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幕府制度汇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280357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幕府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的幕府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的幕府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國的幕府制度本組成員:劉國焱本組成員:劉國焱 周榮周榮 符雙符雙碧碧 玉宗卓玉宗卓瑪瑪 陳青青陳青青 目錄一、何為是幕府制度?二、關於幕府制度的起源。三、幕府制度的演變歷程。1、傳統幕府的確立與演變。2、明清幕府的發展與復蘇。3、晚淸幕府制度。4、民國幕府:新瓶裝舊酒。四、結論。一、何為是幕府制度?簡單地說幕府制度就是中國古代權臣、戎帥、疆吏、牧守引薦親信士人以入府署參與行事決策的制度。“幕府”原指古代將軍的府署(因軍隊出征,使用帳幕,故稱),亦指運籌帷幕之大將。後世將地方軍政大吏的府署稱作幕府。幕府中的僚屬稱幕僚。故幕府制度也稱幕僚制度。幕僚同編入正規官制的官吏有明顯的區別。其主要功能為:置備顧問、諮議謀劃、參與決策、掌握機要、典屬文書,乃至迎接賓客、經辦庶務或代主巡行出使等,其中尤以參議決策和掌握機要為重。幕府制度在傳統社會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二、關於幕府制度的起源。關於幕府制度的起源問題,歷來 有不 同認識,有人 認為幕府可以 上溯及夏商之家 臣,兩周 之命士;有人認 為起 于周之六 官六軍之吏屬;有人 以為 戰 國乃幕 府之發 韌階段,起 源 于戰 國公 子之養士;還有人認 為漢州 郡之 僚屬 乃 最早 之 幕 府。我們一般認為幕府制度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1 1、家臣制度與幕府制度的發軔。、家臣制度與幕府制度的發軔。家臣制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初年,完善於春秋,衰落於春秋戰國之交。“家臣”一詞最早見於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範獻子前來聘問,“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於家臣”。家臣制有兩個顯著特點,即擬公性和宗法性。這時的家臣制度,儘管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幕僚制度,但其 自主用人的特點與幕僚制度具有相似性。後期,非宗法性家臣大量出現更說明了這一點。2 2、養士之風的盛行。、養士之風的盛行。春秋戰國時期養士之風盛行,所養之士稱食客、門客、賓客、舍人等。主人對賓客以 禮相待,賓客也常常為主人著想。士人在春秋戰國的政治鬥爭中 起了 重要作用,也得到了 實踐鍛煉,許多賓客也因 此得到了回報,在 自己的努力之下,在主人的提攜和推薦下,取得一定官職,得到重用。3 3、“幕府幕府”名稱的出名稱的出 現與幕僚制的萌芽。現與幕僚制的萌芽。幕僚制產生於戰爭時期,它首先存在於軍事系統內,實際上指的是軍府,府主和幕僚是上下級的關係,其屬吏則由主人自己聘用。後擴大到行政系統,演化為自主用人的幕僚制度。“幕府”一詞最早見於 史記李牧傳:李 牧者,趙之良 將也,常 居代雁門,備 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 費。馮唐傳:李牧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綜上 所述,幕府制度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家臣制中已顯其端倪。而養士之風盛行之後,養士方式、主客關係、賓客作用等無不體現了幕友制的主要特徵。“幕府”名稱的出現及其所擁有的用人自主權、財政自主 權、賞罰 自主權充分體現了幕僚制的基本特點。據說中國的幕府制度源于李牧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今邢臺隆堯),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西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三、幕府制度的演變歷程 任何政治制度之形成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國的幕府制度也不例外。它應軍事征伐之需要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漢代時被引進行政系統,成為整個官僚行政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用來參與政治統治和行政管理。它的發展歷經宋元以前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三個階段,傳統幕府、傳統幕府、明清幕府、晚清幕府和民國幕府明清幕府、晚清幕府和民國幕府四種不同形態。1、傳統幕府的確立與演變(1 1)秦漢時期幕府制度正式形成)秦漢時期幕府制度正式形成。秦漢時期,由於封建官僚體制草創,很多制度、法令尚不完備,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長官 很難獨自完成各項任務,公 卿郡守不得不開府自辟掾史,自主用人。因此冊府元龜幕府部總序說:漢丞相三公開府,置掾史;司 隸、刺史 有從事史;佐京尹、守相有掾 史曹屬,皆幕府之職也。自主用人制度從軍事系統 廣泛擴展 于行政 系統,形成 了秦漢時 期重要 的選官 制度 辟署 制度。同時,這種自主用人制度還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著,即幕主出資聘用幕賓,存在官僚體系之外的幕友制。辟署 制度 辟署也稱 辟除、辟召、辟舉等,是指中央公卿和地方政府長官自己辟用幕僚 掾屬的制度、其形成于秦漢、發展于魏晉、興盛于唐五代,是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1)辟主:A、中央公 卿,主 要指三公九 卿和太傅、各類 將軍 B.、諸侯王國。C、州郡縣長官,即州刺史、郡守、縣令等。(2)辟署範圍:僅限於 諸曹掾 史,不包括 中央公府的 長史、地方郡縣的郡丞、縣丞、縣尉等佐貳官,它們皆由朝廷任命。(3)辟署標準:a.較好的道德品質;b.較高的經學水準;c.熟悉法令並具有處理公務的能力。在辟舉實施的過程中,雙方一般遵循自願 的原則即便辟用之後,自願原則依然存 在。所辟 之人 如果 和辟主 志趣 不同,或對 辟主 行為不 滿,或其 建議不 被采 納時,常常會離開闢主。辟舉一旦成為事實,被辟者就成為國家的正式吏 員,享受國 家提供 的俸祿,接受 辟主的 領導,雙方就 形成了 相對固定的上下級隸屬關係。辟主要對佐僚加以約束,一旦僚屬不 勝職任,或有違 法行為,辟主要負 連帶責任。而屬吏也要為辟 主盡義務。辟署制度 是兩漢時期重要的選官方 式之一,通過 這種制 度,大量有實際才 能者得以進入封建各級政府,參與封建政府管理,擴大了統治階級隊伍,保 證了封建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但其在實施過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幕友制幕友制 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沒能實現真正的大一統,為士人出遊 創造了基本條件,中央公 卿、各類 將軍諸侯王、地方官員、貴勢之家都能招致賓客兩漢時期特使游士賓客再度活躍,幕友制與幕僚制雙軌並行。經文景的削藩,至武帝的推恩、奪爵使諸侯王勢力大減,特別是淮南衡山大獄之後,諸侯王只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無力也不敢再招致賓客了,因此,武帝中期以後,能夠招致賓客者為數很少。東漢初期政局不穩,遊士賓客又開始活躍。漢代的幕府是戰國時期將軍幕府的繼承和發展:一方面,幕府仍為將軍所獨有,凡具有將軍身份或頭銜的都可開幕府,因而唐人顏師古就指出漢代的幕府“以軍幕為義”另一方面,漢代的將軍不全是武官,不少是加了將軍號的文官,所以他們的幕府名義上是軍事幕府,其實完全變成了行政幕府,有的則兩者並置,同時擁有兩個幕府。這樣戰國時期僅存在於軍事系統中為將帥服務的幕府,此時也用於治國理政,存在于行政系統之中,並且發揮了很大作用。(2 2)自北朝起)自北朝起 統治者切實意識到幕府的強大所帶來的威脅和負面影響,開始著意加強中央集權,收回各級長官特別是地方行政長官的用人自主權。於是,“州郡辟士之權,浸移於朝廷”,幕府制度的發展受到了削弱。隋朝統一全國以後,皇帝掌握了全部用人大權,不僅“六品以下官吏,鹹吏部掌”,而且“海內一命以上之官,州郡無復辟署矣”,該做法較諸北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唐承隋制,一切官吏都由吏部選任,地方長官的僚屬自然也由朝廷配備、任命,無須自行辟召,幕府制度名存實亡。但應該指出的是,受到打壓和控制的只是行政幕府,軍事幕府因戰事的臨時性和特殊性,仍然得到保留,並允許其自辟參謀佐助人員,這就為幕府制度的流衍和行政幕府的崛起提供了機會。(3 3)中唐以後)中唐以後 節度使以地方軍事將領兼統數州行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集所轄地方上的軍政、行政、財政等權力於一身,因而與漢代的刺史一樣,在理戎的軍事幕府之外,還要辟設理民的行政幕府,於是本已式微的行政幕府在唐後期再度出現並活躍起來。(4 4)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 唐末“天下盡分裂于方鎮”的一幕繼續上演。藩鎮勢力尾大不掉,朝廷無法駕馭,只好含羞忍恥,姑息養奸。於是,節度使們為顯示威望,擴大勢力,遂大肆網羅名士,強化幕府功能。(5 5)宋代)宋代 統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鎮開府造成國家分裂、中央大權旁落的深刻教訓,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行政的幕府發展。首先,幕府人員的聘用方式由自行辟署改為中央任命;其次,把唐代已成體系的幕稱編入職官系統,成為幕職官。幕府制度經此變革後所帶來的結果主要有兩方面:第一、過去那種政出幕府的現象不復存在了,幕府人員的決策、參謀功能受到削弱,而行政管理職能大大增強;第二、幕職官由朝廷委派,向中央負責,破壞了幕主與幕府人員之間的緊密依附關係,既杜絕了地方長官與幕府人員勾結起來與中央抗衡的可能性,也根除了幕府人員侵代、架空正規官員的弊端。至此,宋統治者“革五季之患”的目的基本達到了。不過,宋代幕府卻與唐前期幕府一樣,儘管有軍事幕府之存在,但行政幕府已是明日黃花,不復存在了 根據上述宋朝以前歷代幕府制度的嬗變歷程來看,幕府最先在軍事系統出現,後來才被引進行政系統,由是而有軍事幕府和行政幕府兩種類型。在政治上軌道、天下無事時,這兩種幕府都默默無聞,所產生的影響有限,也沒有什麼制度建設可言;而當政局動盪、天下大亂時,這兩種幕府往往合而為一,幕府人員非常活躍、能量巨大,幕府制度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和完善。不難看出,傳統幕府制度主要是在後一種情況下奠定的。特點:首先,幕主具有用人自主權,能夠廣開幕府,辟用賢才能人作為自己的佐僚;其次,入幕之士被辟署後,幕主總要奏聞朝廷,為他們謀取官銜,雖然那只是一個虛職,但畢竟處身官僚體系之內;第三,幕府人員以幕主授予的幕職在幕府中供差遣,與幕主既是主客關係又是僚屬關係;第四,幕僚深受寵信,可以代表幕主行事,儘管品秩卑微,可地位顯赫,權力很大,往往架空正官,取而代之。第五,幕僚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以政務性工作為主。2、明清幕府的發展與復蘇(1 1)原因)原因A.科舉成為入仕正途,削弱了官員的行政能力和素質,迫使他們不得不依賴專業行政人才。B.地方官僚制度不健全,各級行政長官難以事事躬親,須借助他人處理公務。明清兩代,地方官僚制度具有下列特點:其一、編制簡略。如督撫作為一省或數省最高長官,署內不設佐雜屬員,應辦事務由書吏承擔;而基層的州縣雖有佐雜屬員,但數量很少。其二、實行長官負責制。督撫衙署因無屬員,自然一切由自己作主;而州縣的佐貳官雖是朝廷命官,但常被稱為“閑曹”或“冗官”,在地方政府中僅具有極少的功能,一切政務由州縣官掌管。C.吏弊嚴重,需要專人監督。明清時,吏員的地位日益式微,遠遠遜色於前朝。他們待遇微薄,升遷無望。為了養家糊口,遂自暴自棄,惟利是圖,不惜上下其手,玩法妄為,敲詐勒索,欺官害民,使得吏弊空前嚴重。各級官員若不甘心胥吏擅權,唯有求助於同樣嫺熟吏事的幕友。D皇帝喜怒無常,大興文字獄,使臣下無所適從,只能請人代為起草和處理自己的章奏文字。(2)(2)主要特點主要特點A、幕友由幕主用隆重的禮儀、一定的修金私人聘請,游離于官僚系統之外,不是公職人員。“古有幕職無幕友,今之幕友其人非官也。”B、幕主和幕友非行政隸屬關係,彼此是朋友,平等相處,以禮相待。幕友對幕主盡心盡言,忠誠負責。其就業準則是合則留,不合則去。C、幕友的地位得到國家承認。雍正元年,諭曰:“各省督撫衙門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辦,勢必延請幕賓相助,其來久矣。嗣後督撫所延幕客,須擇歷練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將姓名具題。”儘管如此幕友不僅長期未被列為正式職官,相反還受到種種限制。如不准出離衙署交結官紳,在館時間不得超過五年,遇有勞績也不能獎敘等等。D、幕府的職責是“佐官為治”。在幕府組織內部,大致設有刑名、錢糧、書啟、朱墨、帳房、征比等幕席。一般以前三者為主。幕友各有分工,承擔一定的幕席。由於幕友從事的都是事務性工作,必須具備專門的業務才能,所以,入幕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幕訓練,才能夠勝任愉快。(3)(3)明清幕府制度與傳統幕府制度的異同點。明清幕府制度與傳統幕府制度的異同點。共同點:共同點:幕府人員都由長官自行聘用,並竭誠為長官服務,他們的地位得到國家法律上的承認。不同點不同點:A、幕府人員的稱呼有別。正如清人陳文述所指出的那樣,“古有幕僚,今惟幕友”,一字之差,判若鴻溝。前者屬於國家公職人員,後者則不是。B、職掌相異。幕友處理的是具體的、瑣碎的行政性事務,幕僚除此之外,還在政治上有更大的影響和作為。C、地位懸殊。幕友為人作嫁,默默無聞,而幕僚聲名顯赫,受人敬重。D、與長官關係上,幕僚同長官有上下級名義,拘於尊卑之禮,做事有所顧忌,而幕友和長官是主客平等關係,秉正自恃,敢於抗禮,不遷就主官,能夠保持人格的獨立完整。3.晚晴幕府制度(1 1)產生及興盛有其深刻原因。)產生及興盛有其深刻原因。A,由內憂外患所帶來的變局,促使了晚清幕府的應運而生。B,各種各樣人才的出現,提供了晚清幕府用人的便利條件。C,督撫勢力的崛起,是晚清幕府得以不斷發展變化的重要保證。(2)(2)晚清幕府的特點。晚清幕府的特點。A.幕府人員來源廣泛,包括儒生、紳士、留學生、在職官員以及洋人等。其中,既有禮聘而至的幕友,又有檄調和留用的屬僚,時人貼切地統稱之為“賓僚”。B.賓僚一旦有軍功勞績,經幕主保薦,可受到獎敘,或獲取一官半職,或超擢升遷。因此,入幕成為仕進的快捷方式,吸引著眾多的投效。在這個過程中,賓僚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了。C.由於幕主可以不停地製造功名和官階,所以,幕主和已經出幕的賓僚之間因含帶著私利私恩,而聲氣相通,交馳往來,慢慢地,便以幕府為紐帶結成了一個個利益集團。於是,清末有各種派系勢力之出現,湘系、淮系、北洋系為其中最著者。D.賓僚職官化,幕府政府化。命官入幕和幕府人員敘功得官,都使賓僚逐漸職官化。(3)(3)晚清幕府本是從明清幕府中分化出來的。剛開始帶晚清幕府本是從明清幕府中分化出來的。剛開始帶有較多的明清幕府特徵,如幕府規模較小,幕府人員有較多的明清幕府特徵,如幕府規模較小,幕府人員稱幕友,並由幕主支付薪水等。但是,隨著清王朝內稱幕友,並由幕主支付薪水等。但是,隨著清王朝內憂外患的加劇,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它與明憂外患的加劇,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它與明清幕府完全分道揚鑣,而同傳統幕府具有驚人的相似清幕府完全分道揚鑣,而同傳統幕府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同時也有獨特之處。之處,同時也有獨特之處。共同點:共同點:首先,幕主都是坐鎮一方的省級長官,具有高度用人自主權,能夠廣開幕府,大肆招賢納士;其次,幕府規模大,職掌廣泛,無所不包;第三,幕府人員基本上可稱為幕僚,他們擁有正式職銜,但均以幕主委派的職務在幕府中供差遣;第四,幕僚地位高,權力大,為人敬重,也深受幕主信任,往往侵代正官。就此而言,晚清幕府可以說是對傳統幕府的回歸。獨特之處:獨特之處:其一、幕務上,參與外交、辦理洋務是前所未有的;其二、幕僚得官之快,升遷之速,官階之高,人數之多,在以往也是不多的;其三、晚清幕府條綜眾務、事權擴張,幫助幕主擔負起朝廷富國強兵的重任,這是史無前例的;其四、因晚清幕府膨脹而形成以幕主為中心的派系勢力,並未貽害天下,給清末帶來割據之禍,是前此無法想像的事情。所以,我們說晚清幕府也超越了傳統幕府。4、民國幕府制度:新瓶裝舊酒民國時期,中國的政治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進入所謂的民主共和時代。昔日的幕府制度也銷聲匿跡,聲息全無,似乎一夜之間退出了歷史舞臺,隨傳統政治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可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它非但沒有遭到根除,反而與時俱進,仍然活躍在民國政壇上,不過換了一副面孔而已。此時的幕府表現為秘書機構,更多地以秘書處、機要局、侍從室等名目出現。儘管花樣百出,富有時代氣息,但其為一人效勞的本質相同,換湯不換藥。當然,單從名稱上看,它已與以前的幕府機構有所差別,至少多出了那麼一點現代性,所以我們將之稱之為民國幕府。(1 1)孫中山組建臨時政府時期)孫中山組建臨時政府時期 民國肇建,孫中山先生躊躇滿志,推行一整套從西方移植來的政治制度在臨時政府裡全面推行秘書制,不僅各級政府機關設有秘書機構,而且長官個人也配備秘書,以起輔佐作用,減輕權力層負擔。由於舊勢力的抵制以及在新政權內部爭權奪利,寸步不讓,孫中山在組建政府時,困難重重。為了掌握政權,確保臨時政府朝良性方向發展,孫中山除採用“總長取名,次長取實”的辦法產生內閣外,還在自己這個臨時大總統身上作文章,組成龐大的班子,為自己所領導的新生共和國服務。輔佐總統的機構有總統府秘書處和法制院(局)、印鑄局、公報局、銓敘局等,這些機構的設立沒有法律依據,其具體職責也不見明確規定,完全是孫中山據己意安置的,它們有的級別很高,有的權力很大。圍繞總統府的有關設置及其用人辦法與以前的幕府制度相差無幾,實際上是古代的幕府制度在新形勢下的變異,不過,由於孫中山很快就讓位卸任,他並未享受到民國幕府所帶來的好處。(2 2)袁世凱)袁世凱統治時期統治時期 在清末時,袁世凱幕府就號稱“霸府”,逐漸成為他爭權奪利的工具。到他接任臨時大總統之後,他不甘心受到共和制度的約束,就利用民國幕府制度改造其幕府,並進而駕輕就熟地玩弄幕僚政治來。首先,他在總統府內設立秘書廳、軍事處、外務處、財政處、護衛提調處、總稽查處等機構,所有人員由自己選定,其中不少本來就是他晚清時的幕僚。其次,他不滿內閣的牽掣,賦予上述機構很大權力。如秘書廳以“總統府秘書廳”名義處理機要事宜,淩駕於內閣之上;軍事處則把海、陸軍部撇在一邊,掌握著全國的軍政軍令大權。再次,他利用這種新的幕府機制解散國會,制定憲法,實現了改變政體、當上終身總統的個人政治野心。當身價抬高後,袁世凱就開始為所欲為了。他裁撤了原來的總統府機構,代之以政事堂、陸海空大元帥統率辦事處、翊衛處等。政事堂雖由秘書廳轉化而來,但扮演的是國務院的角色,這仿佛是魏晉時期霸府的現代翻版。然而,袁世凱猶不滿足,又在其下置機要局、主計局等分其權力。正如政治史家揭露的那樣,“機要局的權力,遠遠在各部總長之上,主計局則把財政部和審計處的職權,一併網羅而去”。此時的機要局、主計局顯然是袁氏的新寵。它們架空政府,把一切權力集中在袁世凱手裡,使之能夠進行專制獨裁統治,乃至帝制自為。顯然,袁世凱是把民國幕府恢復成中國古代幕府制度的老樣子上去。上行下效,袁世凱政府裡,總統之外,自內閣總理(國務卿)、各部總長直至省道縣長官官署,均有秘書機構和秘書人員。所以,總統侵奪內閣總理(國務卿)的權力,內閣總理(國務卿)就侵奪各部總長的權力,而各部總長又侵奪各次長的權力。這樣,一環銜一環,使民初政壇詭譎變幻,暗潮翻滾。(3 3)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袁世凱死後,北洋集團分崩離析,各派軍閥受其恃強弄權作風的影響,為爭奪中央政權而混戰不休,中國再次進入了一個軍閥割據時期“政客借實力以自雄,軍人假名流以為重。”在紛爭、動盪的局面下,各種力量或合縱連橫,或明爭暗鬥,使民國幕府制度獲得較大發展。首先,幕僚人才倍受重視,大小軍閥和政客不擇手段,廣泛搜羅,以為己用。因此,幕府遍地開花,十分盛行。其次,幕僚大多為新式人才,其中不少曾出國留學過,還有一些是西方的政客、記者和軍人等。他們一般被冠以秘書、顧問、參謀、參議、副官等頭銜,為幕主出謀劃策。再次,幕僚參與政事,執行政務,是幕主的左膀右臂。、軍閥之爭很大程度上成為幕僚之間的較量,幕僚政治在民國政壇大行其道。複次,幕僚和幕主相互倚賴,榮辱與共,建立了緊密的依附關係。(4 4)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民國幕府甚至被正式引進黨政機關中,“現在政府機關裡的科長秘書,通稱幕僚,因其職務也是佐人為治”。蔣介石將民國幕府制度發展到登峰造極地步。他不僅注意收買人才,籠絡人心,而且善於選人和用人。在角逐權力的過程中,他不斷羅致幕僚,逐漸擴大影響,一步步爬升,終於登上權力的頂峰,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實際主宰者。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牢牢控制住政權,蔣介石進一步充實完善其幕府機構侍從室。侍從室共有三個處。第一處主管軍事,下設一、二、三組,分掌總務、參謀和警衛;第二處總攬政務、黨務,設四、五、六組,分管政黨事務、侍從秘書與情報工作;第三處把持人事的調查、登記和考核業務,設七、八、九三組分頭承辦。這三處九組的負責人都是蔣氏的親信幕僚長及高級幕僚,其下的成員也均為蔣的忠實幕僚,得力幹將。通過這個淩駕於一切機構之上的侍從室,蔣介石不僅總攬黨、政、軍大權,而且排斥異己,削弱地方實力派,建立起專制獨裁的蔣家王朝統治,應該說他是民國幕府的最大受益者。陳佈雷被稱為蔣介石的“文膽”,長期擔任侍從室主任。1948年11月13日,陳佈雷自殺身亡,終年58歲。蔣介石陳佈雷民國幕府制度的特點:1、民國幕府制度本是民主共和制度的產物,系民國官僚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但由於當政者還缺乏尚公去私的意識,遂成為他們玩弄權術的工具。2、幕僚大多受過新式教育,有留學生,也有洋人。他們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所打理的均以現代國家事務為主,涉及黨、政、軍諸方面。3、幕僚的遴選以幕主的意志為轉移,不受銓敘和考試制度的規範和制約。他們往往因幕主的禮遇,而忠心耿耿,盡職盡責。4、幕僚雖然只以秘書、顧問、參謀一類的名義行事,沒有顯赫的官銜,十足的派頭,但他們作為幕主的化身,可以染指一切要務,權力在有關機構和官僚之上。四、結論1.幕府制度源遠流長,至遲出現于戰國時期,歷經宋元以前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三個發展階段,傳統幕府、明清幕府、晚清幕府和民國幕府四種不同形態。2.任何制度的形成並非人為的刻意為之,而是積之以漸,“順乎社會之演進,應乎現實之需要而成長”。中國的幕府制度也是如此。3.幕府是人才淵藪。幕府為什麼出人才,是因為幕主自主用人,可以不問出身、不問來歷羅致有用之才,使仕途之外的才智之士也能得到任用,有用武之地。另外,幕府人員在佐幕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鍛煉,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確保他們能夠獨當一面,脫穎而出。4.幕府的職能廣泛,既有政務性的,如出謀劃策、起草書檄、與聞政事等;也有事務性的,如征糧納稅、斷獄判案以及經辦庶務等。視各個朝代、各個時期不同的社會情況及政治環境,幕府都會有不同的運作特點與角色擔當。參考書目1 1、朋友朋友客人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 作者作者:K.E.:K.E.福爾索姆福爾索姆 譯者譯者:劉悅斌劉悅斌 、劉蘭芝劉蘭芝 出版社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出版時間:2002-1-1:2002-1-12 2、李志茗著、李志茗著離異與回歸離異與回歸中國幕府制度的嬗變中國幕府制度的嬗變;史林史林3 3、石雲濤的、石雲濤的唐代幕府制度研究的若干問題唐代幕府制度研究的若干問題;河南大學學報;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版),),20042004年年0404期期 4 4、中國幕府制度的特徵、形態和變遷中國幕府制度的特徵、形態和變遷5 5、方建春;曹鳳琴、方建春;曹鳳琴春秋戰國時期幕府制度的起源春秋戰國時期幕府制度的起源固原師專學報固原師專學報,2004,2004年年0404期期 6 6、李志茗、李志茗傳統與現代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晚清幕府制度之演進晚清幕府制度之演進;學術月刊;學術月刊20082008年年0909期期 7 7、方建春、方建春秦漢時期幕府制度的形成秦漢時期幕府制度的形成;寧夏社會科學;寧夏社會科學,2005,2005年年0606期期 8 8、楊正娜、楊正娜晚清幕府制度淺析晚清幕府制度淺析;伊犁師範學院學報;伊犁師範學院學報,2006,2006年年0101期期 9 9、石雲濤、石雲濤古代幕府制度溯源古代幕府制度溯源;民族史研究;民族史研究,;20032003年年0000期期 1010、劉秋根;、劉秋根;周國平周國平試論中國古代幕府制度在宋代的轉型試論中國古代幕府制度在宋代的轉型;宋史研究論叢;宋史研究論叢;20052005年年0000期期 1111、王文濤;、王文濤;師爺稱謂演變與幕僚制度試論師爺稱謂演變與幕僚制度試論浙江社會科學;浙江社會科學;20072007年年0101期期 欲知更多詳情請看話說中國幕僚 作者:陳放;孔明麗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