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329058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叶裕民 全国城市地区城市市区 绝对量人口(万人)126583108729.328583.3GDP(亿元)97209.494092.947362 比重(%)人口100.0 85.9 22.6 GDP100.0 96.8 48.7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基本概念(二)研究内容二、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城市n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社会发展中心,是富有效率的非农产业的集中地,是人们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地。n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交互存在的场所。n地理学概念: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居民点。n建筑学的概念:城市是不同种建筑物最密集的场所,是建筑文化最发达的地方。n环境学:城市是一个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2、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n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二)研究内容(二)研究内容n第一章 导论 n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尔伯汤普森(Wilbur Thomson)撰写的城市经济学导论,标志着学科的诞生。参考数目参考数目n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裕制度创新,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n2、谢文惠: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n3、蔡孝箴:城市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n4、美K.J.阿罗、美M.D.英特里盖特总主编:经济学手册中的城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章完第一章完 谢 谢!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化的基本理城市化的基本理论论一、城市的界定二、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三、城市化规律四、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城市的界定一、城市的界定n(一)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n(二)城市化地区的界定n(三)中国对城市的界定(一)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一)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下限标准(人)国 家 和 地 区100乌干达200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等400阿尔巴尼亚等500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000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400汤加等1500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等2000法国、德国法国、德国、荷兰、阿富汗、阿根廷、南斯拉夫、古巴、埃塞俄比亚、希腊、以色列、捷克和斯洛伐克、加蓬等2500美国、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泰国等3000英国英国等5000印度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比利时、奥地利、黎巴嫩、加纳、马里等10000马来西亚、科威特、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等20000尼日利亚、毛里求斯(二)城市化地区及其界定(二)城市化地区及其界定1、城市化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国家的MSAMSA状况状况n美国:“基本大都市统计区(PMSA)”:人口在100万以上,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化地区,“综合大都市统计区(CMSA)”:包含有几个基本大都市统计区的复合体。1984年美国一共有256个MSA、73个PMSA和21个CMSA,大都市地区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6%,大都市人口占全国的76%。n日本:人口集中地区n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CMA)n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市场区(SNLA)n澳大利亚: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CEUD)(三)中国的城镇设置标准(三)中国的城镇设置标准n1、城市设置标准n2、建制镇的设置标准1.1.城市设置标准城市设置标准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00100400400县政府驻地指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81012#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万人)678自来水普及率(%)556065道路铺装率(%)505560县域指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81215非农产业人口比重(%)20253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810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2020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亿元)81215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607080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4000500060002.2.建制镇的设置标准建制镇的设置标准 二、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二、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三、城市化规律三、城市化规律n(一)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n(二)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n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n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n(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城市化的三阶段论农业社会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30%60%80%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城市化的五阶段论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1、K0.5,前城市化社会。2、0.5K1,城市化初期阶段。3、K1,城市化的中期阶段。4、城市化水平高于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5、城市化水平高于60%,进入成熟的城市社会 K=0.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1977-1999年开平市中心城市主要指标的增长在全市增长中中所占的比重全市增长市区增长15镇合计市区增长所占比重(%)15镇增长所占比重(%)人 口(人)22569521-7265422-322工业总产值(万元)2247169704312767343.256.8税 收(万元)1791 996 795 55.6 44.4固定资产投资(万元)5200 988 4212 19.0 81.0 城镇人口增长系数为4.22(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n表现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城市,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n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即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四、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四、城市化的动力机制n(一)市场条件下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克里斯塔勒的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n(1)假设n(2)单个企业市场区的形成n(3)单一市场区网络的形成n(4)多级市场区网络的形成n(5)市场区的网络组织形式(2)单个企业市场区的形成)单个企业市场区的形成n目标:工厂获得最大利润,至少获得平均利润。n这时:工厂的获利程度取决于市场范围,市场范围取决于运距。n假定Y:居民可以买到的香肠数量(公斤);nx:居民用于购买香肠的钱(60马克);nt:运费率(0.5马克/人公里);nd:运距;np:香肠的价格(15马克)。n那么:ddptdxY1514155.02602单一市场区是形成单一市场区是形成n当d=0时,Y=4kg;n当d=15时,Y=3kg;n当d=45时,Y=1kg;n当d=60时,Y=0kg。n理想销售范围:不存在;n最大销售范围:获得最大利润;n最小销售限界:获得平均利润,其销售额称为限界值。n以最小销售范围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市场区就是单一产品的市场区 dY1514 4206030451315理想销售范围最大销售范围最小销售限界销售数量距离单一市场区网络的形成单一市场区网络的形成多级市场区网络的形成(多级市场区网络的形成(K=3)n克里斯塔勒将中心地划分为几个等级,将各种商品的限界值也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各等级中心地配置相应等级限界值商品,同时辅之以该等级限界值以下的商品;在最低等级中心地则只配置最低等级限界值的商品。这样,便形成了由大六边形套小六边形的多级市场区网络。多级市场区(多级市场区(K=4)多级市场区(多级市场区(K=7)(二)中国城市化的支持系统(二)中国城市化的支持系统n1、经济支持系统n2、制度支持系统n3、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系统n4、科技与人才支持系统n5、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n6、城镇发展支持系统工业化体 制与 政策资源与环境农村与农业城市体系框架科技与人才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支持系统中国城市化支持系统第二章完第二章完谢谢!第三章第三章 世界城市化历世界城市化历程程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二、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政府的作用n城市经济学公共邮箱地址:n密码:226520。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一)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很大,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四)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五)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二)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二)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80018251850187519001925195019751997总人口(百万人)97811001262142016501950250140765829全世界城镇人口(百万人)50608012522040072415642681城市化水平(%)5.15.46.38.813.320.529.038.446.0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百万人)2025404075150285449753753880880城市化水平(%)7.38.211.417.226.139.952.568.677.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百万人)30354040507011527581181118011801城市化水平(%)4.34.34.45.06.59.316.727.238.4(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图1.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图1.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及其占世界城镇总人口比重的变迁及其占世界城镇总人口比重的变迁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180018251850187519001925195019751997城镇人口(百万人)01020304050607080占世界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百万人)发展中国家(百万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n过度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大大快于工业化进程。乡村人口过快地向城市迁移,超过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以至于造成大量人口缺乏就业机会,造成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等城市问题。n过度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n1、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无序流动,缺乏管理;n2、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忽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城市经济又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不能够很好地为进入城市的乡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从而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超前发展的国家基本资料的比较城市化超前发展的国家基本资料的比较阿根廷1997年墨西哥 1997年巴西1999年乌克兰1999美国1999年日本1999年中国2001年城市化水平(%)89748168777937.7人均GDP(美元/人)85703780442075030600322307543元(911美元)城市化不足城市化不足n城市化不足指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控制政策和工业过度分散。n泰国:人均GDP196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21%;n全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200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50%。n作业:n1、做世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与城市化水平相互关系的分析。n2、查阅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郭克莎执笔,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二期。n3、思考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滞后吗?(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1、从中心城市人口的聚散看,城市化可以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2、郊区化表现为4次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的浪潮。二、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政府的作用二、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政府的作用n在欧洲工业化的过程中,德国属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用更少的时间走完了城市化过程。得国的城市化起步于19世纪30-40年代,快速发展于19世纪70年代,初步结束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n1、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1、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n首先,1 1、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 其次,德国统一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n 普鲁士经济的发展。1850年全德有铁路6000公里,普鲁士有3869公里,占64.5%。n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启动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n1866年普奥战争。n1870年普法战争。n1871年德国统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得到迅速发展。2、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德国的城市化历程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百分点)18413272187141061482262436.1190056373066257054.40.63191062913775251660.00.56195074.50.36198093.90.64199694.50.0.042、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德国的城市化历程n1875年德国1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271个,1890年达到394个,1910年进一步增加到576个。n1850年德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3个,到1910年增加到40多个。n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大批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将德国送达城市社会。3 3、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及特征、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及特征。1907年,德国6000万人口,有流动人口290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1/2。许多城市3/5是外地迁移将来的人口。因为流动人口多,长久定居的人口少,大部分人都是依靠租赁房屋生活。产生了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特有的一个群体:“租床人”。约70%是属于近邻流动或近距离迁移,30%是远距离迁移。德国城市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中小城市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典型调查,1905年开姆尼茨城迁入人口4600,其中50%又迁往别的城市去了。产业结构:1899年31:38:31;1913年 23:45:32。就业结构:1858年55:25:20;1913年35:38:27 n初期状态:农民大量进入城市,为了解决居住问题,基本的做法是大量的建设简易房屋,由于房屋简陋,卫生条件很差,加上缺乏城市规划,建筑杂乱无章,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n到19世纪下半叶,政府和企业开始关注并着手解决住房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形成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措施是:n第一,制订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将城市住宅建设纳入城市的综合规划之中,并进行法制化管理。n具体做法:n首先由市长和建筑部门共同起草拟订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n其次,公布该方案,交由全体市民广泛讨论,修改;n然后由地方政府向警察局提出具体的规划和建筑方案。n方案的内容全面而具体,包括改建和扩建老城区,建设新的住宅,对城市街道的走向、宽度、住宅及其他建筑的高度、方向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n允许农民进入正式的、城市统一规划的住房,是化农民身份为市民身份的前提。n半政府性机构和企业主要发展经济实用房屋,提供给收入不高、难以在房地产市场上解决住宅的居民。n建筑协会或者是建筑合作社成为住房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n鼓励企业为职工提供近距离的住宅,为外地移民解决住房问题。n这两者建设住宅一方面需要按照政府规划进行,同时可以得到政府组织的抵押贷款以及低税优惠。n德国的法律明文规定:政府可以享有一定份额的城市房地产所有权,建造具有很强福利性的公共住宅,制定公共住宅政策,参与一定的住宅市场活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2)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由于城市中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租床人”的出现,使得很多人居住于恶劣的环境中,很多疾病、传染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大城市中贫困人口的居住区,因为结核病导致死亡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n措施:先是企业后来是德国政府铺设自来水管道和排污水管道,安装取暖设备,到1870年已经有大部分居民都解决了饮用水问题,1910年左右,大部分居民区都实行了统一供暖,室内都建有浴室,卫生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到1871年,全德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煤气作为燃料,使城市的环境卫生条件大大得到改善。n首先是公布食品卫生法,强调饮食卫生;n其次发展基础医学的研究事业,使很多疑难疾病得以治疗;n再次是发展医学教育,增加医药学校和护士学校,壮大医疗卫生队伍,从1887-1909年每万人拥有护士数量由3.1个增加到10.8个,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由3.2个增加到5.1个。(中国1998年万人拥有医生数为16个,拥有护士9.8个)。n城市政府规定,所有的城市居民都必须定期地接受各种预防针。19世纪末,德国的社会医疗事业由城市向农村发展,全德国的居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n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了以地区性保障为主和建立全国统一保障制度:1855年普鲁士首先通过了“穷人权力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照料穷人的义务。该法规规定:每个地区根据居民的人数,对贫困居民实行生活补贴。要求居民之间相互照顾,新的移民只有移民之日起,参加义务帮助穷人的活动,才能够得到有财政补贴的住房。n1870年,德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穷人权力法规”。社会上各阶层普遍参与了捐助穷人的行列,包括中产阶级、一般职员、教师、医生等等,经常性地有人捐助食品、衣物甚至于于住所给穷人。社会上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社会福利组织”,代表穷人接受各阶层的捐助,然后将物品送达穷人手中。第二阶段,德国统一以后,全国性的社会保第二阶段,德国统一以后,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逐步建立。障制度得以逐步建立。n德国统一以后,对穷人的自愿捐助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规范的、以立法的形式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n1883年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项保障制度的议案疾病保险法,保险法规定,疾病保险费用雇主承担2/3,个人承担1/3;n1884年通过了意外灾难保险;n1889年国会通过了老年和残废保险法;n1894年科隆首先建立了全市性的失业保险制度,很快该项制度推及全国。n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城市项农村普及,建立了全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n德国近代史:“劳工安宁是国家统一和国防所必需的”。n为了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质量,德国十分重视大众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n第一,在基础教育方面:得国903年通过了童工法,该法明文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才能够进入工厂就业。德国的义务教育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双方共同承担。n第二,成人教育,创办各种职业学校,收费低廉,被证明贫困的求学者可以享受免费教育。n重视新兴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创新,每年在研究与开发上都给予很多的财政支持。在1900年,德国最大的6家化学公司,雇佣了各类科学家650人,尔同期英国化学工业的前6大企业才雇佣不到40名科学家。19971997年英国、法国、德国主要指标的比较年英国、法国、德国主要指标的比较 人口(万人)面积(万平方公里)GDP(亿美元)人均GDP(美元/人)出口额(亿美元)德国82003523195282605117法国59005515260260502833英国590024122022078102590本章结束,谢谢!第三章第三章 世界城市化历世界城市化历程程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二、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政府的作用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一)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很大,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四)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五)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二)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二)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80018251850187519001925195019751997总人口(百万人)97811001262142016501950250140765829全世界城镇人口(百万人)50608012522040072415642681城市化水平(%)5.15.46.38.813.320.529.038.446.0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百万人)2025404075150285449753753880880城市化水平(%)7.38.211.417.226.139.952.568.677.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百万人)30354040507011527581181118011801城市化水平(%)4.34.34.45.06.59.316.727.238.4(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图1.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图1.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及其占世界城镇总人口比重的变迁及其占世界城镇总人口比重的变迁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180018251850187519001925195019751997城镇人口(百万人)01020304050607080占世界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百万人)发展中国家(百万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n过度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大大快于工业化进程。乡村人口过快地向城市迁移,超过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以至于造成大量人口缺乏就业机会,造成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等城市问题。n过度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n1、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无序流动,缺乏管理;n2、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忽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城市经济又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不能够很好地为进入城市的乡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从而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超前发展的国家基本资料的比较城市化超前发展的国家基本资料的比较阿根廷1997年墨西哥 1997年巴西1999年乌克兰1999美国1999年日本1999年中国2001年城市化水平(%)89748168777937.7人均GDP(美元/人)85703780442075030600322307543元(911美元)城市化不足城市化不足n城市化不足指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控制政策和工业过度分散。n泰国:人均GDP196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21%;n全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200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50%。n作业:n1、做世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与城市化水平相互关系的分析。n2、查阅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郭克莎执笔,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二期。n3、思考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滞后吗?(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1、从中心城市人口的聚散看,城市化可以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五)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高级阶段2、郊区化表现为4次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的浪潮。二、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政府的作用二、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政府的作用n在欧洲工业化的过程中,德国属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用更少的时间走完了城市化过程。得国的城市化起步于19世纪30-40年代,快速发展于19世纪70年代,初步结束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n1、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1、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n首先,1 1、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德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 其次,德国统一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n 普鲁士经济的发展。1850年全德有铁路6000公里,普鲁士有3869公里,占64.5%。n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启动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n1866年普奥战争。n1870年普法战争。n1871年德国统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得到迅速发展。2、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德国的城市化历程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百分点)18413272187141061482262436.1190056373066257054.40.63191062913775251660.00.56195074.50.36198093.90.64199694.50.0.042、德国的城市化历程、德国的城市化历程n1875年德国1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271个,1890年达到394个,1910年进一步增加到576个。n1850年德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3个,到1910年增加到40多个。n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大批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将德国送达城市社会。3 3、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及特征、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及特征。1907年,德国6000万人口,有流动人口290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1/2。许多城市3/5是外地迁移将来的人口。因为流动人口多,长久定居的人口少,大部分人都是依靠租赁房屋生活。产生了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特有的一个群体:“租床人”。约70%是属于近邻流动或近距离迁移,30%是远距离迁移。德国城市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中小城市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典型调查,1905年开姆尼茨城迁入人口4600,其中50%又迁往别的城市去了。产业结构:1899年31:38:31;1913年 23:45:32。就业结构:1858年55:25:20;1913年35:38:27 n初期状态:农民大量进入城市,为了解决居住问题,基本的做法是大量的建设简易房屋,由于房屋简陋,卫生条件很差,加上缺乏城市规划,建筑杂乱无章,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n到19世纪下半叶,政府和企业开始关注并着手解决住房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形成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措施是:n第一,制订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将城市住宅建设纳入城市的综合规划之中,并进行法制化管理。n具体做法:n首先由市长和建筑部门共同起草拟订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n其次,干部该方案,交由全体市民广泛讨论,修改;n然后由地方政府向警察局提出具体的规划和建筑方案。n方案的内容全面而具体,包括改建和扩建老城区,建设新的住宅,对城市街道的走向、宽度、住宅及其他建筑的高度、方向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n允许农民进入正式的、城市统一规划的住房,是化农民身份为市民身份的前提。n半政府性机构和企业主要发展经济实用房屋,提供给收入不高、难以在房地产市场上解决住宅的居民。n建筑协会或者是建筑合作社成为住房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n鼓励企业为职工提供近距离的住宅,为外地移民解决住房问题。n这两者建设住宅一方面需要按照政府规划进行,同时可以得到政府组织的抵押贷款以及低税优惠。n德国的法律明文规定:政府可以享有一定份额的城市房地产所有权,建造具有很强福利性的公共住宅,制定公共住宅政策,参与一定的住宅市场活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2)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由于城市中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租床人”的出现,使得很多人居住于恶劣的环境中,很多疾病、传染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大城市中贫困人口的居住区,因为结核病导致死亡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n措施:先是企业后来是德国政府铺设自来水管道和排污水管道,安装取暖设备,到1870年已经有大部分居民都解决了饮用水问题,1910年左右,大部分居民区都实行了统一供暖,室内都建有浴室,卫生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到1871年,全德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煤气作为燃料,使城市的环境卫生条件大大得到改善。n首先是公布食品卫生法,强调饮食卫生;n其次发展基础医学的研究事业,使很多疑难疾病得以治疗;n再次是发展医学教育,增加医药学校和护士学校,壮大医疗卫生队伍,从1887-1909年每万人拥有护士数量由3.1个增加到10.8个,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由3.2个增加到5.1个。(中国1998年万人拥有医生数为16个,拥有护士9.8个)。n城市政府规定,所有的城市居民都必须定期地接受各种预防针。19世纪末,德国的社会医疗事业由城市向农村发展,全德国的居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n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了以地区性保障为主和建立全国统一保障制度:1855年普鲁士首先通过了“穷人权力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照料穷人的义务。该法规规定:每个地区根据居民的人数,对贫困居民实行生活补贴。要求居民之间相互照顾,新的移民只有移民之日起,参加义务帮助穷人的活动,才能够得到有财政补贴的住房。n1870年,德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穷人权力法规”。社会上各阶层普遍参与了捐助穷人的行列,包括中产阶级、一般职员、教师、医生等等,经常性地有人捐助食品、衣物甚至于于住所给穷人。社会上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社会福利组织”,代表穷人接受各阶层的捐助,然后将物品送达穷人手中。第二阶段,德国统一以后,全国性的社会保第二阶段,德国统一以后,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逐步建立。障制度得以逐步建立。n德国统一以后,对穷人的自愿捐助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规范的、以立法的形式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n1883年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项保障制度的议案疾病保险法,保险法规定,疾病保险费用雇主承担2/3,个人承担1/3;n1884年通过了意外灾难保险;n1889年国会通过了老年和残废保险法;n1894年科隆首先建立了全市性的失业保险制度,很快该项制度推及全国。n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城市项农村普及,建立了全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n德国近代史:“劳工安宁是国家统一和国防所必需的”。n为了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质量,德国十分重视大众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n第一,在基础教育方面:得国903年通过了童工法,该法明文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才能够进入工厂就业。德国的义务教育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双方共同承担。n第二,成人教育,创办各种职业学校,收费低廉,被证明贫困的求学者可以享受免费教育。n重视新兴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创新,每年在研究与开发上都给予很多的财政支持。在1900年,德国最大的6家化学公司,雇佣了各类科学家650人,尔同期英国化学工业的前6大企业才雇佣不到40名科学家。19971997年英国、法国、德国主要指标的比较年英国、法国、德国主要指标的比较 人口(万人)面积(万平方公里)GDP(亿美元)人均GDP(美元/人)出口额(亿美元)德国82003523195282605117法国59005515260260502833英国590024122022078102590本章结束,谢谢!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历程与中国城市化历程与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一、中国城市化历程及其阶段性二、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三、中国城市规模结构偏小四、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大五、中国城市化的质量有待提高一、中国城市化历程与阶段性一、中国城市化历程与阶段性1、城市化历程2、中国城市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三、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及特征三、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及特征19791979年中国进入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年中国进入城市化的初期阶段,世纪末中国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世纪末中国城市化的中期阶段。4 4、第、第5 5次人口普查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次人口普查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中国中国20世纪末城乡人口的增长格局世纪末城乡人口的增长格局200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城镇人口达到45844万人,比前一年增长6952万人,而同年全国人口仅增长674万人,农村人口比前一年绝对减少6278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99年的30.9%迅速增加到36.2%。图1 1952-2000年 中国城乡结构的转换(万人)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8000-6000-4000-200002000400060008000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增长乡村人口增长二、中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进程二、中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进程 1995 1995年世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年世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单位:美元/人、%人均GDP城市人口比重低收入国家(不含中国)下低收入217.6 22.7 中低收入362.2 38.2高低收入630.3 42.3中等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1670 56上中等收入4260 73高收入国家2492375中国(2001)911377城市化的经济障碍城市化的经济障碍n中国城市化滞后源于两大障碍:经济障碍和制度障碍。n城市化的经济障碍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弱质,包括产业结构弱质和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弱质。n城市化滞后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否定。轻工业重工业中国1999年1.560.80日 本1970年0.761.151988年0.741.13中日轻重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中日轻重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较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创造增加值的比重/该产业占用劳动力的比重工业化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递次升级企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大众广泛参与其中城市的规模化发展重工业第三产业城市化轻工业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充实城市化的经济基础完善工业化的环境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4城市化的经济条件 世界大企业与中国同类产业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总规模的比较世界大企业与中国同类产业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总规模的比较 美国通用汽车(1)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779)中国全行业为国外大企业的(%)美国埃克森石油(8)中国石油开采和加工业(1128)中国全行业为国外大企业的(%)美国通用电器(9)中国电器机械制造业(7544)中国全行业为国外大企业的(%)瑞士雀巢(36)中国饮料制造业(3817)中国全行业为国外大企业的(%)美国惠普(41)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166)中国全行业为国外大企业的(%)销售额(亿美元)1781.44484.4830.01006.97485.4448.21004.69396.8839.5495.04179.9436.3470.61543.38115.5利润额(亿美元)67.010.8436.763.717.5027.592.9610.2811.129.618.3628.229.4526.1988.9三、中国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偏小三、中国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偏小n(一)中国关于城镇规模结构的研究n(二)中日10万人口以上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比较n(三)中日10万人口以下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比较n(四)基本结论(二)中日(二)中日10万人口以上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比较万人口以上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比较中国日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合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市个数(个)37(40)48(53)205(218)378(352)668(663)111184115(%)5.5(6.0)7.2(8.0)30.7(32.9)56.6(53.1)100.05.05.038.052.0城市人口(万人)1041943798051581728666252971426811561(%)36.315.328.120.3100.033.89.535.820.91989-1997年各大城市市区总人口的增长年各大城市市区总人口的增长 单位:万人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哈尔滨重庆南京西安大连成都长春市区人口1989年777.8692.1569.8450.2370.7354.4279.8295.9246.9270.8236.9277.6206.91997年1018.6920.1593.8479.1524.1395.7296.5558.4273.3373.5259.7321.9278.81990-1997年增长240.8228.124.028.9153.541.316.7262.526.4102.722.944.371.9青岛鞍山抚顺兰州郑州昆明淄博长沙杭州南昌齐齐哈尔石家庄乌鲁木齐市区人口1989年203.6137.6133.5148.2166.2150.5243.3130.1132.8132.6136.5126.7111.11997年227.2145.5140.9150.7200.0169.7263.0163.4169.3157.0143.0154.6136.11990-1997年增长23.67.97.42.433.819.219.733.336.524.46.527.925.0台州市建制镇与日本台州市建制镇与日本10万人以下市町村规模结构的比较万人以下市町村规模结构的比较 单位:个、万人、%台州日本城镇个数比重市町村个数比重(个)(%)(个)(%)3-10万人54.955718.51-3万人76.891930.50.5-1万人54.985928.50.5万人以下8683.567722.5合计1031003012100(四)基本结论(四)基本结论n1、中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基本合理。n2、中国城镇规模体系的问题是:第一,缺乏3-10万人口的大镇 第二,城市和建制镇的比例太低 3、中国需要降低设市标准中国需要增加城市数量中国需要增加城市数量n日本1995年人口12557万,拥有10万人以上的城市221个;中国1998年有124810万人,近乎于日本的10倍,而只有10万人口以上城市668个,仅为日本的3倍。n日本1995年1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7485万,占全国人口的59.6%,而1998年中国该比重仅为3.0%,其中的差距主要不在于规模结构,而在于城市数量。n日本662个城市2000多个镇;中国663个城市2万个镇,市与镇的比重太低。四、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大四、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城市化水平(%)77.5471.9926.0834.9142.6854.2449.6851.5488.3141.4948.6727.8141.5727.673823.240.2229.75总人口(万人)138210016744329723764238272836891674743846775986347141409079925660286440城镇人口(万人)1072 721 1759 1151 1014 2299 1355 1901 1478 3086 2276 1665 1443 1146 3450 2147 2424 1916 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沿海中部西部全国城市化水平(%)5528.1540.1133.0926.6923.8723.3618.9332.2624.0134.7632.4333.8244.6 33.5 27.7 36.2总人口(万人)8642448978730908329352542882623605256251856219255362243940286661E+05城镇人口(万人)4753 1264 316 1022 2223 841 1002 50 1163 615 180 182 651 23916 14720 7930 45906中国-2000年城市化水平(%)49.7 到 88.4 (6)38 到 49.7 (8)27.8 到 38 (8)18.9 到 27.8 (8)中国-2000人均GDP的地区差异(元/人)11,600 到 34,600 (7)6,900 到 11,600 (6)4,900 到 6,900 (7)2,600 到 4,900 (10)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特征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特征五、需要重视提高中国城市化的质量五、需要重视提高中国城市化的质量n1、城市化的核心载体城市的发展质量,即城市现代化问题;n2、城市化的域面载体区城的发展质量,即城乡一体化问题。n如果说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质量的核心内容的话,那么城乡一体化则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终极目标。(一)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一)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1.指标体系n第一类:经济现代化水平: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n第二类: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万人拥有医生和百人拥有电话机数。n第三类:人的现代化水平:万人拥人在校大学生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居住面积 2.计算方法计算方法n第一步,根据三大类12个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赋予权重,权重之和为100;n第二步,确定各指标现代化的目标值;n第三步,计算中国各级各类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分,计算公式:(约束条件:式中:S: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分;:城市第i指标的实际值;:第i指标的目标值;:第i指标的权重。:表示城市第i指标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SPMQiiiPMii 1PiMiPMiiQin第四步,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价:我们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分为4个等级:A:S85,高度现代化城市;B:60S85,中等水平的现代化城市;C:40S60,初步现代化的城市;D:S40,现代化前期的城市。指指 标标总得分总得分一、经济现代化得分一、经济现代化得分 1.人均人均GDP 2.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3.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人均地方财政支出 4.居民年人均收入居民年人均收入二、基础设施现代化得分二、基础设施现代化得分 5.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 6.百人拥有电话机数百人拥有电话机数 7.万人拥有医生数万人拥有医生数 8.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三、人的现代化得分三、人的现代化得分 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0.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 1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2.每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单位分分元%元元分平米部人册分平米人%吨权权重重100401010812309966309588目标目标值值38624654635193128605030018400501.8北京北京 63.0 24.41813963.01371847221.54.14243.126817.214.83205.444.135天津天津50.8 19.61764745.12109711119.56.33244.111611.712.613222.946沈阳沈阳 48.0 16.61647544.71358493217.76.22536.513013.812.320031.129上海上海 67.2 27.62777246.84490877328.25.05941.343911.413.915415.5120武汉武汉 48.1 17.01653347.7985591315.72.73539.913015.512.232731.925广州广州 67.1 30.93251458.537851125622.85.84747.118013.311.626625.865重庆重庆 32.5 13.6843940.7103054677.92.01022.86911.012.110122.431成都成都 48.7 18.31784849.21217644615.93.82364.011214.515.625820.624西安西安 44.1 15.31241245.9846567012.93.22237.97116.011.133838.145(二)城乡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二)城乡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n1.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n S=1-S1/S2 n 式中:S: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系数n S1: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n S2: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n判断:当S0.5,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状态;n 当0.2S0.5,处于由二元结构状态向城乡一体化过渡的时期;n 当S0.2,基本上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过程。2.恩格尔系数的差异程度。定义: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程度是指乡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减去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之差。(1)当差异程度小于5个百分点时,可以认为城乡居民在生活质量上基本趋于一致;(2)当差异程度在5-10个百分点之间时,生活质量差异较大,属于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时期;(3)当差异程度大于10个百分点时,则认为城乡生活质量还存在很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n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恩格尔系数分级如下:n高品质生活:20%以下;n富裕:20%40%;n小康:40%50%;n温饱:50%60%;n绝对贫困:60%以上。n1993年主要国家的恩格尔系数:n美国为11.4%,日本19.9%,韩国29.7%,法国18.3%,英国20.7%,菲律宾57.3%,印度53.0%。中国中国2000年恩格尔系数的地区差异年恩格尔系数的地区差异 单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城镇居民36.340.134.934.934.540.739.438.444.241.139.245.744.743.034.736.2农民38.140.139.548.644.846.545.444.344.043.543.552.548.754.544.249.7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全国城镇居民38.337.238.639.949.341.541.543.040.346.335.837.640.935.736.839.2农民53.254.249.855.456.953.654.662.759.079.343.548.457.948.850.050.1第三章完第三章完谢谢!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n一、城市化与制度创新n二、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与城市化n三、新工业化时期的制度创新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n四、构筑有利于城市化的制度框架一、城市化与制度创新一、城市化与制度创新n城市化与制度安排n(一)直接作用于城市化的具体制度 n(二)通过工业化作用于城市化的具体制度 城 市化 的制 度框架工业化的具体制度安排民间资本的积累机制 财政税收制度 投融资体制 市镇设置的法律制度 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 企业制度 土地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就业制度 户籍制度城市化的具体制度安排二、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与城市化二、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与城市化n(一)计划经济体制把城市化限制在非常狭窄的渠道之中n(二)城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低下n(三)以重工业为核心的投资体制,决定了一系列不利于城市化的相关制度安排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道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的具体制度工业化的具体制度狭 窄的 城镇 建设 投资 渠道排 斥民 众进 入投 资领域城 乡分 割的 户籍 管理 制度面 向城 镇的 就业 制度面 向城 镇的 社会 福利 制度低工资制度投投资资于于重重工工业业限制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人口难以进入城镇对社会服务需求少吸收劳动力能力低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低封闭式的城市化道路狭窄,水平低下三、新工业化时期的制度创新三、新工业化时期的制度创新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n(一)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 n(二)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 n(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n(四)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 (一)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一)就业制度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