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土地法心得体会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心得 土地是民生所系,万物之源。土地的开发、保护都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所以国土资源不仅使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调控手段,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重要的保障条件。我国是一个土地大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但我国并非是一个土地强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目前的数据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为实现土地资源的供给和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认真学_作为我国土地政策集中体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掌握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第一章总则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和政策。土地管理法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的基本土地政策,即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土地管理法的第三条进一步强调,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为了贯彻这一政策,土地管理法详细规定了土地管理和保护的具体制度、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违反土地管理和保护制度以及政府部门未能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法律责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土地管理和保护的法律体系。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实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土地管理法第三章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同时还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国家土地调查制度和国家土地统计制度来实现对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的掌握和控制,以切实的加强对土地保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为了实现对耕地的保护,土地管理法第四章规定了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土地管理法规范了土地的管理活动,能够推进建立并强化土地管理的法律秩序,促使人们在保护、利用、管理土地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关系。 我们也可以看到自1986年以来,为顺应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土地管理法 曾于1988年、1998年和年进行过三次修改:第一次修改允许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三次修改划分了土地征收和征用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到土地管理法随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要求,再进一步的完善。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经济日益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推进,对土地需求的猛增,使得现代社会中土地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一些与科学利用不相符合的现象。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滥征地、程序随意、补偿太低等问题,带来许多社会矛盾,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一现象的出现的根源在于土地管理法中并没有明确的关于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地的法规。在土地管理法的第五章关于建设用地的法规中没有确切的提出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的出让方式。也就是说在农地非农化的纯收益中,利益分配的失衡,政府一手低价从农民手中征地,另一手高价卖出,嫌取巨大的差价。在巨额土地出让金的诱惑下,容易使地方政府形成以地生财与以地引资的发展思路。在农地的征用中,除了纯公益性用途外,其他的应该由用地单位与农民协商解决。商业用地要按市场价由农民与开发商共同解决。应该缩小征地范围,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应该确保农民的真正权益,这就要求对征地目的的公共利益进行清晰的界定;商业性用途的土地不能再通过国家先征收然后再转让的方式进行。用于非公益性的其他城市化用地,在符合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由用地者与土地所有者和土地承包人直接交易合作开发,政府不应当介入,也就是说在征地的过程中保证农民的真正参与权,即所有的征收、征收补偿标准、征收决定,都应有公众参与。土地管理法的第五章的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合理的,应按非农地市场价来补偿,不能按农地价补偿,解决目前补偿标准过低问题。还有要必须保证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很快,而城市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一直是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存在的一对矛盾。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制度政策因素以及人为干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用地的扩张。土地管理法应该通过立法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将城市边缘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纳入城市统一土地市场,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土地管理法应该通过立法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法律和城乡统筹规划的条件下,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和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从真正意义上规范城市边缘的土地不不合理交易行为,解决其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城市用地扩张的无序化,从而引导城市用地合理扩张,维护农民的利益。 土地管理法中对于农村村民的宅基地的法规规范不具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或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会以牺牲土地质量高的农用地进行建设。所以应该对农村村民的宅基地的选址范围,面积,数量等根据各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土地的质量差异明确作出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并严格执行,真正保护耕地。土地管理法还应该继续完善监督检查的管控机制,细化法律责任。在土地的利用上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李银秀 1044013220 篇二:测绘与土地法规心得体会 测 绘 与 土 地 法 规 题 论 文 资环学院09级4班 邓周涛091203010 测绘与土地法规心得体会 转眼之间我已经迈入大四学年上学期了,感觉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伴随着三年多的学_、社会实践,我感觉到了测绘与土地法规相关产业的发展之快,责任之重,要求之严,影响之深远。 我的专业是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但我在测绘与土地法规方面的社会实践经历却屈指可数:年9月到绵阳市均辉土地整理公司参加三台县卫片执法;年11月在资环学院参加绵阳市盐亭县土地变更调查;年7月至9月在资环学院参加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地籍测量。 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将沿着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推进生产工艺流程和装备的现代化,同时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期达成提高测绘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精度和生产效率、减轻野外作业强度、丰富和开拓测绘产品种类反应用领域,及时有效地满足国内外用户多用途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已完成了由手工模拟向数字化生产系统的转变,已成为城市信息港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将面对全社会,及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责任重大。同时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是测绘信息化发展融入地理信息产业的结果与表现。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行性、基础性产业的战略地位,促使传统的测绘业从服务性的小行业,晋身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的行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传统测绘业的 服务及应用面得到扩展;提高了对测绘信息采集、整理和再加工的自动化、系统化、标准化要求;促进了测绘信息获取、处理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的信息化发展;对测绘信息服务社会的深度、广度及频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产生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的主要内容。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一切社会、经济、人文、科学、自然的信息都具有一定的时空属性,时空数据信息是整合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和经济社会活动信息的重要的基础框架性信息。 地理信息的核心内容就是时空关系数据信息,即信息测绘产品。主要是通过航空摄影测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地面测绘、GPS测量以及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技术生产的信息化测绘产品,以及由此采用数据挖掘、融合、集成与分布管理技术衍生的多元异构空间数据。 测绘的信息化是测绘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测绘业和数字测绘技术向地理信息产业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趋近,并逐渐与其融合的过程。地理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代表,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传统测绘业向地理信息产业延伸并逐渐与其融合,发展到信息测绘已是大势所趋,并成为世界潮流。 篇三:年学法心得体会 年学法心得体会 岁多 (年5月8日) 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州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法治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认真学_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通过党组学法活动以及我局每周二、四早会组织的普法学_,我对法律条文由表面理解到深层次内涵的深刻领悟,有了质的变化。对照所学的知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到执政为民、依法办事上,真正觉得法律对一个基层干部来说,既是护心镜,又是当家宝。 一、领悟学法的重要性普法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各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联系自身工作经历,我认为,法律知识的匮乏,法律运用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极大程度地阻碍着经济发展,引发着各种矛盾。无论在工作方式上,还是在决策领域上,总是_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去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而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虽然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但知识准备不足; 虽然对法的公正价值有了认识,但树立信心不足;虽然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依法办事的能力低下。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言行,毫无掩饰地接 受着群众的裁判。所以说,作为基层的一把手、大当家,不仅要自己学好、用好法律知识,还必须引导群众学好法律知识,运用法律去沟通思想、交融感情、理顺工作、维护正义、实现和谐、谋求发展。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穷富悬殊的差异,急功近利的贪欲打破了心态平衡,盲目的发展,使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私欲的膨胀占据了法律的位置。当我面对愚昧的做法,面对贪婪的纠缠,面对苛刻的质疑,面对办一件事得不到理解,面对办一个企业是如此艰难时,深深感到:法律意识淡薄和执法的苍白,是那样毫不留情地阻碍着发展。因此,这一个多月的法律知识学_,对我是个很大的鞭策,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我不仅一扫缺少法律知识带来的困惑和迷惘,更收获了增长法律知识带来的巨大财富。所以说,学法重要,用法必然,执法关键。 二、坚持学法的自觉性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法律法规学_,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大事。我深深体会到,当人大代表要学好代表法;搞行政事务要学好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抓生产要学好农业法、土地法;植树造林要学好森林法;项目引进要学好环保法;优生优育要学好计生法调解纠纷、;维护稳定要学好民法和刑法,如此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法律法规。要学深学透,靠上级安排不行,必须形成 自觉的、有序的、重点的学_风气和_惯,只有不断学_,不断充实,不断领悟,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才能得到增强,自身法律素质才能明显提高。 三、提升用法的技巧性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通过从书本学到实践学,我深深感到,只有把学_法律知识与依法办事紧密结合,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时,才能做到充分论证,依法决策,才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去用法?我认为:一是思想上绷紧“一根弦”。办什么事,首先要在思想上打问号,符合法律的就去预谋、策划;计划说什么话,先想想群众愿不愿听,听了是什么反映,会有什么效果和后果,用换位思路反复去想,自己先和自己过不去,直到说出来公平、公正、依法为止。 二是工作中穿好“二根线”。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从群众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以发自内心的真情与群众沟通交流。在拆迁征地补偿的问题上,群众一时不能理解,我就坚持“换位思考”,除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外,多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讲土地法,讲国家征地补偿政策,一次讲不通多次讲,口头讲不清用书本,一条条打印出来,发到群众手中,经过反复宣传、讲解,群众解除了疑虑,最终达成了合法、合情、合理的占地补偿协议。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自己有法律知识还不够,还必须让群众有法律意识。群众和国家这二根线,针眼再小也得穿过去,并成一根线。三是 决策上把好“三道关”。我始终认为为民办事、办民谋利,必须依法执政、依法决策。在不断的强化法律意识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只要是依法决策,再硬的石头也去啃。我体会到,要想办成一件大事,还必须把握好“三道关”。即: (1)法律关。法律是准绳,法律至上、法律至尊、法律至贵;学法律充实自己心中有数,用法律保护群众深得民心,依法律办事得心应手。 (2)公开关。公开是依法行政的窗口。近年来,国家补偿政策多,农民实惠大,但要把握不好,就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和违法事件发生,把各项补偿政策、标准公布于众,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才能保一方稳定。 (3)行政关。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最有效的行为。干部在工作中的每个具体的行为都能反映政府的形象。在具体工作中,作为领导、班子,必须做学法榜样,当用法先锋,行法定职权。 行政权的运用,最经常、最广泛、最密切地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学_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崇尚法制权威,是实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克服以言代法、以权执法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