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上传人:208861****134598 文档编号:17357076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统和失调主要分为几大大领域1.触觉统合失调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触觉统合失调又可以细分为:触觉敏感型和触觉迟钝型。触觉敏感型的儿童胆小怕事,走路会撞到墙,容易自己绊倒自己,经常打破玻璃杯等特别容易紧张,因此表现出很不合群。触觉迟钝型的儿童就会表现出笨手笨脚的,做事情总是比别人慢。 2.本体感统合失调 本体感又称为身体地图或身体形象,是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长期互动联系过程中,协调出来的自动自发的能力。 本体感统合失调的儿童方向感很差,通常处理不好自身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的协调身体的动作,因而常会无缘无故的摔倒。 3.视觉统和失调 儿童可以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动玩具,但是却不喜欢阅读,即使读书也是经常跳行,多字少字, 甚至顺序颠倒。 4.听觉统合失调。 儿童的听觉功能统合出现问题时,会经常忘记老师讲的话和布置的作业。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常常把别人说的话当成耳边风。 儿童可以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动玩具,但是却不喜欢阅读,即使读书也是经常跳行,多字少字, 甚至顺序颠倒。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但一辈子都不可能完全做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做好感觉统合。比如骑自行车、上下楼,有时动作协调不好,可能就会摔跤;运动员有时身体协调不好的话,可能就会输掉比赛;还有吃饭,中国人用不好刀叉,外国人用不好筷子,其实就是手的动作协调性的表现。总之,随时随地都有感觉统合的内容。所以,不必一听到感觉统合失调就很紧张。但是,比较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的动作、学习、认知、情绪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引导和纠正。比如孩子在阅读时,眼睛协调不好,可能出现漏词、跳行等现象;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经常要离开座位,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接收到的信息不完整,理解起来就困难,因此会对学习没兴趣等等。现在都市里的孩子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由于从小缺乏运动,造成身体动作的不协调,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这需要引起重视。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1.早产或剖腹产; 2.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 3.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4.缺少同伴群体; 5.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6.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7.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不知你家是什么情况,孕产期和6岁前为最佳预防期,7-10岁治疗最佳期。 可以经常让孩子梳头;用粗糙毛巾擦脸,手;抓痒痒;跳床;平衡木,打球,游泳,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二、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会有什么后果?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四、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的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五、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1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心理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日前,南京某医院在对南京市2486名6岁至11岁的学龄儿童测试中发现,有34.9%的学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专家介绍,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据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专家介绍,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患感觉统合失调症,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平衡统合系统与本体统合系统等。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在课内课外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常会抄错等等视觉上的错误,从而造成学习障碍。时间久了,必然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跟不上学习进度,在心理上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另外,这类患者在生活上还常常丢三落四。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表现为经常忘记老师口头布置的家庭作业或者下节课要带什么学习用具,他们上课时总是东张西望,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也听不进去。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孩子不能让“课堂40分钟”产生良好的效益,而且也会影响课外的正常生活。这种现象如不纠正,时间长了,孩子会在心理上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厌学逃学。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理上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的感觉。在学习与生活中则表现为好动、不安、办事瞻前顾后,甚至怕剃头、怕打针。这样的孩子被家长带到医院请心理医生诊断,总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由于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程度的紊乱状态,时间一长,必然使学习与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平衡统合失调会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左右穿反。由于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会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一个孩子平衡统合失调,往往会在心理上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认知热情。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表现在上体育课时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在上音乐课时,常常发音不准,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口吃等。虽说这些学习课目不是主课,但是,它们却对上好主课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与促进作用,长久下去势必影响主课的学习。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据一位儿童教育研究专家介绍,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城市儿童生活都市化,现代家庭小型化;家长过分看重“第二课堂”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致使学龄儿童的活动空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各种感觉刺激机会大幅度减少。有一位孩子的父亲在地质勘探队工作,常年不回家,而母亲又在纺织厂上轮班,孩子家住高楼,一个人跟年逾花甲的奶奶生活。因此他的生活十分机械与单调,平时除了上学,就是回家做作业,或看看电视。这种封闭的生活自然会使孩子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减少,产生感觉统合的失调也就在所难免。还有不少双职工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照看孩子。我们时常可见父母上班后,孩子一个人独守门户的现象。单就一个“独”字,就给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与感觉统合能力的增强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他们大多数又被父母过分娇惯与宠爱,养成孤傲任性的性格,再加上又没有伙伴群的关注,不习惯群体生活,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一旦父母婚姻破裂、家庭解体,孩子的心理失衡要比大家庭中的孩子严重得多。心理失衡是能够严重削弱人的感觉统合能力的。据资料显示,在少儿犯罪中,60%是因为父母离异,家庭不幸、心理失衡造成的。据报载,黑龙江省最近对7至11岁孩子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孩子学过钢琴、电子琴以及舞蹈、美术等。同时,调查也显示,60%的儿童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而孩子自己应有的、感兴趣的东西受到了缺乏理智的和无情的压制。在这样环境中学习与生活的孩子感觉统合系统怎么会不失调?克服感觉统合失调症专家指出,孩子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阶段,即:认知、调节与交往。而这些的基础便是孩子具有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呢?一位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专家认为,先行一步的美国、日本等地从70年代就兴起的“游戏治疗法”,不打针不吃药,对纠正与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症颇有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能力”。这些对于治疗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极为有益。此外,家长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孤独,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与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用溺爱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有积极性,而且也在其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比如,孩子在吃“零食”时,家长就可以通过“零食”向孩子发问,让孩子与外界事物、季节、地理等产生“联想”;同样,在孩子“玩耍”时,家长也可以这么做。因为,“想象”正是孩子的感觉与外部事物进行碰撞的中介物,其中产生的“火花”就是新的信息、新的刺激。长此以往,就可以使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感觉统合”提升法一般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专业的器械,配上特殊设计的活动刺激矫正失调孩子的神经系统的不协调现象。然而随着人们对于感觉统合认识的逐渐深入,这样的训练已不再仅仅是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更多地是被就用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一般感觉统合能力几乎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就进行的。广泛地对婴幼儿提前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婴幼儿平衡各种感觉,促进其感觉统合能力,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推荐几种提高宝宝感觉统合能力的方法:一、跷跷板 准备:妈妈与宝宝面对面,手拉手站直。 1. 宝宝下蹲,妈妈站直。 2. 宝宝站直,妈妈下蹲。反复。二、踮脚走 准备:妈妈与宝宝面对面站直,妈妈的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 1. 妈妈迈左脚向后退,宝宝迈右脚向前走,共走四步。 2. 妈妈迈右脚向前走,宝宝迈左脚向后退,四步回到原位。 3. 手臂向上,妈妈和宝宝一起踮脚向宝宝右边走四走,放下脚跟,一起下蹲。 4. 反复上一动作,方向相反。三、跳跃击掌 准备:面对面站直。 1. 妈妈向左上方伸直自己的左臂,然后让宝宝往上跳,并伸出右手,尽量碰到妈妈的手,可以多跳几次。 2. 妈妈换右手,重复。学习困难调整感觉统合训练 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在我们儿童保健所青春期医学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因学习成绩不好来就诊的儿童,多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常跳行、漏字,写字经常把偏旁部首颠倒,有些还表现为胆小、动作协调性差。 但智力测验显示他的智商并不比同年龄的学童低,而是感觉统合失调。那么什么叫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呢?所谓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的过程。可以说,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大脑必须以灵活的、不断变换的方式比较、选择、联系、增强和推理等心理活动。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眼手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通常,儿童的大脑感觉统合功能发展良好,且足以适应环境时,儿童的反应会有胜任、启发和满足感,他们在迎接外界各种挑战时会充满信心,并获得很大的满足感,这又进一步刺激了儿童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就能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儿童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多发生在5、6岁至11、12岁的儿童身上。通常,这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却有学习或行动上的障碍,部分儿童甚至学习成绩很差,实际上,儿童的读书、写字和算算术等是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只有在很好的感觉统合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发展。老师和家长对学龄儿童的要求和期待比学龄儿童要多得多。学习更多的新事物,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等一系列新的课题摆在他的面前,使得他们面临更大的压力。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这些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表现得和其他同学一样好,如此一来增加了许多内心压力,因此常常感到无助和心烦,反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学习能力发展、情绪稳定等方面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将因一系列的严重挫折而造成情绪或学习上的障碍,甚至会影响他今后一生的生活。因此,早期发现和训练,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有助于解决儿童本身的一系列的问题和苦恼,也有助于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感觉统合功能训练为儿童提供了可以自己玩的活动,从中培养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并从游戏活动中感到快乐。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感觉信息和统合能力逐步发展,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协调性加强,情绪逐渐稳定,人际关系发展较好,性格健全,具有自信心。 感觉统合训练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是4-12岁的儿童。国外报道该训练持续时间至少半年,目前国内主要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应用该项目训练治疗注意力问题、动作不协调、运动能力差、学习困难、胆小害羞及攻击性行为等,效果明显。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人通过眼、耳、口、鼻、皮肤、肌肉关节等感觉器官将得到的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和整合,进而命令运动系统做出反应的能力。只有通过感觉统合,人类的神经系统和身体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 为什么感统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1、舒适但是相对狭小的生活环境使得孩子越来越缺乏生活空间和运动量, 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应有的锻炼机会。2、在幼儿发育早期阶段,特别是在79个月时,家长抱得过多,孩子爬得过少,甚至过早使用学步车,代替儿童正常的坐、立、爬、行,使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阻碍。3、现代早期教育方式仍然更多倾向于刺激孩子的视听觉,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触觉和肌肉关节大运动的刺激。4、早产、剖腹产,出生时出现产伤,既往病史如头部外伤、高烧、患脑炎等。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理和本质感觉统合训练是采用一套以滑板、跳床、平衡台、吊缆、球类运动等为主的游戏运动疗法,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使孩子在运动中获得比平时更多的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的刺激。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协调心理、大脑和身体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训练。 孩子智力正常甚至很聪明,就不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了吗?智商不是决定学习能力的唯一因素。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由于感统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造成学习成绩落后以及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障碍,可谓“高智商、低成就”。感觉统合明显异常的孩子,不仅影响学习,而且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其一生的生活。 感统失调儿童常有以下现象: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2、写字笔划或部首颠倒,习惯用手(优势侧)未建立;3、阅读困难,跳行跳字,计算粗心,做事或写作业磨蹭;4、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容易跌倒、碰伤;5、胆小害羞,社会交往能力缺乏,容易受挫,缺乏自信;6、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偏食,饮食习惯不佳;7、触觉敏感,怕人碰,攻击性强,喜欢招惹别人;8、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逻辑性差;9、经常性晕车,旋转后容易失去平衡;10、恐高,怕悬空;11、 对外界的温度变化不敏感。 课程安排和设置一对一训练,每节课60分钟,一个训练周期为25节课,每周至少上三节课。 我们的特色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不同的,流水线式的训练不能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我们会为每一个孩子制定一对一的计划,训练教师相对固定,便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孩子的困难和需求,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激发孩子自发自愿进行训练的积极性,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的训练效果! 了解人体的感觉通路一般人认为,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感觉还有触觉、前庭觉及本体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睥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以及保持身体的平衡。本体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和关节的感觉,它帮助我们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视觉1、视觉广度2、视觉联想能力3、视觉记忆能力4、视觉分辨能力5、手眼协调能力 听觉1、听觉辨识能力2、听觉记忆能力3、听觉编序能力4、听觉理解能力5、听说结合能力触觉 在所有感觉信息中,触觉刺激的频率最高,从肌肉关节到全身皮肤,每天都有无数不断的触觉信息输入大脑。脑干将这此信息加以过滤,一些对大脑思考及反应不重要的信息被压抑下来,使大脑不至于太紧张和忙碌。触觉过于敏感的孩子对外界一些微小的刺激(如微风、粗糙的布料、抚触)感受过于强烈,以致于产生自我防御机制,阻碍了重要信息的输入。触觉迟钝的孩子则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足。触觉发育不良,会引发视、听、嗅、味的分辩能力不好,甚至造成大小肌肉及关节协调不良。 本体觉 本体觉是一种高度复杂性的神经应变能力,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通俗地说,就是自我身体操控能力。本体觉遍布在肌肉、肌腱、关节里,它的作用是辨别方向感和空间感,协调大肢体运动和小肌肉运动,大脑随时可以掌握和定位身体的任何部位。如果平衡感、触觉、前庭觉发育不良,本体感便很难健全发展。 前庭觉前庭觉是一切感觉的闸门,前庭觉是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习发展的最重要的能力。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接收到的视听嗅觉等信息,并进行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这些信息的处理中心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与大脑的语言中枢相关,所以前庭发育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会受到阻碍,还会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上的困难,左右脑功能分化不佳。总之,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感觉统合,是发展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石。1、感觉统合训练:专业老师一对一训练。2、个别化训练课:针对儿童目前急需的重要领域,如配合、接受性语言、模仿 等,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3、小组活动课:音乐课、手工精细课、游戏课、艺术课等。4、生活自理课:训练儿童吃喝、如厕、洗漱、穿脱等日常生活必需技能。5、运动场地:利用安全规范运动场的进行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