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368443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67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67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67页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究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课 题 组二八年六月目 录 理论研究篇1.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展中的若干问题 潘懋元2.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进展策略蒋新华3. 立足海峡西岸 贴近建筑机电行业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 蒋新华4.传承历史 凝聚特色 积极探究应用型本科教育进展之路 蒋新华5.应用型本科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蒋新华6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探讨刘国买7.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观的选择与实现 薛 涛8.新建本科院校教育价值选择探析 刘 春9.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 刘国买、许德仰10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进展及启发 许德仰、刘国买11. 闽台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与特点的比较研究许德仰、刘国买12. 台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许德仰、刘国买13台湾应用型本科课程进展现状述评 许德仰、刘国买 实践探究篇1.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践案例案例一 电气信息大类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二 新建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三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四 建筑工程治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践案例案例一 面向海西经济建设的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二 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与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实验区案例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水暖电燃气空调工程)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四 校企结合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六 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案例七 都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八 机械类应用型人才“五大能力”均衡培养的综合改革实验区案例九 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十 治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十一 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十二 车辆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十三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十四 环境与市政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案例十五 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附录:福建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科学研究资料12003年-2008年全校各级各类应用型本科教育科研项目一览表2. 2003年-2008年全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结题一览表3. 2003年-2007年全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一览表 理论研究篇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展中的若干问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潘懋元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展中存在的分类、定位、特点、质量问题。指出:要使高等学校定位明确,应当做好分类指导工作;每所高校,在制定进展战略时,都必须实事求是地依照学校所处的客观环境、社会需要状况和自己的特点、优势,在各自的屡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既有真实下降,也有虚假下降,应当具体分析,分不对待。关键词:高等教育;分类;定位;特点;质量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进展形势大好,要紧表现在: 首先,量的增长:大学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到2003年的1900万,5年间增长了近两倍。中国的大学生数成为世界大学生数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先后超过了印度、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3年巳达17,2002年就达到15,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 其次,办学形式多样化。除了量的增长外,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展形势还要体现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大学、学院(我所指的是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全日制一般高校与各种形式成人高校,自学考试与网络学院,以及多种形式的民办高等学校并存的局面,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中。其三,某些方面质量有所提高:大学生在外语与计算机技术水平,人文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研究生教育进展迅速,学科建设、精品课程、“211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职业性技能型人才。 其四,教育经费较快增长:从1997年的2532亿元到2002年的4638亿元,5年间增长83;由于这几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教育经费实现了实质性的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非政府财政性资金从669亿元到1581亿元,5年间增长136,占总经费的35,多渠道集资的投资体制改革已形成,同时,在财政性拨款中,2003年高等学校经费约占教育总经费的24左右,比过去增加了56个百分点。 在高等教育进展的大好形势下,出现了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最引起国内外关注的问题是高等教育进展的规模速度问题。在1997年往常,进展速度太慢了,1999年以后,进展速度太快了。进展太快太慢差不多上问题,都应该受到重视。其次是治理体制改革问题。再确实是高等教育的分类定位与进展方向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高考改革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还有各种类型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进展问题等等。问题不止是这些,我只是举例来讲。问题多,正是形势好的反映!有人认为没有问题确实是形势好,恰恰相反,一潭死水,是可不能有问题的。要改革,要进展,必定会出现问题,因此讲问题多是形势好的反映。下面只重点谈高等教育的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人们所关怀的几个问题。一、高等教育的分类定位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相当数量的研究型专家和高层次专门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生产、治理、服务的职业性、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养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此,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我们要两个方向同时进展:一个是精英教育,一个是大众化教育。 有人以为,进入大众化时期,只需要进展大众高等教育。那是不对的。从进展过程讲,精英教育是一个时期,大众化教育也是一个时期,精英教育时期已存在大众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仍然存在,而且仍然要进展,因此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是两个必定的进展方向。两个进展方向是殊途同归的。精英教育通过培养高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科技水平、生产力水平(包括治理水平),以达到促进经济与社会进展;而大众化高等教育则是通过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包括治理能力、服务能力),也是为了达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进展。重点大学需要进展,高职教育也需要进展,不能讲重点大学是高等的,而高职院校是低等的。重点大学不能代替高职院校去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把高新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人才。因此,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各具功能,不可替代;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然而,现在出现的情况却是:(一)类型定位重学轻术。人们认为技能型的、职业型的院校差不多上次等的。80年代我国曾兴办128所职业大学,现在这128所职业大学无一例外,都把“职业”二字拿掉,通通变成学院或大学。重学轻术可能是中国的传统。在前工业化时期,生产不发达,重学轻术还能够;而在工业化时期,重学轻术就不行的;到知识经济时代可能更不能重学轻术。(二)层次定位层层攀高,规模定位越大越好。现在中国的大学越办越大。最大的大学吉林大学,2002年本专科、成人教育合在一起,是98万多学生,现在确信超过lO万人。(三)学科定位综合求全。你参观访问哪一所高校,他们的介绍总是“我们是一所综合性、多科性、学科齐全的高校”。(四)目标定位北大、清华、哈佛、牛桥(牛津、剑桥)。谦虚点的学校定位为省内一流,全国有阻碍,更多的是国内一流,世界有阻碍等等。从一所学校来讲,应该是“其志可嘉”,然而从全国来讲,大伙儿都朝同一个目标进展。是不行的。 因此讲,现在存在的问题确实是经济与社会进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而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单一化,甚至是盲目无序的。单一化的进展方向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的矛盾,从全国来讲是当前高等教育进展的要紧矛盾。精英教育的进展方向与大众化教育的进展方向混乱不清,其结果必将是:精英教育受大众化教育的冲击,办学力量、教育资源分散,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大众化进展过程中受冲击最厉害的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化教育,具体的讲确实是原来的传统大学。什么缘故呢?传统大学承担了专门重的大众化教育任务办高职、办成人教育、办网络教育、办自学考试助学班等等。办学力量、教育资源分散,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则是培养目标错位,不符合人才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大量结构性失业。因此教育部现在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关于高职高专来讲,以就业为导向有积极意义。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关于研究型人才来讲,大概就不宜这么提。因此现在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是针对高职高专的。否则,人才市场就不能获得其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当务之急,应当做好分类指导工作。要使高等学校定位明确,各就各位,各定进展方向。分类指导的前提是科学的、恰当的分类。然而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所指的,不是特定制度上的分类,如公立(国立)与私立、全日制与部分时刻制、正规与非正规等等,而是培养目标与类型的综合性的体制上的分类。现在世界上高教界专门多人都探讨分类,还没有找到一个中意分类标准。为中国所常引述的是“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表”(表1)。表l 2000年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类不及其分布 机构类不总数占机构总数%总数3942100博士学位授于机构博士级研究型大学Ex博士级研究型大学In2611511106.63.82.8硕士级学院及大学硕士级学院及大学I硕士级学院及大学II61049611415.512.62.9学士级学院学士级学院I学士级学院II55022632413.95.78.3副学士级学院专门机构族群学院及大学17267672843.819.50.7 卡内基基金会依照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系统”(IPEDS)的资料,于2000年将全国3942所学校(实际上全美已有4000多所高校)进行分类。分成以上各类大学、学院及专门机构。博士授予机构占总数的66,其中第一类占38,第二类占28;硕士级的占155;学士级的占139;两者合起来占294;剐学士级(在美国通常是社区学院)占438;其他还有222,其中要紧是专门机构(独立设置的专门学院或学校)占195。因此,能够看出,就美国如此一个科技水平、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他们形成的高等学校也只是一个金字塔型。塔的顶端66的博士学位,塔的中间是294的硕士级与学士级,塔的底层是43.8的副学士级,形成这么一个金字塔的构造。而我们呢?我们现在讲不清晰。究竟我们的塔尖是多少,有人讲我们的塔尖是7所,有人讲是20几所,有人认为把“211工程”都摆到里面去有95所。然而现在大伙儿都往那个方向走,今后假如大伙儿都走成功,就会变成倒三角形。而我们中国目前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还不如美国,我们是否能容纳那么多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我们中国专门多人引用的是美国卡内基的材料,把高等学校分成研究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学型等等。仿佛研究型的是高级的,教学型的是低级的,以致误导大伙儿重科研轻教学,实不可取。因此,卡内基以学位分层次能够参考,但不能作为我们分类的要紧依据。因为卡内基的分类是差不多上按学位高低和多少来划分层次的,而我们中国的矛盾正是层层攀高的问题,若把卡内基的分类作为我们的分类标准依旧鼓舞大伙儿层层攀高。相对来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标准可能比较合适一些。联合国教科文为了统计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它的统计局要制定一个分类标准。那个分类标准尽管也是经常在改变,但其考虑面较完整,既考虑发达国家也考虑进展中国家,而美国只是考虑本国的情况。因此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的分类标准对我们国家来讲比较靠近些。因为它要紧以培养人才职能来分类,并兼顾年限长短与学位高低。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分类示意图(图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第一级教育是小学,第二级教育是中学,第三级教育是中学后教育。中学后不等同于高等教育,因为还有一个中学之后但还没有进入高等教育,相当于升学预备班或职业培训班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给每一级(类)教育一个代码,0字头是幼儿教育、学前教育;1字头是小学教育;2字头是初中教育;图l 联台国教科文组织第三级教育分类示意图 3字头是高中教育;4字头原来预备作为师范教育,但师范教育也有高低之分,后来把4字头作为升学预备班教育或不升学预备就业的教育;5字头是我们所讲的高等教育;6字头原来是作为研究生教育,现在只作为博士生教育,把硕士生教育下放到5字头,因而5字头包括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这也是我们中国国际化要考虑的。我们现在仍按照世界过去的做法把硕士、博士放在一起。而现在世界通行的是把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开来了,博士生当成一级,硕士生跟本科生摆在一起。因为现在世界的趋向是把硕士生作为本科的高年级,有的国家全然就不设硕士学位,有的国家设硕士也确实是比本科高一些,因此依照此情况,联合国教科文分类把专、本、硕放在一起,着重于教学;而6字头只作为博士研究生教育,着重于研究。3、4、5字头都分A、B两类,3字头还有c类。现在我们只谈5字头的A、B;A类理论型的,B类是有用型、技术型或叫技能型。5B相当于我们的高职高专,有用性的、职业性的、技术性的、技能性的,着重是动手的;而A类是理论型的。理论型里没有专门明确的分类,但有两种指向:一种是按学科分设专业(5 A1),要紧是基础学科,比如讲哲学、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物理学、化学等等是按学科来分类;另一种是按行业分设专业(5A2),如工科、农、林、医等等。5 A1是预备进入博士研究生教育的。5A2是预备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依照国际的教育标准分类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够把中国高等学校划分为三种差不多类型:(1)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相当于5A1),他们遵循“本科(学士学位)一硕士(学位)一博士(学位)”的顺序提升其学习层次;(2)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应用性)大学或学院(相当于5A2),他们依循“本科(学士学位或文凭)一专业硕士(学位或文凭)一专业博士(学位或文凭)或进入研究型博士”的学习阶梯;(3)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高校(相当于5B)。它们走“专科(副学士学位或文凭)一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或文凭)一进入专业硕士”的培养阶梯。每一种类型都有重点高校,都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而成为国内(省内)知名、国际(国内)有阻碍的高校。如此,高等教育的进展就能够各就各位,幸免大伙儿都追随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路子。 由此可见,我们所讲的研究型大学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的5A1或6或相当于卡内基的那个占66的博士等级;第二类型,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相当于5A2,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或相当于卡内基的硕士与学士合起来的294的那一级;第三类型,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相当于5B,或卡内基占43.8的副学士学位的。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可能应该是属于第二类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它能够扎扎实实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能够进入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或研究型博士培养研究型人才。因此它是属于中间型的。是比较灵活多样的。二、高等学校的特点与进展方向 每一类型都应有重点高校;都能够成为国内(省内)知名、国际(国内)有阻碍的名校。解放前没有一流大学,但有闻名大学,如清华、北大是当时的一流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差不多上一流大学;私立的有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当时差不多上一流大学。还有如上海商专、杭州艺专、东亚体专;即使是私立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也中外闻名。当时中国的高级会计人才专门多差不多上出于立信,但它从没有要升格为本科或研究型大学。现在,有的民办高校尽管只是高职高专,但能开始崭露头角,以成为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大学了。 因此,每所高校,在制定进展战略时,都必须实事求是地依照学校所处的客观环境、社会需要状况和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各自的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 首先要考虑客观环境经济、文化、高教、生源。什么缘故提客观环境中的“高教”?举例讲,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曾酝酿要创办建筑工程学院,但通过论证后没上那个学院,因为考虑到斯坦福没有办建筑工程的底子,人才资源不足,且投资过大,得不偿失,宁可扶助不的进展好的专业。同时,离它不远的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已有一个专门有名的建筑学院,无法超过它,因此最终未办建筑工程学院。因此要考虑环境中教育的布局问题。 其次要考虑社会需要类型、层次、专业。如宁波原先高等学校是比较落后的,80年代才办了一所宁波大学,但这几年来进展12所高等学校,差不多差不多上高职。宁波大企业、大公司不多,大差不多上中小企业,急需职业人才,因此适合办职业学校,尤其办高职学校。而每所高职学校都要有它的针对性。如宁波高职是办在北仑港。现在外商来办厂必问以下几个条件:交通、水电供应,更重要的是能否提供科技人才。因此,当地政府抓紧投资办高职,并与工厂联合培养。如宁高职的机械系的系主任确实是北仑港的一个工厂的总工程师,工厂也就成为它的实习基地;还有大红鹰集团办的一所高职学院等,差不多上依照社会需要来举办的学院。因此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来选择办学类型、层次、专业筹。 再次要考虑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文化积淀与社会声誉、师资力量与特长。如湖南有一所湘西人引以自豪的吉首大学。湘西自治州有70多的初中教师,50多的高中教师,40多的县级的干部,30多的自治州的干部差不多上该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湘西的艺术、体育、语言人才大多出自该校。我两个月前到湘西走了一道,遇见许多老百姓,他们把吉首大学称为“我们的大学”。在考虑其办学方向时,我建议该大学应重点办好少数民族专业(民族学和少数民族经济、体育、艺术等),为自治州的建设服务,也能成为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大学。 再举一个反面例子:有一所原来专门有特色的学院。一心想与同类型大学比高低,放弃原有的特色专业,要求教师去搞“高深的”理论研究,以便于填平补缺。以自己所短去比不人的所长,把特色丢掉,结果专门多往常能胜任的重大课题无法再研究下去了。因此要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切忌随大流与急功近利。 应用型高校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应考虑: 1定位于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第三类型?2面向全国?面向省际?面向地区(省、市、区)?3“全面进展”?“非均衡进展”?4扬长避短?填平补齐?三、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1999年扩招以来,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人认为扩招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严峻下降。我认为,既有真实下降,也有虚假下降,应当具体分析。分不对待。 (一)先谈真实下降的缘故与对策:下降缘故: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在条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效量增加,势必导致质量下降。扩招以来,学生数量剧增与教育资源增长不平衡,导致高等教育总体质量下降。其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师的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大伙儿都明白高等学校扩招以后教育资源包括生均土地、生均校舍、生均仪器设备等问题都不是专门大,生均教育经费年年下降问题较大,而生均教师比例下降最严峻。我们明白质量是由种种教育资源来保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以下是全日制一般高校师生增长率(表2): 表2 全日制一般高校师生增长率 %年份1998年2003年在校生数教师数100100325178 以1998年为百分之百,2003年在校数增长率为325,增长了225,教师数增长率为178,也确实是增长了78。五年里,在校生增长了225,教师数增长了78,可见教师数严峻不足。事实上我不用数字论证大伙儿也明白。特不是在精英教育机构以及众多原来的本科院校。承担过多过重的扩招任务,教师负担过重,治理力量分散,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定有所下降。 因此扩充与改善教育资源是解决问题的燃眉之急: 首先,加大新教师培养力度,引进海外与社会人才,延缓老教师退休,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现在的老教师退休年限,是历史上对体力劳动者的爱护措施关于今天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的脑力劳动者巳不适宜。我们不能一方面师资数量质量不足,另一方面强制躯体健康、水平与经验好的老教师退休。至于高校之间互相挖人虽能够提高人才的市场价值,增强教师行业的荣誉感和吸引力,但不能从全局上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其次,要保证教育进展所需要的经费。政府要切实履行财政性经费增长的承诺承诺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全国教育经费占GDP比例,2002年达到最高,占34,但2003年似有所下降了,数字没公布,不太好讲。现在全世界的教育经费平均数在4以上,我们是科教兴国的大国才占百分之三点几。另外,要采取有效措施,鼓舞社会力量教育投资。现在我们民办教育小投资有,大投资没有。因为我们教育教育产权不明晰。教育产权不明晰,投资者会有所顾虑,因此无法向社会广泛集资。还有,进入WTO后。我们应该开放海外市场,进行”招商引资”。但重要的依旧要弄清晰教育产权,教育产权不明晰就会增加引资困难。 其三,积极进展民办教育。我们现在差不多有许多办得好的民办高校,我们要进一步放宽民办高校的审批,立足于促进、支持、引导、规范,而不是消极的限制、取消;关于公办大学的民办二级学院或分校,要认真审核,并促使其成为真正的民营独立院校,而不是办假的独立学院。否则不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进展。 其四,爱护精英高等教育。要减免精英教育机构所承担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重点大学不能盲目扩招,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把品牌搞坏。值得欣慰是的,许多重点大学差不多开始自我爱护了。 (二)虚假下降的缘故与对策 “下降”缘故:以精英教育的质量观对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以精英教育单一的质量标准评估大众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质量水平。何谓“教育质量”?“能够充分进展个人的才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社会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这确实是教育质量”。不能选一个抽象的质量来比,更不能以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标准来评估。研究型大学的质量体现于“研究高深学问”,应用型大学,尤其是高职高专的质量标准是“适销对路”。社会上总以精英教育的质量观来看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最,因此看什么都不顺眼。培养目标、类型、规格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更不宜以精英教育的质量观对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以精英教育单一的质量标准评估大众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质量水平。这种质量评估的结论,所谓质量下降,是虚假的。甚至会导致大众化高等教育走偏方向。 针对虚假的质量下降的对策如下: 1转变教育质量观 转变传统的唯知识质量观、西方流行的唯能力质量观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素养质量观。不能以书本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有些能力是无法以书本知识的多少来衡量的,要有全面的质量观。 2转变精英教育时期单一化的质量观为大众化时期多样化的质量观。依照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及其学科专业,采取不同的考试命题与考试方式,改变一张考卷从清华北大考到高职高专的统一高考,要为高职高专选择合适的生源而不是人为地降低他们的地位。 3依照社会对各层次、各类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标准,评价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教育与教学质量。 总之,教育质量真实的下降,是客观的现实,必须通过改变政策性原则和采取政策性措施来解决。教育质量虚假的下降,是主观的认识,必须改变教育质量观,并以新的质量观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关于真假质量下降的缘故及其对策,我在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有较详细的分析研究,请参考。(刊于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1期)参考文献:1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55(本文系作者于2004年8月在福建工程学院举办的“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由研究生游玉华依照录音整理,经作者本人批阅,刊登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进展策略福建工程学院 蒋新华摘 要: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展的客观要求,论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专门战略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当前应着力解决的普遍问题,并着重讨论了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科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经费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有关问题。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教育; 高等教育体系; 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专门地位和作用。近几年应用型本科教育进展迅速,方兴未艾,至2004年6月全国已有应用型本科院校171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只重要力量。在此情形下,如何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领导首先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展的客观需要众所周知,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的进展是近几年的事,它是随着社会经济进展,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运而生的。在国际上特不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型本科教育早已有之。20世纪中叶起,随着西方各发达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在各国迅速崛起。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二年制社区学院;德国20世纪60年代创办了一种与传统大学并行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高等专科学校,其在专业设置上侧重应用技术,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为主;英国政府在1966年明确宣布:通过合并现有的有关学院,建立少量多科性技术学院,并提出多科性技术学院不再是大学的候补者,而是与它们平起平坐的院校;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办起了“专升本”的技术科学大学;我国台湾地区1974年成立了台湾工业技术学院,举办本科水平的技术教育。1979年至1983年又相继开招职业技术硕士生和博士生。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入我国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的人才需求,一些高等专科学校特不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提出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地点大学、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以及宽敞高等专科学校的要紧任务。但由于受经济进展状况的制约和人们的观念对教育行政机构决策的阻碍,在上世纪80、90年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放在了二、三年制的大专层次上。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进展,我国企业同意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像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我国经济进展也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特不是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进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更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进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同意高等教育的渴求也不断上涨,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开始提出,并专门快地付之实践,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至2004年6月全国已有应用型本科院校171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只重要力量。由此可见,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我国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追赶国际高等教育进展潮流的一种需要。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专门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尽管,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开办历史不长,在高等教育比重中还只占一定的比例,但其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专门战略地位和作用。(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近几年,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增加了本科院校的数量,扩大了本科生在校生数,扩大了本科教育的总量,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从全国来看,至2004年,全国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达171所,本科增至677所,按2003年全国本科规模10720人/校计算,本科院校在校生达人。从华东地区来看(见表1),应用型本科院校比例最高的是福建省,高达41.1%,最低的是浙江省,也达到21.7%。由此可见,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本科高等教育教育中已占有一定的比重,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表1 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情况表省市名称一般高校(所)本科院校(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占本科院校比例(%)上海5727722.22江苏105431430.09浙江6423521.7安徽7324833.33福建5117741.10江西5517635.2山东8536822.2合计18755(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布局结构是诸多教育结构中的关键性因素。我国高等学校存在地域分布不尽合理,布局结构失衡的问题,表现在高等教育资源和一般高校过于集中大都市,本科院校要紧分布在省会都市和较大的都市,许多地市没有本科院校。随着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进展,经济进展的区域化和地点化趋势日趋明显。经济进展的区域化和地点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地点高等教育为其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扩大了本科院校的地市覆盖面,结束了一些地市没有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历史,较大程度地优化了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如福建省新开办应用型本科7所,有三所分布于莆田、三明、龙岩,结束了莆田、三明、龙岩三地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南平、宁德等地市目前也在积极筹建和申办本科院校。(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有利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我国原来的高等教育体制是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打算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差不多特征是“大一统”,培养人才的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这一特征在名牌老校中更为突出,大差不多上培养学术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特不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类型与规格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种单一规格的人才,既不适应大跨度的生产技术对多种类型的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不适应不同地区进展区域经济对人才规格的不同要求,更不能适应宽敞农村进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人才培养的规格单一化与社会对人才类型与规格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正是催生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强大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绝大部分新办本科院校都参与了教育部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研究,这将极大地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多样化,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规格单一化倾向,对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有利于加快高等教育进展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时期,对高等教育在量的进展和质的提高方面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需要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大学学习高峰期的到来,宽敞学生和家长希望同意更高、更好教育特不是本科教育, 希望通过同意良好的高等教育,获得更强的就业能力和进展机会。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998年的调查,上海居民家庭希望子女同意大专教育的为13.8%,本科教育的为47.6%,研究生教育的为28.4%。正是为了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同意本科教育的强烈需求,各地加快了本科教育的进展步伐,自1998年以来每年在省级中心都市和地市中心都市新设立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至2004年新办本科院校达171所。171所新办本科的建立与进展,大大增加了本科招生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了满足了人民群众同意本科教育的需求。以福建省为例,至2004年福建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7所,7所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2004年本专打算招生24506人,其中本科打算招生9400人,占15所本科院校2004年打算招生数65990人的37.13%,本科打算招生数占本科院校本专科招生数的14.24%。(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有利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前新办的171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分布于地市,属于地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与大都市的重点大学和老本科院校承担的任务不同。大都市的重点大学和老本科院校在承担部分普及任务的同时,要紧承担我国高等教育的提高的任务。而高等教育的普及任务,则要紧由地点院校如新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来承担。在我国的都市体系中,地市都市是多数,地市及所辖县市人口占我国都市人口的大多数。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进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将大大提高地市、县市和宽敞农村人口同意高等教育比例,既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进程,也有利于缩小城乡高等教育的差不。 (六)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有利于促进地点经济和社会进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由地点政府举办,立足地点,服务地点。它首先能为地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展需要培养量大面广的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点生产、建设、治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点经济的进展提供智力保障;其次能为地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展解决难题,尤其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与治理第一线推广高新有用技术,为提升地点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第三能为地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接着教育、终身教育提供培训基地与教育基地。三、积极探究,加快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如上所述,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加快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进展呢?依照近几年应用型本科教育进展的实际,有几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从实际动身,制定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进展相适应的评估与质量标准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进展的指挥棒。现行的本科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依照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制定的,突出表现为以科研规模的大小、论文与专著的数量以及被SCI 、EI等收录数与CSSCI引文数、博士点与硕士点的多少,作为评估和排名的要紧依据。这种评估指标体系关于确保本科院校办学差不多条件和人才培养差不多规格提供了相对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但以这种单一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估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反映评估应用型本科的办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引导和促进应用型本科的进展,不利于应用型本科的办出特色,可能还会起着消极误导作用。因此,应研制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估标准和质量标准,科学地反映具有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指标体系,从而保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质量。(二)由外向内,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如何进行科学定位,事关这批院校的生存和进展。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定位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要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定位。要牢固树立为区域经济和社会进展服务的意识,在与区域经济和社会进展需求结合中,查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并通过区域经济和社会进展来培育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自身的进展目标。二要考虑每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定位,解决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定位。首先要深入了解院校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状况和对应用型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要求;其次要了解国内其它高校,特不是本地区其它高校的进展状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作为新办的应用本科院校,不要与老牌大学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进展、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上,进行正面竞争,而是要在宽敞的高等教育供求领域里,拾老校之“遗”,补老校之“缺”,为社会提供不同于老校的“另类选择”;再次要认真回忆自己的进展历程,分析自己的优点与劣势所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要考虑内部各要素在学校进展中的定位,确定自己的办学规模、学科布局、服务方向和治理模式等。(三)凸显办学特色,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进展的生命力高等教育是分层次分类型的,不同层次与类型的高等学校都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高等教育结构中谋求应有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已被许多事实所证明的真理。在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西方国家进展短期高等教育的经验就专门值得我们借鉴。西方各国进展短期高等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确实是强调适合自身特点的办学形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英国的科学技术学院,都以课程设置灵活、有用性强,能适应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著称。德国高等专科学校,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则是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工艺型人才而独树一帜。我们应明确应用型本科教育决不是专科层次简单地向一般大学本科层次的过渡,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办学形式、教育教学治理运行机制。 (四)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解决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和进展的“甁颈”新开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由2、3所办的比较好的高职高专学校合并升格的,普遍面临校园区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诸多难题,急需大量的经费投入。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成本也大大高于一般的本科院校。据发达国家统计表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成本是一般高等教育的2.5倍。因此,经费短缺是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与进展的“甁颈”,办学经费问题没解决,就无法建设,更谈不上进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设,要进展,就必须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一是地点政府要加大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投入,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投入在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并在办学用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政策性的倾斜;二是要积极寻求企业界的支持,实行联合办学,使企业在实训基地等方面成为学校的依托;三是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社会其他子系统有效服务,大力倡导面向社会办学,鼓舞教师和研究人员广泛开展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并有重点的培育相关学科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中重点抓好有研究与开发前景的科技项目,抓好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形成具有宽敞市场前景、效益好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同时要占据能够或应该占据的市场,从市场中猎取经费支持。(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进展提供人才保证如同经济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归根到底也要靠人才,靠一支思想品德优良、专业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缺乏一批高层次高素养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因此,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已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进展的当务之急。新开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培养、引进、流淌、集聚的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师结构优化和规格提升。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素养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要考虑到学校现有知名度对拔尖人才吸引力不强的现实状况,在待遇方面应高过同类的兄弟院校。要多吸引那些有潜力、可成长为学术带头人的优秀中青年,来校后重点扶持和培养。人才引进后需要为其配置一个结构合理的科研群体,创设良好的科研条件,感情与事业双管齐下吸引人才。要针对引进人才实际情况,实行“长期引进,长期聘用”、“短期聘用,加强合作和交流”、“长期聘用,来去自由”等多种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队伍的作用,要利用激励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转变现有师资队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特不应注意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脱产或在职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综上所述,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探究,积极改革,大胆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路子将越走越宽敞,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也将进一步显现出其应有的直接的专门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 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时期”.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2期2 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4期3 江小明.积极探究,加速进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5期4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进展研究.教育进展研究,2003年9期5 鲁世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国际化进展战略.中国经济信息,2004年6期6 张辉、郭桂英、江山.新升本科院校结构性变化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3期7 辜胜阻、岳颖.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选择.教育研究,2001年6期8 吴忠周.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探究.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4期9 张婕、王保华.美国社区学院对中国高等教育进展的启发.高教研究与探究,1998年1-2期 (本文刊登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增刊)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 贴近建筑机电行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福建工程学院 蒋新华摘 要:阐述了福建工程学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筑、机电行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一是坚持服务、应用、务实的办学理念,科学制定办学方向和目标;二是坚持探究学科专业布局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本校应培养具有“四性特色”的人才,应按照“三个相协调”原则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四项建设”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筑、机电行业;应用型人才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福建高工”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它以“真、诚、勤、勇”的优良传统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赞誉。2002年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如何传承历史,凝炼特色,探究新路,是一个既现实又重要的问题。 一、 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办学方向和目标定位是一所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把握自身进展目标与方向的全然,是对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地位的选择,也是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与确定。”1 为了准确、合理的定位,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考虑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坚持服务理念,解决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服务定位首先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福建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促进本省高等教育快速进展所带来的机遇,充分考虑学校长期贴近建筑、机电等行业办学的传统与优势,牢固树立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进展服务、为建筑、机电等行业进展服务的意识。其次要坚持产学研结合途径,在与区域经济和社会进展以及行业进展的需求结合中,查找到自己的落脚点。通过应用研究,向企业与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产品开发、专利推广、项目策划等服务;通过开放教育,向企业与社会提供培训、资格鉴定等服务;通过探究双赢模式,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二)考虑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坚持应用理念,解决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人才类型定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体系具有多样化特征。在如此一个多样化体系中,各种类型高校应该承担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任务。以一般高校为例,“研究型高校要紧承担精英教育任务,培养研究型、通识型、创新型人才,要紧表现为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教学研究型大学既承担精英教育任务又承担大众教育任务,一般以培养通识人才为主,要紧表现为研究生、本科生教育;教学型高校承担大众高等教育任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要紧表现为本科生和专科生教育。”2各类高校只有各安其位、有序竞争,办出特色、办出一流,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健康进展。否则,盲目攀高或下延、无序竞争,只能迟滞大众高等教育的进展进程。我校作为从高职高专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承担的是大众高等教育任务,定位为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是恰当的。应用型本科是近年来教学型本科高校各种办学模式中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办学模式,它探究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应用服务,顺应了经济社会进展趋势,也是大众高等教育进展的必定产物。我们认为,选择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应用技术与服务是抓住机遇、进展自我的明智之举。(三)考虑内部各要素在学校进展中的定位,坚持务实理念,确定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布局和治理模式3要准确把握学校进展的时期性特征,充分考虑学校悠久办学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学科特点、办学特色、教学资源等要素,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实事求是制定进展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机遇,错位进展;在起步创业时期,要注重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不急于求成,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要注重提高治理水平,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节约教育资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要深入了解国内各高校,特不是本地区各高校的进展状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基于上述考虑,通过连续三次全校性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专家反复研讨以及学校领导的认真研究,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如下办学定位:“以工为主,教学型、应用型一般本科院校”,“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尤其是建筑、机电等行业进展的需要,提供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培养爱国、务实、创新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定位,写入了福建工程学院20032010年进展规划,写入了学校第一届党代会、教代会文件,并再一次写入了福建工程学院“十一五”进展规划纲要。二、积极探究,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为了贯彻实施学校办学定位与方略,在四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探究。(一)坚持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