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论文】新媒体下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7968425 上传时间:2020-1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论文】新媒体下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产业论文】新媒体下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产业论文】新媒体下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论文】新媒体下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摘要:新媒体技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技术相对成熟,对文化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从提供创新平台、催生新业态、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产业链4个方面研究新媒体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并探讨非遗、旅游业、科教文化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业和广电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发展。关键词:新媒体;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反映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文化产业要进一步转型升级,新媒体的应用必不可少。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合,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变革,对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新媒体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新媒体从2004年开始发展,以其便捷、迅速、成本低廉、受众广泛的特点,迅速地融入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产业近几年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大数据、虚拟现实、移动社交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潮流,并已经形成相关的产业。(二)新媒体发展趋势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新媒体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新技术带动互联网应用不断融合,加速推进新媒体产业数字化发展和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抓住了新应用与新热点的电商直播成为了主流网络销售方式,短视频内容正在进行高质量转型,新媒体出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新媒体营销比重将继续增加。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具有双向交互性、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便于及时得到效果反馈。新媒体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使新媒体平台聚集的海量流量和潜在的影响力产生巨大的营销价值,新媒体营销将成为营销的主流模式1。2.新媒体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将成发展要点。新媒体用户以中青年为主,对新媒体营销方式的接受度高。新媒体内容的趣味性成为其有效传达产品信息的主要因素。新媒体营销的另一关键要素是高质量的内容,在提升内容质量的基础上提升趣味性和参与度是新媒体营销的要点。3.直播和短视频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热门领域。随着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日趋火热,成为新兴媒体营销主流模式,具有更高的精准性以及互动性。短视频更加注重社交功能,通过社交功能使人产生回馈、交往和参与,更符合企业营销的目的。“直播+”造就万物皆可直播的景象,网络直播实现了双向交流,用户可以通过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与主播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有效优化营销效果。二、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高端的平台,扩大了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创新空间,增强了文化产业竞争的软实力,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活力。新媒体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二)催生文化新业态新媒体技术可以说是传统媒体与新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从新媒体的发展来看,每次技术革新或进步都创造出诸多被称为新媒体的产业形态,各国也都将新媒体相关产业列为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新兴部类。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诞生了门户网站、虚拟社区、论坛、博客等。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下,创造出手机游戏、移动视频、手机音乐、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产品,这些产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型文化产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云集“大V”、公众号,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新媒体在推动文化产业内部融合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间的融合,通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产业间的联动,实现互利共赢。新媒体为产业间的融合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企业文化形态、知识产权与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2,大大延长了文化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新业态的不断产生。2020年7月,苏宁与微博达成深度合作,协同开创内容生态以及商业转化,并向微博输出供应链服务。苏宁平台商品整体接入微博小店,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三)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创意、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扩大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为文化产业的生产2、传播与发行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支持。在新媒体平台上,媒体表达的方式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并且越来越灵活和多样,解决了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中的技术制约问题。由于疫情的影响,徐峥导演将本来应该在院线上映的囧妈卖给了字节跳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上映和盈利形式,绕过了遥遥无期的影院档期,实现快速盈利。这种模式的出现,变以往“投资制作发行院线观众”的产业模式为“投资制作发行平台观众”模式,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新媒体技术促使文化产业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使其业态升级换代速度大大提高2,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四)完善文化产业链新媒体技术融入文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使文化产业经营和盈利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加快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的整合重组。文化产业只有不断增加产业链条的广度和深度,才能适应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要求,形成多功能的文化产业布局。新媒体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变革,促进传统文化产业长期、稳定、有效发展,在完善文化产业链、人才链和构建产业生态圈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文化产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发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发成动画或拍摄成视频,提高了传播力与影响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整合、提炼,通过IP的二次授权、创意的再设计、产品的再开发、渠道的重新构建、新的文化消费的创造等,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二)旅游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新媒体为平台,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营销渠道,以视频、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地方特色,利用新媒体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拓展旅游目的地营销途径,吸引游客的眼球,树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三)科教文化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化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新媒体可以融合图像、文本、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利用新媒体可以构建以个人学习碎片为基础、以个人学习为中心、以服务为载体的多点对多点、可选择的在线或移动学习的新模式,使在线学习在“云端”成为现实。(四)新闻出版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数字转型,加强出版业大数据分析,积极发展数字教育、移动阅读、知识服务、电子商务、按需印刷等出版新业态。同时要坚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优势互补,推动两者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等层次的深度融合3,实现共同发展,各环节互联互通,形成符合市场创新要求的商业模式。(五)文化艺术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文化艺术业应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产品进行有效规划、科学管理、高效传输,同时合理整合信息资源,准确把握受众需求,提升艺术影响力,延长文化产业价值链。文化艺术业是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动力,把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融入新媒体,可以为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使其更具发展规模和潜力4。传统文化艺术产业链从线下逐步延伸到新媒体空间,将进一步开发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新领地。(六)广电服务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新媒体不仅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且拓展了广播电视的业务形式以及覆盖范围。新媒体下的广播电视,在创意策划、采编、传播营销各环节要主动运用先进的技术,使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方法、渠道以及内容传播的形态更加适合新媒体的发展需求。同时,在不断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内容生产、产品创意与新媒体手段的融合5,加快广播电视全面融入新媒体领域,不断扩大和提高传播的覆盖面、到达率,构建覆盖广泛、信息丰富、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四、结语新媒体融入文化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和领域,对文化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文化产业生产、流通、营销的方式,为文化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促进文化产业结构整合与升级,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媒体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不仅有技术上的变革,也有对传统文化发展理念的变革。新媒体的改革与发展赋予了文化产业新的内涵,其广泛应用推动了文化产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快速创新和发展。参考文献:1艾媒产业升级研究中心.2019中国新媒体营销价值专题报告EB/OL.艾媒网.2彭瑱.探析新媒体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J.中国报业,2014(14):61-62.3楚明钦.互联网与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5):73-75.4孙茂华.传统文化产业如何搭乘新媒体快车J.人民论坛,2017(14):234-235.5吕建楚.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建设J.视听纵横,2014(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