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265846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煜专题阅读引 言 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细数我国历代君主,能文者众,但诗词作品能流传后代的则寥寥无几。清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共达43392首,一人可敌全唐诗48900首,以诗的数量来说堪称举世“诗帝”,然而时至今天,竟无一首传世。而一千年前在位仅15载的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只写了三十五首阕词,却能流传千古,这不是异数,而的确都是至情至性之作,动人心弦,流芳百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几乎人人都能传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个个皆知。人物简介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一、李煜悲剧皇帝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李煜出生在了一个帝王之家,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李煜不适合做皇帝,正如宋朝的徽宗。他也无意于皇位,但命运却偏偏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他们不是夭折,就是病死。就这样,不想作皇帝的李煜,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接受任何政治培训的条件下,登上了大位。此时的南唐岌岌可危,这“危”在他父亲李璟在位时就已出现。他继位时宋已代周,南唐对宋称臣,颓势已就,无法挽回。而李璟也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种,喜欢摆弄文字,从他现存的四首词中,可以看出危机已很严重,故字里行间除了“愁”,便是“恨”。 然而,有着一副纤弱柔肠,习惯吟风弄月的李煜,如何能整军治国?他想复兴国家,只可惜能力不济,于是整日与莺歌燕舞,琴棋书画为伴,在对宋的委曲求全中度过了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宋灭南唐后,被封为违命侯。“此时朝夕只以泪洗面”,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何等的悲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何等的凄凉两年的囚徒生活,李煜是在泪雨与愁雾中度过,到了他的虞美人一下子将家“愁”国“恨”推到了顶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不愿意了,于是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命其大儿子楚王元佐送去放有“牵机药”的寿酒,把他送上不归路。我们可以想见李煜颤微微的举起酒杯时那写在脸上的无奈的表情,他是不是有些后悔,他一定还有好多的话要说,还有好多的情要诉,可他于是猛然举起了酒杯,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他的“愁”,他的“恨”。短短的两载时光,李煜的文学天才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说李后主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许真能成为一代词宗,可老天偏偏使他成为了皇帝,而且是一个亡国的败家子。但无论怎么说,李煜总有他的特别之处。政治家称其为落孱之君,历史学家称其为末路之王,小说家说他是风情万种,文学家说他是绝代词人。二、从人生的变迁看李煜词风的转变974年秋,宋军攻破金陵,南唐灭亡,作为皇帝的李煜离开了我们,然而作为词人的他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我们可以将974年作为李煜词创作的分水岭,而将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一)前期创作-绮丽奢华,流露命运哀愁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虽然,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但是也有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他的“愁绪”在这些作品中已经出见端倪。自小生活在皇宫的李煜,更比一般人更早懂得爱恨情愁。“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王国维人间词话)皇子在这里鲜活成一首首爱情小令一种并非只为美丽的流动所陶醉,而是灌输入人生的感觉,又报偿以文化精气的大融注。从少年便对词充满灵性的皇子,因这灵性的催动和包围所哼起来的爱情小令,自然充满了无限感动。李煜是个浪漫多情的人: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櫻花随春去而掉落满地,但相思却依然恼人,台阶前的明月高挂,照着坐卧在象牙床而斜倚薰笼的愁人儿,但只令人愁上加愁,就好像去年的今日一样。佳人只因相思苦而无心整理散乱的头发,而脸色也显得憔悴无光彩,泪沾湿了衣裳,却无人怜爱,唉!有谁能了解相思的滋味呢?夜晚,帘外的芭蕉在雨声中又奏响了催人泪下的情曲,他的思念便流成一首美丽的长相思:云一朵,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长相思)通过这些看出,李煜即便处在甜蜜的爱情里,他的词也会透着一种凄楚,一种哀愁。这与他从小在皇宫长大不无关系。他看者南唐的日益衰败,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助而又柔弱的他只有将感情寄托于外物或者外人。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恋人身上。他逃避着父皇留下的烂摊子,一心扎身于温柔乡中。而他生来又是多愁善感的,他留恋于眼前的美好更怕失去。爱情,为他筑就了心灵的乐园,只要有娥皇的相伴,有文化的围绕,他的人生就得到满足。而他的词中流露出的哀愁,正是怕这种满足与美好转瞬即逝。这期间他的词大多辞藻华丽,不甚成熟,所忧愁的也不过是情爱之事。虽然写爱的作品很多,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名句以此来描写爱的坚贞,但李煜前期的香艳风流篇却又不如李商隐深刻,崇高。再说到精神呢,可以想见,一个说话不算话,宁愿做臣虏的君王会有什么崇高的精神?对大好河山,他很爱,却无能为力,拱手让人;对于黎民百姓,他根本顾及不到,在他心中没有帝王应尽的责任,没有人民疾苦,大概只有贪图享乐吧!对于自己他大有自欺欺人的倾向,何来精神呢?于是,我认为后主前期作品中无精神可言,除了在艺术上的成就,其他就不值一提了。(二)后期创作-哀怨缠绵,尽抒亡国家恨随着娥皇、母亲的相继离去,李煜开始将自己的心寄托于国家,而当时的南唐、荆南:亡了;后蜀:败了;国库:空了。奋起挽回国运颓势,做一个角逐于五代十国的霸王?不能。他,只是一介书生,风流文人。于是,他想到了佛祖。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李煜,这一生中经历过悲喜两重天生活的人,在尽享宫廷的奢靡后,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困难、最耻辱的日子。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更是他诗词创作的巅峰时刻。李煜当上偏安皇帝,开始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由对外界事物的描绘转入内心情感的表白,抒写孤独、惆怅和无奈等难以明言而又牵肠挂肚的茫然心绪和抑郁情怀,显得格外沉痛。南唐亡国后,李煜的词总散发出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愁。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到“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直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那埋藏心中的滚滚愁绪,正如奔流才春水一发不可收。“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李煜入宋后在汴梁写下了这首词。此时的李后主是经历大苦恼、大伤痛的伤心人,所作之词,都是用泪水写成的。此词写梦归故国和梦醒后的悲哀,字字句句都凝着血泪。被俘入宋以后,李后主已深刻地意识到人生难免痛苦,但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独有自己这么不幸悲惨?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酿苦酒?他似乎没有思考,至少在词中,他对自己的人生痛苦,既不埋怨,也不控诉,又不忏悔,只是一味地呻吟。后主晚期的词作,就像是一杯杯浓浓的毫无杂质的苦酒。梦,常常是现实的替代性补偿,现实中无法回归故国,只好在梦中回归。然而美梦短暂而虚幻,一梦醒来,更加深了失落的痛楚。梦既不长,转而追忆欢乐的往事,而往事已成空,追忆过后又是深深的失望。后主真是好痛苦啊!国破离家,被禁汴京的南唐后主李煜诉出了亡国、离家之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诗词中写到离愁,往往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或写愁之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词中并未点名,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这种独特而真切的感觉,可谓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共鸣。“剪不断,理还乱”,是以丝喻愁。各种感情思绪缠绕在一起,使词人无法用正常的思维审视人间万物,只能任凭一股离愁别绪来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所以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恰当地表达了这种一时间莫可名状的惆怅迷惘之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经没有眼泪,泪水早已在漫长的独居生活中磨失了。不能反抗,无力反抗,李煜已学会将感情深埋心中,不显露一点点。寂寞清冷的日子里,是什么,在支撑着生的信念呵!当女英泪流不止,哭着倒在他的怀中的时候,当自己的旧臣徐铉奉着赵家帝王的旨令来看他的时候,当他在明德楼下强忍着泪水的时候,惟一伴着他度过漫漫长夜的,只有词,这令他沉醉误国又在他孤苦无助时默默伴着他的词啊!满腔的愁绪此时已到及至,它随着一江春水奔流而出,饱含了后主的郁积,怨怒与撕心裂肺的痛。“春花秋月”何时才是尽头?春花是明艳的,秋月是莹朗的,可在他眼中,这都是应当诅咒的,他希望这种日子结束,这种诅咒是一种激奋之言,在极度的厌恶和怨恨之中。“不堪回首”一则是故国山河破碎的不堪回首,二则是自己悔恨的不堪回首。这不堪回首中,有哀怨,有悔恨,有痛心,正因为如此,才易产生最强烈的感染,引起最广泛的共鸣。“雕栏玉砌应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后主用生命换来的佳句。自问,自答,生动。一个鲜明的比喻:愁如春水,顿见滔滔不绝之势。一个“恰”字,烘托出这滔滔不绝的气势,使之不断上涨的形势,极富动感,而“向东流”,又使那滔滔不绝之势尽现纸上。虽然这两句似乎常白之话,可是却意味深长。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正是李煜词中少有的。而且在这首词中,我看见了一个新的李煜,他虽然愁苦万分,可是他已经会用心去怀念故乡,更难得的是他会为自己过去之情就足可看出,他已经成熟多了。三年的亡国经历,使他改变了去多,无心去写那风花雪月,无心去吟风弄月,无心去求神拜佛了。这对李煜而言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但如果一谈到精神,我们的后主还是缺了很多,他的思想虽然重生,学会了珍惜快乐时光。可是他仍旧是李后主,他的脑袋中帝王生活是主流,人民是支流,因为他的思想还有着时代的局限性,这是客观的。 三、李煜词的艺术魅力(一)寄意深远,感人至深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书。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苏鲁支语录)。这就是说只有作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家情感的最真流露,才会使其作品真实感人,才能打动读者。而“后主词真所为以血写书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李煜被囚后屈辱的生活使他体味到常人所体味不到的那种生活滋味,这就使他把悲伤表现得分外真切,格外沉重,进而在感情上震撼读者扣人心弦。我们来看其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综观全词,完全是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词中充满悲恨激楚的感伤色彩。其感情是那样的纯真而深挚,又是那样的强烈而浓厚,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直抒亡国之恨,真可谓史所罕见。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这首词便是这样的不朽作品。李煜的相见欢、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等,哪首词不是他用心写成的血泪文字呢?袁枚说得好:“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随园诗话),李煜的词便是出自赤子之心。(二)白描手法、率直纯真李煜的为人是不假雕饰的,他的词风也恰如其人,以纵情任性、自然率真见长。清周济介存论词杂著曾以“粗头乱服,不掩国色。”这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李煜词的风格。王国维人间词话更以“神秀”二字来概括李煜词的特色,都是很精辟的。李煜的这种词风一直贯穿在他整个创作历程中。他前期词的创作摈弃了“花间词”浓艳纤巧的作风,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生动鲜明的形象,抒写真率真实的情感。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他和小周幽会后,真率的写出了“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的词句,表现得那样纯真和无所顾忌。后期的词往往以白描取胜,纯任性灵、直抒胸臆。那种追怀往事的身悲巨痛,那股怀念故国的长恨浓愁,那份体悟人生的大彻大悟,一切多仿佛是从心腑流淌而出,那样自然真率而有真挚感人。如他坦率的自问自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自成一种风格。(三)形象鲜明,高度概括李煜词就是善于塑造形象的,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一定的现实生活。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塑造了一个少女形象,她多情而大胆,为了爱,她做出了封建礼教所不容许的行为。“手提金缕鞋”的形象,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李煜的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一些看来似乎简单的句子里却含有丰富的内容。它概括了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等。人们从这些共同事物中容易引起共鸣,或者也有类似遭遇的人,又凭借他的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了。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这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词,这种思想感情就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概括了多少他乡做客人的共同感受。最后一句“天上人间”,高度概括了后主今昔生活的对比。在对李煜及其词的研究中,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能以真挚的态度面对人生,表达出生命个体赤足踏过人生长河时的心灵感受。他的欢乐、他的忧伤,当他面对清纯人生的天真与惬意,当他被激流冲刷时的惶惑与悲哀,词人的这些感受,在他的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人们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一颗真诚的心的跳动,给人们一份欣喜、一份沉思、一份美的感悟。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词的情感基调都有着一抹抹不去的哀愁。从青年时期的情愁到国势衰落再到亡国后内心的悲楚,他的词永远与他内心的感受形影不离。他从着人类共有的情素里舀水。它不仅是凄清,而且是悲慨,不仅是沉着而且是郁结。它感慨深沉,意境扩大,超过了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的开山。这真是用血泪写成的词。他的感情从最欢乐到最痛苦,他的才华又能把感情尽情发挥出来,所以成就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遗产。结 束 语李煜的词之所以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我认为主要在于真实。他的词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这一点在后期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这就是李煜,一代词人李煜。作为一国之君,亡国时,左右思量,最终没有以身殉国;结果沦为阶下囚,却把他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成了词的绝唱,用单纯明净而颇富意味的词语,用真实生活与真率情感千锤百炼的结晶,成就了他一生的献祭。功名都随流水去,惟有词传世失落的帝王词宗记南唐后主李煜题记疏星夜迢迢,孤灯下,寂寞伤旧都。空房笙也寒,风雨相促,漫漫愁吐!空叹息,春花秋月夜,往昔不堪顾。烛明香暗,深楼紧锁,世事成空,南唐故主。高楼岂堪倚?夜长人何如,逝水何复。遗恨悠悠乱书,销魂蚀骨。难掩词宗风,俯仰今古,错为君主,苍天遗误。情至不堪言处,郁郁难抒!一轮孤月悬挂在青空,暗透忧伤的背景中,是谁独上西楼?剪不断的是情愁?是离愁?幽幽长叹响彻了千年前的那个夜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雁孤鸿,隐隐的传来声声泪打的琵琶,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风里花落谁是主?思悠悠,恨悠悠。音容闲雅的你,同所有的诗人一样不凡,你爱诗,爱酒,爱美人,你纵情声色中,挥霍着你理想中一个诗人的潇洒与风流。可你独独忘记了你的江山。你骨子里文人的天赋与风采终于捱不过命运的捉弄。你是“词中之帝”,可悲的是,你的真实身份却是南唐后主!瓦冷霜雪,雁鸣凋零,微冷的夜风似乎还携带着昨日故国门扉的那一抹朱红。你还依稀记得“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那时的你是何等的尊贵,何等的逸乐?你在花明暗笼轻雾的夜晚里,偷会佳人;你在风花雪月的美景中,一曲霓裳听不尽;你在奢靡铺张的胜筵上,瘫倒在妃嫔的怀里。朦胧的醉影仿佛还未散尽,丝竹的喧嚣似乎还未沉寂,迷醉在歌舞升平的你啊,又岂知日后的去国之苦?你错误的将一个诗人的浪漫全部融入了庄严残酷的政治舞台。你想在宫廷寻找诗人可以涉入的足音,却不料用帝王的奢靡代替了“竹影摇窗荷香,鹂转柳丝青”;你在雍容妍丽的前台轻唤着弹箜篌的爱人的芳名,却不知身后早已聚满了可以随时湮灭你的滔天巨浪!你太天真的以一个诗人的完美视角去俯视天地间的苍生还有你的王朝,在宋兵逼入你最后的据点之,你竟然号召百姓放弃抵抗,而去向苍天祈福,希望那虚无的神挽救你注定要陨灭的昙花一现的王朝!你骨子里满是诗人的天真与浪漫,又是怎样的错缘令你失落在根本容不下你的帝王之家!你奇特的幻想,敏感的内心,华丽的才章注定你必定只能活在自己理想的世外桃源,而上天却将你遗弃在黑暗世俗的亭台楼榭!也许你只想凝视一个女子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抚一段琴,燃一段香,可是转身却只有娇丽献媚的妃嫔取宠的艳舞;也许你只想信步闲庭在积水空明的深院悄悄吟诵古今词章,可是抬眼间只有金瓦朱墙默默的注视着你。你无奈的意醉情迷在花红酒绿中,可是,一个南唐却无辜的陪你送葬!深深的庭院,空空的幽堂,沧海横流,尘世变幻,曾经的你何曾料想最后的岁月竟会是如此孤苦无依。你飘摇在凄风苦雨的班驳世事中,也会想起,你也曾是一国的君主啊!而今那似曾相识的古典的纸窗,却成为阴森的壁垒,临窗而筑的楼阁,已幻化成禁锢一生的牢笼。庆祝得胜的丝竹还在隐隐飘荡,在你看来却无疑是悲凉的悼曲。“别来春半,触目愁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你深深的追悔你错误的一生,你是否还在恨苍天为何将你生在帝王之家?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河山就这样毁了啊,从此南唐只存在于海市蜃楼,从此南唐只成为你一个不可触摸的伤痛。多少恨,昨夜魂梦中!世事漫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你恍恍惚惚的接受了一段错缘,终于清醒了的时候却已是“流水落花春去也”。霜风凄紧,江山冷落,残楼当照,你默然的一任珠帘闲不卷,独倚栏杆,还与韶光共憔悴,谁言堪看?你将你悲痛欲绝的眼泪融入了哀婉动人的诗句中,你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场人生游戏的苦果。你将你苍茫的心事,托付给清冷皓月,落花流水;你将你寂寞的情怀,投入深暗幽夜,辛酒孤泪。“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你空虚的躯体尚在,可是你的灵魂早已经飞回了遥远的江南去了吧?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纵情又如何?你回顾着不堪回首的过去,伤感着旧日的种种,终于叫来相识的群妓,一遍又一遍的吟唱着你痛苦失落的内心: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的才华,你的痛苦,你的悲哀,你天才的一切,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解放,这千古的绝唱留下你一代词宗的英名,也最终送你归尘。当使者的毒酒呈到你的唇边,你轻轻的一惊,随即充满释然的一饮而尽,你终于了结了你一生的错孽。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你无辜的转入了一段历史的错孽。你是一个喜欢伤风感月的风流才子,“憔悴年来甚,萧条亦自伤,风戚侵病骨,雨云咽愁”;你是一个写词登峰造极的诗人,“多少恨,昨夜魂梦中”;你是一个厌倦政治的君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你是一个投错了帝王胎的词宗,“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你是一个彻底失败的君主,可是谁又愿意忍受一个破碎的现实,书写泪飞的情怀?历史错选了你作君主,并无情的给了你一个破碎的结局。“不是威武帝王相,一生多情叹诗才。”尘埃已尽,硝烟无影,你衣袂飘飘彷徨落寞的背影,到底应该是一个南唐的悲哀,还是一种文化的幸运?千古才情话李煜或许,你本就是为孤独而生。在那琼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宫中,你寂寞的心绪一直深深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任谁都无法看透。而你,也只能用那凄迷华美的文字来诉说。都说你醉心于填词作赋,沉迷于歌舞升平,殊不知那仅仅只是你排遣寂寞的方式而已!也许是巧合,正当你厌倦莺歌燕舞的时候,宋人的干戈击破你的家国山河。于是,你成了无家可归的亡国之君。“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要离开了,你只能无奈地望一望自己的凤阁龙楼和玉树琼枝。你本不想走,作为一个儿子,你要在李家的庙堂里守侯着先人的宗位,以尽孝道。可是你不得不走,“未曾识干戈”的你再也无力回天了,宋人的金戈铁马让你无可奈何。几个娇小的宫娥远远地望着你,也算是为你送别吧!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因为你知道:纵然你是绝代的才子书生,也逃不脱臣虏于人的命运。东京城里的一座小院便是你违命侯的最后归宿,这儿竟然成了你亡国之君的牢笼。小楼昨夜顿起的萧瑟东风勾起了你思乡的愁绪,想家的感觉和寂寞的空虚足以吞噬掉你的灵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这孤独的小楼里,你终日用泪水冲刷脸庞。风把那泪珠吹到面前的纸笺上,浸透文字,化作了一条长恨而东的江水,汩汩不息地流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也许,只有在梦中,你才能找到回家的感觉,找到一晌的欢乐。可是当梦醒的时候,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小楼里的孤灯长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曾经黄袍裹身的帝王生活都已一去不返了。所有的浮华都已退却,剩下的只是一个词客凭栏思乡,没有人会相信你曾是一个帝王。因为落寞,你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沧桑。自从踏上宋人的囚车,你就已经注定与你的无限江山决别了。所以,你只能再等一个轮回,在下一个五百年后再见你的家国山河!不过,下次你一定要做一个文人,用笔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非生于帝王之家。因为你“做个人才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天上人间”就是你南唐后主的宿命吧!萧瑟的东风吹得你难耐“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寂寞,挥笔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也许你开始怀念曾经的歌舞升平了,于是你让宋室的歌女为你唱这满是愁绪和幽怨的词句。你凄婉的词句和铮铮作响的思念旧国之心,惊扰了宋室王者的好梦,搅得他心烦意乱。于是,他便赐了一壶酒,让你到黄泉路上寻访你那已成为烟萝的玉树琼枝。你就这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了,在河水的流淌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金鸾殿。两岸的景致渐渐模糊了你的双眼,一切都在河水的流淌中消逝得虚无缥缈了,而你,也在河水的淙淙之音中沉沉睡去。梦中,你回到了属于你的文字故乡。李煜诗词名句浪淘沙: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襟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上,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