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思考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7966519 上传时间:2020-1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审计论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部审计论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部审计论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部审计论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思考摘要:随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被披露,如何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及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用来监督和评价自身经济情况的重要手段,也因此得到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中还存在不少内部审计风险。基于此,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重心以及普遍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出发,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革中存在的障碍,并针对事业单位优化内部审计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策略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容及存在风险(一)内部审计内容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概念,其主要是由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开展内部审计可以提高单位管理效益、配合外部审计工作实现全面审计。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对预算执行进行监控。单位审计系统在读取预算系统数据的基础上,按照预算项目和财务数据的对应关系,来对预算数据和财务数据、预算指标和财务指标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定义,提供多等级的预算预警信号。第二,对专项经费进行监控。系统根据设定的专项经费来源总额和支出总额之间的对比来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其是否存在超支、串户以及不规范核算等问题。(二)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因单位财务报告出现错报、漏报或内部审计人员未发现单位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意见缺乏合理性的可能性。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环节,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客观审计风险。客观审计风险主要包含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或单位运营管理上存在弊端的风险,而财务报表的错报、漏报将影响单位决策计划的制定,使得单位实际运营和预期指标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第二类,主观审计风险。主观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未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或单位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无法提供科学合理的审计报告,从而影响单位运营活动的开展,严重时还会导致单位业务瘫痪。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由单位自行组织专职人员、设立独立部门来开展。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更侧重于社会效益的获取,重视公共服务,相对忽视内部建设,导致其自身组织结构依旧以传统模式为主。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公益性,单位管理层和内部人员都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甚至部分单位将审计工作并入监督部门;部分单位存在同一管理者同时领导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难以从客观、公允的角度来分析单位财务状况,审计报告也缺乏有效性1。而且不切合实际、虚假的审计报告也增加了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给单位运营埋下隐患。(二)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趋于复杂,传统审计方式难以满足需求从当前来看,随经济改革的深入化,行政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细化、优化其经营流程,同时也使得内部审计对象和内容逐渐复杂,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而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完全转换的传统审计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审计工作发展的需求,影响单位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风险增加。另外,随着改革的进行,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等也在发生变化,逐渐从传统财务审计衍生为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审计等,对单位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风险受人员专业性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加。(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计外,部分工作也需要审计人员按照自身经验来做出判断,审计结果受审计人员主观认知的影响,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繁琐、时间跨度较长,对审计人员的抗压能力、专业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限制了其判断对错、识别风险的能力,而人员的职业道德限制了审计报告的公平性,当人员综合能力达不到实际要求,审计质量将得不到保障,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必然会增加。(四)内部审计方法及制度首先,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常用的内部审计方法主要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虽然这种方法操作较为便捷,但在审计风险的考量上只涉及对小部分影响因素的控制,风险识别不全,影响单位日常运营活动的开展。其次,单位在数据样本的抽取上以抽样审计为主,通过样本来估量整体数据,而样本的抽取规模、样本的评价等依赖内审人员的能力,极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导致审计风险增加。而且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依旧以传统制度为主,侧重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事中的审计程序和制度,部分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指导。最后,行政事业单位也缺乏完整的审计流程,单位内审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有问题的事项,对于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事项不予记录,使得审计复核、质量控制无从入手2,降低内部审计效率。三、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策略(一)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在提高内审独立性时,首先应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邀请专业人士在单位内部宣贯内部审计知识,加强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并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其权责。其次,确保单位、人员、工作以及经费上的独立,做好提前准备,为之后单位内部审计的完善及时提供人力、财力等的支持。(二)优化内部审计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完善内部审计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直接涵盖主要影响数据,并通过建立业务、财务审计统计分析模型,设置风险预警信号来捕捉单位项目活动开展中存在的异常点,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并根据预警信号来将问题反馈给管理人员。另外,借助大数据平台,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综合性审计各类数据,快速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加强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面跟踪性审计工作的开展。比如单位可以通过部门预算执行分析平台,将单位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等进行处理和加工,并结合预算执行数据关联各环节资金使用情况,从而可以全面的对单位的资金管理进行分析,有利于实现单位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实施动态跟踪3。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自身运营特点,积极参与审计软件、财务系统的开发,实现信息化审计。(三)加强对内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中,由人员综合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属于可规避风险,而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便属于可控因素,可以通过手段来消除,因而,为提高审计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养。首先,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财会综合知识等培训,优化人员知识储备。其次,完善奖励约束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按照人员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岗位升迁、绩效奖金发放等。(四)编制合理的审计制度单位审计工作合理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首先,按照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来编制可操作的内审规定、方法,形成横纵连贯的管理制度,指导、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完善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各审计人员权责,并落实责任到具体,避免推诿责任、漏审等问题发生。最后,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对内审人员所负责的工作进行复核,检验是否存在遗漏的问题。四、结束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提高单位管理水平、风险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从上面分析也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优化内部审计方法、加强对内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编制合理的审计制度,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保障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参考文献:1李红蕾.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J.财会学习,2018(14):175.2郭瑛.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80-81.3刘惠.基于新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分析J.广东经济,2017(20):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