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2.6 二甲基甲酰胺(DMF)本工程中醛合成、醚合成工段使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此过程可能接触二甲基甲酰胺(DMF)。5.2.6.1 理化性质无色、淡的胺味的液体,分子量73.10,蒸气密度2.51,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2.215.2 % 。与水和通常有机溶剂混溶。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5.2.6.2 接触机会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制造聚丙烯腈纤维的溶剂,亦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石油提炼和树脂等工业。在以上工作岗位可因接触DMF蒸汽而中毒。急性中毒发生原因多数由于生产故障、设备漏裂,或在检修设备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量接触毒物所致,中毒常是吸入和皮肤吸收并存,且以皮肤吸收为主。5.2.6.3毒理学简介大鼠经口LD50: 2800 mg/kg; 吸入LCL0: 5000 ppm/6H。小鼠经口LD50: 3700 mg/kg; 吸入LC50: 9400 mg/m3/2H。兔经皮LD50: 4720 mg/kg。毒物经各种途径吸收后,主要经肝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进行脱甲基化作用,脱去一个甲基,代谢产物为一甲基甲酰胺和甲酰胺,代谢迅速,甲酰胺在血中滞留稍长,进而代谢为甲酸和氨排出,部分二甲基甲酰胺以原形物从尿和呼气排出。尿中一甲基甲酰胺可作为接触DMF的一个监测指标。 对眼、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侵入机体后,主要由肝内代谢,排泄较快,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也有一定损害,属中等毒性。5.2.6.4 临床表现呼吸道吸入后一般经612小时左右后发生急性中毒; 皮肤侵入潜伏期可较长,也有在皮肤灼伤基本愈合后再出现中毒的报道。亚急性中毒病例,自接触至发病为24周时间。DMF蒸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皮肤:污染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肤胀肿,剧烈灼痛。眼: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 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死。胃肠道症状: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便秘等,少数病例有中上腹痛。肝脏:急性中毒时肝脏损害常较为突出,患者有明显乏力,右上腹胀痛,不适,出现黄疸,肝脏逐渐肿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检查示异常,其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较明显。病变一般不严重,经治疗可逐步减轻,数周内病情可完全恢复。严重急性中毒:表现为重症中毒性肝病,职业性中毒为少见,接触高浓度,尤其是皮肤污染严重,未及时彻底洗清者,应警惕发生严重中毒。特殊危险者:原患有各种原因的肝脏疾病者,对DMF较为敏感。5.2.6.5 处理本品尚无特效解毒剂。皮肤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眼污染时用清水彻底冲洗,必要时请眼科检查。5.2.6.6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DMF的PC-TWA(皮)为20mg/m3,PC-STEL(皮)为40mg/m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