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175887 上传时间:2020-12-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 2014/10/20 农业装备技术杂志2014年第四期1麦秸秆还田后的腐烂变化规律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试验表明,麦秸秆的发酵腐烂过程对水稻的生长产生着影响,深入了解麦草全量还田在不同埋层状态下的腐烂变化,探索腐烂规律,从而根据发酵腐烂特性,采取措施制定田间管理模式,可以扬长补短促产增收。按3个不同埋深(5、10、15cm)进一步观察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腐烂变化,从麦秸秆还田开始浸泡的14d起观察记录,每隔7d记录一次,从各观察点3个埋深处各抽取10根秸秆检查,以手捻秸秆成碎片为标准,分析麦秸秆还田后不同时间段、不同埋深的腐烂百分率,寻找其变化规律。同时对麦秸秆还田与不还田的田面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试验,还草田块表层水温在水层出现混浊时比不还草的对照田块高1.2,泡沫较多、泛“油花”时高于对照田块2.3,产生大量气泡伴有腐臭味时高于对照田块3.1,在气泡量恢复到前期(较多)状态时高于对照田块2.5,麦秸秆在水稻田里5060d已基本腐烂结束,秸秆随着埋深的增加腐烂进程逐步减缓,其起始、结束时间也相应延迟。统计结果显示腐烂特征埋深5cm呈二次曲线状,埋深10、15cm呈直线状,这反映了腐烂与温度及秸秆发酵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埋深5cm左右日平均温度高,温度变幅影响大,土层松软密度小,小环境的特点促使了腐烂速率的变化,故腐烂百分率呈二次曲线状。埋深10、15cm温度较为平衡,加速腐烂因素影响小,腐烂百分率呈直线状。腐烂变化进程表中可见还田秸秆在所处的不同环境条件下,浸水21d腐烂秸秆为12.2,随着埋深的增加腐烂起始时间分别推迟714d,还田秸秆50d左右腐烂超过80,联系秸秆发酵至腐烂结束周期分析,这与秸秆还田15d左右观察到的田面产生大量气泡、近30d时气泡很少的时间基本一致。2麦秸秆还田后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麦秸秆全量还田后,秸秆经过发酵腐烂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对水稻生长必然产生影响。试验、示范对全量麦秸秆还田机插水稻与对照田块(未还草机插水稻)作生长情况比较。3.1新生根比较秧苗机插后生长差距逐步产生,栽后7d秸秆还田秧苗与对照田秧苗相比新根数减少,差距并逐步增长,插后一个月时新根数接近相同,但秸秆还田秧根长达26.7cm且须根较多,对照田块秧根长24.3cm须根较少。3.2总茎蘖数的变化秸秆全量还田与对照田比较,栽后7d总茎蘖数基本相同,此时麦秸秆已浸水约10d左右开始发酵,对秧苗生长产生影响,7月份影响逐步发生变化,7月10日秸秆还田秧叶龄9叶,每667m2总茎蘖数18.7万,比秸秆未还田秧分别少0.3叶、1.7万/667m2,自此以后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及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间,每667m2总茎蘖数都有所增加,成熟时秸秆还田水稻总穗数21.5万/667m2,比秸秆未还田水稻穗数多1.3万/667m2。3麦秸秆全量还田集成机插秧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根据项目内容要求,对进行全草还田后的不同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和稻米品质指标的测试、测定。示范结果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并改善,随着还草年份的持续,改良效果明显增强。麦秸秆还田后经腐烂分解改良了土壤团粒结构,土壤通透性与土壤供肥水平增强,水稻根系活力明显增加、水稻群体质量提高、作物吸收能力增强,更多的养分输送到叶片,提高剑叶光合速率,水稻普遍增产7.2。秸秆全量还田土壤不同深度的有机质、全氮、容重、速效氮、磷、钾等测定如表5所示。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稻米品质影响的测定,还田量定为200、400、600kg/667m2三个标准与麦草不还田进行比较。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麦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均改善并提高,有关试验表明,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的改善可能与籽粒充实与粒型有关。籽粒充实不良导致粒重下降,颖果所占比重减少,糙米率、精米率下降。在籽粒灌浆期间,由于胚乳细胞充实所需的养分是背部维管囊通过珠心表皮和糊粉层传送的,因此距离背部远的腹部的胚乳细胞易充实不良,从而形成腹白米,颖果中部的胚乳细胞也因其距离糊粉层远而充实不好,故易形成心白米。麦秸秆还田后随着还田量的增加,稻米的长宽比随之增加,籽粒变长,营养的输送距离变短,充实度增强,从而使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得到改善与提高。秸秆还田后增加了水稻生育期土壤供氮量,进而增加了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稻米品质的改善提高与麦秸秆还田及其还田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其品质的改善促进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作者:朱枫成周学剑崔小冬单位:宝应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 上一个文章: 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下一个文章: 农机推广步伐之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