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17374566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25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8页
第6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8页
第6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李文科 制作第六章第六章 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第一节第一节 制冷机中热交换设备的传热制冷机中热交换设备的传热 过程及传热计算方法过程及传热计算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蒸蒸 发发 器器第三节第三节 冷冷 凝凝 器器第四节第四节 蒸发器供液量的自动调节蒸发器供液量的自动调节第五节第五节 制冷系统的传热强化与削弱制冷系统的传热强化与削弱第一节第一节 制冷机中热交换设备的制冷机中热交换设备的 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方法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方法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一、一、通过平壁的传热通过平壁的传热二、二、通过圆管的传热通过圆管的传热三、三、通过肋壁的传热通过肋壁的传热四、四、平均传热温差与析湿系数平均传热温差与析湿系数五、五、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平均温差法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平均温差法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换热器是制冷机的重要设备,其特性对制冷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换热器中包括多种热交换过程,如凝结、沸换热器中包括多种热交换过程,如凝结、沸腾、强制对流、自然对流等。腾、强制对流、自然对流等。本章主要介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结构、传热特性以及蒸发器供液量自动调节,也适当介绍一些制冷系统传热强化与削弱的方法。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流体的过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流体的过程称为程称为传热过程传热过程。制冷机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基本可以归结为通过平壁、圆管壁以及肋壁的传热,本节结合制冷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实际需要,给以简要回顾。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一、通过平壁的传热一、通过平壁的传热 对于无内热源、热导率为常数、厚度为、两侧流体温度为tf1与tf2、表面传热系数为h1与h2的单层无限大平壁的稳态传热过程,通过平壁的热流量通过平壁的热流量可由下式计算:(61)式中:通过平壁的热流量,W;A传热面积,m2;K传热系数,W/(m2K)。式(61)可改写成热流密度热流密度的形式 (62)式中:q热流密度,W/m2。tkAttkAff)(21tkq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整个传热过程可分成三个分过程:高温流体与壁面的对流换热、平壁导热以及壁面向低温流体的对流换热。传传热系数热系数为 (63)相应的传热热阻传热热阻为 (64)式中:R传热过程的热阻,m2K/W;1/hi、1/ho和/分别为两表面的对流换热热阻与壁面的导热热阻,m2K/W。oihhk111oihhkR111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对于n层平壁,当各层材料的热导率分别为1、2、n,且为常数,厚度分别为1、2、n,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无接触热阻时,热阻计算公式为 (65)oniiiihhR111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二、通过圆管的传热二、通过圆管的传热 图61所示为一单层圆管,内、外直径分别为di和do,相应的半径为ri和ro,长度为l,热导率为常数,无内热源,圆管内、外两侧的流体温度分别为tf1、tf2,且tf1tf2,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hi、ho。与平壁传热不同,由于圆管的内、外表面积不相等,所以传热系数也有内、外之分。制冷换热器计算中,一般以圆管外表面面积Ao为基准,相应的热流量热流量为 (66)单位长度圆管的传热密度单位长度圆管的传热密度l l为 (67)式中:klkodo,为单位管长的传热系数,W/(m3K)。)()(2121ffooffoottldkttAk)(21ffllttkl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图图6 61 1 圆管壁的传热过程圆管壁的传热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以圆管外壁面面积为基准计算,传热系数以圆管外壁面面积为基准计算,传热系数k ko o为 (68)工程计算中,当圆管的内、外径之比工程计算中,当圆管的内、外径之比do/di2时,时,式(68)可简化为 (69)或 (610)式中:圆管壁厚,m;圆管热导率,W/(mK);dm圆管内、外直径的算术平均值,m;Am圆管内、外表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m2。oiooiioohdddhddk1ln211omoiioohddhddk111omoiioohAAhddk111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计算表明,简化后的式(69)、式(610)与原式(68)相比,计算偏差小于4%。当圆管壁为多层材料组成时,传热系数可由热阻叠加热阻叠加求得。涉及圆管保温时,其隔热材料的厚度应大于临界热临界热绝缘直径绝缘直径。热交换器投入使用后,传热表面会产生污垢,增大传热热阻。污垢对传热的影响通过污垢热阻考虑。污垢对传热的影响通过污垢热阻考虑。计及污垢热阻的圆管传热公式为 (611)或 (612)1()1(1oomoiiiooRhddRhddk)1()1(1oomoiiiooRhAARhddk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式中:Ri、Ro分别为圆管内、外表面的污垢热阻污垢热阻(在换热器在换热器设计中常称为设计中常称为污垢系数污垢系数),m2K/W。在制冷换热器中,制冷剂侧污垢主要为润滑油的油膜及其他悬浮物的沉积;水侧污垢主要来自于盐类在换热表面上的结晶以及悬浮颗粒在换热表面上的沉积;空气侧污垢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由于污垢生成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无法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表表61给出了部分实验值。给出了部分实验值。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表表61 换热器传热表面的污垢系数换热器传热表面的污垢系数部位及介质污垢系数/(m2K/W)冷凝器氨侧0.43103蒸发器氨侧0.60103氟利昂(钢管)侧0.09103冷却水侧0.09103盐水、海水侧0.18103冷媒水、水蒸气侧0.045103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三、通过肋壁的传热三、通过肋壁的传热 在制冷及低温工程中,通常会遇到两侧表面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传热过程。例如:一侧是单相液体强迫对流换热或相变换热(沸腾或凝结换热),其表面传热系数一般在500W/(m2K)以上;以上;另一侧是气体强迫对流换热或自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一般在50W/(m2K)以下以下。这种情况下,强化传热主要考虑的是增强表面传热系数较小一侧壁面的对流换热,由于增大流速所起的作用有限,且会增加风机的耗能,一般采用加肋方式扩展换热面积以增大肋侧采用加肋方式扩展换热面积以增大肋侧热流量,从而使两侧对流换热相匹配,是强化传热的有效热流量,从而使两侧对流换热相匹配,是强化传热的有效措施。措施。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图图6 62 2 通过肋壁的传热过程通过肋壁的传热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图图62所示为一侧传热表面加肋后肋壁的传热过程。所示为一侧传热表面加肋后肋壁的传热过程。假设未加肋的左侧面积为A1,加肋侧肋基面积为A2,肋基温度为tw2,肋片面积为A2,肋片平均温度为tw2,肋侧总面积A2A2A2;肋壁材料的热导率为常数,肋侧表面传热系数ho也为常数。在稳态传热情况下,肋侧的热流量热流量计算公式为 (613)引入肋效率肋效率f,得 (614)通过肋壁的传热热流量计算公式为通过肋壁的传热热流量计算公式为 (615)()(222222fwofwotthAtthA )()(222222fwfofwotthAtthA oiffhAAhAtt2112111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式中:(A2 A2)/A2,称为,称为肋面总效率肋面总效率。以肋侧总面积为基准,传热计算公式为 (616)传热系数为 (617)式中:A2/A1,为肋化系数。由上式可见,加肋后,肋侧的对流换热热阻是1/ho,而未加肋时为1/ho,加肋后热阻减小的程度与()有关。由肋化系数的定义易知1,其大小取决于肋高与肋间距。增加肋高可以加大,但增加肋高会使肋效率f降低。减小肋间距也可以加大,但肋间距过小会增大流体的流动阻力。一般肋间距应)(212ffottkAoiohhk1)1(1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大于两倍边界层最大厚度,当涉及结露和结霜工况时,肋间距还应适当增大。工程上,当hi/ho35时,一般选择较小的低肋;当hi/ho10时,选择较大的高肋。引入污垢系数后,以肋侧表面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为 (618)对于带肋的圆管,当do/di2时,以肋侧表面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为 (619)式中:Am管道内外表面积的算术平均值。1)1()1(1ooiioRhRhk1)1()1(1212oomiioRhAAAARhk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四、平均传热温差与析湿系数四、平均传热温差与析湿系数 进行传热计算之前,热交换器的型式和热负荷已在选型和循环计算中确定,但是热交换器中的传热温差、传热面积、冷却介质流速或被冷却介质流速需在传热计算过程中确定。传热温差和介质流速与热交换器的型式有关,一般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其最佳值,或按经验数值选用。1 1对数平均温差对数平均温差 在热交换器中,冷、热流体沿传热面进行热交换,其温度沿流动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冷、热流体间的温差也在不断地变化。为此,在进行传热计算时需取温差的平均值,以符号tm。表示。相应的传热计算公式为 (620)mtkA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平均温差tm与介质的流动形式有关。如图如图63所示,冷、所示,冷、热流体的流动形式主要有热流体的流动形式主要有4种:种:两者平行且同向流动时称为顺流;两者平行而反向流动时称为逆流;彼此垂直的流动称为交叉流;图63d所示的情形称为混合流,对应于蛇形管换热器中的流动情形。在顺流和逆流情况下,冷、热流体的温度变化如图64所示。可以证明,当冷、热流体的热容量热容量(质量流量与比热容的乘积)在整个换热面上均为常量、传热系数k在整个换热面上不变、换热器无散热损失、沿换热面轴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以及换热器中任何一种流体都不能既有相变又有单相对流换热时,换热器内的平均传热温差取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计算式如下计算式如下: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图图6 63 3 流动型式示意图流动型式示意图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图图6 64 4 换热器中流体温度沿程变化换热器中流体温度沿程变化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621)式中:tmax换热器两端冷、热流体间温差的最大值;tmin换热器两端冷、热流体间温差的最小值。当tmax/tmin2时,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温差,即 (622)进、出口温度相同时,算术平均温差的数值略大于对数平均温差,偏差小于4%。当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时,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从图从图6 64 4可以看出,顺流时可以看出,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冷流体的出口温度t2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1,minmaxminmaxlntttttm2minmaxtttm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而逆流时t2却可以大于t1,因此从强化传热的角度出发,换热器应当尽量布置成逆流。但逆流的缺点是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最高温度t1、t2和最低温度t1、t2分别集中在换热器的两端,使换热器的温度分布乃至热应力分布不均匀。在蒸发器或冷凝器中,冷流体或热流体发生相变,如果忽略相变流体压力的变化,则相变流体在整个换热面上保持其饱和温度。在此情况下,由于一侧流体温度恒定不变,所以无论顺流还是逆流,换热器的平均传热温差都相同,如图65所示。纯粹的顺流和逆流只有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才能实现,但对于工程计算,图63d所示的蛇形管换热器内的流动形式,第一种可作顺流处理,第二种可作逆流处理。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图图6 65 5 有相变时换热器内流体的温度变化示意图有相变时换热器内流体的温度变化示意图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2 2析湿系数析湿系数 在涉及湿空气对流传热传质过程的换热器中,如冷却空气的蒸发器表面有结露、结霜的情形,空气侧的对流换热为既有显热交换又有潜热交换的全热交换。全热交换的驱动力为焓差。此时,一般引入析湿系数对表面传热系数进行折算,定义为定义为:(623)式中:cp、h和t分别为湿空气的比定压热容、湿空气与所流经表面(结露时为气液相界面,结霜时为空气与霜层间的气固相界面)间的比焓差及温差。可见,析湿系数的析湿系数的物理意义物理意义为全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热之比。为全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热之比。tchp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引入析湿系数后,针对全热交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表示为引入析湿系数后,针对全热交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表示为 (624)式中:ho,s为相同条件下的显热表面传热系数。式(624)代入前述传热系数计算式得到的传热系数,可用对数平均温差计算换热。soohh,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五、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平均温差法五、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平均温差法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常规方法有两种:平均温差法平均温差法和效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能传热单元数法。在制冷换热器的计算中,平均温差法较为常用。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分两种类型: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所谓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就是根据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确定的换热器负荷和工作条件设计换热器,需要确定换热器的型式、结构及传热面积。而校核计算校核计算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核算,看其能否满足一定的换热要求,一般需要计算流体的出口温度、换热量以及流动阻力等。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公式有传热方程式和冷、热流体的热平衡方程式: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625)(626)式中:qm1、qm2,以及cp1、cp2分别为两侧流体的质量流量和比定压热容。如果cp1、cp2已知,则以上3个方程中共有8个独立变量,即、k、A、qm1、qm2以及t1、t1、t2、t2中的8个,只要知道其中5个变量,就可以算出其他3个。1 1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进行设计计算,一般是根据制冷系统热力计算结果,给定流体的质量流量qm1、qm2和4个进、出口温度中的3个,确定换热器的型式、结构,计算传热系数k及换热面积A。计算步骤如下:计算步骤如下:mtkA)(1111ttcqpm)(2222ttcqpm 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1)(1)根据给定的换热条件、流体的性质、温度和压力范围等条件,选择换热器的类型及流动型式,初步布置换热面,计算计算换热面两侧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hi、ho,及换热面的传热系数换热面的传热系数k;(2)(2)根据给定条件,由式(625)、(626)求出4个进、出口温度中未知的温度,并求出换热量求出换热量;(3)(3)根据冷、热流体进、出口的4个温度及流动型式确确定平均温差定平均温差tm;(4)(4)由传热方程式(620)求出所需的换热面积求出所需的换热面积A A;(5)(5)计算换热面两侧流体的流动阻力流动阻力,若计算结果不满足设计和经济性要求,重新布置换热面并重复上述计算步骤。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2 2校核计算校核计算 对已有或设计好的换热器进行校核计算时,一般已知换热器的换热面积A,两侧流体的质量流量qm1和qm2、进口温度t1和t2等5个参数。由于两侧流体的出口温度未知,传热平均温差无法计算;同时由于流体的定性温度不能确定,也无法计算换热面两侧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及通过换热面的传热系数,因此不能直接利用式(620)、(625)、(626)求出其余的未知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试算法,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计算步骤如下:(1)(1)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t1(或t2),用热平衡方程式(625)、(626)求出换热量求出换热量和另一个流体的出口和另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温度。第一节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热交换设备的传热过程及传热计算 (2)(2)根据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求得平均温差tm。(3)(3)根据给定的换热器结构及工作条件计算换热面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hi、ho,进而求得传热系数求得传热系数k。(4)(4)由传热方程式(620)求出换热量求出换热量。(5)(5)比较比较和和,如果两者相差较大(如大于2%或5%),说明步骤(1)中假设的温度值不符合实际,再重新假设一个流体出口温度,重复上述计算步骤,直到和值的偏差小到满意为止。至于两者偏差应小到何种程度,则取决于要求的计算精度,一般认为应小于2%5%。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一、一、蒸发器的分类与结构蒸发器的分类与结构二、二、蒸发器内的对流换热蒸发器内的对流换热三、三、蒸发器的传热计算蒸发器的传热计算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热汽化,从而实现制冷目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热汽化,从而实现制冷目的。为了使蒸发器效率高、体积小,蒸发器应具有高的传热系数。由于液体沸腾时表面传热系数远大于蒸气与管壁间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故在设计蒸发器时要尽量使液体与管壁接触,并尽快将沸腾产生的蒸气排走。为保证压缩机正常运转,制冷剂离开蒸发器时不允许有液滴。实际系统中,实际系统中,有时在蒸发器出口处装设气液分离器,使压缩机得到进有时在蒸发器出口处装设气液分离器,使压缩机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一步的保护。蒸发器类型很多,按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充满程度及蒸发情况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种:主要有三种: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再循环式再循环式蒸发器蒸发器和和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干式和再循环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内进行流动沸腾换热,而满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间的大空间沸腾,可作为饱和池沸腾进行计算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一、蒸发器的分类与结构一、蒸发器的分类与结构 1 1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 制冷剂在管内一次完全汽化的蒸发器称为制冷剂在管内一次完全汽化的蒸发器称为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常用于冷库,以直接对库房进行冷却,也用于干式蒸发器常用于冷库,以直接对库房进行冷却,也用于间接式制冷系统,间接式制冷系统,如空调制冷站、制冰系统等,先用制冷剂冷却载冷剂,再通过载冷剂传递冷量。干式蒸发器如图干式蒸发器如图66所示,所示,在这种蒸发器中,来自膨胀阀出口处的制冷剂从管子的一端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并在到达管子的另一端时全部汽化。管外的被冷却介质通常是载冷剂或被冷空间的空气。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干式蒸发器中的液体体积约为管内体积的15%20%。假定液体沿管子均匀分布,且润湿周长为圆周的30%,则管内有效沸腾传热面积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为管内表面的30%。增加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可增加液体润湿面积,但蒸发器进、出口处的压差将因流动阻力的增大而增大,从而降低了性能系数。在多管路组成的蒸发器中,为了充分利用每条管路的传热面积,应将制冷剂均匀地分配到各条管路中去,常见的方法如图67所示。图中的分配器为六通道分配器。每条通道有相同的流动阻力,制冷剂经分配器进入各条管路中。管道的布置应使蒸发后的制冷剂与温度最高的气流接触,以保证蒸气进入压缩机吸气管道时略有过热。干式蒸发器主要有:干式蒸发器主要有:用于冷却液体的用于冷却液体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器和和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以及形式多样的以及形式多样的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冷却空气的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6 6 干式蒸发器示意图干式蒸发器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7 7 多路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分配多路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分配1 1肋片肋片2 2蒸发管蒸发管3 3集气管集气管4 4毛细管毛细管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1)(1)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这类蒸发器用于对液体进行冷却,按管组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直管式和U型管式两种。直管式如图直管式如图68所示。所示。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沸腾,载冷剂在管外流动。机器运转时制冷剂从左端盖进入,经一次(或多次)往返后汽化,产生的蒸气从右端盖引出。由于制冷剂在汽化过程中蒸气量逐渐增多,比体积不断增大,在多流程的蒸发器中每流程的管子数也依次增多,以适应比体积的增大。载冷剂从蒸发器的右端进入,左端流出。为了提高载冷剂的流速,并使载冷剂更好地与管外壁接触,在蒸发器壳体内装有折流板。折流板的数量取决于载冷剂流速的大小。折流板通常用拉杆固定,相邻两块折流板之间装有定距管,以保证折流板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8 8 直管式干式蒸发器直管式干式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的间距。直管式干式蒸发器采用光滑管或具有纵向肋片的内肋片管。由于载冷剂侧强迫对流的表面传热系数较管内高,一般强化传热采用内微肋管。U型管干式蒸发器如图型管干式蒸发器如图69所示。所示。这种蒸发器的壳体、折流板以及载冷剂在壳侧的流动方式与直管式干式蒸发器相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U型管式是由许多根不同弯曲半径的U型管组成。U型管的开口端胀接在管板上,制冷剂液体从U型管的下部进入,蒸气从上部引出。U型管式蒸发器的管组可预先装配,而且可以抽出来清除管外的污垢。此外,还可消除由于材料的膨胀而引起的内应力。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始终沿同一管道流动,分配比较均匀,因而传热效果较好。其缺点是制造管组时要用不同的模具;不能使用纵向内肋片管,因为当管组的管子损坏时不易更换。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9 9 U型管式干式蒸发器型管式干式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2)(2)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有组装式和整体钎焊式两种。板式换热器有组装式和整体钎焊式两种。其中组装式由若干片压制成型的波纹状金属传热板片叠加而成,板四角开有角孔,相邻板片之间用特制的密封垫片隔开,使冷、热流体分别由一个角孔流入,间隔地在板间沿着由垫片和波纹所设定的流道流动,然后从另一对角线角孔流出,如如图图610所示所示。组装式板式换热器具有拆装清洗方便的优点,但耐压能力有限。图图611所示为整体钎焊式板式换热器,所示为整体钎焊式板式换热器,此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与组装式相同,板片端部整体钎焊,承压能力高,但清洗不便,使用时应注意保证流体的清洁。一般单个整体钎焊式换热器换热能力较组装式小。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传热传热板片板片是板式换热器的关键元件,不同型式的板片是板式换热器的关键元件,不同型式的板片直接影响到传热系数、流动阻力和耐压能力。直接影响到传热系数、流动阻力和耐压能力。板片的材料通常为不锈钢,国内有的厂家采用铝合金板片。板片波纹板片波纹形状有人字形、水平波纹形、锯齿形等。形状有人字形、水平波纹形、锯齿形等。目前,换热板片多采用人字形,如图如图611所示。所示。板式换热器是目前紧凑式换热器中单位体积换热能力最高的换热器之一,当两侧工当两侧工质为水时,传热系数可高达质为水时,传热系数可高达50007000 W/(m2K),由于氟利昂类制冷剂在板片间流动沸腾时表面传热系数较水强迫对流换热时小,用作此类制冷剂的蒸发器时,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低于此值。与其他形式换热器相比,具有阻力相对较小、结构紧凑、金属消耗量低、传热面积可通过调整片数灵活变更等优点。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0 10 组装式板式换热器组装式板式换热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1 11 整体钎焊式板式换热器整体钎焊式板式换热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3)(3)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 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广泛用于冰箱、冷藏柜、空调器及冷藏库中。此类蒸发器多做成蛇形管式,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沸腾,空气在管外流过而被冷却。为强化空气侧的换热,管外侧常装有各类肋片,按引起空气流动的原因,又可分按引起空气流动的原因,又可分为为自然对流式自然对流式和和强迫对流式强迫对流式两大类型。两大类型。根据蒸发器结构形式的不同,自然对流蒸发器主要有自然对流蒸发器主要有管板式管板式、吹胀式吹胀式、单脊翅片管式单脊翅片管式以及以及冷却排管冷却排管等种类。等种类。管板式蒸发器有两种典型结构,图612a所示的蒸发器是将紫铜管贴焊在钢板或薄钢板制成的方盒上。这种蒸发器制造工艺简单、不易破损泄漏,常用于直冷式冰箱的冷冻室。在立式冷冻箱中,此类蒸发器常做成多层搁架式,具有结构紧凑、冷冻效率高等优点。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2 12 管板式蒸发器管板式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612b是另一种管板式结构,管子装在两块四边相互焊接的金属板之间。这种蒸发器的管子和金属板之间充填共晶盐,并抽真空,使金属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紧压在管外壁,保证管板间的良好接触。充填的共晶盐用于蓄冷。此类蒸发器常用于冷藏车的顶板及侧板,也可用作冷冻食品的陈列货架。吹胀式蒸发器目前在国内外家用冰箱中使用得较普遍。吹胀式蒸发器目前在国内外家用冰箱中使用得较普遍。这类蒸发器如这类蒸发器如图图613所示,所示,预先以铝锌铝三层金属板,按蒸发器所需的尺寸裁切好,平放在刻有管路通道的模具上,通过加压、加热,并以高压氮气吹胀成形。单脊翅片管式蒸发器是由固定在架板上的盘管构成,它的特点是单位长度的制冷量小、工艺简单,并易于清洗,常在直冷式双门双温冰箱中用作冷藏室的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3 13 铝复合板吹胀式蒸发器铝复合板吹胀式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冷却排管主要用于各种冰箱、低温试验箱及冷库的冷藏间中。小型制冷装置中的冷却排管一般为蛇形管式,通常为光管,也有翅片管。氟利昂翅片管式冷却排管一般是在直径为6mm的紫铜管外套0.30.5mm厚的铝翅片,翅片间距为1015mm,翅高为2035mm。图图614为吊装在为吊装在库房顶上的翅片管式顶排管。库房顶上的翅片管式顶排管。光滑管式蒸发器通常用于空气自然对流的冷藏室,传热系数较低,但设备简单。肋片管式蒸发器是在光滑管上套金属片或绕金属带后制成的。由于肋片的作用,提高了蒸发器外侧的传热效果。肋片和管壁应接触良好,以保证良好的导热性能。为此,有些肋片直接焊在管壁上,有些使用高压流体或机械方法使管径扩张,达到管壁和肋片的良好接触。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4 14 翅片式顶排管翅片式顶排管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小型制冷装置中使用的强制对流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蒸发器空气冷却式蒸发器(常常称为称为表面式蒸发器表面式蒸发器)如图如图615、图、图616所示,所示,蒸发管一般做成蛇管,并在管外装有各种类型的翅片,以强化空气侧的换热。此类蒸发器需配置风机,实现空气的强制对流。蒸发管外面的翅片最常见的是缠绕圆翅片(图615)和整体穿片式,整体穿片式有平直大套片平直大套片(图616)、波纹形翅片波纹形翅片、条缝形翅片条缝形翅片等。蒸发管组在低温下冷却空气时,水分有可能在肋片和管子上冻结成霜,影响空气的流通。因此低温下使用的蒸发器应采用较大的片距,通常取612mm。当蒸发器用于空气调节或蒸发温度在水的凝固点以上时,肋片和管子上不会结霜,此时可用较小的片距,一般取24mm,最小可取1.6mm。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5 15 缠绕圆翅片缠绕圆翅片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6 16 平直大套片平直大套片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有一系列的优点:优点:充液量少,系统中不需充液量少,系统中不需要储液器或只要小的储液器,从而使整台机器的重量和体要储液器或只要小的储液器,从而使整台机器的重量和体积减小;便于把蒸发器中的润滑油排回压缩机;由于载冷积减小;便于把蒸发器中的润滑油排回压缩机;由于载冷剂在管外流动,冷量损失较小,且可以减缓冻结的危险。剂在管外流动,冷量损失较小,且可以减缓冻结的危险。受管内制冷剂液体对管壁润湿程度的影响,干式蒸发器的干式蒸发器的传热系数较低,这是其缺点。传热系数较低,这是其缺点。带折流板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还有下列缺点:还有下列缺点:(1)(1)折流板与壳体之间以及折流板与管子之间存在间隙,易使载冷剂发生泄漏,影响传热效果;(2)(2)当出口蒸发温度不变时,入口蒸发温度由于流动阻力的存在而增高,因而使传热温差减小;(3)(3)折流板的结构及装配工艺比满液式蒸发器复杂,管外污垢只能用化学方法清洗。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2 2再循环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 再循环式蒸发器中制冷剂需经过几次循环才能完全汽再循环式蒸发器中制冷剂需经过几次循环才能完全汽化。化。由蒸发管出来的两相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蒸气被吸入压缩机内,液体再次进入蒸发管中沸腾,如如图图617所示。所示。实际上蒸发管由若干平行的上升管组成,这些管子的上下端均与集管相连。下端的集管由下降液体供液,上端的集管与气液分离器相连。由冷凝器向气液分离器供液的数量由液位控制器控制。在再循环式蒸发器的管子中,液体所占的体积约为管内总容积的50%,因而管子内表面得到良好的润湿。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7 17 再循环式蒸发器示意图再循环式蒸发器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根据换热机理,立管式冷水箱型蒸发器是一种典型的再立管式冷水箱型蒸发器是一种典型的再循环热蒸发器,其循环热蒸发器,其结构及接管方式如图结构及接管方式如图618所示。所示。这种蒸发器只用于氨制冷机。蒸发器的每一个管组上都装有上下两个水平集管,沿集管轴向两侧焊有直径较小、两端略弯的立管,中间焊接一个直径稍大的直立管,管中插有中间进液管,如图如图619所示。所示。立管式冷水箱型蒸发器的下集管与储水箱外的集油器相连。氨液从中间进液管进入。进液管一直插到直立管的下部,这样可以利用氨液流入时的冲力扰动蒸发器内的氨液,有利于提高传热能力,也有利于直立管内氨液的流动。立管式冷水箱型蒸发器在汽化过程中形成的蒸气沿上集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中流速降低,使蒸气中挟带的液滴被分离出来。蒸气从上面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19 19 直立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直立管内制冷剂的流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引出,液体返回到下集管中。蒸发器中的润滑油积存在集油管中,定期排放。整台蒸发器浸在水箱中,蒸发管组视制冷量的大小由一组或几组并列安装后构成。水箱用钢板制成,外侧敷设隔热层。水箱中的载冷剂在电动搅拌器作用下循环流动。载冷剂流速通常取载冷剂流速通常取0.5m/s。立管式冷水箱立管式冷水箱型蒸发器的主要缺点是立管与上、下集管的焊接点较多。型蒸发器的主要缺点是立管与上、下集管的焊接点较多。螺旋管式冷水箱型蒸发器克服了这一缺点,用螺旋管代替了立管。为了充分利用螺旋管中的空间,采用内、外两组螺旋管。这种结构使上、下管的焊点大为减少。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如果液体用泵循环,液体用泵循环,最好将气液分离器安装在压缩机附近,这样管路损失可以小一些,如图如图620所示。所示。在图620所示的回路中,气液分离器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气液分离器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不管采用哪一种型式的气液分离器,都必须保证循环泵入口处的液柱高度,同时要有充分的空间进行气液分离。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内的流速(按分离器的直径计算)应低于0.5m/s。除前文所述空调制冷站的氨水箱式蒸发器外,再循环式蒸发器还广泛用于冷藏库、人工冰场等制冷系统中。与干式蒸发器相比,再循环式蒸发器的主要优点是蒸发管的内壁能够完全湿润,因而表面传热系数较高。其主要缺点是体积大,需要的制冷剂多。在用泵输送液体的再循环式蒸发器中,需密封泵等设备。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20 20 用泵输送液体的再循环式蒸发器用泵输送液体的再循环式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3 3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广泛应用于制冷机中。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易于安装,使用方便。图621所示为满液式蒸发器的原理图。在满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外沸腾,液体载冷剂在管内流动。卧式满液式蒸发器如图622所示。这种蒸发器有一个用钢板卷制焊成的圆筒形外壳,外壳两端焊有两块圆形的管板。管板上钻了许多小孔,每个小孔内装了一根管子,管子两端用胀接法或焊接法紧固在管板上,形成一组直管管束。如果管子太长,可在筒体内装一块或几块支承板,以防止下垂。筒体两端装有封头,封头可用铸铁铸成,也可用钢板制成。封头内设有隔板,将管子按一定的管数和流向分成几个流程,使载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21 21 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22 22 卧式满液式蒸发器卧式满液式蒸发器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冷剂按规定的流速及流向在管内往返流动。制冷剂按一定的液面高度充灌在壳体内,它在管间吸收管内载冷剂的热量后汽化,使载冷剂得到冷却。为防止蒸气从蒸发器引出时挟带液体,除了控制液面高度外,有时在筒体上部设置气包,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管板上的管孔常排列成正三角形,这样的排列比较紧凑。管孔的中心距(节距)一般取s1.25do(do是管子外径),管孔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m,最外部孔的边缘与外壳内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mm。与透平压缩机配套的满液式氟利昂蒸发器的总体结构与一般卧式满液式蒸发器相类似,其不同点是在管束上方装有挡液板,以阻挡从蒸气中带出的液滴。此外,容器上部不装管束,以减少蒸气流动时的阻力。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虽然有制冷剂液体对传热壁面湿润性好,虽然有制冷剂液体对传热壁面湿润性好,因而沸腾传热系数较高等优点,但因而沸腾传热系数较高等优点,但存在下列缺点:存在下列缺点:(1)(1)制冷剂的充灌量大。对价格较贵的氟利昂制冷剂,这个缺点显得更为突出。(2)(2)当蒸发器壳体的直径较大时,受液体静压力的影响,底部液体的蒸发温度将有些提高,减少了蒸发器的传热温差。蒸发温度愈低,这种影响愈大。对于氟利昂,因其密度较大,静压高度影响将更为显著。(3)(3)对于氟利昂蒸发器,制冷剂中溶解的润滑油较难排出。(4)(4)当用作船用制冷装置时,船体的摇摆有可能使制冷剂液体进入压缩机。(5)(5)由于制冷剂在管间流动,直接与壳体外环境接触,所以冷量损失较大。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有时将制冷剂从蒸发器底部抽出,用泵输送到壳顶后喷淋下来。这种蒸发器又称为淋激式蒸淋激式蒸发器发器,它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用泵输液的再循环式蒸发器,只是氟利昂在蒸发管的管外流动。采用淋激式蒸发器,壳体中的液位可以很低,消除了因高液位造成的液体上、下部温度的不均匀,并减少了充灌量,但增加了泵和管路。应用各种蒸发器时,载冷剂多采用不与空气接触的闭式循环,对系统中设备的腐蚀性小;可以使用挥发性载冷剂;在使用盐水作载冷剂时,不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稀释。但在载冷剂系统中需设置膨胀容器,以消除载冷剂温度变化时因体积变化而引起的压力变化。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二、蒸发器内的对流换热二、蒸发器内的对流换热 蒸发器内的对流换热包括制冷剂沸腾换热与被冷却工蒸发器内的对流换热包括制冷剂沸腾换热与被冷却工质的对流换热。质的对流换热。前者根据蒸发器的不同,有干式及循环式蒸发器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及满液式蒸发器内制冷剂在壳侧的饱和池沸腾,后者有强迫对流及自然对流换热两种模式。本节提供的关联式是数百种关联式中较为通用的一些,以提供设计训练和理解传热机理的基本依据。对具体蒸发器的设计计算,专用的关联式一般计算精度要高一些,可以根据具体设计要求,从文献或产品样本中寻找形式简单的专用关联式。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1 1单组分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单组分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 流动沸腾换热涉及气泡的产生、长大以及脱离加热表面的机制,又涉及到工质定向宏观运动规律,可以看作核沸腾与强迫对流换热的综合。著名的陈氏陈氏(Chen)模型模型即基于此,认为 (627)式中:hi管内流动沸腾表面传热系数,W/(m2K);hs液相单独流过管内的强迫对流表面传热系数,W/(m2K);hn核态沸腾表面传热系数,W/(m2K);f由于管内沸腾,液相转化为气相使液相强迫对流换热增强的因子,称为增强系数,f1;nsihshfh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s考虑强迫对流和大空间核态沸腾按百分比进行叠加的系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对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改进和完善管内流动沸腾模型,提出了一些适用于多种制冷剂的半经验通用关联式。其影响较大的有:1982年,夏(Shah)提出的通用关联式;1986年,冈戈尔(Gungor)和温特劳(winteron)在大量R11、R12、R22、R113和R114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的通用关联式;1987年,凯特里卡(Kandlikar)在他1983年提出的关联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经过改进的具有更高精度的通用关联式。支持这个关联式的实验数据有5246个,涉及工质有水、R11、R12、R13B1、R113、R114、R152a、氮、氖等,在以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这个关联式还可用于R134a。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凯特里卡的关联式可表示为 (628)其中 式中:hl液相单独流过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W/(m2K);Co对流特征数;Bo沸腾特征数;Frl液相弗劳德数;G质量流率,kg/(m2s);x质量含气率(干度);di管内径,mm;l液相动力粘度,Pas;l液相热导率,W/(mK);Prl液相普朗特数;g、l分别为气相及液相密度,kg/m3;lCBlAliFBoCFrCoChh21)25(5.08.04.08.0)()1()1(023.0lgilllilxxCodPrdxGh,illgdGFrGrqBo22,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q热流密度,W/m2;r汽化潜热,J/kg;Fl取决于制冷剂性质的系数,按表62取值。表表62 各种制冷剂的各种制冷剂的F Fl l值值制冷剂Fl制冷剂Fl水1.00氦4.70R222.20氖3.50R152a1.10R134a1.63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式(628)中,A、B、C、C1、C2为常数,其值取决于对流特征数Co的大小:当当Co0.65时时 A0.9;B0.3;C0.7;C11.136;C2666.2 当当Co0.65时时 A0.2;B0.3;C0.7;C10.6683;C21058.0 近年来,蒸发器中广泛采用微细内肋管。管内的微肋数目一般为6070,肋高为0.10.2mm,螺旋角为1030。其中对传热性能和流动阻力性能影响最大的参数为肋高。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微细内肋管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微细内肋管有两个突出的优点:(1)(1)与光管相比它可以使管内蒸发表面传热系数增加1.63倍,压降的增加却只有12倍,即传热的增强明显大于压降的增加;(2)(2)微肋管与光管相比,单位长度的重量增加得很少,同样换热负荷下材料耗量少。内微肋还可有其他结构形式,包括复杂结构表面。评评价高效强化传热管的指标之一为价高效强化传热管的指标之一为对流换热对流换热增强因子增强因子,定义,定义为微肋管表面传热系数与其当量直径光滑管的表面传热系为微肋管表面传热系数与其当量直径光滑管的表面传热系数的比值。数的比值。由于一些形状复杂的强化传热管的实际传热面积难以准确确定,所以在一般对流换热增强因子中,强化传热管的表面传热系数是按等内径、同样长度光管定义的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名义表面传热系数名义表面传热系数,而不是按实际换热面积定义,故增强因子实际上包括了对换热面积扩展导致的强化传热作用。当实验数据缺乏时,可由式(628)计算流动沸腾的表面传热系数,计算换热器传热系数时,用肋壁传热的有关公式,考虑内表面面积扩展的效果。或者按实际表面传热系数(可以是光管表面传热系数与对流换热增强因子的乘积)计算,计算传热系数时不再考虑表面扩展。由于加工时模具及工艺不同,同一类传热强化管的沸腾表面传热系数有时并不相同,所以若可得到厂家提供的实验数据,应优先采用厂家数据。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2 2单组分制冷剂在板式换热器中的流动沸腾换热单组分制冷剂在板式换热器中的流动沸腾换热 近年来,随着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向制冷系统的扩展,制冷剂在其内的流动沸腾研究引起了一定关注,但除了各生产厂家的一些为用户提供选型的资料外,迄今尚无通用关联式。有关换热器的一些专门著作,提到的沸腾计算方法基本是基于水流动沸腾的一些经典计算方法,如前述陈氏方法,尚缺乏对制冷剂的专门试验数据支持。在尚不多见的文献中,2002年Hsieh等对R134a、R4l0a在人字形板片板式换热器内流动沸腾的实验数据关联式可作为设计计算参考,关联式如下关联式如下:(629)式中:h为沸腾表面传热系数,W/(m2K);lhBoh5.088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Bo沸腾特征数,见式(628);hl液相单独流过时的表面传热系数,由下式计算:(630)式中:RelGde/l,为液相雷诺数;de当量直径,取板间平均流道宽度的2倍,m;l、w分别为液相粘度及壁温下的液相粘度;其余符号意义同前。14.033.0780)(2092.0wll.lellPrRedh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3 3单组分制冷剂在满液式蒸发器中的沸腾换热单组分制冷剂在满液式蒸发器中的沸腾换热 制冷剂在水平光管束外大空间内沸腾时,广为采用的计算式仍为米海耶夫米海耶夫大容器饱和沸腾公式,沸腾表面传热系数为ho为 (631)式中的系数a和指数b与制冷剂种类及热流密度有关,由对制冷剂的实验得出。当热流密度q2100 W/m2时 对于R717:a103,b0.25 当热流密度q2100 W/m2时 对于R717:a4.4(1+0.77t0),b0.7,t0为蒸发温度。对于低肋管,氟利昂的沸腾表面传热系数与光管相近。boqah 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4 4表面式蒸发器空气侧强迫对流换热表面式蒸发器空气侧强迫对流换热 (1)(1)干工况干工况 表面式蒸发器换热过程中,湿空气的含湿量保持不变的工作状况称为干工况干工况。由于叉排管束对流换热性能好于顺排,目前表面式蒸发器多采用叉排。对平直套片叉排的蒸发器,当排数为48排时,管外对流换热的传热因子由如下的麦克奎勋麦克奎勋(McQuistion)关联关联式式计算:(632)式中:j为传热因子;Red为以管外径为特征尺度的空气雷诺数;15.04.0)(2618.00014.0otdAARejpaocuhPrStjmax32aoadduRemax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a空气的密度,kg/m3;cp空气的比定压热容,kJ/(kgK);do管外径,m;a空气的粘度,Pas;At、Ao分别为总外表面面积与光管管束的外表面面积,m2。当排数小于4时,上式应进行排数修正,计算式为 (633)式中:N管排数。在做换热器设计计算时,还应求得肋片效率。平直套片的肋片效率可由下式计算:(634)4(607.0031.0092.0)4(24.2992.0NdNNRejjhmhmthf)(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式中:,为肋片参数;f肋片材料的热导率,W/(mK);肋片厚度,m;h肋片的折合高度,m。折合高度h可按下式计算:对长方形翅片,mB/do,其中A和B为长方形的长边与短边,AB时则为正方形。对六角形翅片,mB/do,其中A和B分别为六角形的长对边距离与短对边距离。正方形肋片及六角形肋片对应于管束的顺排及叉排,如图623所示。对条缝形、波纹形肋片,可参见有针对性专用关联式。fohm2)ln35.01)(1(2odh2.028.1BAm3.027.1BAm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图图6 623 23 正方形肋片与六角形肋片正方形肋片与六角形肋片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2)(2)湿工况湿工况 当湿空气流过表面式蒸发器时,如翅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将在翅片表面上凝结,一般称为结露结露。结露对换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液膜的波动,流经蒸发器的表面传热系数将增大;在显热对流换热的同时发生水蒸气凝结的潜热传递,上述两方面的影响使凝露时的总传热系数比干工况时高出30%50%。然而,湿工况时肋效率明显下降,最大可下降30%。由于表面传热系数与翅片效率起着相反的作用,因而总传热系数比干工况时只增加10%左右。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结露时由于析出的水分附着在翅片表面上,使空气流过蒸发器的阻力大为增加。当液膜连结成为“液桥”时,对传热和流动均不利。因而,湿工况下工作的表面换热器,肋片间距应大于干工况时的肋片间距。在风机功率不变条件下,空气阻力的增加使湿工况下的风量明显低于干工况下的风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已研制成功亲水膜表面处理技术,在翅片表面上涂覆亲水性的涂层,包括特殊的树脂漆、合成硅石和一些表面活性添加剂。涂覆的方法是对整个翅片管束进行整体浸涂。这些涂覆层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小水和翅片表面的润湿角,使凝结水膜极易从翅片表面流下。与不涂覆的翅片比较,经涂覆处理后的翅片表面,其湿工况时的阻力可减小40%。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当蒸发器表面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时,从湿空气中析出的凝结水还会凝固在表面上形成霜层,表面结霜后对蒸发器性能的影响主要为:在肋片外表面附加了霜层的导热热阻;结霜使肋片间的空气通流截面变窄,在风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由于阻力增大,风量减小,使空气与霜层表面间的对流换热减弱。二者相比较,后者的影响更大。对于肋片管式蒸发器,霜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可由下式估算:(635)式中:最窄截面中的质量流速,kg/(m2s);空气的相对湿度;Ct0.940.97,为温度系数;结霜时间,h。5.0331.0max)(14.1tCumaxu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5 5其他条件下的单相对流换热其他条件下的单相对流换热 (1)(1)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空气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远小于强迫对流,在计算此类空气冷却器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时,必须同时考虑空冷器表面与外界的辐射换热。因为在室温条件下,辐射换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处于同一数量级,如计算冷库内冷却排管与空气间的换热时,辐射换热所占的比例就较大,有时可占总换热量的40%50%。冰箱中常见的管板式和吹胀式蒸发器,可看作是一种复杂的翅片式换热器,其肋化系数仍可定义为蒸发器外表面面积与管外表面面积之比。一般冰箱的管板式蒸发器,其肋化系数在3.54.5之间,而吹胀式蒸发器的肋化系数第二节第二节 蒸发器蒸发器 在4.56.0之间。为了精确计算蒸发器外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必须首先计算出外表面(翅片表面)的温度分布,而翅片表面的温度分布又与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相符合。因此,迄今为止尚无通用的计算方法、目前主要仍依赖经验数据,一般家用冰箱采用的管板式与吹胀式蒸发器的表面传热系数在1114 W/(m2K)之间(未结霜状态)。(2)(2)管内强迫对流换热管内强迫对流换热 制冷机管内的流动多数为湍流,可采用广为应用、形式简单的迪图斯玻尔特迪图斯玻尔特(DittusBoelter)公式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为 (636)式中:流体的热导率,W/(mK);di管内径,m;定性温度取流体平均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