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防治知识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738948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脑防治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流脑防治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流脑防治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脑防治知识发布时间:2005-2-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 吸道传播所发生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它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的还会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一、病原学脑膜炎奈瑟菌是革兰阴性双球菌,存在于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咽部、血液、脑脊液及皮 肤瘀点中。它产生的内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它的细胞壁上有群特异多糖体,具有免疫原性, 可用于制成多糖体菌苗或作分群及血清学诊断。根据群特异性多糖体的不同,可将该菌分为 A、B、C、D、H、I、K、L、X、Y、Z、29E、W135等13个菌群。该菌对外界抵抗力弱, 在日光、干燥、寒冷或高温下易死亡,常用消毒剂均能杀灭该菌。二、流行病学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流行期本病隐性感染率高,带菌者是更重要的传染 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原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婴幼 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多经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本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11月一次年5月,34月为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冬春季室内 活动增多,接触频繁,有利于流脑的传播和扩散。冬季寒潮侵袭、空气干燥、烟尘刺激、呼 吸道感染较多,降低了呼吸道局部抵抗力,感染流脑的诱因增加。三、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病情轻重取决于细菌数量及毒力强弱,更重要的是与人体 防御功能有关。一般发病为轻型,部分为中、重型。败血症期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皮 肤黏膜局灶性出血;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等脏器亦可有广泛出血。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亦可在颅底,引起颅神经损害。暴发型脑膜脑炎型病变除脑膜炎症外,脑实质也会受到损害,可引起脑疝。慢性病人可发生脑室孔阻塞,导致脑积水。四、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的潜伏期为1-10天,一般2-3天。临床上常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普通型:最常见,占90%以上。按疾病发展过程分为4期: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 期)多数人此期表现不明显。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 败血症期主要表现有:a.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及精神萎 靡等。b.败血症:此期重要体征为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约70%-90%的病人出现。起病后数 小时,在躯干和四肢出现出血性皮疹,皮疹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开始为鲜红色,后为暗 紫色,用手触摸有坚实感。重症病人皮疹可迅速增多或融合成片。少数病人脾肿大。c.末梢 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d.皮肤瘀点涂片。e.血细菌培养。持续1 2小时后进入脑膜炎期。卤膜炎期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多发生在起病后24小时 左右。除败血症期症状外,主要表现:a.颅内压增高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 严重者可有谵妄、意识障碍及抽搐。b.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等。c.脑 脊液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患者呈化脓性脑脊液的改变:颅压力升高、脑脊液外观 混浊、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高、糖和氯化物明显减少。对颅 压明显增高病人,腰穿时要预防脑疝,先静脉滴注甘露醇降颅压后再操作。d.脑脊液细胞 培养。通常在25天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 大瘀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成溃疡,然后结痂而痊愈;症状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一般在 13周内可痊愈。约10%30%的病人可出现口唇疱疹。暴发型: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儿童多见。临床上可分为3 型:1、休克型:起病急,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高,伴头痛、呕吐及全身严重中毒症 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全身皮肤黏膜广泛瘀点、瘀斑,可迅速融合成大片。 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末端厥冷、发绀、皮肤呈花斑状、脉搏细数甚至触不到、血 压下降甚至测不出。但大多没有脑膜刺激征。可有呼吸急促、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 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2、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病人表现出明显颅内压增高现象,出现频繁 抽搐、意识不清、昏迷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3、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死率高。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婴幼儿及老年流脑的特点婴幼儿流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 状;有烦躁不安、尖声哭叫、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多不明显。老年流脑中暴发型发病率高。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见、意识障碍明显、皮肤黏膜瘀点瘀 斑发生率高。发热时间长,多在10天左右;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白细胞数可能 不高,显示病情重、机体反应差。诊断根据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根据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 者可有败血症、脑实质损害,而有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意识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根据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及化 脓性改变。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鉴别诊断要和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亦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需与本病加以鉴别。结核性脑膜炎起病缓慢,无皮肤瘀点,脑脊液改变为非化脓性。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于夏秋季,无皮肤瘀点,脑脊液改变和细菌学检查可以鉴别。中毒性菌痢无皮疹、脑脊液正常、大小便常规较多脓细胞、细菌培养显示痢疾杆菌阳 性。其他败血症休克型须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鉴别。五、本病的治疗普通型:一般治疗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补充足够液体及电解质,预防并发症。病原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 头抱菌素也常用。对症治疗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抗炎;退热;降颅压。暴发型:常见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休克型的治疗病势凶险,应积极救治。病原治疗。纠正休克。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休克纠正即停用,一般不超过3天。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及早应用肝素,同时输新 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脑膜脑炎型的治疗包括:病原治疗。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是本型病人治疗的 关键。可用20%甘露醇。如症状严重,可交替加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推注,直到颅 高压症状好转。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乎吸衰竭治疗:吸氧,在应用脱水治疗同时,可 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注意患者体位及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行气管切 开或应用呼吸机。高热惊厥的治疗:应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应用镇静剂,必要时可用亚冬 眠疗法。六、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就地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 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勤晒衣被。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和通 风效果差的公共场所去,避免与流脑病人的接触。3、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由于A群流脑双球菌是活跃于我省的 主要流脑菌群,所以A群菌苗属于计划免疫苗(对儿童按程序免费接种),而新型的A+C 混合菌苗属于有价苗,如果要注射需要自付费用。4、每天吃些大蒜头,可以杀灭口腔及鼻咽部的致病菌,有一定的预防效果。5、对于密切接触者可用复方新诺明进行药物预防,规定剂量连用3天。6、如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样呕吐、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 急诊室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