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842590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二单元种群和群落第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最新考纲最新考纲1.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3.实验:土壤中小动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群落中的群落中的4种种间关系种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2)竞争:大多数的情况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被淘汰。竞争:大多数的情况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被淘汰。(3)寄生:大都为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寄生:大都为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双方有利,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双方有利,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生活。2两种群落结构两种群落结构(1)垂直结构: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的因素是阳光,决定动物分层的因垂直结构: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的因素是阳光,决定动物分层的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水生群落分层的决定因素是光、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水生群落分层的决定因素是光、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2)水平结构:特点是斑块性和镶嵌性。水平结构:特点是斑块性和镶嵌性。3两种演替类型两种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湖底等地方开始的演初生演替: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湖底等地方开始的演替。替。(2)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4两个必清两个必清(1)影响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东西地区植被分布温度;东西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的主要因素水分。水分。(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课前导学课前导学1群落及物种组成群落及物种组成知识点一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群落的结构(2)物种组成物种组成群落的群落的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概念:群落中_的多少。的多少。b常用统计方法:常用统计方法:_法和法和_法。法。物种组成物种组成 物种数目物种数目 记名计算记名计算 目测估计目测估计 2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种间关系连一连连一连【答案【答案】bdac3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图:_;B图:图:_。(2)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根据图示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图:植物分层:植物分层:_。动物分层:动物分层:_。B图:地形的变化、图:地形的变化、_、_的差异、的差异、_的不同、生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垂直结构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阳光阳光 栖息空间和食物栖息空间和食物 土壤湿度土壤湿度 盐碱度盐碱度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小题通关小题通关思考判断:思考判断:(1)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的是豌豆和杂草。()(5)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6)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动物具有分层现象。()(7)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8)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9)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答案【答案】(1)(2)(3)(4)(5)(6)(7)(8)(9)课前导学课前导学1概念: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的过程。代替的过程。2演替的类型演替的类型知识点二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群落的演替类型类型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特点特点时间长,演替时间长,演替_,演替快速,演替快速实例实例在在_、火山岩、冰川泥上、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发生的演替在在_的草原、弃耕农田的草原、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上发生的演替另一个群落另一个群落 缓慢缓慢 时间短时间短 沙丘沙丘 火灾过后火灾过后 3演替过程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和_进行。进行。(2)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_等等(举一例举一例)。(3)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_等等(举一例举一例)。苔藓阶段苔藓阶段 灌木阶段灌木阶段 速度速度 方向方向 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合理即可合理即可)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合理即可合理即可)小题通关小题通关1思考判断:思考判断:(1)在退化林地上经过在退化林地上经过20年形成自然恢复林属于初生演替。年形成自然恢复林属于初生演替。()(2)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3)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5)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6)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答案】(1)(2)(3)(4)(5)(6)2(2018年辽宁鞍山模拟年辽宁鞍山模拟)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B错误;巨尾桉林物种比较单一,比天然林的抵抗力错误;巨尾桉林物种比较单一,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稳定性低,C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使物种多样性提高,增加了生态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使物种多样性提高,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正确。正确。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种间关系的两组易混淆概念种间关系的两组易混淆概念(1)捕食与竞争捕食与竞争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一种生物以同种生物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生物以同种生物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2)生存斗争与竞争的关系生存斗争与竞争的关系范围关系: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范围关系: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A代表生存斗争、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代表竞争。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吗?谚语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吗?谚语“苗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什么?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什么?提示:提示:不属于。属于种内斗争;竞争。不属于。属于种内斗争;竞争。1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是()A敌害与鳄鱼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敌害与鳄鱼之间属于捕食关系B鳄鱼与小虫之间属于寄生关系鳄鱼与小虫之间属于寄生关系C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种间互助关系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种间互助关系D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类型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类型【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由敌害来临时,鳄鱼逃走可判断,敌害可能是鳄鱼的天敌,二者具由敌害来临时,鳄鱼逃走可判断,敌害可能是鳄鱼的天敌,二者具有捕食关系,有捕食关系,A正确;小虫生长在鳄鱼的口腔内,二者可能属于寄生关系,正确;小虫生长在鳄鱼的口腔内,二者可能属于寄生关系,B正正确;小鸟吃鳄鱼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通知鳄鱼敌害来临,二者确;小鸟吃鳄鱼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通知鳄鱼敌害来临,二者属于种间互助,属于种间互助,C正确;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正确;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错误。2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是叶蝉,b、d是啮虫,是啮虫,e是芜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是芜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考查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曲线分析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海拔高度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同一海拔高度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不同海拔高度种群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图中数据不能不同海拔高度种群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图中数据不能显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显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项错误;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项错误;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B项正确;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项正确;随机分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空间结构,C项错误;同一海拔高度的昆虫种类和物种个体数量不同,它们之间项错误;同一海拔高度的昆虫种类和物种个体数量不同,它们之间会存在竞争关系,会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项错误。巧辨巧辨3种种间关系曲线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步性变化(同增同减同增同减)。(2)捕食曲线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依据两条曲线的关系判断: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图中依据两条曲线的关系判断: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图中A先达先达到最多,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捕食A。依据最大个体数判断: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的个体数,故由依据最大个体数判断: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的个体数,故由图中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的,也可推出B捕食捕食A。(3)竞争曲线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两种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两种生物生存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生物生存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1群落演替的群落演替的5大原因大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人类活动的干扰。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群落演替的3个阶段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斗争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斗争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捕食、竞争等,共同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捕食、竞争等,共同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次多。3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演替的类型类型类型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体的地方条件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时间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长经历时间短经历时间短速度速度缓慢缓慢较快较快影响影响因素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实例 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群落演替的4个特征个特征(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朝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朝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阶段。(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稳定性: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关于群落演替的关于群落演替的3个易错点个易错点(1)演替并不是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优势取代”而非而非“取而代取而代之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考查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考查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森林被全部砍伐时,物种丰富度并非为森林被全部砍伐时,物种丰富度并非为“0”,A错误;在某些条件不错误;在某些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达到森林阶段,适宜的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达到森林阶段,B错误;第错误;第N年年时,甲、乙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时,甲、乙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D错误。错误。2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特点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特点A图甲中,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图甲中,图甲中,b点和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项错误;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项正确;在该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项正确;在该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D项正确。项正确。“二看法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实验理论实验理论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实验流程实验流程(1)提出问题:如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提出问题:如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3)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的地点、时间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的地点、时间等。等。采集小动物: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采集小动物: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4)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展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展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也越复杂。方法透析方法透析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性来收集。3从相同的营养土壤中采集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从相同的营养土壤中采集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诊断小练诊断小练1(2018年重庆月考年重庆月考)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土层土层物种数物种数个体总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表中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土层中分布有不同种类的物表中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土层中分布有不同种类的物种,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小动物种,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小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土壤中的蚯蚓是分解者;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土壤中的蚯蚓是分解者;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某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减少,只要该物种不消失,就不会影响物种丰富度。少,某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减少,只要该物种不消失,就不会影响物种丰富度。2(2018年黑龙江鹤岗测试年黑龙江鹤岗测试)如图是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的酒精溶液中【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由题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由题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甲装置中的花盆壁性采集;甲装置中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便于小动物的采集;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流通,便于小动物的采集;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的酒精溶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