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山州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开放战略研究文山州政府研究室(2008年3月)随着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明显加快,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文山州处在双向连接泛珠三角与东盟的重要交汇点上,经济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将会成为蕴涵无限商机的投资热土。为此,分析和研究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掌握两大市场行情和动态,对于文山州抢抓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发展现状(一)泛珠三角区域概况及发展现状2003年,由广东省最先提出“泛珠三角”(即“9+2”经济圈)区域协作构想,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2004年6月,“92”经济圈政府领导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整个区域地域辽阔,相互联系密切。内地9省区面积为20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9%。2006年区域人口4.55亿人,占全国的34.6%;地区生产总值6.2万亿元,占全国1/3,经济总量巨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参与合作的内地省区与香港、澳门开展合作,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统一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互相尊重,自愿互利,按照市场原则推进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涉及经贸、交通、能源、科教、旅游、农业、劳务等领域,目前区域内投资和贸易合作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双向互动明显增多,考察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和频繁,区域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泛珠区域九省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绝对数(元/人)比上年增长%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绝对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绝对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全国2108711608410999876410九省区620382785723294299福建76152147129822704江西46711079826841428湖南75691195031762834广东262042833279739118广西48291029627991601海南105312654424308四川86381054644133422贵州228257871197690云南4007897022091189(二)越南概况及发展现状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边界线总长3730公里,北面与我国接壤,西面与老挝接壤,西南面与柬埔寨接壤,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971.54万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713亿美元,同比增长8.48%,人均835美元,仍属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其中,农林渔业产值144亿美元,占GDP的20.2%;工业和建筑业产值297亿美元,占41.65%;服务业产值272亿美元,占38.15%。财政收入180亿美元,支出230亿美元。社会总投资290亿美元,外汇储备210亿美元,外债2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03.29亿美元,吸收侨汇80亿美元(在外务工人员汇款占约50%)。2007年1月越南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开始履行和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承诺,货物关税逐渐削减,服务部门逐步开放,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外商投资迅速增加。200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092.17亿美元,增长30%,其中出口483.87亿美元,增长21.5%,进口608.3亿美元,增长35.5%。越南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有关研究机构研究指出越南将继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之后,成为下一个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二、文山州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开放的必要性文山州处在云南与泛珠三角区域交流的“桥头堡”,也是云南通往越南的重要国际通道,特殊的区位使文山州在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及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文山州参与泛珠三角和越南市场合作,是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需要当今世界,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成为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出及实施,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它有效地推动着合作区域内的地缘优势向经济优势逐步转化。文山州区位优势独特,向东可连接全国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泛珠三角区域,是云南连接泛珠三角的“东大门”、“桥头堡”;向南可依托越南市场,连接拥有5.5亿人口、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的东盟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大市场,发挥文山州比较优势,全面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促进文山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二)文山州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合作,是实施开放活州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92”经济圈内,既有东部沿海地区,也分布着中、西部内陆省份,还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该区域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和经济互补性,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很大的空间和潜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心中和贸易中心聚集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服务业领先;广东珠三角以制造业见长,正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澳门和海南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四川等中西部内陆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水电、生物、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和大量劳动力资源;广西、广东、福建沿海省(区)港口众多,与国际经济联系广泛,内陆省份可以通过这些港口使自己商品走出国门。无论从资源利用,还是从产业接替来看,“92”经济圈对于文山州的发展无疑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山州可利用丰富的矿产、电力、生物等资源,为资源缺乏、电力紧张的港澳及广东等地区提供生产资料和能源,也可利用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开展劳务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引进优秀管理人才,搭建平台大量输出富余劳动力,使双方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把与越南接壤的文山推向中国对东盟全面开放的最前沿,待所有进出口贸易配额和许可证取消后,自贸区内将实行零关税,文山州在旅游、农林业、能源开发、生物制药等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利用这一机会,加强文山州与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的开放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对文山州实施开放活州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文山州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合作,是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受CEPA(即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施的影响,香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企业也将获得新的发展,但是服务业会向珠三角转移,珠三角在接受香港服务业以及部分高科技企业辐射的同时,也会向周边地区转移制造加工业,为此,与珠三角距离较近的文山有可能在制造加工业上获得新的机会。文山州可利用劳动力资源富余、招商政策优惠、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把劳动密集型的一些产业引到文山州来安家落户,也可在农业开发方面如畜牧、蔬菜、水果等种养殖业开发和市场开发上,充分吸收港澳及广东、广西等地的资金、技术、人才,把文山州的传统农业转化为优势产业、现代产业,以此推进文山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助推文山州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在与越南的合作上,可利用越南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探、开采、冶炼技术不高,森林资源丰富、但采伐加工技术不高,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品种研发、种植水平不高等实际,利用文山州自身优势,加强与越南的合作,鼓励文山州企业到越投资办厂,或者从越南输入原材料到文山州进行深加工等等,对于促进文山州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文山州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开放所具备的基础条件 (一)区位条件文山州东邻广西百色市,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市,南与越南河江、老街两省接壤,自古就是直通广西的“邕州古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衡昆高速公路和323国道横贯境内,是云南省进入广西、广东的重要通道。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山州将由过去的末端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同时,文山州与越南的国境线长达438公里,占全省陆上边界的1/10左右。州内有1个国家级口岸、3个省级口岸和24个边民互市点。州府距天保口岸122公里、河口口岸168公里,从天保口岸到越南河江省会仅25公里、到河内仅340公里。依托和借道越南,可以连接东盟市场。其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二)资源条件文山州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银、铜、铅、锌等11类70余种,其中铟储量占全世界的30%,居全国第1位;锑、锡储量分别居全国第2、3位,铝、镓、钨、锰、沸石矿储量居全省第1位。文山州地处低纬高原,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享誉中外的“三七王国”。全州8县有7个县获“中国特产之乡”称号,文山和砚山为“三七之乡”、西畴为“阳荷之乡”、马关为“草果之乡”、丘北为“辣椒之乡”、广南为“八宝贡米之乡”、富宁为“八角之乡”。文山州水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达172.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能154.28万千瓦,现已开发60余万千瓦。文山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富余劳动力80万人。文山州处于中原文化、百越文化、边疆文化的交融荟萃点上,以壮苗文化为特点的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以中越边关风情的文化交流令人神往。以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著称的普者黑国家AAA级旅游区、广南坝美世外桃源和八宝壮族山水风光、富宁驮娘峡等景区知名度日益提升,已成为云南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三)交通条件“十五”以来,文山州加快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步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大交通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目前,普者黑机场已建成通航;云南进入“两广”的衡昆高速公路罗村口至锁龙寺段已经建成通车;文山至天保口岸高等级公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云南直达“ 桂、粤、港、澳”地区唯一水运珠江航运云南富宁港建设正积极稳步推进;新南昆铁路线路走向取道文山州已经得到了国家铁道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确认,今年有望开工建设;泛亚铁路连接线蒙自经文山至百色铁路有望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建设规划。2007年11月云南省政府文山现场会提出建设云南省“通边达海”大通道目标,文山州交通基础设施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文山州参与泛珠三角和越南市场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产业条件近年来,文山州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7:36:37。在农业方面,三七、烤烟、辣椒、生猪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完成三七规范化种植 8万亩,辣椒66万亩,蔬菜28万亩,经济林果4万亩,收购烟叶76万担,生猪出栏258万头,大牲畜出栏29万头。在工业方面,冶金、电力、建材、煤炭、制药等重点产业增长强劲,文山马塘工业园区、文山三七产业药物园区和平远、丘北两个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锌、锡、铟、钨等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实效,全州资源开发利用逐步走上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轨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工业增加值56亿元。在第三产业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新兴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商品市场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全州商贸流通企业已超过29000户,有各类商品市场295个,县、乡、村商贸物流网络初现雏形。200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亿元。四、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形势分析(一)泛珠三角区域市场1、市场特点互补性。区域内各省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香港、澳门地区的经济以高增值服务业为主导;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省进入发展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后工业化阶段;同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福建省亦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其余7省区尚处于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加速工业化阶段。与此相对应,各省区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梯度分布的特征,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十分明显。 兼容性。整个“92”区域涵盖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三个不同的关税区。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属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相对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此外,香港、澳门作为单独的WTO成员,与世界市场具有十分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香港是亚洲乃至世界著名的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商贸中心;澳门长期以来与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葡语国家经贸关系密切,同时与欧盟具有特殊的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区域性商贸平台的作用十分明显。互惠性。CEPA是在一个国家主权内与单独关税区之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其“货物贸易自由化”政策不仅为原产于港澳的产品进入内地市场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也为进一步扩大内地与港澳的贸易以及通过港澳的转口贸易创造了新的机遇;其“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政策不仅为港澳的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可以通过港澳服务业在内地的参与,加快提高内地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其“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有利于港澳的高端服务业、高增值产业发展,同时,也为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低成本融资,以及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内地企业创造了机会。因此,CEPA实质上是促进内地与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政策。作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体系中的内地9省区,则可以享受到CEPA“近水楼台”的便利。拓展性。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近2万亿美元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泛珠三角区域内的广西、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紧密相连,拥有我国通往东南亚最重要的战略通道;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通过海上航道与东南亚乃至南亚各国建立了十分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中缅公路、泛亚铁路的建设,又将为泛珠三角向西、向南拓展经济腹地与发展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体系的确立,可以大大增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对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2、市场供需现状(重点分析广东市场)肉类: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年均自产生猪3960万头,50万头规模以上养猪场占70%。除本省生产的生猪外,每年从周边省区调入活猪约2500万头,仍缺口2700万头。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仅影响着生猪生产的供应,而且直接影响着生猪市场的价格。随着土地资源紧缺和珠三角产业转移,广东养猪业面临严峻考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及供应紧张,使广东去年进口猪肉大幅飙升。据有关资料统计,2007年广东进口鲜、冻猪肉3万吨,价值3312.4万美元,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分别比上年大幅增长2.3倍和3.6倍。能源:由于部分煤炭生产行业的退出和原油产量的下降,近年广东能源生产总量呈递减趋势,使原有的能源紧缺状况加剧。2006年,广东一次能源的生产总量为4160.3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1%,能源消费总量19765.22万吨标准煤,增长11.2%,能源缺口高达15604.85万吨标准煤。为缓解广东能源紧缺状况,从外省调入12904.80万吨标准煤,从国外进口5038.1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分别增长27.3%和9.8%。通过省外调入或进口虽可弥补能源的不足,但由于存在市场、价格风险和运输制约等问题,尤其是近期国内外能源价格屡创新高,广东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和风险逐步加大,能源短缺将成为困扰广东对外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装备制造:工业制成品在广东出口贸易中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2532.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8.6。消费品: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的快速推广带动了广东批发零售业发展,消费品市场需求总体较旺推动批发零售业成交活跃。各种展会的相继开办和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住宿餐饮业带来大量客流,促进了广东住宿餐饮市场的持续较快增长。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快速发展,使住宿餐饮业经营现代化、集团化、品牌化趋势更加明显。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建立和谐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和落实,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有所改善,有助于即期消费的扩大。受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粮油类、肉禽蛋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汽车销售在价格下调、新车型不断上市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下增长较快,零售额增长较快的商品类别还有: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金银珠宝、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讯器材等。劳务:目前,广东省流动就业的外省劳动力超过1700万人,预计今后数量还会增加。随着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业人员流向也不断优化。第一产业人员从业人员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继续上升,并超过了第一产业。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仍居首位,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较大。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就业规模呈现全面上升趋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增幅较大。广东省就业人口刚性增加,其中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幅连续高于其他经济类型,总体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使得民营企业成为广东吸纳社会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旅游:广东省通过多层次、新形式的境内外宣传促销,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强化“活力广东”旅游形象,使全省旅游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入境游和国内旅游呈现高速增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和规模较大的产业之一。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广东省住宿设施接待入境旅游者1563.65万人次,增长30.6%,国内游客16906 万人次,增长20.7%,实现旅游总收入1664.1亿元,增长24.4%,三大指标均居全国之冠。港澳游客是广东省最大的国际客源市场,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外国游客快速增长,比重上升,其中亚洲和欧美游客增幅较大。 3、市场前景泛珠三角区域“92”之间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是由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展开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除了本身广阔的区域范围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之外,泛珠三角还具有优越的区位。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一区域的战略利益还在于使“92”的经济主流化,使本区域在20年后成为全球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地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广阔前景所带来的利益预期十分诱人。从梯次产业转移态势看,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珠三角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不少劳动密集型、能耗高的产业出于生产成本考虑,开始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扩张和梯次转移,电子信息产业和石油化工产业逐渐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重点。从2004年9月在广州签订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合作协议以来,9个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在产业与投资、基础建设、经贸合作、交通合作、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区内各省(区)政府相互间的互访和经贸合作得到加强,区域内省区间的项目对接和洽谈日趋紧密。综合产业(含房地产、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业产业(含开发区)、商贸和基础设施4个产业团,已逐步向西部地区梯次迈进。目前,随着珠三角经济中心外扩发展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发达地区经济的产业西移态势也在迅速强化。(二)越南市场 1、市场投资现状及特点一般而言,一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的市场机遇、市场空间以及市场趋势。鉴于我们所掌握的越南具体行业市场方面的资料有限,因此,重点从外商投资来侧面分析越南市场的发展情况。越南从 1986 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目前该国已成为东南亚最具发展活力的国家之一和国外资本较为理想的投资东道国。越南的外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9881993 年。在最初两年,外资金额较少;外资引入石油天然气部门后,该部门一时成为投资的重点,投资总额逐年攀升,1991 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第二阶段为19941996 年,外资总额继续增长,并扩展到新部门,如房地产、工业部门,大规模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工业部门的投资主要来自于东亚地区,主要是因为越南的生产成本较低。第三阶段为 19971999 年,外资连续三年下降,房地产行业的外资迅速减少,投向工业的外资明显增加。1997 年外资下滑,主要由于改革步伐放慢引起;1998、1999 年下降主要是因为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陷入金融危机的困境,对越南投资下降。第四阶段为 2000 年以来,外资又开始大幅上升。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2007年,越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203.3亿美元。在54个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居前五位的是:韩国(44.6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42.7亿美元)、新加坡(26.1亿美元)、台湾地区(17.3亿美元)和马来西亚(10.9亿美元)。上述五大投资来源地,分别占对越投资项目总数的55.3%和协议投资总额的79.3%。越南吸收外资的主要特点是:一是从投资行业看,呈“二三一”产来顺序分布。工业和建筑业占项目总数的63%和协议投资总额的50.6%;服务业占项目总数的31.6%和协议投资总额的47.8%;农林渔业占项目总数的5.4%和协议投资总额的1.6%。二是按合作方式看,独资企业是最主要的投资方式。独资企业占项目总数的78%和协议投资总额的62%;合资企业占项目总数的19%和协议投资总额的28%;合作企业占项目总数的3和协议投资总额的10%。 三是从外资来源地看,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主要部分。2007年投资越南的国家中,亚洲地区占项目总数的78%和协议投资总额的70%;欧洲地区占项目总数的12%和协议投资总额的17%;美洲地区占项目总数的6%和协议投资总额的6%;其他地区占项目总数的4%和协议投资总额的7%。四是就吸收外资地域看,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城市。胡志明市占项目总数的21.2%和协议投资总额的12.8%;河内市占项目总数的14.5%和协议投资总额的11.1%;余下项目投资于其他省市。随着中越睦邻友好交往的发展,文山州与越南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对越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和规模进一步拓宽。“十五”期间,全州完成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48亿元人民币,是“九五”期间的1.7倍。2007年,全州完成边境贸易总额291535万元人民币(其中:进口131522万元,出口160013万元)。边贸进出口商品主要有:进口锰矿、铁矿、中成药初提物、干果类、海产品、小食品、茶叶、牲畜;出口机器设备、水泥熟料、电力、电器设备、玩具、烟叶、汽车配件、硅铁、果蔬、糖果、家用电器、农具、服装、酒类等。经济技术合作重点在矿产品加工、水泥生产、电力、农业开发等方面,地域上主要是加强与越南河江、宣光等北部省区的经贸合作,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到越南投资办厂。“十五”期间,完成对外经济合作总额12825.5万美元,是“九五”期间的50倍。投资领域重点是矿产资源开发、摩托车生产线组装、汽车生产线组装、三七制药厂、饲料加工等。2、市场供需现状钢铁:越南国内钢铁工业部分是5060年代由我国和原苏联援建的,由于长期得不到升级改造,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而且多为普通钢材。随着越南经济逐步发展,基本建设投入增加,越南国内对钢坯和钢材需求将有增无减,大型建筑工程所需高级钢材仍然需要进口。现在越南国内钢厂钢材生产能力约为每月3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越南每年需进口钢坯有70来自中国或经第三国从中国进口。据越南钢铁协会称,由于建筑钢材价格上涨,今年2月份,越南自中国进口建筑钢材势头较猛,仅胡志明市港口等待通关的中国建筑钢材就达12万吨。零售:近年来,由于越南职工平均工资不断增长,越南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0%,照此速度,预计2010年将达530亿美元。目前,除一些国际大型零售集团进入越南外,越国内也有一些零售企业也正在加紧开拓零售市场。越南零售企业家协会称,越南人均年消费900万越盾(约合562美元)。2007年越南商品服务零售总额为750万亿越盾(约合468.75亿美元)。其中,消费能力最强的为年轻人,约占消费总额的60%。现在越南商品服务零售业对国际零售商的吸引力居世界第四位,按照入世承诺,2009年越南将完全开放零售市场,届时,越南的零售业将更加活跃。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称,2007年越南零售业发展指数居世界第四位,居印度、俄罗斯和中国之后。建材:近期越南水泥行业所需的各种生产物资,如煤炭、汽油、电力、人工成本、包装物和其他辅助原料等均呈上涨趋势,水泥生产成本实际上增加 1015。企业需要上调价格来消化增加的生产投入,以维持企业的发展。越南建设部要求各水泥生产企业,特别是越南水泥工业总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和设备保养维修计划,确保水泥生产线的正常、连续运转;鼓励企业开足马力,甚至超额生产。水泥货源将集中到胡志明市、河内市等销售量大的地区,避免出现供应不足或价格急剧变动的情形。现在越南自东盟国家的水泥熟料进口税为5%,东盟以外国家为10%,而水泥熟料进口价高达每吨7075美元,预计2008年越南水泥需求量为40004100万吨,需要进口水泥熟料400万吨。为此,越南建设部建议越财政部从2008年起将东盟以外国家的水泥熟料进口税降为5%,以减轻国内水泥企业负担。越南北方部份水泥企业也打算从东盟以外国家进口水泥熟料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机电:越南机械行业比较落后,而其经济发展又大量需要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轻工机械,需要特种机床、精密机床。在这方面中国产品具有性能质量价格比的优势。同时由于进出口手续简便,对各种类型的汽车的市场需求也正日益增长。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自政府要求稳定部分必需品价格,提高进口汽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后,汽车价格在近期内会持续上涨。2006年年底,越南对5座以下二手轿车进口税额已减为1020%。这类车在越南市场价格只是10000美元/辆左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便宜二手进口轿车将充斥市场。越南统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3月份越南进口汽车约5000辆,价值9500万美元,比上月增加1000辆。前3月累计进口汽车15000辆,价值2.93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汽车进口总量的50;同比进口增长近6倍,进口额增长近5倍。农资:进口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国产化肥供应量下降,造成越南化肥市场价格不断升高。受生产原料供应不足影响,各企业的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化肥库存量相当低。据悉,国内化肥需求为180200万吨/年,国产率为50,需要进口7090万吨。蔬菜: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越出口蔬菜超过500万美元,占越进口蔬菜总额的81.5%。进口额最多的蔬菜为胡萝卜、葱和大蒜。其中,大蒜占50%,葱占15%,胡萝卜占10%。越南从中国进口的其它蔬菜主要有:土豆、蘑菇、芥菜、豆类、西红柿、姜、辣椒和竹笋等。电力: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南对电力的需求急剧上升。据越南电力集团称,2008年3月到5月水力发电量可能减少3亿kWh,对旱季供电安全影响重大。近年来,每年经济增长率为8%的越南面临着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难题。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越南从现在起到2010年需要投资200亿美元发展电力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国投资者;越南电力集团预测,该国到2009年的电力缺口将达到86亿千瓦时,2007年至2015年该集团需投资430多亿美元。制塑:近年来,越南塑料工业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20,同时已能生产多种塑料日用品和建筑材料:盆、桶、鞋、雨衣、玩具、电视机外壳、供排水管道等。但是,越南国内制塑原料短缺,不能满足塑料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主要仍依靠进口,为此越南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生产制塑原料。国内针对越南市场的产品需求:中国市场对越南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热带农产品上。橡胶。中国每年需要进口150200万吨,2007年越南仅向中国出口橡胶40万吨。木薯。中国需要进口3540万吨/年,到2009年估计进口50万吨。腰果。越南腰果在中国市场供不应求,出口量有望增长12 倍。越南果蔬在中国南方的市场潜力也很大。其他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量稳定增长。越南的家具产品,尤其是仿古家具,每年出口中国10亿美元以上。果蔬制品和咖啡,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3、市场前景经济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1年以来,越南年均经济增长均超过7.5,2006年更是达到8.17%,经济总量达到610亿美元。年人均收入从1990年的200美元增到2006年的723美元。2006年越南工业产值增长17%,连续16年超过2位数。2006年越南的工业产值比1990年增长近8倍,年均增长14.7%。越南全国人口7800多万,居东盟国家第二位,市场规模较大。城镇居民大多从事第二、三产业,额外收入颇多,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80%多,人均收入虽然只有200万盾/年(折合145美元/年),购买力尚低,但是,随着越南政府对农村市场日益重视,对加工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经济将有较大发展,农民收入将会增多,市场潜力不可低估。投资环境趋不断改善,国际市场前景看好。作为革新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南非常重视吸引外资。于1987年制定了外商投资法,历经1990、1992、1996、2000、2003年五次修订和补充,2006年7月1日起实行最新的投资法,逐渐放宽政策。同时简化手续程序,放宽项目审批权限,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逐步降低各种收费如水电、电话、机票等的价格。到2010年,东盟各国间的关税将全部降至05%,届时市场规模不再以单个国家而论,开发潜力较大。近年已有不少西方国家看重越南乃至整个东盟市场,对越南的投资趋于增加,尤其在一些高技术和能源领域,如电信、电子、汽车、电力、油气、矿产等。2000年7月13日越美签署了贸易协定。根据协定,美国将给予越南贸易最惠国待遇。越输美商品的平均关税将由40%减至3%。这有利于我国企业避开美国对我部分出口商品的限制,在越南投资生产,利用越南的便利条件出口美国。同时,根据协定,越南将取消多项投资限制,完善各项法规,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外商在越南投资的信心。中越两国经济合作必将日益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培育了不少成熟的产业,开始迈入工业化阶段,纺织、服装、家电、建材、农机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日益提高。相比之下,越南经济改革时间不长,各行业发展还较落后,存在较多适合我国企业投资发展的机遇。此外,越南农业、水产和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属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有较强的开发实力,而且我国经济建设也需要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弥补国内的不足。可见,我国一些产业存在向越南输出和转移的可行性。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特别是加入WTO后,外国企业将进入国门,同我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迫使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我国企业可考虑将具有比较优势的成熟技术向东盟市场转移,可以越南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经济合作,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五、文山州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开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一)政策体制障碍。对于泛珠三角区域内部来说,香港、澳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发达,具备良好的法制基础,而内地方面保留了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法制尚在完善中,双方体制机制差异比较大。像文山州这样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即便与内地相比,在企业的行为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不强、经贸交往中的诚信度不够,政府的办事效率等都难免会给市场对接带来障碍。从越南方面来说,虽然其奉行革新开放政策,但也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且不稳定,投资政策缺乏可预见性和可持续性,税收体系缺乏透明度等问题,投资合作的难度较大。(二)经济水平障碍。文山州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农业的依存度还比较高,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嫁接改造现有产业的难度大,改造和合作的成本高,州内企业偿付能力较低。越南经济虽然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但总体仍然落后,支付能力弱,与之进行合作成本较大,投资回报率低、时间较长。而且越方的产业结构与文山相比具有同质性,限制了贸易创造效应的发挥。(三)基础设施障碍。泛珠三角区域正逐步展开物流建设的合作,区域间的交通连接日益完善。但区域省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使企业跨区域合作的成本过于高昂,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横向发展。文山州立体交通网络等级偏低,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缺乏铁路运输的带动,港航及水上运输发展滞后。越南基础设施总体落后,投入开支大,如水电、通信、交通等收费普遍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六、文山州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开放的基本构想(一)基本思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立足于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以及扩大与越南为主的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文山州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通边达海大通道建设,实施“东向承接,南向辐射”战略,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层次,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突出特色和优势,扎实推进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冶金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加快实现文山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东向承接”:即依托自身比较优势,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向东主动承接粤、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找准承接产业,做实承接载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带动壮大传统产业,打造新兴优势产业,真正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南向辐射”:即充分发挥文山作为云南乃至泛珠三角区域连接东盟的前沿和桥头堡作用,把文山变成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向南积极开拓越南经济腹地,以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瞄准越南空缺市场和薄弱产业,鼓励和支持州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积极发展“两头在外”产业,不断推进文山对外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二)合作原则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原则。以企业为主要承接载体,依托文山州拥有“西部政策、中部资源、东部区位”的优势,进一步改善软硬环境,吸引珠三角地区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到文山投资,兴办企业,利用文山土地、区位、资源等优势建立生产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泛珠和越南寻求更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手段,积极推动和支持。产业对接,错位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文山州比较优势,承接珠三角某些传统产业的整体搬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培育配套性产业,把文山州融入珠三角产业体系。提升我州优势产品在珠三角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引入适宜我州发展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市场化方式实行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开放合作,互惠互利原则。坚持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机制、开放的市场,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在资本市场、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越南在资源、市场、消费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双边或多边共赢的开放格局。(三)发展目标1、到十一五末,全州GDP达到310亿元,年均递增1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5亿美元,年均递增30%;当年实际利用州外资金35亿元,年均递增10%;旅游总收入达到37亿元,年均递增17%。2、到2020年,全州GDP达到900亿元,年均递增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年均递增20%;当年实际利用州外资金280亿元,年均递增23%。(四)开拓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的重点产业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我们认为文山州在以下几个产业具有拓展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的潜力和空间。一是电力产业。文山州水电资源丰富,是“云电送越”的主要通道,从2005年6月首次实现“对越送电”到2007年底,共输出9.57亿千瓦时,创汇4311.69万美元。今后一段时间越南国内仍将处于电力相对短缺的境况,文山州完全有可能成为越南特别是越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二是建材产业。近年来文山水泥出口越南市场保持了一定规模,随着越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兴起,文山针对越南的外包工程和投资建设项目将不断增加,为促进建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三是机电制造产业。由于越南的机电制造业不够发达,越南市场对柴油机、水泵、碾米机等农机具,以及摩托、汽车和其它机械成套设施具有很大需求量,文山州可以通过自主研发、生产、采购等渠道进一步拓展越南市场。四是零售贸易产业。与文山州紧临的越南北部地区,是越南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边民所需的各种生活日常用品、生产工具等大多还依靠在边境互市贸易中从我方获取。文山州可以充分利用边境集市的便利,积极带动零售产品产业的发展。五是矿冶及加工业。广东是全国最大的铝制品加工业基地和消费市场之一,而文山铝土矿资源丰富,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加工基地,双方可以形成更紧密的产业联系。同时文山在锌、锡、铟、钨等矿产资源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具有从越南进口矿石的便利条件,可以发展成为泛珠区域重要的矿产与原材料加工基地。六是生物制药产业。文山州是云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特别是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制药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广东医药工业的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双方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七是其他产业。文山州的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劳务输出等产业在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与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的结合,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七、文山州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和越南市场开放的对策建议泛珠三角市场和越南市场既是两大区域市场的概念,更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概念,我州面向两大市场开放,就是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开放。从市场开放的角度上看,无论国内外市场,应是一视同仁的开放。因此,我们提出面向两大市场开放的对策建议,重点是针对泛珠三角市场开放,兼顾面向越南市场开放,不再分述之。(一)加强通道建设,强化与两大市场交通连结按照2007年11月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确定的文山通道经济发展思路,从加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着力构建通边达海大通道,使文山经济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市场和以越南为切入点的东盟市场,形成文山区域性小市场与国内外大市场的统合,以融入大市场来促进文山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州通往两大市场的国道、省道交通主骨架已基本形成,但离畅通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运输条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未来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必须加快省际间通道和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省际间通道以国道衡昆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推进新南昆铁路(复线)、泛亚铁路连接线蒙自经文山至百色铁路(滇桂铁路新线)和珠江航运云南富宁港工程建设,加上文山机场的通航,形成“水、陆、空、铁”立体网络化的对内对外开放交通运输体系,使文山州通道经济交通网络建设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国际大通道以中越联合构建“两廊一圈”对外开放大通道充分接轨,争取建设平远经文山至天保口岸的高速公路,与越南正在争取开工建设的清水河江河内高等级公路(越南2号公路从河内越池宣光分别通向老街和河江)实现对接,辅之以省道S209线马关至河口,兴边富民工程连接文山州几大口岸通道的建设,形成区域性国际枢纽站点。通过打造以文山州府为中心,加强公路与铁路、公路与航空、公路和铁路与水路的沟通衔接,逐步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空运协调配合的多形式联运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确立文山作为西南的资源优势与华南出海口岸的区位优势结合点的地位,为大西南搭建起泛珠三角与东南亚、南亚合作的金色桥梁。(二)充分发挥文山优势,积极推动与两大市场产业合作按照比较利益和依托资源禀赋的原则,区域之间只有通过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开展高效率的合作,才能实现区域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山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强化产业错位发展和要素互动,加强与两大市场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发展合作,努力把文山州打造成具有强大后发优势的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基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业基地和以壮苗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立足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冶金化工产业。依托文山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实施矿电结合,重点打造铝加工业、锌锡铟加工业、锰铁合金加工业、锑金钨加工业、煤炭及乙炔化工产业等,推进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和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驻文山,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矿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特产之乡”优势,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依托文山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加快三七、辣椒、烤烟、蔬菜、畜牧、经济林果等特色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以大通道沿线规划发展以特色优势种养业为主的现代农业,集中发展辣椒产业、蔬菜产业、优质米产业、优质油料产业、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特色畜禽养殖业等产业规模化建设,把沿线通道建设成为面向以越南为主的东盟(国际)市场和泛珠三角(国内)市场的特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统筹考虑发挥公路、航空、铁路(待建)、水路立体交通网络优势,以衡昆高速公路、富宁港、天保口岸、待建的铁路枢纽站为依托,以文砚平经济区为核心,构建面向泛珠三角及越南市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商贸枢纽。其中文山、砚山重点建设以支撑三七、辣椒、农副产品、冶金工业制品等产品外销的专业性物流基地,天保口岸和富宁港重点建设货运仓储物流基地。注意培育现代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通过整合资源,鼓励支持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争取形成几家在区域性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和品牌企业。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把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开发,深度挖掘独具文山魅力的三七文化、铜鼓文化、壮苗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民族节庆文化等内涵文化,按照文山州旅游业发展 “一个中心、两大精品、三大旅游环线、六大旅游产品”的总体规划布局,突出高原岩溶湿地田园水乡风光,着力打造以岩溶湿地田园水乡为品牌的壮乡苗乡风情旅游区,强化休闲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生态康体旅游、山水田园风光旅游功能,最终把文山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原岩溶湿地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最具壮苗特色风情的旅游目的地。(三)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努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业投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