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必须懂的知识点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8026405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必须懂的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改必须懂的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改必须懂的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一、新课程概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概念的重建。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如何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1.新课程的“新”不在于教学设备的求新2.新课程的“新”不表现为教学环节的多样化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给学生绝对的自由4.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对教师指导作用的限制【经典真题回顾】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A. 教材 B. 因特网 C. 实验室 D. 师生关系【答案】D【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正是由于隐性课程的特点,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首先,优化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其次,要特别重视学习过程;最后,通过隐性课程的实施,塑造与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D项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课程标准对下列哪些内容没有作硬性的规定?( )A. 课程目标、内容B. 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C. 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D. 评价的基本标准和评价的具体方法【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程标准框架的了解。2001年7月,我国首次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总体上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考生可从题干中的“硬性”一词入手,对凡是和硬性有关的项加以排除。C项中我们知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D项中“评价的具体方法”非课程标准的硬性规定。三、填空题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前言、_、_、_、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过程与以及情感态度与三个方面。【答案】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技能 方法 价值观第二章 新课程中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一、对于新课程,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教学观?1.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2. 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3.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二、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二是作为一种课程领域。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三)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三、如何正确把握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要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要正确处理学习方式创新与继承的关系,防止将“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最后,要灵活选择和运用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经典真题回顾】一、单项选择题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下学习方式中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悖的是( )。A. 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答案】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 )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A. 教学内容 B. 教师 C. 每个学生 D. 每个人【答案】C【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章 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1.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3.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4.有利于教学相长二、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一)以国家课程为主线,开发学科深化类、学科拓展类、学科综合类的课程资源(二)优化整合实践活动资源(三)开发乡土研究课程资源高分同步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A. 教学大纲 B. 课程标准 C. 教学计划 D. 教科书【答案】D【解析】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所以它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二、名词解释课程资源【答案】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课程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课程活动进行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第四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一、教师专业化内容(一)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这样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博爱精神和务实精神。(二)教师在学科领域的专业素质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在专业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1.更新自己的观念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3.要有创新精神二、教学反思的几种展示形式(一)写随笔短论随笔短论是指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教材等其他相关的教学因素有理有据地发表议论,这是教学反思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二)做案例点评案例点评,以一个或几个相关联的教学案例为目标,抓住其中的要点(或要害),实施“点击”性评论。(三)写备课经历这是近年来才被大家认可的一种教学反思形式。(四)讲教学故事这也是近年来才被大家认可的一种教学反思形式。(五)写教案反思教案是将教育理念变成可以触摸的教学现象和可以操作的教学行为的中介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轨迹的真实记录,是课后跟进改善的有价值的蓝本。【经典真题回顾】一、判断题“减负”不仅要降低质量要求,而且要提高教育效益。()【答案】错误【解析】减负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效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减负不能降低质量要求。“减负”的主要任务有三条:一是减轻中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早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一点毋庸讳言;二是减轻中学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按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队,加上个别教师和家长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障碍;三是减轻中学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这方面的问题,城市学校有,农村学校尤其突出。长期存在的农村学生辍学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负担过重。二、简答题1.课堂反思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如何进行这几部分的反思?【答案】(1)课前反思:查阅以往的同类教案,取长补短;预测可能的效果与问题,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课中反思:明确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的目的、内容是否适宜;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学生的心声;将课堂教学反思与课堂应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变自如,有术亦有效。(3)课后反思:自我反省及时获得学生的听课反馈写反思体会或撰写反思日记。2.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哪些角色转变?【答案】(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第五章 新课程评价一、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一)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评价内容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2.评价的标准应当清楚、简练、可测量和可操作。(二)选择并设计评价方法1.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式2.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3.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三)成长记录袋的认识与使用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倡导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之一。成长记录袋,也叫档案袋,主要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的证据与材料,以此评价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二、学生评价的内涵学生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三、建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一)全面性、综合性(二)基础性、共同性和一般性(三)个性化、多元性四、教师评价的含义教师评价指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之间互有包含,那些测量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工作通常也会包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六、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一)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帮助学生达到一系列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前的评价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3.教学结束时的评价(二)课堂教学评价与师生的发展1.课堂教学评价能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2.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七、课程实施评价的含义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以及课程实施对课程改革的影响。课程实施评价就是对这个动态过程的评价。八、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课程改革为考试改革指明方向,考试改革作为指挥棒引领、深化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考试改革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考试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二)考试内容应适当增加探究、开放性试题(三)增加选修内容的考查【经典真题回顾】一、填空题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答案】发展性评价观【解析】新课程对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这也是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之一。二、简答题谈谈你如何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评价。【答案】新课程对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倡导,必然带来包括考试评价在内的评价理念与行为的深刻变革。作为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不是应不应该取消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发展变化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对于考试评价,我认为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考试的形式比较可取,必须破除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再者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试卷、辩论、课题研究、论文、制作作品、特长展示、任务表演、情境测验等都可采用。总之,考试要与其他日常、口头、随机的非规范性的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图。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1) 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2) 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3) 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1、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4、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5、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1、 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2、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3、 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新课改的几个转变:1、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7、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把原大纲中的七个部分缩成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并分学段进行说明;删去了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课程实施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三部分,并分学段加以阐述。风格上的差异。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在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减少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从程观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主以下几个方面: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案例中赵老师对学生关注不当,他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对考试学科以外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也应给予关注,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案例中的赵老师仅仅关注学生考试关的通过,对学生近期发展不能全面关注,对学生的中远期发展就更难以顾及。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刘勇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允许,也应当得到满足。而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合理的应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习被看作是统一的共性的活动。对学习的指导,也采取一种灌输的方式。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教师灌输。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要让学生永远带着希望和信心。教师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后果也不同。它的影响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结论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事实说明,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可以看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世界。请举例说明你所教学课的课程标准:例如,对科学探究的目标规定,第一个目标是知道科学探究实际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目标是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见这些规定,都是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讲述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对过程,则以建议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又允许并鼓励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给他们实施标准以较大的灵活性。(2部分)1、 新课改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需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其一、观念滞后,目标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其二、思品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其三、课程结构单一,封闭;其四、课程内容陈旧;其五、课程实施仍为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其六、课程评价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其七,课程管理过于集中。3、 先进国家课改的启示:1)课改是教育改革的核心2)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重视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的发展。3)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关注学生经验。4)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4、针对课改弊端提出六项具体目标:一、改变课改过程过于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快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5、谈谈你对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理解: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的部分的分量保持相对平衡。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指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包括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的。社会需求应当是课程设计的根本依据,而社会需求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可能有很大的差异。6、新课程如何克服过去教学内容上的难、繁、偏、旧的弊端:第一,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第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1)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合作的能力7、 教师的关注:1)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2)关注学生长期发展;3)关注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8、教师关注的升华: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4)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9、教师的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态度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映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10、新课改与传统课程环境有什么不同?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以教师为中心变学生为中心;变单方向发展为多方面发展;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被动反映为有计划的行动;变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为具有选择性的内容变孤立的人工背景为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变单一媒体为多媒体;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传播。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11、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那些变化?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成为研究者12、什么是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1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体验性4)独特性5)问题性14、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从现状看,我国目前教与学的方式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从理论上看,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必须转变学习方式。15、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合作学习: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成而言的。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16、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要明确教师的职责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确立新的教学17、教师教学职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16、评价:是评定的简称,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只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18、综合能力的测试目标: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体现基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9、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1)接受和储存信息2)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20、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的目光应面对个性评价内容应指向个性评价方法应展示个性评价结果应激励个性21、新课改所提倡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改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2、评定:坐在某人的旁边帮助他,咨询性评价。23、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内涵: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浅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24、发展性评价观遵循的理念:尊重学生差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5、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特点:评价内容多元化-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结果的效益化-从注重鉴定与选拔转向注重激励评价方式的动态化-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转化。评价模式的质性化-从单项性转向多元性和交互性。26、评价的五个功能:1)反馈调节2)展示激励3)反思总结4)记录成长5)积极导向27、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1)学生观2)发展观3)知识观4)课程观28、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29、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