗电量远远低于我们的家用电器。Google公司已经宣 布马上要推出要把计算机的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在未来不远的一天一部手机就可以 取代所有的银行卡、信息化,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这对教育提出了 非常大的挑战!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长远发展的战略 之高点。第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创新成为崭新动力。知识成为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 主要力量。知识更新和速度不断地加快,根据联合国世界科学情报技术系统统计,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2.5%,同时知识跟进的周期不断缩短,19世纪的知识更新为20年,20世纪缩短为15年,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每18 个月翻一番,个人将通过课堂传授的知识非常有限,加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80% 到90以上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地充电和学习。在知识时代里人力资源已 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创新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处在这样的 竞争激烈中中国需要培养大批开拓性、创新性、进取性强的人才,这样才能应对全 球的挑战,并要实施创新教育。变革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时代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能源问题亟待解决、战争、贫困、恐怖主义 仍然威胁着人类。所有这些不仅为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 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利用国内、 国际的市场优化配置本国资源和要素,培养出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刚才听了 SusanSclafani女士的讲话,我觉得他对国际化做了很好的论述。说 明对推进世界力量的回应使得学校更加有全球意识。耶鲁大学校长说耶鲁的目标是 建立国际化大学,培养世界领袖,教育国际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本科生跨界学习持 续上升。在美国就读的外国留学生比例占到10%以上,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已经走 在其他高校的前列,两校通过财政支持来为每位本科生至少提供一次到国外学习和 实践的机会。马里兰大学最近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把本科生出国的人数提到了3 千人。我刚刚从美国回来,奥巴马有一个重大举措,在4年内派10万美国大学生出国 学习。美国很多议员过去都很少有护照出国,现在提出拿出50亿美元进行创新研究, 同时为教育经费增加了 1200亿美金,等等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教育的举措,来推进国 际化。时代变革呼唤教育信息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发生转变。美国许多名校正在实施开放知识教育,目标是建 立一个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资源开发系统,以便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系统的管理。 麻省理工大学将所有的课程全部公开上网,他们开发7mit系统,把课程教材在网 上公开、目前已经有1550个课程教材可以由全球学生自由阅览。调查显示在21世 纪97%的美国大学教师使用网络,77%的高等教育机构正在,或者准备开发远程教育 课程。比较而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加快教育信息化,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和创新。时代变革 呼唤教育个性化。教育个性化就是孔子当年强调的因材施教。不过长期以来我们是 教师教、学生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就像工厂出来的产品一样整 齐划一,但客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所以应该说培养的产品应该是不一样的。 时代不同了,需要的是有个性、差异化的人才,特别是教育信息化促使学习活动不 再局限于实体教育内,而是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来进行修订。国外很多大学都开始对学习的个性化做了很多很多、各式各样的尝试,随着教 育需求的个性化发展,许多国家大学入学选拔制度已经开始多样化,增加了面试、 论文、实用技能等考试,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缓解以单纯学业成绩为基础 的升学竞争压力,以考试为中心走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了推行个性化、特 色化、多元化的学生教育,许多国家逐步扩大了地方及学校的自主权,使学校在竞 争中积极寻求特色定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时代变革需要中西教育,实现多元互补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多样性的教育是世界多元化文化具体的体现和反映,教 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互补性。我想举一个例子,我在美国发起了邀请获得美国总 统奖的高中学生到中国访问,当时每年评两个学生作为总统奖,一定是一男、一女, 评奖的标准一个是学业,一个是道德、社会责任感,还有参加公益活动的多少,肯 定是有一定潜质的。我回国的时候我邀请代表团回来了,一共有12个获得总统奖的 学生。当时中央还做了一个访谈。我同样找了12个也是我们的高三学生,是从附中 找的,北师大附中找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这12个跟这12个在电视台对话。其 中有一个题目是主持人提出的智慧、权利、真理、金钱、美的选项,也就是说让这 两组对这12个进行选择,你最崇尚的是哪一个。特别奇怪的是美国的12个学生几 乎一致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的解释是如果我拥有了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信 我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我们的学生除一人选择了真理以外,没有一个人选择 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利。同时另外给出一道题,如果你是 联合国想支助非洲,你们带什么项目去,我们学生说带希望小学,因为那时候都在 搞希望小学,我们可以给非洲提供书包、唱歌、跳舞,但是美国学生选择的是防止 艾滋病。这个组把怎么筹钱,所有的方案都写得非常清楚。由此可见我觉得在培养 人才方面有一些是不太一样的。上一页12下一页中西方教育差异归纳中西方的教育差异我想可以归纳如下。首先,中国学生的学习勤奋、基础知识扎实,而西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中国学生学习勤奋、刻苦,中国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是 美国学生两倍,中国的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美国的学 校十分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国的学生靠题海战术掌握知识,而美国的学生靠 分析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学生非常注重理论推荐,美国的学生十分注重 动手实践。比如说一张纸能够折几次,中国学生的答案是折无数次,理论上来讲是 对的,而美国学生说一般不超过8次,因为他们折过,说一般不超过8次。我想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法国的教育专家给中国的孩子出了一道题,说一艘船 上有86头牛,有34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结果90%的学生给出的年龄是 86减34等56岁,有的学生说此题非常荒谬,当然14%的学生的答案是对的。再者 中国的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是有等级关系的,而西方比较注意平等关系,注重 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国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的时候会采取拔苗 助长的教育方式,西方人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西方注重学生的个性、很关心孩子 的心理需求,而中国一般性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持非积极态度。比如说如果美 国的孩子拆了家长的闹钟,装回去的话大部分会称赞孩子,如果装不回去,家长会 跟孩子一起装好,甚至鼓励孩子再拆再卸,而中国的孩子拆了家长的闹钟以后并不 一定敢告诉家长。这方面说明中西方的教育有差别,我们可以借鉴。变革时代如何推进教育改革的创新维持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第一是教育、第二是教育,第三还是教育。众所周知以 前日本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跟中国相提并论,可是有一个关键人物说一个民族要崛 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经济的 改变。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表面上看是捷径,但实际上是走不通。今天为了 国家的繁荣同样必须依靠教育,但是关键是要靠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把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和教育责任感放在首位,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应对 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素质来重新设计,有组织、学会认识、学 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专家们在参与教育改革时也强调需要培养学生 的四种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当然,也可以 概括为沟通交往的能力,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 能力等等。变革的时代,学校教育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技能,轻创新的 观念,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要构建出能够满足多元需求,真正能够 促进学习者各方面发展的终生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树 立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要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和事有包容心, 以便培养学生的社会理解力、思考力和责任感,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人的准备。第二,创新教学方法,要把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放在比知识更加重要的位置。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职责就 是帮助学生来把这种火种点燃。安德鲁10岁那年老师讲到世界上难题时,就非常着 迷,以至于搞数学,后来成为了数学教授,但是从此以后他突然消失了,学术会议、 论文都没有,别人说他是江郎才尽了,实际上他埋头苦干,终于在1994出来了 “费 马大定律”,轰动全世界。如何点燃学生的聪明火种,给学生想象力一个空间,值 得我们教育者深思。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拓学生们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在美国许多中学里学生们使用学校 提供的电脑上课、做作业,通过自助广播收听老师的讲课,将老师自己做的PPT与 网站挂钩,创造新颖的课堂教学,这些都有很多创新性的教学。第三,创新组织形式,把跨学科教育和远程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瑞士洛 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员公布了一项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说中国在第49个重要国家 和地区中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这个指标当中排名第49,最后一名。麦肯锡全国研究 院说大学毕业生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服务业的必备技能,只有10%的中国求职者适 合在外企担当的9种职位,列了 9种职位,2008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国 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到毕 业生总数的20%到30,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我们培养的学生还缺乏主动的精神和实践 能力。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不断地推进跨学科教育和远程教育。变革的时代要把跨学科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系统、整体性的变革加以推进。因 此,跨学科教育改革并不只多开一两门新课,而涉及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文化、思维、传统习惯等的综合性问题。麻省理工学院规定所有的本科生都必须要 学习艺术、人文科学和社会学,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5类课程。文学及元素研 究、语言、思想与价值,艺术、文化与社会、历史研究,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改革 的实验就是要培养新一代的工程师,能够胜任管理、决策和政界、商界,以及其他 领域政策制订的任务。马里兰大学最近推行了计划,鼓励学生打破学科建设、打破 学科的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刚刚从马大回来,马大现在提出一个十年的规划,他们的规划不叫修订十年 规划,叫重造马大,他们已经对本科生的课程、研究生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我认为这些都是在应对全球化和应对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采取的重大政策。变革时代教育需要勇敢地打开围墙,大学要拓展实验室的原有功能,向社会开放,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将吸收更多的学习者、提供远程教育课程的数量 和质量,起到决定性的核心竞争力。跟世界其他著名的高校一起建成了远程教育项目,在网上传授耶鲁大学最高水 平的课程,而且他们所有的课程上网,而这些课程都能实现网上同步翻译,能够提 供40多种国家的语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课 程,目的是让更广泛的年轻人接收到更先进、便利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面对时代的变化。当我们走进安博培训基地的时候,看到他们写了温总理在 2009年北京35中听课调研时的讲话,总理说: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办 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所以面对 时代的变革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时代变革必须提出教育创新,而进行教育创新的 目的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应对挑战的 同时必须继续适应时代的变革。所以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我们正在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 代,时代呼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每一个教育 工作者都要有自己的使命、远见和激情,只有有远大的远见、有激情才可以使我们 的教育适应我们的变革和发展,使得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致力于世界之林。让我 们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