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行业实施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896069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机器人行业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工业机器人行业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工业机器人行业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 年_20xx 年据统计,河北、江苏、西安等多地出台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明 确面向汽车、电子、电力装备等领域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 ;安徽、浙江 天津等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提出应用具体目标。央行近期也指出,鼓 励金融机构推动融资等业务创新,强化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短板的支持 力度。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正进入提 档加速关键期。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的衔接,支持各类社会资 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合力推进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 本增效。积极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区域的督促指导,统筹 推进各项工作。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 xx 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 xx 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一、规划路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 水平。二、指导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批省级、国 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通过 全面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 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 代化发展。3、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发展产业的首要资源,创新培养、引进 和使用人才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 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夯实产业发展智力基础。三、产业发展分析据统计,河北、江苏、西安等多地出台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明 确面向汽车、电子、电力装备等领域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 ;安徽、浙江 天津等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提出应用具体目标。央行近期也指出,鼓 励金融机构推动融资等业务创新,强化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短板的支持 力度。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正进入提 档加速关键期。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产量持续增长。2015年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仅 32996 套。2017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至 突破 13 万套,提前三年实现了 10 万套产量的目标。到了 2018 年前 11 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全面赶超 2017 年全年,产量达到 131495 套, 同比增长 6.6%。截止至 2018 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 147682 套,同比增长 4.6%。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向经济参考报 记者透露,预计到 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近 100 亿美元 加上系统集成服务在内,预计市场规模将超 300 亿美元。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科院沈阳 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工业机器人在 技术上,例如抓取、识别能力存在差距,同时不同场景的应用还有待 提升。左世全也表示,核心短板在于先进感知和控制技术落后,高端 精密减速机、控制系统还依赖国外。针对行业应用短板,多地也制定了明确的路径图。河北省日前明 确到 2020 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 100 台/万人,并在新能源、汽车、 电子等行业开展应用示范;陕西省西安市也在相关规划中提出以汽车、 通用设备、电力装备等行业为重点,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此外,多 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明确制定了年度计划书。例如,安徽省提出推广 应用工业机器人5000台以上;浙江省明确新增工业机器人 1.6万台。四、区域发展环境城市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XX%,财政收入 增长XX%,城镇登记失业率XX%,调查失业率XX%以内,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CPI涨幅XX%。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XX%,财政收入增长XX%,城镇登记失业率 XX%,调查失业率XX%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 XX%,CPI涨幅XX%。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 但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区域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 没有改变。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只争朝夕,毫不懈怠, 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具体工作谋深、抓实、干好,就一定能够在高质 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的新步伐。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 值增长XX%左右,财政收入增长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 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XX%、XX%以内,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左右,CPI涨幅XX%左右。(一)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制造模式、生产组 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与 绿色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 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 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 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 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 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 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 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方式所替代。随着 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的转移,产业 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 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 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 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从 2011年起陆续出台美国先进制 造业伙伴关系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制造业 创新网络计划,力求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美国制造业 全球竞争力。德国在 2013年出台德国工业 4.0战略实施建议,力 求使德国成为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日本在 2014 年出 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力求通过重振国内制造业复苏日本经济。 英国在2015年出台英国制造业 2050,力求重振英国制造业并提升 国际竞争力。法国在 2013年出台“新工业法国”战略,力求通过 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二)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制造业发展迎来新机遇。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 22.9万亿 元,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超过 20%,在 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 国有 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随着新 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需求潜力加速释 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 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 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 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 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部署推进,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供需错位 情况较为突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不 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 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 吸引高端制造业加速回流,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成本要素优势加 快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双向挤压”。以往 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再也难以为继,调整结 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三)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现更高水 平发展的条件。总体上看,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属于欠发 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与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 造业基地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 研发投入不足,中高端人才缺乏,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品档 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 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能源价格和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等 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当前全 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发展新形势,化挑战为机遇,坚持 问题导向抓关键、重点突破带全局、结果倒逼求实效,在优化空间布 局、提高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推动工业化 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绿 色发展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花大功夫、下大 力气,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路径,加快建设国家重要 现代制造业基地,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如期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创新人才为支撑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增创发展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 质量效益型转变。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 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创新 能力。(一)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民 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实施重大科技 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重大科技产 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群科技型中 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力 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 实施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推动向创新型特色 园区发展,打造创新发展的引擎。(二)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创新支 撑能力。在能源、农林、新材料、先进制造、生命健康、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等领域,培育组建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院 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 中试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 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设区市以上产业园区均建立 科技孵化器或孵化园,满足中小企业创新需求。支持高校发展大学生 创新创业园区和服务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 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提高科研基础设施利用率和科学 普及水平。(三)构建创新体系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 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大型企业技术研发优势,激励中小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开展重大产 业关键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参与政府科技创新规划计划和政 策研究制定,构建企业主体、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基础性前 沿性创新研究投入,推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支持组建跨学 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服务平 台,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立现代科研院 所制度,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 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建设科技服务 业集聚区,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五、目标规划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经济总量稳步上升。到 xx 年,产 业销售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XX%以上。到XX年,产业集 群集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核心区及外围,形成 xx 个特色产业集中 区。六、核心任务(一)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产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各类资 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 标准。(二)优化区域布局统筹环境容量、资源能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引导调整产业 布局,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鼓励 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 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四)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 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五)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引导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加 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的发展。七、保障方案(一)加强政策集成创新执行扶持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 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 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创新消费促进政策,鼓励绿色消费、品质提升 型消费等。(二)加快推广应用步伐支持产业相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建设,推进成果产业化。选择产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 次开展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形成 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案例加以提炼、总结,向全行业 推广应用。(三)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服务机制。完善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优化政策引导、市场 监管、质量监督服务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发展模式。根据规划产业布局,结合园区发展规划等相关规 划的实施,积极引导产业关联项目或企业向重点园区聚集,集群发展 加快编制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优化投资布局,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促成产业发展高地、成本洼地。优化配套建设。落实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相关配套建设,利用多 种合作模式,合作共建,推进项目落地。(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各方意识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加大组织相关部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充 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宣传作用,通过推广成功示范经验,营造产业发 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技术交 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行业协会自主运行、有序竞争、优化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商 会参与制定相关规划、公共政策、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统计等事务。 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依规对行业协会加强 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六)深化产业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改革成果。加快 推进重点领域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 境,做好产业升级试点的全面推开工作。(七)搭建创新平台依托区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产学研相结 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解决企业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加大产业 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产业研发投入。(八)推动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园区共建、技术合作、资本合 作和贸易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 合作。加强同区域内优势产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合作 取得积极成效。(九)加强规划监管引导建立和健全产业管理体系和研究协作体系,完善规划和公布制度 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产业规划,并重视产业 规划对产业建设的指导作用,规范有序的开展各项产业建设项目。项 目单位要依据规划,合理安排各年度产业建设计划,坚持产业发展与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协调的产业体系。(十)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体系。加强专 业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应急相关专业, 推动各方联合培养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产业专家 库,制定专家队伍储备机制和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有实力的专家队伍 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和安家补贴,在签证 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十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产业特点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 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上市 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机 制。支持产业企业采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以及仓单 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等多种方式融资。附:产业示范项目产业示范项目:xxx有限公司XX项目一、项目建设单位xxx 有限公司(二)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 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 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 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 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 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 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 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 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 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 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 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 质的需求。二、机遇与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区域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 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从国内 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三大特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孕育 着巨大发展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将激发持续发展动 力,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内看,海南区位、气候、资 源独特,后发优势明显,重点领域改革将释放出更多红利,“互联网 +”、新型城镇化等新的增长动力将拓展更大发展新空间。区域社会治 理能力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型、领军型高端人才不足;保 持和提升综合环境质量难度加大。因此,当前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坚持目标导向和 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破除阻碍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体制积弊、激 发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发展新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以创新促转型、以创新带升级,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切实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将创新打造成工业提档升级源动力。坚持项目带动。坚持投资拉动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强对产业拉 动力强、税源潜力大、环境友好型项目的筛选和扶持,加强对智能化 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夯实工业转型升级基础。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 着力构建开放型工业经济体系,积极营造优质、高效发展环境,充分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工业发展新活力。坚持两化融合。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要素、提质增效升功能,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互联网工业”的升级发展新模式坚持绿色共享。坚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改造,研发环保型产品,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 一,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 项目(二)项目选址xx 产业示范基地(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 39999.96平方米(折合约 60.00亩),项目建设 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 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 60799.94平方米。(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24650.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7616.93 万元,流动资金 7033.80 万元(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39258.73万元,税后净利润 5681.72万 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2164.6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6.77%,全部投 资回收期 4.73年。(七)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3个月。产业示范项目:XX有限公司XX项目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 xx 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经济技术开发区5、项目联系人:x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 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 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 品牌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 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 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 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 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 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 “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 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项目选址位于 xx 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 170.00 亩。(四)产品服务规划方案根据建设规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年。二、项目建设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重 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 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 “互联网+”等战略,聚焦 新能源装备、农机机械、交通运输装备、化工及工程机械、新材料、 智能装备、特色医药、电子信息、轻工产品、冶金及金属制品、纺织 服装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 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搭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金融扶持 政策和财税支持力度、落实中小微企业政策、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等多个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 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 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 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 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 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 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 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鼓励互 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 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 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 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 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 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促 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 分享经济形态。(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 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 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 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 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 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 式服务载体。(四)构建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推动科技与 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申 请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 科研机构间有效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科技 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等,实行增加 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股权、分红奖励,健全 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 转化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动技术、产品、营销 管理的全面升级。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联盟, 建立联合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集聚 发展。鼓励产业联盟在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标准、装备等方面深度合 作。激发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现有平 台和资源优势,加强服务中小微企业。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根据估算,项目总投 资 59554.9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9342.86 万元,流动资金 10212.10 万元。(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 49342.86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计划自筹资金 资本金)32072.86 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估算,本期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7270.00 万元。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年预期营业收入(SP): 153021.63万元(含税)。2、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 19124.22万元。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14.58%。4、全部投资回收期(Pt): 5.5 4年(含建设期16个月)。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16 个月的时间。产业示范项目: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一、项目投资单位概况(一)项目投资主体xx 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负责人xxx(三)项目单位简介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 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 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 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 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 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 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 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 战,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 公司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 位。公司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 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公司将 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 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 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 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 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 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 展的良性互动。二、项目背景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当前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 望同在。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 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中山面临新一轮的发展 热潮。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 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相 对稳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 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 将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同时,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 低端分流”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 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跨太 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将重构全球贸易秩序,对国内贸易 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将会 增大。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 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 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 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当前时期,我国改革红利空前释放 要素质量有所提高,“双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新型 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同时,资源环境约束 强化,传统比较优势弱化,高增长时期产生或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显现,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 盾、补齐短板上任务紧迫、压力较大。从形势看,地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经过“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重大提升。当前时期,总体 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开 始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新周期,但增长动力转换尚需时 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从市内情况看,当前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关键期,呈现出 一系列新变化,面临难得机遇。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全面深入实施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动力转换步伐加快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将成为经 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切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处于产 业链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平 均水平,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对经济发 展支撑不足,亟需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动力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镇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特殊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镇区发展格局,镇区重复建 设、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对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 力不足。亟需加大全域中山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城镇体系组织模式, 重构发展新空间。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不够开阔。对外开放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外贸出 口直接面向海外市场的渠道不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大幅放缓,企业 海外经营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水平有 待提高,制约了对外开放水平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加快构建全 球视野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趋严重。全市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开发上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不协调难题尚未有效破解,土地要素供给紧张与土地闲置问题并存。 同时,个别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突出,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任 务较重,亟需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全民共享社会融合力度不够。城乡与城市内部的人口结构矛 盾突出,政府的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新中山人延伸不够 解决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压力较大, 亟需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实现社会共建共享综合研判,当前时期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五年。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勇于担当,加快形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奋力开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加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投入,带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强省内投资品的供给能力,着力解决我省投资率高、但综合投资拉动效应不够的问题,形成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整合利用好地方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完善 基础设施等投融资平台功能,组建旅游、扶贫等若干专业化投融资平 台,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 探索基础设施等实物资产证券化,发展各类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鼓 励股权众筹、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推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 各类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切实落实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 加快推进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投资的有效合作。研究建立银行 证券、保险和各类社会资本的合作对接机制。(二)着力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 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扩大 传统消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 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着力抓好本地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提 高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加快消费性服 务业发展。增加中高端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引导汽 车等大宗消费,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 育网络购物、绿色出行、社会养老、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热点和消费 方式,提升消费层次,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三)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优化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新能源、新 材料、特色轻工、农畜加工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出口产品的科 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 外经济新优势,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推进能 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产业的国际合作。完善外贸促进政策协调 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 投资管理公司 xx 项目(二)项目建设地点xx 产业示范基地(三)产品及服务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XXX,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254740.65万元。(四)项目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80468.6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3042.87 万元,流动资金 17425.74 万元(五)投资效益分析项目计划年产值收入 254740.65万元,净利润 7118.78万元,综 合纳税3750.8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7.76%,全部投资回收期 4.53 年。(六)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36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53109.28万元。(七)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 113333.22 平方米(折合约 170.00 亩),符合规 划建设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 60799.94 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