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模板】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417236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 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1(1141字)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2(856字)西安碑林紀元1087年創建。我国古代碑石時間一番早、数一番大芸術宝庫。陳列漢清各時代碑石、墓誌全部千余。石碑林,碑林。西安碑林内容豊富、我国古代書道芸術宝庫同時、古代文献典籍石刻図案集。国文化発展一部成果記述、中外文化交流史実反映、国内外名知。西安碑林唐代石経保存上発展。唐代人称石経、紀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含。碑林第一陳列室前、専陳列建碑亭。碑林最大石碑、745年刻唐玄宗李隆基自書。孝経孔子学生。前部分李隆基孝経作序文。玄宗孝経序文書目的、自分孝天下治意味。後孝経原文。小字玄宗孝経書注釈。土台3段石台、上生生線刻。唐中期代表的。上浮彫巻雲瑞獣。碑4石構成。下石台。石台孝経呼。碑林第一陳列室主12冊経書陳列、計650252字、石114方使、両面文刻。清代17面3万余字陳列。12冊経書封建社会知識人必読本。当時印刷術発達、文人学士経書書写際誤、恒久的保存、12冊経書石碑刻、手本、長安城国子監内立、人校正供。国東漢7回経刻。現在残完全石刻経。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3(658字)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的钟声悦耳动听,浑厚悠扬,咱们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钟声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我左手边是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大夏是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于当时的战乱,大夏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其稀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巨石马就显得更加珍贵了。现在请大家看远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大家眼前屹立的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便是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4(674字)各位游客我们碑林博物馆不仅是因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艺术也是驰名海内外的。接下来我们来到的便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了,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14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5(1162字)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6(1526字)西安碑林、石碑石林立名。北宋元佑二年(西暦1087年)設立。900年余歴史経、孔廟碑石陳列室、石刻芸術室。国碑石収集一番早芸術宝庫。同館蔵石3000余方、現在展示蔵石三分一、6碑廊、7碑室、8碑亭陳列。1961年西安碑林国務院第一陣国家級重点文化財保護機構公布。次、碑林芸術存分鑑賞。西安碑林元西安府文廟西安碑林旧跡建立、第一部碑林博物館前庭、文廟、文廟孔廟、現在孔廟建築様式維持。博物館門外南壁見。大字描孔廟二。清朝末期陝西省有名書画家劉暉本。鳥居見。太和元気坊。時礼儀作法、孔廟入太和元気坊通、太和元気坊南城壁、人出入不便、東西両側人出入礼門義路開。真中半円形池。池。封建社会、秀才合格、人孔廟参拝、池筆洗。各位観光客秀才身分、穴祭沿、秀才祭礼俗習経験。続連星門入。孔子廟第二門。門額徳配天地道冠古今刻。三門。祭穴大典行、中門主祭員最高官吏出入。一般官吏西門歩。東門他人出入。戟門、御門呼、孔廟入第三門。古代孔子廟陳列兵器用、両側室祭穴係儀規知、衣冠整設。、孔子廟内容。今二国宝級文物見。唐景雲鐘大夏石馬、今戟門内左右両側立。唐景雲唐叡宗景雲二年(711)鋳造名前付。時計重約6、我国古代最大銅時計一。鐘身一番上蒲牢。龍九子一言。善鳴、鐘上伏。鐘上銘文全部292文字、唐叡宗李旦書、主道教神秘的玄妙景雲鐘対賛辞鐘鋳造過程説明。銘文外、時計身彫刻精巧美紋様32枚鐘乳配置、時計装飾、音韻作用調節果。時計世界時計中移動。毎年大晦日、中央人民放送局放送最初鐘鳴。唯一大夏記年文物、大夏石馬呼。大夏大夏国、東晋16国時期匈奴人盛建立国家、陝西北部内蒙一部地区持。赫連長男赫連長安鎮守命。馬赫連墓立。大夏国鉄騎神駿南北記念証人戦。石馬石材彫刻、筋肉豊、馬足間二組石柱、馬立安定。戦火飛散年代今原因一。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7(3236字)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8(420字)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林将众多矗立的石碑集中在某一园落里,供人们观瞻欣赏、研习借鉴的场所,称为碑林。著名的如西安碑林,陈列汉至清代的各种石碑、墓志二千余件,与曲阜孔庙碑林和泰山岱庙碑林合称中国三大碑林。古代碑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祖国历史和艺术的珍贵第一手资料。-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碑林不只是以历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规模之大著称于世,而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碑石文字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9(4741字)、今日。西安碑林博物館案内。、今場所石書庫有名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石刻芸術博物館入、見西安孔廟旧跡。太和元気坊、池、格子星門、戟門孔廟建築保存。碑林博物館典型的中国伝統廟式建築群。前半部分孔廟改築、今至孔廟跡見。昔孔子廟南門、礼門儀路両側開。、孔子廟門東西開。西門礼門、東門儀路言。入行、私目映。高精巧太和元気坊明朝万暦間皇族400両金援助建。壁外側清朝末期有名書画家劉暉書孔廟二文字刻。後見学博物館正門出見。、振返。二半円形池池。三滴水半分半分。漢字象形重,半池。孔子学問無限提唱。学問満足時、池、丸形。古代、池中橋入秀才合格人。今日私全員幸運秀才。橋渡見門連星門、門上端麒麟。元代両戸、清代三門。各門門額文字刻。中門額本文廟、孔子廟、東門額徳配天地、西門道冠古今刻。連座星28星宿一、神話中土取担当神。古代、天子天子祭先連子星祭、門連子星、孔子祭。過去、三門出入厳格規定、祭穴大典行、中門主祭員最高官吏出入。皆遠見学来。VIP。私達中門入。連座星門過、孔廟控馬杭分、杭普段見大。実、石柱型華表、儀衛祥瑞役割果。北京天安門前山東曲阜廟盤竜華表最高等級華表表。西安碑林中華表全部八角形石柱、通高445、周長163。連門連星門北、明代以降何度建古建物。古代孔子廟陳列兵器用、両側室祭穴係儀規知、衣冠整設。孔子廟二点、東西。正房向側両側小家指。孔子廟中建物一。孔子七十二弟子祭設。、孔子廟内容。今二国宝級文物見。唐景雲鐘大夏石馬、今戟門内左右両側立。唐景雲唐叡宗景雲鋳造二年、1953年西安碑林移住、青銅鋳造、重約6。鐘三格、一番上蒲団。鐘身精巧美唐草、祥雲、鳳凰、獅子、牛、鶴模様32枚鐘乳彫。鍾身正面唐叡宗李旦鋳造自書余体銘文292字作、李旦書道世界残珍筆。景雲鐘鐘耳快。渾厚高、毎年大晦日中央人民放送局鐘音景雲鐘録音。左手一国宝級文物、大夏石馬。大夏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王朝、大夏王朝24年、当時戦乱、大夏国残文化財極。、今日見大石貴重見。今遠巨大額見。上碑林文字書。見、碑字。少少?誤字?明不可能。2字清朝有名愛国将校林則徐手。碑字少足人、彼当時官職失象徴。実、。古代漢字対称重、碑字少。前立高威厳石碑、石台孝経。孝経孔子学生参加編纂、事君事父如唐玄宗李隆基自碑序文書書。目的自分孝道天下治。碑高6近、碑身、背座、碑首35巨石。、碑天下気概高、迎客第一碑言。以下私従碑林第一陳列室入。陳列開成石経唐文宗開成二年名付。創成石経春秋左伝春秋公羊伝春秋論語爾雅12儒家経典含。開成石経114碑石両面構成、合計228面、650152字。清代孟子本9石追刻。合十三経呼。中国歴史上7回経籍石刻組織、1部保存最完備。時代早、史料的価値高、世界一番厚本称賛。唐代印刷術発達。誤記避、唐文宗石碑刻、校正命。中国古代最大大作読、第二展示室入見学。唐代有名書道家書碑石陳列。今見大唐三蔵聖教序碑。唐徳宗建中二年彫刻。西暦1623年再発見、清朝末期碑林移。大秦中国古代東帝国対呼称。景教、教分岐属、聶斯脱利派呼、景光明、美意味。碑頭教刻。碑石教初期中国伝来様子教則、教義、古代漢文対照72景教僧侶名前刻。中国古代、中央友好往来研究貴重資料提供。顔真卿書顔氏家廟碑顔真卿72歳時父記念建家廟碑、顔氏家族世襲功業碑文記。文中孔門達者七十二人、顔氏有八言葉、私達顔氏家族繁栄栄誉見。多宝塔碑顔体初期代表、顔氏家廟碑顔体光輝成熟及傑作。唐初有名書家、欧陽問書皇甫誕生碑息子、欧陽通書道因法師碑。唐代書道国書道史上最高峰時代。多書道家現、百花咲乱。私達引続前進。碑林第三展示室来。陳列碑石通、中国古代書体進化大知。漢魏唐宋各種書体名碑陳列。中篆、隷、行、草5種類書体含。例漢代曹全碑、仙人唐公房碑、唐代張旭懐素草書千字文、唐徽宗大観聖作碑。曹全碑我国現存漢碑中漢隷逸品、国家級文物、碑石東漢末期刻、庶民官吏東漢霊帝記念、陝西合陽県令曹全資金集建立。碑文曹全軍従征戦、戦功輝記録、主政合陽官清廉、幸福一方、碑石寄付金名簿刻。曹全碑書道平均整、清麗流暢、自然優雅、美飛動。漢隷中婉曲代表、漢碑中精妙。第四展示主史料名碑形成、碑石明清二世代陝西人名苦難生活決起反戦歴史事実記述、地理絵画資料保存。集字魁星点斗図清時代陝西巡査馬徳昭描、封建社会科挙試験五品士、第一魁。魁北斗七星中一番星、古学府多大星建、星祭。石碑刻鬼足伸斗字支。一手筆持斗字。唐宋時期皇居殿堂前石板。上竜模様彫、進士階段下立迎。、鬼字儒家修養八文字正心修身、克己復礼。儒教修養基準従努力、出世意味。、時間問題、第五第六展示室自由見学。今石刻芸術紹介。続覧一群石昭陵六駿。昭陵六駿唐太宗李世民彼征戦記念乗六頭駿馬、唐代有名画家閻立本設計、唐貞観年間10年間完成。唐太宗馬賛辞書、残念颯露紫毛巻1914年米国文物商人盗、大学博物館現存。他四駿特勒PIU、青彫刻、何赤切、白烏1918年夜切断箱入盗準備、幸。、四匹本物見。四駿千年風霜雨雪経、神神兼備、生生。身、歴史輝記録。歴史恥記録。陵墓石刻見学後、宗教石刻見来。开通多新文化。仏教国伝。中国伝统文化融合长段阶始。最後私達見彫像唐代彫老君像、当時安禄山玄宗李隆基特命人歓心買幽州范陽漢白玉一枚彫刻。中国一番大漢白玉彫像。石台上、表情厳粛、顔豊静。土台三階、変形牡丹花蓮花模様刻。老君像形成支配者政治目的、盛唐時代壮大勢表。西安碑林博物館見学今回終。興味他碑見学、今日見学芸術啓発、知識収穫。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10(2710字)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_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11(797字)在阅读了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一部巨作之后,我们将进入第二陈列室进行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教堂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教堂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教堂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颜真卿书写的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的世袭与功业。仅从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颜氏家族的兴盛和荣耀,多宝塔碑是颜体早期的代表,颜氏家庙碑则是颜体不如辉煌与成熟的杰作。还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行,草等5种书体,如汉代曹全碑仙人唐公房碑唐代张旭和怀素草书的千字文,唐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曹全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汉隶的精品,为国家级文物,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陕西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碑文记载曹全曾随军征战,战功显赫,主政合阳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在碑石上还刻有捐钱的花名册。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典雅,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的代表,更是汉碑中的精妙之品。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12(1766字)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碑文碑林中还有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中外驰名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录了景教的教旨仪式,在中国的传播及景教僧在唐朝一百五十年中的政治活动情况,碑侧及下端刻有古叙利亚文记事和僧徒多人题名,在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由唐代名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唐天宝二年(公园743年)大温国寺寺主思庄等,为纪念其师怀恽建立的唐阐法师碑,记载了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和怀恽法师弘扬净土的事迹,弥补了历代史籍记载之不足。驰名的汉曹全碑记载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以及在陕西合阳一带的活动。还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及“和德面缚归死”等事实,均可弥补和订正史书的缺憾。墓志西安碑林内,还收藏了九百余块从晋至清的墓志。墓志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桑沧更替,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埋葬地点等,刻于石上、砖上,使后世有所稽考。这些墓志所记事实,可以考证史籍之异同,补充史籍记载的缺漏,研究各民族及各国的交往,考证古代郡县乡里之所在,以及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书法碑碑林对人们的最大吸引力,还在于它集中了许多杰出出发家的传世名作。如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笔画圆润而精气内涵,体匀整秀而飘逸多姿。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为突出。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险劲精绝,格局峻峭,间架结构端整劲秀,笔力刚劲,“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褚遂良书写的同州圣教序碑,被誉为笔势如铁划银钩。他的书法流畅多姿,气势刚健,颜妙超纵,弥觉珍贵。欧阳询之第四子欧阳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石刻,除河南开封博物馆收藏得泉男生墓志外,就数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师碑了,他的书法刚劲,结构严谨,与其父各臻其妙,而又一脉相承。碑林碑林还保存了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五通丰碑。其中有他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碑;五十六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六十二岁前后写的藏怀恪碑;七十一岁时写的颜勤礼碑;以及他七十二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这使我们有幸欣赏一个伟大书法家,三十年间各时期的杰作。颜真卿的字被称为“颜体”,他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他用笔均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杰作,书体严谨浑厚,笔势挺拔遒劲,势如削竹,骨力遒劲,历来有“颜筋柳骨”的赞誉。碑林最著名的书法碑,还有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的,由唐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墨迹中的字组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怀素写的草书千字文,篆书在唐代,推李阳冰为首,被誉为“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他的篆书三坟记和先茔记,运笔合理,矩法森森。石刻碑林中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石刻,更使碑林锦上添花。如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刻的唐王维画竹,以它的挺拔潇洒之态,清妍高雅之神,博得人们的喜爱。明代刻的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是西安风颠和尚的手笔,画面以粗线条写意,局部用工笔细描,画出一印度僧人的虔诚形象,及其生动传神。2023年西安碑林导游词13(1089字)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