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电子教案(DOC57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056701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规划与开发电子教案(DOC5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电子教案(DOC5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旅游规划与开发电子教案(DOC5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规划与开发电子教案导 论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业一、旅游的产生(一)古代旅行1.旅行的产生2.旅行向旅游转变1)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2)工业革命带来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扩大了旅游者的规模;3)工业革命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人员的流动量;4)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以及生活方式,为旅游的大众化创造了条件。(二)近代旅游近代旅游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扩大了旅行和旅游的人数;2)近代旅游产生于近代交通工具发明之后;3)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胜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旅游饭店的出现。(三)现代旅游现代旅游的特征:1)国内旅游占多数;2)区域旅游是国际旅游的主体;3)地区间发展不平衡;4)发展速度不稳定;二、旅游业(一)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二)旅游业的构成早期三大支柱说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现在五部门说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点和旅游管理部门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一、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二、旅游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三、旅游规划与区域规划四、旅游规划与项目开发规划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体系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目标体系(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目标体系的分类(二)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1.概括性原则2.可达性原则3.一致性原则4.时效性原则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一)政策法规支撑(二)财政金融支撑(三)生态环境支撑(四)人力资源支撑(五)市场秩序支撑思考题1.旅游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简要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3.旅游规划与开发包括哪三大结构体系?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1.旅游资源需要经过开发才能为旅游业所利用;2.旅游资源要对旅游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3.旅游资源要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二、旅游资源的特征(一)美学特征(二)文化特征(三)空间特征1.地域性2.不可替代性3.综合性4.组合性5.相似性(四)时间特征1.季节性2.可变性(五)经济特征1.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2.价值的不确定性第二节 旅游开发的内容与原则一、旅游开发的概念旅游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二、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旅游开发的目标可以有多种角度的取向,如旅游开发是为了接待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是专题性的旅游开发还是大众化的旅游开发,是供观赏的还是供娱乐的,是面向全国的还是面向本地市场的,这种开发的取向选择与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除了对各类旅游吸引物进行选择、布局、改善外,还包括旅游供给设施,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的兴建、管理,接待机构的建立和旅游地工作人员的培训等等。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必须要经过开发才能被利用,旅游景点和景区就是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点和景区建设包括两个类型:旅游景区景点的初次建设;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入开发建设和改造等。但是,这里说的建设是广义上的概念,不一定指的就是新景点的兴建和传统景点的改建,它应该还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二)旅游地的交通安排旅游活动具备异地化的特征,旅游者往往要经过漫长的旅途来到旅游地。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旅游地的外部和内部交通是旅游开发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这里的交通安排包括交通线路的设计、旅游交通设施的配套、交通工具的选择等方面。现代旅游旅游者对舒适度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要求旅途所用的时间尽量短而且舒适,游的过程相对长而且参与性强。在对旅游交通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这些要求。(三)旅游地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成功的旅游开发需要对旅游所需的旅游辅助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旅游辅助设施包括的内容范围很广,涉及到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这些设施不仅会促进当地旅游的发展,还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极大的帮助。(四)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开发要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就应该注重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只有尽力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自身的利益才能得到满足。因此,旅游开发应该依据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确定其开发的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市场营销,努力扩大客源和开拓旅游市场。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一)个性原则(二)市场原则(三)效益原则(四)保护原则(五)综合原则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旅游资源的调查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解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规模、布局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该地区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现状,以及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情况,如住宿、通讯、娱乐、购物等。通过评估,了解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和潜力所在。(二)旅游资源的评估旅游资源是否有开发价值,能否成为旅游区,要根据资源调查的情况加以分析和评估。一般需要对以下六个基本条件进行分析:(1)自然条件。这主要是指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土地条件主要考虑的是承载能力,即容量。这个容量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就会出现饱和状态,造成环境退化,游客享受程度降低。气候条件主要考虑的是季节性,以及当地气候变化对旅游者感觉舒适程度的影响。(2)可进入性条件。进入游览地的难易程度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极为重要内容和除自然客观条件之外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它系指从客源产生地到游览地全过程的进入难易程度。进入性的问题,包括交通工具和交通基础设施(如机场、道路等)两个主要方面,它涉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计划。(3)客源市场条件。对该地区目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地位和占有率状况,以及潜在旅游市场的地位和占有率状况进行评价,可确定接待能力以及市场开拓方向和占有率。(4)基础设施条件。当地的水电、排污、景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要充分加以重视。(5)服务设施条件。这主要是指与旅游景点相配套的住宿、餐馆、通讯、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的评估。该条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6)投资条件。它包括资金来源,投入产出效益,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等。(三)制定旅游规划根据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当地开发旅游的基本条件,确定该区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开发的总目标,开发的对象、规模、等级、方式、时间、步骤、配套设施及总投资估算,开发的组织、具体程序等等。这里既包括战略研究,也包括规划、技术和方法的研究。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有助于确定旅游业发展类型、数量、地点和时间,同时又有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济(Economics)、环境(Environment)、富裕(Enrichment)、交流(Exchange)四方面的效应,即“4E”效应。(四) 具体实施计划进入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定好实施开发的具体计划,它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开发范围和目标;根据已有资料,提出项目的模式、土地使用要求等;制定建筑总体规划;资金来源及财务预算;进行项目具体设计,画出施工图纸;投标及施工;反馈和评估。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内容一、旅游规划的界定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旅游规划的特点表现在:1.主题性2.协调性3.目的性4.战略性5.技术性6.综合性二、旅游规划的分类(一)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分类1、世界旅游组织的分类(1)以地域范围分:地方性规划区域及区域间规划全国规划国际性规划(2)以规划时期分: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3)以组织结构分:部门规划项目规划综合规划2、因斯凯普提出旅游规划的类型结构国际旅游规划国内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度假区以及其它旅游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设施的场址规划建筑、景观及工程设计很显然,这种旅游规划分类的依据是空间层次,即将旅游规划的空间范围从大到小排列得到了上述的旅游规划类型。3、甘恩(Gunn,1979,1988,1994)的旅游规划分类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场址规划该旅游规划的分类方法与因斯凯普的较为类似,只是在类别上有所简化。4、我国旅游学界和建筑学界的旅游规划分类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我国的“发展、建设二分法”是将旅游规划划分为以社会经济规划为主体和以工程建设为主体的两大片。该分类方式表明了我国旅游规划的技术群体目前尚处于分立的状态,导致了旅游建筑设计和旅游发展规划对立状况的出现。旅游建设规划者不重视社会经济和市场条件的分析,旅游发展规划者又缺乏旅游建筑设计的相关技能。实际上,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建设规划不应该被分割成两种类型,无论编制何种旅游规划上述两种能力都缺一不可。5、“4P”分类法结构规划总体规划项目规划该分类方法是从规划方法(Planning)、规划专家(Planner)、规划空间(Place)以及旅游规划与其它规划关系(Plans)的角度进行分类。6、吴必虎(2001)时空二维分类法区域旅游规划社区旅游规划从空间的维度来看,可以分为区域性的旅游规划和社区性的旅游规划两种情况,即区域旅游规划(Regional Tourism P1anning)和社区旅游规划(Community Tourism P1anning)两种基本类型,二者在空间范围、土地利用布局、旅游产品功能及支持系统构建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从时间维度来看,无论是区域规划还是社区规划,根据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又都分为初期的开发规划和成熟期的管理规划两种情况。(二)本书对旅游规划的分类旅游规划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1)空间尺度分类。就空间范围与规模而言,旅游规划可分为国际协调规划、国家全面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综合规划等。例如东盟国家之间,就在旅游业经营中采取了统一宣传、统一促销、统一价格的协调行动。但是旅游规划中数量居多的还是区域综合旅游规划和旅游地或旅游点的规划。(2)时间尺度分类。就时间阶段和内容而言,可以将旅游规划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2、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和层次分类从旅游规划的内容上来看旅游规划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旅游综合规划;另一类是旅游专题规划。(1)旅游综合规划。旅游综合规划是一个区域的规划概念,它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旅游业发展纲要精神,结合国家旅游产业布局的要求,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设想。(2)旅游专题规划。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三、旅游规划的意义1.旅游规划是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必要手段;2.旅游规划是形成良好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3.旅游规划是促进旅游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4.旅游规划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四、旅游规划的原则(一)形象制胜原则(二)市场导向原则(三)景观美学原则(四)综合效益原则(五)保护开发原则五、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其编制程序可分为以下12个步骤:(一)签订合同,确立规划项目旅游规划是一项经济行为,因此,在制定规划之前规划委托方与编制方需签订规划委托书或合同书,其中明确规定规划名称、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划期限、违约责任等。从签订规划委托书或合同书之日起,就进入了旅游规划的正式编制阶段。(二)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签订规划编制合同后,规划编制方应立即着手成立规划编制专家组。(三)室内资料分析在开始实地调研之前,规划编制组应通过统一学习或会谈交流等途径充分掌握规划地的基本信息,并对规划编制委托方先期提供的信息进行详尽的分析。(四)田野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规划田野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要开发旅游资源,就必须对旅游资源的历史状况、赋存状况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解。如果对资源缺乏了解或了解不全面,就不可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旅游资源种类、特色、成因、结构与分布的调查;二是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区位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结构、历史沿革等的调查。旅游资源评价是根据旅游资源调查的结果,对该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品位、等级、价值、开发等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然后提出评价报告,为旅游规划提供依据。(五)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一个企业或政府部门在兴建旅游项目之前,须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实质是论证开发项目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对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进行全方位的再研究;2、对开发项目的客源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及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等外部条件做出科学预测与调查分析;3、对开发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综合评价。(六)编制纲要征求意见在对规划地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考察之后,规划编制组应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规划思路与构想,并完成规划纲要交与规划编制委托方征求意见。双方通过意见交流,使旅游规划不断朝着满足规划编制方要求的方向趋近。(七)完成规划初稿根据规划纲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规划总文本初稿的撰写工作。(八)规划中期评估在撰写规划初稿的过程中,规划编制的双方应组织专家对规划初稿进行中期评估,看其是否达到规划编制的要求,若未达到规划要求则需按照中期评估意见进行修改。(九)完成规划评审稿在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完成规划总文本以及分报告的撰写工作。(十)规划评审完成旅游规划评审稿之后,由规划委托者聘请有关的专家组成规划评审委员会,对规划的结构完整性、内容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等进行评审,最后提出规划评审意见。若规划方案被通过,应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建议加工修改,以形成最终的规划文本;若未通过,则应责成原规划组或聘请新的规划小组重新规划。若规划方案不止一个,可吸取其他方案的长处,博采众长,形成最为理想的方案。(十一)修改定稿在通过规划评审后,规划编制组应严格按照规划评审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修改定稿,并依据规划委托书或合同向规划编制委托方提交完整的规划文本和图件。(十二)规划实施规划编制完成后,还要上报国家旅游局以及当地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编制组还应根据实施反馈意见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正。六、旅游规划文本的内容(一)规划范围范围包括被规划区的占地面积和边界等,规划范围的大小多由委托方提出,必要时受托方可以与委托方协商,提出合理的规划范围。(二)规划依据和原则规划依据包括中央及地方制定的各种有关的法律、政策、决定特别是与该地区主要旅游开发规划有关的政策,规划者应充分考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要求,最后确定规划原则,一般有环保原则,特色原则,协调原则,效益原则等。(三)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自然状况包括当地的自然条件、环境质量、自然灾害、气候、植被等,社会状况包括历史变革、民族成份、社会经济、民风民俗等。在规划中应对最主要的特征部分加以详细的阐述,甚至在某些方面提供非常具体的材料。例如社会状况,最基本的要素是历史情况,民族情况,经济发展状况,还必需有各个民族具体的人口数目、人均消费水平等资料,特别是对民风民俗比较独特的地区,应对生活习俗、历史变革等加以必要的介绍。(四)同行业的状况旅游开发规划应考虑本地区正在兴建或已经建成的项目经营状况,包括基础设施的档次、规模、安全性、方便性、服务水平的高低,便于分析将来可能出现的竞争情况。(五)旅游资源状况和评价分析评估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从而确定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方向,开发顺序。这也是旅游开发规划的基础。若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通常是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进行评价;若没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通常是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评价,否则评价的结果将出现差错。(六)客源市场分析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项目创意和对旅游业竞争态势的分析,明确该旅游项目的主要客源市场,包括客源市场范围、客源地、客源规模及结构和消费水平。客源地、客源市场的分析将直接涉及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项目规划,同时对旅游项目创意产生影响,所以有时必须根据客源市场分析对各个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七)旅游项目创意首先,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状况,客源市场预测,旅游业竞争态势,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明确旅游规划方向,突出地区旅游特色,避免重复建设。然后对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旅游项目进行重点规划创意,使得旅游项目集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提高其文化品位。旅游项目的创意是旅游规划的灵魂。它最能体现规划者的水平,但也是最费心血的。好的创意直接影响旅游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对产品有决定性的影响。(八)旅游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投资任何项目,生产任何产品,也只有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旅游开发规划时注意环境保护,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其价值、品位及吸引力,而且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九)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一般依靠原有的交通条件,故其不是规划的重点,但应保证游客在景区能够“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区内交通系统规划包括游览线路布局和交通方式。景区的游览线路应尽量避免平直、走垂直路线,要充分利用小山、河流等景物,使得道路适当弯曲,让游客获得移步换景的感觉。交通方式要力争多样化,并互相配合,步行道、登山道、索道、缆车、游船、自行车等方式均可以采用,让游客有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当然,保证安全畅通也应和保护环境相协调,旅游线路要绿化与美化。(十)绿化规划绿化规划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选用的植物品种应突出地方特色;二是植物品种应注意季节的搭配,适当增加常绿树种;三是植物品种要兼顾观赏性以及花卉和果品的供应。(十一)服务项目规划服务项目包括服务种类、服务方式。服务种类应当丰富多样,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旅游方式要唯我独有,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十二)基础设施规划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如生活和商品供应、供电、邮电通讯、医疗卫生等,其配套要同旅游地性质相一致。另外,建筑在式样上也应独具特色,布局合理,防止旅游区建设出现城市化的倾向。(十三)效益分析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效益分析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的分析,即旅游资源之开发的投入产出分析。(十四)规划图件规划图件一般包括地理区位及客源市场分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旅游资源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综合规划图,交通规划图,绿化规划图,景观视线效果图等。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一、区位理论产生的背景 区位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得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人们从事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产品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会随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不会考虑生产地点的选择问题。从这个简单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区位理论并不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如经济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加深的条件下,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二、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区位理论从18世纪下半叶早期区位理论思想的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了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从它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以及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三、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1、旅游中心地的界定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3、旅游中心地的等级。4、旅游中心地的均衡布局模式。第二节 增长极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一、增长极理论产生的背景 增长极理论(Growing Polar)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发展模式,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其发展模式有两种差异较大的主张。一个是区域平衡发展模式;另一个则是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主张区域平衡发展的人们认为:所谓的区域平衡发展就是要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的发展,特别是在区域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上,要保持平衡。保持产业部门的全面发展,即第一、二、三产业部门要实现同步发展,而不能有所偏废,以实现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二、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增长极”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当时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抽象的经济空间上。他认为经济空间是不平衡的,其发展中存在着极化作用,即经济空间中会有在一些中心(或极)这些中心(或极)的作用就类似于磁铁的磁极。这些中心(或极)在对外部因素起吸引作用时,还在相互之间起到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并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些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场”,“场”的中心就被佩鲁定义为增长极。三、增长极理论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启示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当地的优势旅游资源,将潜在的经济效益现实化,以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增长极理论就从理论上给旅游业优先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旅游业作为旅游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通过其集聚和扩散作用将旅游业的关联作用扩展到一个较为广阔的地域空间。因此,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时,旅游规划编制者要从大局上综合把握,当该地的旅游资源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时,对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应高标准要求,在规划中制定相关的政府主导扶持其发展的战略,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来加以培植,促进当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开始研究世界经济能否保持继续增长的问题,众多的学者参与了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众多的研究成果当中,有一项成果在学术界造成了轩然大波。这就是1971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该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发展状况研究的第一个报告。在报告中对经济继续增长和人类的前途做出了具体的、耸人听闻的预测。通过各界学者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讨论,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人类是否具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这取决于人类能否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有机结合起来。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提出以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为可持续发展下了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自然属性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生态学家所提出,他们所关注的是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即保持自然资源再生能力和开发利用程度之间的平衡。2、从社会属性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定义是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FV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UF)共同提出的,它是以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为目标,即强调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地球的承载力相协调,并最终落脚于促进人类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改善。3、从经济属性上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经济学家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将经济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从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上理解可持续发展。他们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上述这些定义的提出均得到了部分学者的支持,但同时也有不少欠完备之处。迄今为止,为大家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挪威首相布伦兰特夫人(Gro Harlen Brundtland)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2.可持续原则3.共同性原则4.需求性原则三、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变 人类历史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并表现出相应的特点。有专家指出(Niu et al 1993)人类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下表总结了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表现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比较项目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时间长度1万年以前农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之后信息革命之后空间尺度个体范围或部落范围区域范围或国家范围国家范围或洲际范围洲际范围或全球范围哲学思考无中心、盲目状态追求“是什么?”追求“为什么?”追求“将发生什么”对自然的态度自然拜物主义自然优势主义(天定胜人)人文优势主义(人定胜天)天人互补协同生产模式从手到口简单技术和工具复杂技术与体系智力转化与再循环体系消费标志满足个体延续的需要维持低水平的生存需求维持高水平的发展需求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求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中初级水平(农业为主)高级水平(工业与服务业为主)优化水平(决策与管理为主)能源输入人的体力人、畜及简单天然动力非生物能源清洁的可替代的能源环境响应人依赖环境、无污染、无干扰环境态度与缓慢退化短期污染与长期生态应力与环境协同进化与资源再生四、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旅游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旅游的开发模式是典型的粗放型模式,将旅游业的发展看成是一种数量型的增长和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因而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旅游区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所以,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工作的依据之一,保持人类享受有资源的公平性,严格控制出现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的现象。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进行科学的论证,只有在技术和资金到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否则,应继续等待开发时机。旅游开发中还要注重旅游区的环境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旅游规划开发人员应树立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观念,切实保证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旅游的有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四节 旅游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启示一、旅游人类学的概念 所谓人类学(Anthropology)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人类的发展过程、人类所拥有的文化等方面都应是其研究的内容,人类学的学科体系中,可分为如下的研究方向: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可见,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和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科学。从国内外现有的各种研究成果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和演变,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二、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者(投资个人或集体)、旅游者和旅游地社会团体(当地旅游机构,如旅行社、旅游定点饭店、旅游交通运输部门等)在旅游开发或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临时互动关系。三、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手段多样、功能多元的,针对不同的实际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应方法。在旅游人类学的发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为:田野工作参与观察民族志(ethnography)的方法。四、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启示 旅游人类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人类的科学,因此其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启迪意义在于:为旅游规划的编制者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 。旅游规划的侧重点一直以来都是放在旅游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质量和环境的改善上。旅游人类学则向旅游规划者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旅游规划思路,即旅游规划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人才是旅游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旅游规划者要从关心旅游地的各利益相关者入手,对旅游地的相关者的特性、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加以关注。在规划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协调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以及旅游地相关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和利益,然后再着手提升旅游地的硬件质量。第三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及趋势第一节 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一、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先驱,被一致认为是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规划(State Plan of Hawaii),从1959年开始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被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初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扩展阶段(60年代70年代初)(三)旅游规划与开发观念转变阶段(70年代80年代)(四)旅游规划与开发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五)旅游规划与开发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二、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是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步的。中国国家旅游局于20世纪70年代成立。这以后,国家建设规划部门开始对城市、景区加以规划,出现了风景旅游城市规划,旅游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等;林业部门也开始对其辖下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森林公园的规划和开发。这些早期编制的规划,不是由专业的旅游规划专家来完成,而是由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规划者来编制。严格说来,此时所编制的所谓旅游开发规划,属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范畴,因而只能算作是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萌芽阶段。 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交流与发展是从我国的旅游地理学者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规划进行研究时开始的。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系统化研究是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的。从此以后,在中国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旅游开发规划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他们凭借在旅游地理学学科上的优势,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结合起来,并积极参与国内旅游开发规划的实践。如郭来喜于1983年在全国保护长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保护长城,研究长城”的口号,首倡国内外集资修复长城的代表区段,发展旅游业。1985年郭来喜主持完成的“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开发”是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旅游地开发范例,使得一片荒凉的沙碱地成为了新兴的旅游热点,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986年中国政府将旅游业确立为正式的产业部门,从此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开发与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应地,旅游资源的规划也进入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化规划阶段。旅游开发规划的内容开始注重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并开始将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对旅游业及与其相关的各个经济部门加以系统化的规划,旅游规划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多。1993年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合作,制定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为编制中长期的旅游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使得旅游业在国内的发展迅速升温,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并对其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政策性扶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旅游业发展进行规划的需求。于是全国出现了各地争相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热潮,相应旅游规划的水平也日渐提高。从参与规划编制的人员来看,旅游规划编制小组的成员不再是单一的旅游学的专家,而是将其它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吸纳进了规划编制组,这更加体现了旅游学的边缘学科性质;从编制旅游规划所使用的技术方法上来看,由于新兴理论的产生和科技的进步,一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方法如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遥感技术(Remote Sense)和一些理论,如系统论、控制论、行为论等被引入了旅游规划的编制之中。此外,这一时期我国的旅游规划开始注意与国际接轨,有的省份在编制旅游规划时聘请了国外著名的规划公司,如四川省、云南省、山东省和海南省就委托世界旅游组织为其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国外旅游规划公司进入我国旅游规划市场,为我国旅游规划界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国内旅游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因此,这一时期可称其为是我国旅游规划的提升发展阶段。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一、全球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界限正日渐模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旅游规划也必然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即在旅游市场的定位、旅游项目的设计、旅游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注重与国际的接轨。并且国内的旅游规划学者和专家要培养更加强烈和全面的竞争意识,在国际上与规划工作者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二、市场化趋势 旅游规划要以市场为服务的对象,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满足的要求,从前那种靠政府进行的规划方式将一去不复返。旅游规划的编制将进一步市场化,规划编制方和委托方要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地走到一起。我国一些地区的旅游规划编制的招标程序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如全国首次省域旅游规划福建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招标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并经过严格的评选过程,最终为湖北大学马勇教授主持。市场化趋势会保证所编制旅游规划质量和促进旅游规划编制效率的提升。三、产业化趋势 旅游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为世人所瞩目。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要力求从高起点进行定位,实行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旅游规划应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来审视旅游规划区的发展问题。只有站在产业的高度,才能真正作到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四、生态化趋势 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是“无烟工业”,但并不表示其对周边环境不产生影响,而是影响较小。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旅游规划作为指导当地进行旅游开发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要体现生态化的设计理念。近年来,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中已经开始重视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空气、地表水、噪音状况)、污染控制和管理、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保证旅游地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的保持,努力使旅游者的活动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融为一体,以实现保护利用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五、战略化趋势 旅游规划的编制关系到旅游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件,因此要立足于战略的高度。协调好旅游规划区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注重长期内旅游区产业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总体说来,旅游规划的编制应当以特色为战略灵魂、以质量为战略根本、以效益为战略目标、以产业为战略水准,在宏观层面上重视政府主导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形象建设战略、产业融资战略、市场开拓战略,科技支撑战略的综合运用。六、创新化趋势 当今世界变化万千,旅游规划的编制同样也要受制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未来旅游规划的编制要求编制者注重对旅游规划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思考。创新性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核心指标,只有不断地在旅游规划的内容上和所使用的技术上进行突破,所编制的规划成果才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七、多元化的趋势 旅游规划的多元化趋势是旅游规划的学科特征所决定的,其多元化趋势表现在旅游规划编制组成员、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上。旅游规划所涉及方面的综合性决定了编制组成员的多元化,如果仅仅靠一个方面的的专家是无法完成一项系统化的规划研究的。旅游活动的社会性又决定了新兴的科学技术必须被不断地引入到旅游中来,所以旅游规划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随着时间的延续呈现多元化趋势。八、系统化趋势 旅游规划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与旅游开发地的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如旅游规划专家组与本地旅游业界和学术界的关系、旅游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当都不利于旅游规划的制定。所以旅游规划今后要以系统化的观点进行编制,规划编制每个过程和各个部分之间进行有机地协调和控制,共同完成一个特定的目标。第三节 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的热点一、都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恢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发展中国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化城市。这些城市或者历史悠久拥有众多的古迹建筑,或者经济发达展现出一派典型的现代都市景观,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旅游地。如意大利的罗马、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洛杉基、瑞士布鲁塞尔、西班牙巴塞罗纳、希腊雅典、新加坡、中国北京、上海、香港以及世界上著名的宗教城市如麦加等均为广大旅游者所向往。 城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聚落形式,城市中的景观都带有人工的痕迹,因而都市旅游的吸引力大多也是来自于人工形成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如城市中心区的购物消费区、城市广场休憩区、城郊的各种主题公园、度假区等都需要都市旅游规划者加以合理的统筹规划。从地域功能的角度上来看城市是所在区域的中心,它往往具备了区域的诸如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物质流通中心、人员流动中心等中心功能。因而在进行都市旅游规划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将旅游功能与都市的其它功能融合起来,将都市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有机地结合。都市旅游规划需解决的问题:(一)都市旅游游憩系统的开发与规划1.建成区的旅游规划2.边缘区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二)都市旅游服务系统规划与开发(三)都市旅游线路规划(四)都市旅游环境规划二、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一个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词,对该词的翻译本身没有什么异议,可是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含义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界上曾有许多学者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综观现有的众多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生态旅游概念均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的:一个方面是强调生态旅游是以纯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则强调生态旅游是通过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达到为旅游目的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收入以提高环保的投入,支持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上研究生态旅游较早的机构美国世界自然基金组织(WWF)在1990年就对生态旅游下了明确的定义,此后BHFanell和DRunyan以及生态旅游协会在1991年,Scale和加拿大环境咨询委员会在1992年,西萨摩亚生态旅游项目组于1993年也对生态旅游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学者郭来喜、卢云亭也在1996年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探讨。虽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尚无一个统一的论述,但是根据以往学者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将生态旅游表述成: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文化和生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为旅游区的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二)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和内容1.整体优化原则2.特色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三、会展旅游规划与开发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会展旅游或会展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后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更强,关联性更大,收益率更高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可以作为该地区第三产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然而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成熟,会展经济与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举办会议展览(尤其是国际性的)必然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大要素,而各种国内及国际会展活动的参加者也自然地形成了旅游业的重要的客源市场。在国际旅游业中,作为旅游市场中一大部分的商务旅游就被分为一般商务旅游、同各种会议展示活动有关的商务旅游和奖励旅游三大部分。与会议和展示相关的旅游,因为对交通、餐饮、宾馆、商贸、娱乐、通讯等行业的巨大作用,很早就被国际上公认为商务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为MIEC(Meeting会议,Incentive Tour奖励旅游,Conference or Convention大型会议,an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展览会或大型博览会),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会展业的旅游属性。会展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基于上述认识,会展旅游的概念可以描述为: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二)会展旅游的特征1.组团规模大2.消费档次高3.停留时间长4.季节性弱5.利润丰厚(三)会展旅游的功能1.整合功能2.效益功能3.纽带功能4.展示功能5.连带功能(四)会展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四、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 (一)主题公园的概念 所谓主题公园(Theme Park),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间的边际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主题公园是由游乐园演变而来,是影视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1955年美国的沃尔特迪斯尼形成了一个天才的设想,即把在银幕上形成的全世界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物化为一个乐园,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迪斯尼乐园诞生了。迪斯尼乐园的发展和商业扩张启动和刺激了主题公园的发展。算起来,迪斯尼乐园的落成距今也不过46年的历史,如果把1989年深圳锦绣中华的落成作为我国主题公园兴起的标志,那么我国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也只有12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不长的发展过程中,主题公园旅游的发展却受到了国际上来自各个方面的极大关注,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包括我国国内的旅游者,都给予了主题公园这一极具生命力的新兴旅游项目以极大的热情。有人预测,主题公园旅游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这足以说明主题公园发展的强劲势头。(二)主题公园旅游的发展历程1.主题公园的创始阶段2.主题公园的启动阶段3.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分化阶段4.主题公园的大发展阶段(三)我国主题公园规划和开发的问题1.主题公园的选址2.主题公园主题的选取五、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PPT) 扶贫旅游的概念是由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明确提出的,该局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扶贫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与扶贫项目。所谓的扶贫旅游,即PPT(ProPoor Tourism)也就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它与一般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一般的旅游开发中,投资者、经营者(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景点)的经济利益是被放置在第一的位置上,一切都围绕着投资者、经营者的利益在运转。而在扶贫旅游的规划和开发中,其开发的目标被转化为:使得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并且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机会的开发,所以扶贫旅游规划和开发的目的在于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现状。这个动机是好的,可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冲突和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归根结底就是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六、假日旅游规划与开发(一)假日旅游的概念 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它通过探求新的生活经历、寻觅异地民俗文化、转换新鲜生活环境、调节修养身心健康等方式,实现人们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假日旅游是自国务院1999年通过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上移下借方式形成春节、五一和国庆三个黄金长假之后,在我国消费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在我国,假日旅游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假日旅游指的是人们在各种年节、纪念日、公休假日以及寒假、暑假的旅游活动;而狭义的假日旅游则是特指我国公民在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黄金周)的旅游活动。(二)假日旅游的特征1.旅游态势呈“井喷型”2.旅游主体趋于“大众化”3.旅游行为属“无序型”4.旅游消费呈“数量扩张型”5.旅游客源流向呈“多样型”6.旅游浪潮出现呈“周期型”(三)假日旅游的功能1.可加大我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力度2.可加速我国旅游发展的步伐3.可促进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4.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四)假日旅游的规划1.假日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2.假日旅游营销渠道规划3.假日旅游辅助服务设施规划第四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