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上传人:深秋****菊 文档编号:18022981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目录第一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11.1 编制目的11.2 适用范围11.3 规范性引用文件11.4 术语和定义21.5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内容41.6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原则4第二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62.1 策划和准备92.1.1 建立工作机构92.1.2 人员培训102.1.3 资料收集102.2 风险辨识评估112.2.1 风险点划分原则112.2.2 危险源及其风险类型辨识112.2.3 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评估方法142.2.4 发生事故后危险源及其风险的重新辨识评估152.2.5 重大危险源辨识152.2.6 风险分析评估182.2.7 风险分级及四色标注182.2.8 风险告知192.3 风险分级管控202.3.1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202.3.2 风险管控212.4 隐患排查222.4.1 具体要求222.4.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222.4.3 实施隐患排查232.5 隐患治理及验收242.5.1 隐患治理242.5.2 隐患治理验收242.5.3 隐患排查信息管理252.6 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25第三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273.1 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273.2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283.3 企业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示例333.4 企业风险管控措施353.5 重大风险告知栏363.6 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393.7 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分布图403.8 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413.9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413.10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示例443.11 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45附件:46附件1:作业危害分析法(JHA)47附件2:安全检查表法(SCL)49附件3:风险矩阵法(LS)51附件4: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53附件5:部分行业领域企业危险源辨识建议清单(示例)55附件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可能用到的相关表格109附件7:GB641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11第一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1.1 编制目的构建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是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为帮助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系统理解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的相关知识、系统内容、建设程序,实现企业“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在全省高质高效推进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制定本手册。1.2 适用范围本指导手册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先进经验方法,结合XX省实际情况编制。本指导手册规定了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方法,适用于XX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也可结合本行业领域特点,研究制定本行业或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手册。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手册。(1)风险(危险)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风险”与“危险”为同义词。意思相同,可以通用互用。(2)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可接受风险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5)风险辨识识别系统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风险特性的过程。风险类型常用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表达。例如:火灾风险、爆炸风险等。(6)风险分析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7)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8)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9)风险管控通过实施工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10)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11)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例如:违规操作、燃气泄漏等。1.5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内容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工作内容,并形成相关文件:(1)建立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立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建立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4)建立风险辨识管控清单;(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6)绘制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分布平面图;(7)绘制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四色(红橙黄蓝)柱状图;(8)设置企业重大风险公告栏;(9)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10)制作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以上简称“3223”体系,既“3制度、2清单、2张图、3告知”。1.6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原则(1)“全人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企业应依据本指导手册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3) “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双重预防体系是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之前,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企业创建中应确保“有效控制风险、有效治理隐患、有效消除事故”,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4)风险隐患双预防持续改进原则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预防体系闭环管理。第二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机构;全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风险管控岗位责任清单(台账);排查隐患;治理隐患;持续改进等内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见下图1。策划和准备确定风险点和风险辨识范围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动态评估、持续改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图1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程序2.1 策划和准备2.1.1 建立工作机构企业应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制度,是落实我国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建立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安全管理制度。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风险分级管控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2.1.2 人员培训企业应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价和管控的能力。2.1.3 资料收集开展风险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1)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3)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4)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5)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6)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7)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8)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9)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10)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11)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12)相关风险管理资料。2.2 风险辨识评估2.2.1 风险点划分原则(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2)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2.2.2 危险源及其风险类型辨识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就是通常所说的风险类别。一种危险源可能有一种或多种风险。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同时具有火灾、爆炸、中毒三种风险。不同地方的多个危险源可能具有相同种类风险。例如不同地方、不同型号的电动机都有触电和机械伤害的风险。为方便风险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风险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见下表1。表1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序号事故(风险)类型能量源能量载体1物体打击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2车辆伤害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3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4起重伤害起重、提升机械被吊起的重物5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6灼烫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7淹溺江、河、湖、海、池塘、洪水、储水容器水8火灾可燃物火焰、烟气9高处坠落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备、装置人体10坍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11冒顶片帮矿山采掘空间的围岩体顶板、两帮围岩12透水地下水、地表水13放炮炸药14火药爆炸炸药15瓦斯爆炸瓦斯16锅炉爆炸锅炉蒸汽17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容物18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19中毒和窒息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毒有害物质20其他伤害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害因素;雷电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建筑物、构筑物、人体生产系统的风险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状态、超载运行状态、紧急停止状态、维修维护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变化、地质条件变化、气象条件变化形成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险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风险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2)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即隐患见下表2。表2 常见隐患(事故原因)描述序号隐患类别隐患(事故原因)描述1人的不安全行为(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 使用不安全设备;(4) 手代替工具操作;(5)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 不安全装束;(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4) 作业前联系确认不到位;(15) 其他。2物的不安全状态(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 设备或工具布局问题;(4)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5) 其他。3不良环境(1) 照明光线不良;(2) 通风不良;(3) 作业场所狭窄;(4) 作业场地杂乱;(5)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7) 地面滑;(8) 贮存方法不安全;(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0) 其他。4管理缺陷(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 劳动组织不合理;(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 其他。(1)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2)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3)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4)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2.2.3 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评估方法(1)作业活动危险源及其风险(危险程度、危险度)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1。(2)设备设施危险源及其风险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2。(3)对于复杂的工艺企业可委托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等方法进行评估。2.2.4 发生事故后危险源及其风险的重新辨识评估在以往的经验和科学推断得知,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尤其是轻微事故、未遂事故中获取的危险源信息对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海因里希法则,如果在发生未遂事故或轻微事故后,能够及时找到根本原因,消除事故隐患,就可以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未遂事故等轻微事故中发现危险源是对我们进行事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有效补充。因为危险源是动态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企业应当明确事故定义、事故报告流程,并对员工充分培训,确保员工能及时报告未遂事故等轻微事故,作为危险源获取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新的危险源,对其进行重新风险辨识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达到最终事故预防的目的。2.2.5 重大危险源辨识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要求,针对重大危险源开展辨识评估,企业不具备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能力时应聘请专家团队与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图,见图2。岗位人员管理人员管理系统维修、变更检测、检查质量保证可靠性维护培训、演练巡检、监控检测、监测报备、程序规程、预案变更管理管理风险管理风险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评估审核图2 重大危险源管理流程通过多种方法辨识,彻底掌握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底数,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形成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见下表3),每年进行定期更新完善,实现危险源的动态识别。表3 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序号场所/设备/活动风险描述事故风险类型风险评估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主体可能性大小(L)暴露频繁程度(E)结果严重程度(C)风险值(D)风险等级标志颜色强化管控层级责任部门责任人1变配电室雨、雪及小动物进入室内破坏绝缘层或绝缘不良, 导致触电或火灾事故。火灾触电较大风险橙色配电室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室内地面应采用防滑、不起尘的耐火材料;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阻挡设施。 长度大于 7m 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门应为防火门,且向外开;金属门或包铁皮门应作保护接地。部门级水电部XXX2砂轮机砂轮有裂纹或防护罩缺损,导致破碎的砂轮飞出伤人。物体打击一般风险黄色砂轮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如发现砂轮有裂纹或其他损伤严禁使用。 砂轮防护罩应将砂轮、砂轮卡盘和砂轮主轴端部罩住, 防护罩钢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砂轮与卡盘压紧面之间应衬以柔性材料的衬垫。班组级维修班XXX2.2.6 风险分析评估风险分析是根据危险源可能诱发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行业已经建立风险分析标准或方法的,按其执行。未建立风险分析标准和方法的,可选用适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本实施指导手册推荐两种常用方法对已经辨识定性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一是风险矩阵法(LS),具体参见附件3;二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具体参见附件4。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2.2.7 风险分级及四色标注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所选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厂区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分布图(见图3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分布图示例)。当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应用风险管控清单予以说明。如技术可行,企业可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危险品运输等作业活动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应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岗位风险值,采取柱状图绘制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图4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示例)。2.2.8 风险告知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并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掌握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1)企业区域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平面分布图企业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作业场所、生产设施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设置在企业醒目位置,向本单位从业人员或外来人员公示企业风险分布情况。(2)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四色(红橙黄蓝)图对于难以在风险分级四色(红橙黄蓝)平面分布图、地理坐标图中表示标注风险等级的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如: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物品运输等)应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计算作业岗位风险值,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采用柱状图表示出来。企业应在醒目位置或作业车间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对员工进行公告。(3)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企业应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等信息。(4)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企业应在有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5)重大风险告知栏企业应在有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害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2.3 风险分级管控2.3.1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1)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监管,风险点所在车间总体管控,班组、岗位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危险源管控;三级风险点可由车间级监管,班组、车间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2)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3)重大风险应由企业级组织进行专项管控。(4)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5)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企业应结合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2.3.2 风险管控(1)一般风险管控企业应建立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风险点、所在位置或设备号、潜在事故类型、风险等级、预警色、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清单表格样式见(表3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风险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应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2)重大风险管控对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应加强监控,必须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存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的告知牌及警示标志。以岗位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员工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2.4 隐患排查2.4.1 具体要求(1)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2)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2.4.2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1)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2)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应重点排查。2.4.3 实施隐患排查(1)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4)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5)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2.5 隐患治理及验收2.5.1 隐患治理(1)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2)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2.5.2 隐患治理验收(1)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2.5.3 隐患排查信息管理(1)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2)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3)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2.6 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1)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2)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3)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4)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发生伤亡事故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6)组织机构发生变化;(7)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8)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第三章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3.1 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示例一、认真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保护他人意识。二、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要求,组织搞好安全活动,开好安全班前会,提出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对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和作业环境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或向上级主管报告。三、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做好班组自检工作。不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对上级的违章指挥应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执行。严格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作业,认真接受安全人员的检查监督。四、遇到有不安全的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检查(或暂停作业进行检查)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查明情况、确定无隐患后才能继续作业。五、严格控制班组人员带病上岗,疲劳作业和单人承担风险。六、当遇有施工需要,必须临时拆除某些拉、撑杆件以及需对技术措施做某些变动时,必须报告有关人员批准并采取安全弥补措施,不得擅自决定。七、发生安全伤亡和未遂事故时,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不准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八、开展好班组的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注意发现安全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并纳入评比内容。责任人: 201X- XX XX3.2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XX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特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总则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危害因素以及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各部门负责人是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二、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组 长: XXX (主要负责人)副组长: XXX (安全负责人) XXX (设备部负责人)XXX (生产部负责人)XXX (仓管部负责人)XXX (行政部负责人)XXX (财政部负责人)成 员:XXX、 (二)领导组职责1. 主要负责人是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风险管控全面负责。2. 安全负责人负责对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3. 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4. 设备部负责具体实施公用辅助系统的风险辨识、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5. 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风险管控工作。6. 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风险辨识管控。(三)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置主 任:XXX 副主任:XXX、XXX成 员:XXX、XXX、XXX、XXX办公室:安环部联系人:XXX、XXX办公室职责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由XXX(安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检查、督促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2. 制定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3. 指导、督促各部门、车间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4. 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5. 承办上级部门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三、危险源辨识程序及风险评估方法(一)综合辨识程序1. 年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每年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聘请专家),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对生产系统、装置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等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危险源辨识。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危险源种类及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2. 月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每月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本部门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结合本部门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危险源辨识。3. 每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危险源辨识。加强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危险源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危险源辨识,发现危险源后及时向当班跟班队长、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部门负责人。(二)风险辨识评估方法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采用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可界定为重大风险。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3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2)涉及重大危险源的;3)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30人及以上的;4)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本企业认为有必要列为重大风险的其他条件。(三)建立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清单1.各部门危险源辨识结束后,分别由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针对各系统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推荐采用LEC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建立一整套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汇总造册。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2. 各部门每次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风险清单,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四、风险分级管控1. 根据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2. 针对重大、较大风险,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按照“五落实”原则,跟踪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3. 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召开公司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风险管控重点。4. 各部门牵头组织召开部门专题会,每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5. 由安全负责人牵头,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五、建立风险清单及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负责建立风险清单及数据库,参照风险清单格式,完善风险管控措施。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六、建立重大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对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登记造册,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及时向街道安监办和区安监局报告。七、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1. 完善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在重大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标明主要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环部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2.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一次以年度、综合、专项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八、考核办法(略)3.3 企业岗位风险辨识管控清单示例表4 加油站风险辨识管控清单(示例)编号危险源所在位置潜在事故类别风险等级风险控制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1危险化学品埋地罐区埋地罐区火灾爆炸重大1) 确保与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对于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的应逐步搬迁,或者采取安全隔离防护措施。2) 控制油气散发和聚集,减少和杜绝爆炸条件的形成。3)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消除静电危害。4) 安装并维护好避雷设施,防止雷击。5) 加强管理,控制好电气火源和明火源。6)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7) 做好充足的消防准备,有足够的可用消防器材和物资。8) 开展周边敏感单位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活动,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安全主管部门站长安全员操作人员2危险化学品加油亭(加油机)加油亭火灾爆炸较大3有限空间埋地罐区进罐作业中毒窒息一般1) 履行作业前审批手续。2) 作业前将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3) 采取有效通风措施,保证足够的氧气。4) 必须对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5) 作业现场配备监护人员。6) 作业现场配备安全绳、呼吸器、通讯器材等个体防护设施和应急装备。7) 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保持出入口通畅。8) 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自救。安全主管部门安全员操作人员4危险化学品加油亭、埋地罐区油品泄露一般1)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整性。2) 加强泄露应急准备,加强相关人员应急培训、演练,增强处理泄露早期处置能力和疏散能力。3) 制定相应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安全主管部门安全员操作人员5加油车辆加油车道加油车辆对人(物)造成的车辆伤害低1) 加强加油车出入站引导。2) 完善安全设施和人行标志。3) 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安全主管部门安全员操作人员6带电设备设施配电箱、配电柜等触电低1) 采用国家电工委员会认可生产的漏电保护装置。2) 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带电作业应有专人监护。3) 电工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安全主管部门操作人员3.4 企业风险管控措施表5 加油站风险管控措施(示例)编号风险名称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1埋地罐区火灾爆炸埋地罐区卸油作业、检修作业1) 油罐应采取卸油时的防满溢措施。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0%时,应能触动高液位报警装置;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5%时,应能自动停止油料进罐。2) 设有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其站内油罐应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检测系统。单层油罐的液位检测系统尚应具备渗透检测功能,其渗透检测分辨率不宜大于0.8L/h。1) 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及岗位职责。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3) 严格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4)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5) 完善事故应急预案。1) 油罐车卸油作业起火时,大声呼救,用灭火毯和灭火器扑救。如果油罐车罐口着火,用灭火毯覆盖罐口将扑灭。2) 立即停止卸油作业,关闭油罐车卸油阀门。3) 切断总电源,停止加油作业,疏散无关人员及车辆。4) 若初期不能有效灭火,立即向119报警。发生人员伤害时,立即进行现场救治,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抢救。5) 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损失,通报当地安监部门。加油站领导层3.5 重大风险告知栏存在以下情景之一者,可界定为重大风险:(1)在企业历史上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5年内发生3次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2)涉及重大危险源的;(3)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在30人以上的;(4)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本企业认为有必要列为重大风险的其他条件。设计要求:(1)内容:重大风险公告栏应包括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2)公告栏大小及排版:不做具体要求,各企业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悬挂或张贴至现场醒目位置。(3)示例:见下表6重大风险公告栏示例。表6 重大风险公告栏示例加油站重大风险公告栏区域油罐区危险等级红色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后果通气管呼吸阀存在缺陷。火灾、爆炸卸油时违反卸油操作规程。火灾、爆炸雷击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检维修过程中违规作业,贸然进入罐体。中毒、窒息违规动火作业。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u 对通气管呼吸阀应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完好。u 严格遵守卸油操作安全规程,做到卸油前车辆静置15分钟,接好静电导除装置。u 配备防爆工具,检修时严禁使用非爆工具。u 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液位报警装置进行检测。u 需动火作业时应办理工作票。应急救援措施u 罐区外部发生火灾,应及时启动紧急切断装置,使用周围灭火器、灭火毯进行灭火;火情较大时,拨打119,并与着火区域保持安全距离。u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窒息时,应立即将伤员移至空旷地带,解开领口、腰带。u 若伤员受到上述伤害后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伤情严重的应拨打120。公司应急联系电话:安环办 * 急救电话:火警119、医疗120责任部室:加油站 责任人: 联系电话:3.6 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设计要求:(1)内容: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应包括岗位名称、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安全操作要点及应急电话等内容。(2)应知应会卡大小及排版:不做具体要求,各企业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悬挂或张贴至现场醒目位置,易于查看。(3)示例:见下表7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示例。表7 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示例)岗位名称污水处理站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特种设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