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氏全息汤”中医发展创辉煌!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04056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李氏全息汤”中医发展创辉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读“李氏全息汤”中医发展创辉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读“李氏全息汤”中医发展创辉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李氏全息汤” ,中医发展创辉煌!常言道:古方不治今病。主要因古方难于掌握和当今人群体质与生活环境的改 变,造成古方 应用疗效的差异。大部分中医崇尚经方,经方 者,即经典之方,诸如伤寒 论之类,尊为经典,临床应用不 但药物不可变,药量也不能变,即为经 典,动之则变。但当 今病患有几人能完全适用于这样的经典之方?古今生活环境变了,体质变了,古方应用于今天的患者 又需要因时 制宜,加减变化。但这种变化必须通过长时间的 经验积累,方可应用自 如。但世间有几位能够将其运用的出 神入化?等到效验俱丰之时,人也早 已经心虽有余而力且不 足了。加减变化的不定,导致疗效也不能随意掌 控,临床应 用,时效时不效。以致中医现状于此,实难超越。包拯曰: “常格不破,大才难成” 。在当代中医落寞之时,理应吾等 重新审视思 考。 余常思:西医治病,可千人一方。中医治病,乃百人百方。 譬如感 冒一病,西医药治以抗病毒,抗细菌,在酌加营养粘 膜,增强防御能力的 药物如维生素 C ,若配比合法,其病愈 也在朝夕。中医治病,个体化意识强烈,又有各家之说,不 但每人的处方 多有不同,相同的患者不同的医生所予处方都 难以尽同,但病也能快速痊 愈。西医认为感冒为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用药以杀灭病菌或抑 制病菌为主, 防止病菌繁殖,并通过自身免疫将其清除干净, 病乃痊愈。中医认为感冒病因为风邪袭肺,即为邪,也为外 界致病物质。中医治法称为解表散邪。 主张和解,不必将病 菌消灭,只要给其一条出路,叫其散去即可。然,根 据西医 的药理研究得出的结果却发现,中药内的药效物质,杀菌能 力超 强且不易形成耐药。尽管中医提倡不杀死病菌,给其出 路放生,但病菌实 际上已经被杀死于无形之中,医者不过自 我欣慰矣。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论。正如上述虽有 中西医概念论 点之不同,但实则大同小异,治疗感冒一病其 疗效还是在于对致病菌毒的 消除。西医药的药理明确可鉴。 中医药的药理研究也可参考。治病的根本 物质仍是能对致病 菌毒产生对抗作用的药效成分。所以我们秉着这样的物 质 论,摒弃一些不正确的理论的束缚,大胆实践,临床总结, 发现道路 越走越宽,治疗处处逢源,疗效有目共睹。李氏全息汤理论基奠和产生渊源李芳祥之全息体质论李芳祥之全息体质论: 痰湿瘀血 肝郁肾虚寒热虚实错杂 阴阳气血失衡 造成上述共同病理结果主要原因在于生 活环境的改变, 就其主要内容下面做一简短介绍:古代没有电灯,大部分人都是与日共起居,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天人合 一的时代,阴阳相对平衡;现代拥有了电灯电 脑等,越来越多的“夜猫 子”诞生了,晚睡成了现代绝大多 数人的习惯甚至是时尚,夜晚是阳入于 阴而补阴造血的时 间,此时不眠便是在暗耗气血,血伤及阴,阴损及阳, 导致 阴阳失衡,体内气血阴阳俱紊乱,亚健康随之产生,各种生 活方式 病也接递而来。2. 劳作(瘀血) : 古代人必须每天劳作,挣钱养家过日子;现代 人工作有 些简单的坐着就挣钱, 有的虽然比较辛苦, 但也是时累时闲, 不规律的劳作, 也会产生劳损性疾病, 久卧伤气, 久劳耗气 举个现实 的例子,我们经常听一些老人诉说建国时期的 事情,那时候人们上午开会 或上学,下午就干活争分,靠争 分换粮票吃饭,国家最穷时,人们吃野草 水藻,啃树皮,玉 米棍,羊吃剩下的菜秧子都被人填入口来充饥,修路开 河全部靠人力,到北京开会都要步行往来几百里地,但是那时老 人们统一的结 论都是 “那时人们健壮, 力气大而患病者少。 ” 不由感叹:“现代生 活好了,人们得病也越来越多了,力气 小了,体质也差了” 。3. 寒热(错综复杂) : 古代没有风扇、空调、暖器,该热则热,该寒则寒,该出汗 就出汗,该受 寒就受寒,人体也能顺自然之气转换;夏日树 下乘凉,采的自然风,冬月 生个木炭火盆就最为高级了;现 代有了电风扇、 暖器,甚至空调, 炎炎 夏季, 基本很少出汗, 不但体内无法排泄湿邪,还增加了寒湿邪气的入 侵,使人体 产生湿邪和内寒,寒湿久郁化热,产生湿热炎症,寒热错杂 之证, 夏季无法宣泄, 秋冬无法补藏, 使得虚者虚而实者实, 再有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止” 。空调的低温环境和寒冷风 不但使人体气血 流动变慢产生瘀血, “寒主痛”还加重了各 种疼痛证,风寒湿痹的发生 和加重。4. 肾虚: 古代看来性事只是传递子嗣的一种方式,在养生上讲究 保精节欲; 现代随着西方性开放观念的传入 ,性事泛滥, 肾精 亏耗,肾 气外泄,败精阻络,内蕴湿毒,造成盆腔、生殖、 泌尿系统各种炎症性疾 病和其他相关诸病;肾水不充,无以 涵木,无以制火,导致心肝火旺,虚 火上炎;肾气不足,又导致五脏阳气虚弱,内寒滋生;阴阳两虚是各种慢性病的基 础体质。 肾 之阴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根, 又为人之先天之本, 再则久病及肾,上述 脾已伤,后天之本不足,先天后天之本 皆伤, 五脏治安危矣! 百病层出 不穷, 疾病年轻化, 怪异化, 现在看来便亦不足为奇。5. 饮食 (痰湿 ):古代人除了帝王、高官、土豪,大部分人都是 过着苦于温饱 的日子,每天都要劳作,换来钱财也就刚刚解决温饱而已, 随着规律起居、劳作、饮食等,身体安康而少恙;现代人生 活水平提高, 经济小康,饮食充足,难免会饮食过剩,给脾 胃增加很多负担,脾气劳伤, 痰湿内生,痹阻经络而百症丛 生。二是饮食物之不同,古代没有农药化肥, 肥料均由动物粪便 或发酵的柴草制成, 捉虫采收均为人工, 种子也为天 然纯种; 现代拥有了农药化肥,播种前刷上防虫农药,土地上要喷洒除草 剂,苗出后继续使用各种各样的杀虫剂,催熟剂,结果 后有可能还要使用 着色剂,保鲜防腐剂,植物种子也多掺有 转基因植物而混淆难辨;再拿动 物来说,猪鸡鸭鱼蟹等要用 激素增肥,再用瘦肉精将肥肉变为瘦肉,抗生 素注射防止生 病,促生长饲料,自然生长一年能出售的动物, 3 个月左右 就能出炉上市,这些不同,无疑时刻影响着现代人类的身体 健康。水是污 染的,空气是不洁净的,粮食是转基因的,零 食是添加剂的,面粉是漂白 的,大米是上蜡的,馒头是硫磺 熏的, 禽畜是激素催的, 蔬菜是农药灌 的, 牛奶三聚氰胺了, 要不又含致癌物了,少儿奶含性激素了,鸟粪熏的 血燕,老 鼠做的烤乳鸽,鸽子粪发酵的臭豆腐,饭店回收的地沟油, 火锅 底料回收后,经调味处理再次端上饭桌,这种生存环境 下,人们纯健康者 少之又少。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罹患疾病,这是现代人的体质,谁也 难以逃避,慢 慢的旧疾加新疾,新疾未平,又添一病,慢慢 的,各种症型同时存在于体 内,交织错杂,这就是为什么古 方不治今病?经方用于古代人群,多是一个单纯的症型,或简单的复 合症型,现 在不同了,症型多变,不易孤立分别,老的中医 理论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 人的诊疗需求,所以中医慢慢不自 主的遭到没落,李氏全息汤正是在这种 条件下产生出来的, 博采众家之长,中西之鉴,以现代人共同体质为出发点,再 通过合理的加减变化,以实践疗效为师,其疗效优良,妙不 可 言。6. 肝郁: 在古代大部分人生活庸庸碌碌,仅需要解决温饱问题就 心满意足了;现代是物欲横流的年代,在冬天有暖气,夏季 有风扇空调, 住有平房楼房, 行有汽车高铁, 饭菜也很丰盛, 娱乐方式也相当充 斥,科技发展减少劳动力的今天,人们却活的异常空虚;现代生活的 快节奏,婚姻、工作、住房 等超负荷的精神负担,使心理处于混乱与不安 的状态,造成 肝气郁结,情绪暴躁易怒,或抑郁自闭,现代社会患有心理 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症状更重, 危害更大, 消除也困难得多。 总的来 说,人患病,心情就不好,这就是肝郁 !综上所述,上述部分例子已证明现代人的体质相似性, 其罹患疾病 也多同气相感,疾病易于趋化,所以这些症状大 部分人都存在的相似或相 同症状,治疗便可异病同治,以一 方主之,随症加减变化,用于临床治 疗,具有见效快,痊愈 快等特点,然此并不失祖国医学传统辨证论治的特 色。现代 医学或祖国的专病专方等医药特点,虽有与李氏全息汤相似 的 特点,都是一方治多病,或一方治多证,但专病专方,药 物成分固定,失 于灵活之性,李氏全息汤以客观为标准,以 疗效为依据,既有药证专一的 可靠疗效,又不失辨证论治、 随症加减的灵活性,此两点,能有效避免经 方之不宜操控性 及实践疗效不稳定性,又能避免专病专方、千人同方的疗 效 局限性。以李氏全息汤之易学易掌握性,和疗效肯定性,使 其在世界 医学界终能独树一帜!认识“李氏全息汤”“ 李氏全息汤 ”又名“李氏万效汤” ,为李芳祥所创。 基础方组 成: 柴胡 12 克,香附,桂枝,橘皮,牡丹皮, 芍药,甘草,白术,地 黄,茯苓,杏仁,何首乌,半夏各 10 克 方解: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内含桂枝汤, 能疏风散寒, 通阳化气, 调和营 卫,为解表之通剂,实是立乾坤之位,三阴与三阳 , 宣通阳气于上,使君 火以明,相火以位,离阳当空,阴霾乃 散,主明则下安,桂枝汤为中医群 方之祖,尤为伤寒诸方之 魁,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 再则桂枝温通 经脉效果佳, “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 经脉 通畅,气血调和无阻,津液输布正常,痰不生,瘀不成,脏 腑机能 日趋正常,正气足,邪气除,病何从生焉?!纵观针 灸,刮痧, 拔罐, 推拿, 中药, 何不以经络学说为根基? “经络不通,百病生焉” “经 络一通,百病可除” ,从此可知,“经 脉者,唯求一通” ;让桂枝汤立 于胜算之妙,内安外攘,有 者去之,无者安之,桂枝汤者,调和阴阳气血 营卫者,乃我 身之阴液与阳津是也。内经曰: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左 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下者,阴阳之天地也。数之千,推 之万,万之大 不可胜数者,三阴与三阳是也。此符合阳生阴 长,阳主阴从之象,药虽轻 漂虚灵,但卡中病机,神当畅, 气当顺,血当行,且上焦若羽,非轻不 举,因于上者越之,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最重要的是更符合内经之理, 有者求 之,无者求之,舒其血脉,令其调达。先立阳后通阳再用阳 , 吾 辈者,世世代代都赖以生存之阳吗 ,内经云 ,阳气者 ,若天与 日,阳气者 ,柔 则养筋 ,静则养神。此阳被轻轻的拨动而无声息 , 犹如润物细无声 ,在上 则主明则下安 ,在下则君火以明 ,相火以 位。二陈汤健脾化痰,改善当代人的体质,人体体重70%的物质是水分,其中,脑组织大约含 85的水,血液大约含有 90的水。 人患疾病,气血脏腑失衡,就会导致水液的代谢 紊乱,产生痰湿,既是病 理产物,又可作为第二病因造成诸 多疾病,古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 说,也正是此理,可知 李氏全息汤 立法组方严谨合理,满足疾病发生发 展的普遍 规律性,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二陈运化于中 枢 之气 ,以复升降与出入斡旋之气机 ,全息者 ,全凭之息而不息 是也 .且柴 芍草者 ,四逆散之义 ,三阴极而一阳始发 ,三阳弱有 赖一阳初生 ,中间起 手者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乾坤卦的根基, 这 是最重要的,乾坤是归卦,本是先天卦,后天卦让给了坎离 卦。盖中气 者,交济水火之枢,升降金木之轴,中气健旺, 枢轴轮转,水木升而火金 降,寒热易位,精神互根,自然邪 去而正复,是强中御外之良规也。二陈 汤既是治疗痰湿的主 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中医认为痰之本为湿,湿聚而停留则为水,湿不能气化 则为饮, 饮 似痰而稀, 可因气化不利而停滞, 湿受气火之灼, 可被煎灼变稠而为 痰。所以前人说“稀者为饮,稠者为痰, 水湿为其本也” 。痰本为病理 产物,但也可作为第二病因, 直接或间接作为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变生多 种病症,故有 “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如痰在肺则咳喘,在胃则呕逆, 在头则眩晕,在心则悸怔,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在四肢则 肢节沉痛而类 似痛风证, 临床上尚有高血脂, 肥胖,脑栓塞, 动静脉血栓,心律不 齐,胸闷胸痛,冠心病心梗,湿浊下注 之带下经病, 痰气瘀互结之梅核 气, 痰核, 瘰疬,骨质增生, 息肉,肿瘤,癌症等。正如清 .沈芊绿 说:“人自出生以至于 死皆有痰,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 至巅峰, 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变怪 百 端”。可知痰之为病,虽名称各异,其因则一,故皆可用 二陈汤化裁治 之。 医方集解曾说: “治痰通用二陈” 。二 陈为治痰之妙剂, 其 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 古今名医方论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 胃而助其 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 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 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白芍、丹 皮、何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 以平胆。陈皮、杏仁, 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诸药和合而共奏健 脾疏肝、 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使其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 肝 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 之气机,因而复 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处处无方,处处法,从上到中至下,从气到血,从阴到 阳,从里到 外等不是在示人以规距,活泼泼的让你去从中填 空与补窍。人有病无非是升降入出,正邪斗争,阴阳盛衰,全方君 臣佐使,齐I量的变化,主药的应运。正符合医圣心法中的,脏腑相连,其痛必下 之至理,且中僦若衡,可是非平不治,治之以平齐I,浑身是胆阻碍中 枢之机,中枢者,升降出入之 势是也。叶天士用药无不是处处在格守着胃 气的通顺,脾气 的升发,我人者,无不时时刻刻秉承着二阳之气吗?否则 真 脏脉现也。且中焦若衡,非平不治。此处方正是平中见奇, 妙笔生 花,临床更是左右逢源。也符合轻可去实之理论。临 症者临阵,不亲自去 实践,是没有此心得与体会的。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 所以用治内 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 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 调尤著者。病 机多有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 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 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 之湿寒。李氏全息汤和中调郁,渗脾湿而 不伤肝阴,滋肝阴 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 自可 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 之脏腑 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 而肺不滞,气血渐 旺,诸症自可向愈也。拨千钧之舟者,一 捋之木也。本方俱健脾和胃、升 清降浊功能,生气血而调阴 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 祛邪之味相合, 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 治也。而现 代人的体质与疾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 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 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复其 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 在调理脾胃。李氏全 息汤用药轻灵,符合久病胃气虚弱的这一的配伍特 点,同时 也符合中焦若衡,非平不治的原则。 本方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各种疾病之主要 病机,具有升 阳理气,疏散风寒,调和营卫,开胸化痰,化 湿运脾,清热解毒,疏肝解 郁,升肝降肺,滋补肝肾,调和 五脏等具有整体带动局部,病理转化生理 的作用。从现代医 学角度看,其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 疫力, 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改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 吸系 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促进有害 物质排出体外等多 种作用,适当加减,可治疗各种疾病,使 身体恢复到一种最利于疾病康复 的最佳内环境,使病程缩 短,疗效提高 ,所以临床用治各种疾病,具有 见效快,痊 愈快的特点。李氏全息汤常见的症状加减法总论 气虚疲乏: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 方加黄芪 30 克或人参 10 克治疗; 气虚乏力严重合补中益气汤; 虚火上炎合导龙入海汤; 腰酸软加山药,山茱萸各 20-50 克 下肢无力 加怀牛膝 30 克; 其他随症加减。身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白芍加量)治疗; 恶寒甚者加量桂枝 加附子各 10 克; 痛重加当归 30 克,细辛 10 克; 肩痛甚者加片姜黄 30 克; 背痛加羌活 30 克; 腿痛加川牛膝 30 克; 腰痛加炒杜仲 30 克; 疼痛部位超过 2 处者,尤其是四肢部位疼痛明显者,可合用 李氏痹 痛汤; 外伤所致者及身刺痛夜甚者加乳香,没药各 10 克; 其他随症加减。颈部不适(僵痛酸沉等) : 一般轻者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 僵硬疼 痛明显者加葛根 30-60 克,麻黄 10 克或威灵仙 30 克; 连及后背加羌 活 30 克,肩痛或肩胛疼痛加片姜黄 30 克; 头晕加天麻 15-20 克; 其他随症加 减。肩痛: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加量桂枝,白芍加至 30 克 )治疗; 疼痛 严重者加细辛 10 克,当归、片姜黄各 30 克; 连及手臂加鸡血藤、丹参 各 30 克; 外伤导致者加乳香、没药各 10 克; 组织粘连加桃仁、白芥 子各 20 克;麻木加黄芪 30-50 克。 其他随症加减。腰痛: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白芍加倍,茯苓,白术可加倍 )加 炒杜仲 30 克;脊椎中间痛重加续断、狗脊各 30 克; 腰肌两侧痛者加川楝子 15 克、元 胡 30 克; 腰酸痛少加山药,山萸肉各 20-50 克; 连及下肢痛再加川 牛膝 30 克; 腰腿疼痛严重者合李氏痹痛汤; 泌尿系统结石者再加金钱 草,鸡内金,海金沙 其他随症加减。四肢疼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 加量桂枝, 30 克;白芍至 严重者加当归 30 克,细辛 10 克; 疼痛部 位多且严重合李氏痹痛汤; 下肢痛加川牛膝 30-50 克; 关节肿大者加桃仁、白芥子各 30 克或薏米 小 腿肚酸胀沉重加木瓜 15 克; 其他随症加减。20-30 克);牙区疼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升麻,黄连,细辛 30 克;痛处烧灼明显者加石膏 30-100 克; 发作不定加防 30 克;风 20 克;10 克,当归连及头部加川芎、白芷各 20 克; 其他随症加减。头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可加量白芍)加川芎、当归各 细辛 10 克; 头痛严重再加白芷、防风、羌活各 20 克; 痛处剧烈搏动合 30 克, 止痉散(全蝎 6 克,蜈蚣 3 条); 伴头晕甚加天麻 15-20克; 兼头胀或心悸失眠者加龙骨、牡蛎各 30 克; 颈椎不适加葛根 30 克,麻黄 10 克; 乏力神疲加黄芪 30 克或补中益气汤; 其他随症加 减。头晕: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天麻 15-30 克治疗; 兼有恶心呕吐者加苏 叶、生姜各 15 克; 颈椎不适加葛根 30 克,麻黄 10 克; 腰痛加杜仲 30 克; 兼心悸失眠头胀者加龙骨、牡蛎各 30 克; 其他随症加减。失眠多梦: 一般轻者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 30 克治疗; 失眠严重者 (何首乌易为首乌藤 30 克;茯苓易为茯神 30 克) 或加酸 枣仁、五味子各 30 克,川芎,夏枯草各 20 克; 虚火上炎合导龙入海 汤; 神经质或伴精神疾病合李氏还魂汤 ; 继发性失眠应以原发病治疗为 主; 其他随症加减。口干口渴: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量地黄至 15-30 克)治疗; 口渴严重者加麦冬,玄参 30 克; 高热加石膏 30100 克; 烦躁加栀子 10 克,连翘 20 克; 多汗加浮小麦 30 克,五味 子,五倍子各 15 克; 乏力合补中益气汤; 其他随症加减。咽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加桔梗 15 克; 炎症明显加金银花 15 克,连 翘 20 克,薄荷 10 克; 口干渴加量生地加至 30 克; 口干严重加麦冬,玄参各 20 克; 虚火上炎合导龙入海汤; 其余按症加减咽喉异物感: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加苏梗,桃仁,桔梗各 15 克; 咽喉憋闷严重加浙贝母,郁金各 15 克; 恶心呕吐加生姜 15 克; 炎症严重加金银花 15 克,连翘 20 克; 胸中憋闷加薤白 10 克,瓜蒌, 丹参各 30 克; 其他随症加减。咳嗽: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量半夏,杏仁)加干姜 3-10 克,五 味子 15 克,细辛 6 克治疗; 咳嗽严重再加当归、紫菀、百部、川贝、 防风、金银花,连 翘各 15 克;咽痒或声音嘶哑者加蝉衣 15-30 克; 咳痰带血重加生地为 30 克,咯血 较多加侧柏叶 (或仙鹤草) , 地榆各 20 克;贫血或血小板不足加阿胶 10 克; 干咳或口干咽燥加麦冬,玄参各 20 克; 其他随症加减。胸胁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 胸前区疼痛加薤白 10 克,瓜 蒌、丹参各 30 克; 两胁部疼痛加川楝子 15 克,延胡索 30 克; 乳腺 增生或肝硬化合李氏消瘤汤; 外伤加乳香,没药各 10 克; 其他随症加 减。胸闷胸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胸闷去白芍) ; 胸闷严重加 瓜蒌、丹参各 30 克,薤白 10 克; 兼咳喘、胁痛、心律不齐者,再按相 关症状加减。纳差: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加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各 乏力神倦合补 中益气汤; 30 克; 疳积加五谷虫; 其余按症加减。脘腹疼痛: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加量炒白芍至 20-60 克; 小腹痛再加当归,川芎各20 克; 少腹痛加川楝子 15 克,延胡索 30 克; 炎症明显合腾龙汤; 隐痛坠重加升麻 10 克或合补中益气汤; 其他随症加减。腹胀: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 腹胀明显者加木香 15 克; 顽固 者再加泽泻、乌药、枳实、厚朴、藿香各 15 克; 舌瘀斑严重或腹有积块 者加桃仁 20 克,三棱,莪术各 15 克; 食积纳差加三仙(山楂,麦芽, 神曲) ;其他随症加减。腹泻: 腹泻予李氏全息汤(去何首乌、杏仁,生地换乌梅,白术换 成苍 术 30 克)治疗;腹泻严重加赤石脂,禹余粮各 30克; 腹泻如水李氏全息汤茯苓加至 30 克,车前子 10 克; 伴腹痛加量芍药,加防风 20 克 腹凉肢冷加附子、 干姜各 10 克;其他随症加减。便秘:一般轻者可不用加药; 便秘严重加量何首乌,生白术,再加大黄 10-30 克;大便干结,口渴严重加量生地,加玄参,麦冬各 30克; 便如羊粪球加肉 苁蓉 30 克;身体乏力加黄芪 30 克,严重者合补中益气汤; 其他随症加减。小便异常: 一般无论是尿频,还是尿少均予李氏全息汤加当归 20 克, 车前子 10 克;尿少车前子加至 15-30 克;尿频严重加桑螵蛸 10克,补骨脂,益智仁各 20克; 遗尿再加石菖蒲, 麻黄各 10 克; 身体乏力合补中益气汤; 其他随症加减。 会阴及睾丸疼痛: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加量芍药)加川楝子 15 克,延胡索 30 克; 疼痛严重加细辛 10 克,乌药,当归,橘核,荔枝核各 20 克; 结节增生 合李氏消瘤汤; 向下坠痛加升麻 10 克; 乏力严重合补中益气汤; 红肿 发炎合腾龙汤; 其他随症加减。月经先期: 轻者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量生地 15-30 克治疗; 乏 力加黄芪 30 克,严重者合补中益气汤;烦躁加栀子 10 克,连翘 20 克; 其他随症加减。月经后期: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合乌陈汤(当归,乌药,川芎各 20 克) 治疗;严重加益母草,桃仁各 20 克,红花 10 克; 因生殖系统肿瘤所致者合李 氏消瘤汤; 其他随症加减。闭经:一般予李氏全息汤按月经后期基础上再加川牛膝 30 克; 因生殖系统肿瘤 所致者合李氏消瘤汤;疲乏无力加黄芪 30 克;其他随症加减。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 严重者 加芡实,金樱子,夜关门,莲须各 虚火上炎合导 龙入海汤; 乏力合补中益气汤; 其他随症加减。遗尿: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加麻黄各 10 克; 严重者加桑 螵蛸,益智仁,补骨脂,石菖蒲各 体倦神萎合补 中益气汤;其余按症加减。30-100克30 克;15 克,篇幅有限,其他内容略)疼痛按部位加药法此文引自: 李氏全息汤应用技巧概论李氏全息汤七大特性和一大反应:孔子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兵法曰: 知己知彼, 百战 不殆。所以,应用李氏全息汤这一基础方药,就必先了 解它的功效及应用 特点和技巧,方可应用灵活,进退自如, 疗效平稳,居于长胜不败之地。1. 主方性 :即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为主的运用。我们刚讲完李氏全息汤单味药物讲义,对基础方药的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也有所 了解,既然是 主方性。必然由基础方内药物的功效相互作用 协调下完成。各药物的功效 就是李氏全息汤作为主方时的功 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