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栏、草原荒漠化与放牧制度的关系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510222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栏、草原荒漠化与放牧制度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围栏、草原荒漠化与放牧制度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围栏、草原荒漠化与放牧制度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栏、草原荒漠化与放牧制度的关系孙学力【摘 要】就围栏措施和制度因素对草原的沙化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围封不利用的草 地并未达到顶极群落,反而使草地植物结构趋向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生态系统 呈现退化现象.围封不利用的草地,往往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还会导致生物产量 的下降.从放牧制度来看,由于游牧变为定居、不合理的围栏、不合理的引种(改良) 导致荒漠化以及开垦草原加速了草原荒漠化.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28)004【总页数】4页(P108-111) 【关键词】 围栏;草原荒漠化;放牧制度【作 者】 孙学力【作者单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 中 文【中图分类】 S812.8天然草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草地退化不仅 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 题,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不同地区的草地生 态系统进行重新的认识.1 围封草地不利用是否仍会退化 目前,指导草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主流观点是通过调整载畜量即降低单位草原载畜 量的办法来控制草原退化.这一观点主要源于美国的草原学理论,是由草原学家克 莱门兹所建立的植物演替模型.该草原学理论认为:特定地点的植物群落都将通过 确定的物种替代顺序向单一稳定的平衡状态顶级群落发展,超载过牧会导致 逆行演替,使草地植被远离顶极群落状态;减轻放牧压力或者禁牧可使草地恢复并 进展演替,最终达到唯一的顶极群落.这种把群落看作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复 杂有机体”,能够通过精确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就像生理学中研究个体的器官 和功能那样.这种观点的概念和方法非常明确,并具有规律化和条理性,因此20世 纪50年代以前其在美国的生态学中居于统治地位.以他的演替模型建立的美国草原 科学作为美国草原管理的基本原则:其中主要的就是“草原状况等级”(range condition class)和“草原的承载力(rangeland carrying capacity)概念,即通 过测定特定地点的植物物种组成与其顶极群落的差距,确定草地的退化状况.以草 地的状况来计算安全载畜量,草地承载力的概念应用到草原管理实践,就要求草原 管理者必须保持放牧压力与草原自然更新的平衡.这一草原管理学理论被我国著名 的草原学家王栋先生引入了我国.几十年来的草原学理论都是围绕王栋提出的这些 理论为依据开展研究的.但这些在热带草地得出的理论是否适宜温带干旱的蒙古高 原地区,值得探讨.通过观察内蒙古围栏多年的草场,发现锡林郭勒盟东乌旗边境围栏内,大针茅变为 优势种,羊草几乎消失,杂类草数量增多.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围栏内灌木为优 势种,灌木周围几乎没有植被,地表裸露,风化水蚀出现雅丹地貌.显而易见,围 封30多年不利用的草地并未达到顶极群落,反而是地表植被盖度变差,草地植物 结构趋向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营养循环被阻断,土壤营养匮乏,生态系统 呈现退化现象.因此,围封不利用的草地,往往使某些物种形成优势,这不仅会导 致某些食物类型的过度消费,其他物种的丧失,生态平衡的破坏,最终还会导致生 物产量的下降.草地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受到胁迫干扰的草地生态系统中,气候 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比载畜量变动的影响会更大.研究结果证 实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并非像经典演替理论所说的需要围封若干 年后才能恢复,而是具有比经典演替理论所提及的能力要强得多的自我修复能力, 即使是在严重干旱而沙漠化的地区只要有持续适宜的降水,植被仍可恢复.由于降 水的波动性变化,内蒙古草地除东部草甸草原带以外,其余地区在年际间、季节间 降水量的变化非常大,约在 30%以上,因而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非平衡生态系 统功能,其变化是由随机因素(如降水和干旱等)控制的.因此,一直被认为过度放牧 引起的草地退化,实际上主要是草地植被对随机因素变化的反应1.草原过牧固然 会造成草场退化,但草原气候多变、降水量变幅率高,才是引起草原植被变化更为 直接的重要因素.2 造成草地退化的制度因素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特征,因此,对这类草原的管理也 必须符合非平衡生态系统的规律.由于我国草原管理照搬美国的草原管理学作为理 论指导,势必走入把对放牧系统改造作为治理草原主要手段的误区.2.1 由游牧变为定居 内蒙古草原属温带草原,它是欧亚大陆草原的一部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 寒冷而漫长,夏季酷热而短暂,由于生长期短,再加上年度间不规律的降水,植被 的生物产量低而不稳,很难达到顶极群落状态.长期以来,在严酷的环境中牧人与 五畜(马、牛、骆驼、山羊、绵羊)随自然生态系统同步协同进化.牲畜是生态系统的 主要成员,牧人通过驱赶牲畜长距离迁徙即游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使其草原结 构特征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功能不至于恶化,从而维护了生物群落 (植物、动物 微生物群落)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草原牧人这种以草原放牧畜种为 物质基础,以自己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生态文化为支撑,针对降水引发草原植被变化 情况,通过游牧方式不断调整放牧压力和牧草资源时空分配的做法,恰好适应了由 气候因子控制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使大范围的草地得到了合理利用,既 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又避免了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的毁灭性危害.这种合理利用草 原的游牧生态理论,在建国后却备受批判2,一度被认为是落后的、原始的,从 学术界到政府部门一直不遗余力企图用定居的方式取代游牧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又将中原地区无数农民受益的土地承包制移植到内蒙古草原牧区.对本来非常脆弱 的草地生态系统而言,其结果无异于雪上加霜.由于牧民在自家小块草场上连续放 牧,通过轮牧以保护生态的原则被中止,加上定居后饮水半径设计不合理,造成了 牲畜饮水采食的往返行走距离增大.居民点与草牧场的“四界”(四界指草牧场包产 到户后牧户所划分的草牧场四周的边界,也是牧户与牧户之间草牧场四周的界限) 缺乏科学配置.定居后牲畜每年行走的距离是游牧时行走距离的 1.6倍,造成定居 点周围牧道众 多、重叠利用,而且由于居民点周围草地被人畜往返践踏,使得草 原的退化以定居点为中心呈一定的梯度向周边辐射,从居民点周围的点状荒漠化扩 展到若干个居民点周围区域的连片荒漠化,进而由片状荒漠化继续发展成荒漠带, 以致最后形成区域性荒漠化.2.2 不合理的围栏导致草牧场退化 草场的承包以及相应的围栏建造已将原有的牧道小屏障(隐域性生境)和道路围起来, 阻断了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野生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消失,自我平衡、 相互维系的生物链被破坏,导致了鼠虫灾害的频繁发生.同时围栏也迫使人畜绕着 围栏行走,导致在围栏外出现地表破口.这种破口在风蚀下向周边扩散. 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牧户将自己的大部分草场围起来,平时在围栏外过度地使用自 己的草场和蚕食他人的草场,围栏外的草场因过度的超载使用先行退化了.每年春 乏时,又将牲畜放进自家围栏内,结果围栏内的草场也随之退化、沙化.2.3 不合理的引种(改良)导致荒漠化 盲目引种会导致生态系统内的其他组成部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由于生态系统中 各物种的相互影响,引种物种数量不断增加后,会排挤当地物种,变为入侵物种. 在入侵的后阶段,很可能取代本地物种的功能,对受控系统和自然系统造成极大的 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如近年来为治理沙化而进行的大面积飞播,已将大量干旱地区的灌木种飞播到半干 旱的草地和沙地上,致使这些灌木疯狂孳生 .由于当地很少有食草类动物去利用它, 结果它取代了当地的草本物种,变为建群种.但在这些灌木的周边几乎没有植被, 违背了植被的多层次结构,即多物种类型对维持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功能的 作用.这种违背植被恢复自然规律的做法,其危害便是形成大片的“绿色沙漠”.这 些“绿色沙漠”的地表由于没有其他植被的保护,一遇风蚀、水蚀就会出现大量的 沟壑,当土地养分消耗完时,就出现了雅丹地貌.这种结果在科尔沁沙地、毛乌素 沙地尤为明显,沙地的地带性植被景观改变了,土地也退化了. 为了发展集约化畜牧业,人们在土种家畜的改良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性.尤其 是在西部,由于改良品种和当地品种家畜在采食和营养需求上的不同,以改良品种 取代土种山羊之后,改变了当地草场的群落结构,使荒漠地带的灌木失去了草食性 动物的抑制,结果灌木的疯长也造成了土地的退化.这说明,草牧场跟当地有蹄类 动物的自然平衡是上千年来自然选择的产物,人为的改变只能造成荒漠化.2.4 开垦草原加速荒漠化 几千年来,草原畜牧业之所以没有被耕作农业完全取代,是因为该地区气候、水资 源、土壤结构、植被群落及相关的其他自然因素不适宜耕作农业发展.也就是说, 在气候干旱寒冷、水源匮乏、土壤沙质化的地区只能选择草原生态畜牧业.长期以 来,我国总是把地面平整、土壤肥沃、土层较厚、草原植被生长好的土地称作宜农 荒地,并视作开垦对象.1949年以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广大的草原地区曾兴 起了多次开垦草原的浪潮3据内蒙古自治区第3次(1981 1985)草地资源统计, 草地面积较20世纪60年代减少10.4%,约920万hm2被开垦最近一次全区草 地面积遥感速查的初步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面积较20世纪80年代又减少了约 8%,即又有约633万hm2草地被开垦4,再加上打着草原生态建设旗号的名目 繁多的开垦,如开辟饲料基,建设人工草场、五配套小草库伦,发展舍饲圈养生态 小城镇,以及休牧禁牧等,使本来就满目疮痍的草原变得更加千疮百孔.内蒙古自1949 2002年以来开垦草原面积统计见表1.表1内蒙古建国以来开垦草原面积统计万hm2年份(年)项目开垦草原人工种草五 配小草库伦其他 1949 1985920.01985 2000633.385.156.0136.52000 200296.0注: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草勘院和部分实地调研数据.在达茂旗的调查表明:草地开垦前的植物生物量为573.5 kg/hm2,开垦撂荒3年 后的草地植物生物量却降到176 kg/hm2 ,仅为开垦前植物生物量的31%.以往的开垦,几乎把从降雨量400 mm的呼伦贝尔草原到降雨量30 mm的阿拉 善戈壁,把固定沙漠的绿洲、草原湿地、河谷滩地、湖盆洼地、沙丘间低地全部开 垦殆尽.但是直至今天,在草原上开垦的行为仍然没有完全停止.那些草原开发区、 农业生态园区、饲草料基地、五配套小草库伦等,已将内蒙古草原分割成星罗棋布 的网状结构.一旦出现强风天气,大风挟带着从裸露土地上吹扬起的沙土,形成强 沙尘天气,较细的表土层颗粒被卷入空中,对环境形成恶劣影响.较粗的沙粒在灌 木的拦截下以灌木为支点形成大小均匀的新月形沙丘,直到将灌木植物群落埋掉并 因缺氧窒息而死亡.这些沙丘在大风的作用下不断移动遇到房舍和村落,吞没房屋 和棚圈.由于草场形成的新月形沙丘都是由较粗的沙粒组成的,如遇上暴雨,洪水 携带沙土冲进草场,平铺在草地上,使地表结构发生物理性变化,沙地埋压泥土, 即变成沙漠化土地.这一过程同样影响着天然植物群落的组成.大风产生的风沙流也 为土地的进一步沙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于风沙流的含砂量随高度按指数规律递 减,此时的作用除气流吹扬外,气流内饱和的沙粒存在对草地的吹蚀破口进行“割 打”(此种吹蚀割打,较单纯气流吹蚀力高出30 倍).因此,土地沙漠化并非与时间 进程等速相加,而是伴随风速加大急骤累进.所以,对草原的开垦,除减少优良草 地面积外,还使周边的草地发生物理性沙化.同时风蚀还使植物能够参与生态系统 内物质代谢循环的土壤库有机质及营养元素飘移外运,造成生态系统内物质代谢循 环的不平衡.久而久之,伴随沙漠化程度加大、风蚀量的增加,物质损失逐年增多, 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代谢功能就会愈来愈失调,直至最后崩溃. 众所周知,在草原上进行农业生产必须有水资源的配套.由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 的非平衡性(指降水量年变率高、季间降水分配不均),需要在草原上开发水资源.但 是,这又引发了另一类生态灾难.大量开发地表水和抽取地下水导致地表水的减少 和地下水位的下降,使草甸草原的原生群落类型贝加尔针茅与羊草+杂类草草 原,逐渐演变为低矮的冷蒿+糙隐子草群落或寸草苔草原植物群落,其生产力仅及 原生植物群落的 25%左右.在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了 一些隐域性生境的消失.这些隐域性生境在退化草地内是一些小生态屏障,也是退 化草地的唯一生命线.它的消失可直接影响古沙翻新.再者,依赖于地表浅层水存活 的荒漠带灌木,因受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影响而开始成片死亡.其后果,一是沙漠的 不断推进;二是沙漠和沙地的联袂成片.到那时候,恐怕就不是人力治理所能恢复 得了的.随着50 年来对内蒙古草原大规模的开垦,大量的移民不断进入草原.根据内蒙古社 科院牧经所2002 年对内蒙古8个牧业旗的调查数据,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 纪初的40 年间,世居牧民人口并没有增长,基本保持原来的人数,有的旗县还略 有下降.但草原地区的人口却大量增加.仅锡林郭勒一个盟就净增长 348%5,而这 些增长的人口大部分属于60 年代初以来相继进入草原的机械移民.这些移民进驻草 原后,除开垦草原种草种粮、从事手工业外,包产到户后都转向了饲养牲畜.他们 大部分没有草场,势必和当地牧民争夺放牧草场.内蒙古畜牧厅牧经站2002 年以 来进行的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所谓内蒙古草原的超载过牧,其实大部分属于非牧 民所养,其中还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某些个人.实际上世居牧民的牲畜一直没 有达到适宜载畜量的上限.3结语 研究表明:内蒙古草地生态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随机因素控制的,具有鲜明的非 线性特点.因而对草地即使确定合理的载畜量也难以保证其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 种状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由高度可变的降水等气候因子决定的,因而降低 载畜量未必能增加生产力.由于照搬美国的草原平衡生态系统理论,并用以指导了我国北方草原这一非平衡生 态系统的管理以及对草原退化的治理,一方面造成了治理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又 由于不合理的治理导致了草原的进一步退化,良好的愿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参 考文 献【相关文献】1李向林草原退化的生态学透视几草业科学,2002 , 19(增):292-295.2暴庆五防治草原荒漠化的制度对策M/额尔敦布和,恩和,双喜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 防治.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3 : 205.3陈佐忠,汪诗平,王艳芬,等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围封转移R 呼和浩特:曾经草原 纪录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大会,2004.4邢旗内蒙古草地资源及其利用评价M/额尔敦布和,恩和,双喜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 防治.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42.锡林郭勒盟盟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