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265674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6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禅宗思想的科学解读援引科学,实证禅道援引科学,实证禅道周昌乐教授周昌乐教授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国故新论之五周昌乐教授国故新论之五提提 纲纲 禅宗是什么?禅宗是什么?禅宗看待世界万物的观念是正确的禅宗看待世界万物的观念是正确的吗?吗?禅宗为什么使用奇特的言行来启发禅宗为什么使用奇特的言行来启发后学?后学?禅修者真的能够达到禅定状态吗?禅修者真的能够达到禅定状态吗?在科学昌明的当代社会需要禅宗吗?在科学昌明的当代社会需要禅宗吗?一、禅宗思想的简要论述一、禅宗思想的简要论述 早期禅法:早期禅法:心经心经、楞伽经楞伽经 三祖僧桀与三祖僧桀与信心铭信心铭 牛头禅系:牛头禅系:心铭心铭 六祖惠能:六祖惠能:坛经坛经、金刚经金刚经 石头系与马祖系石头系与马祖系 所谓一花五叶所谓一花五叶中国禅宗思想体系示要中国禅宗思想体系示要 佛性论佛性论 成就佛果成就佛果 万法唯识万法唯识解脱论解脱论 即心是佛即心是佛 认识论认识论 息心见性息心见性 理入行入理入行入 心性论心性论 顿悟顿悟 明心见性明心见性 自性自性 方法论方法论 回归实践回归实践禅宗宗风分流示要禅宗宗风分流示要 慧能 南岳怀让 荷泽神会 青原行思 马祖道一 圭峰宗密 石头希迁 沩仰 临济 法眼 云门 曹洞禅宗公案举例禅宗公案举例 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作么生出得和尚作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应泉召大夫,陆应诺诺。泉曰:。泉曰:“出也。出也。”陆从此开解,陆从此开解,即礼谢。即礼谢。五灯五灯:217禅宗公案举例禅宗公案举例 昔有老宿,畜一童子,并不知轨则,有昔有老宿,畜一童子,并不知轨则,有一行脚僧到,乃教童子礼仪。晚间见老宿外归,一行脚僧到,乃教童子礼仪。晚间见老宿外归,遂去问讯。老宿怪讶,遂问童子曰:遂去问讯。老宿怪讶,遂问童子曰:“阿谁教阿谁教你你?”童曰:童曰:“堂中某上座。堂中某上座。”老宿唤其僧来,老宿唤其僧来,问:问:“上座傍家行脚,是甚么心行上座傍家行脚,是甚么心行?这童子养这童子养来二三年了,幸自可怜生,谁教上座教坏伊。来二三年了,幸自可怜生,谁教上座教坏伊。快束装起去。快束装起去。”黄昏雨淋淋地,被赶出。黄昏雨淋淋地,被赶出。五灯五灯:363禅宗公案举例禅宗公案举例 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正恁么时如何?”主曰: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女子举似婆。婆曰: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祗供养得个俗我二十年祗供养得个俗汉汉!”遂遣出,烧却庵。遂遣出,烧却庵。五灯五灯:366禅宗公案举例禅宗公案举例 师有一日向七岁兒子云:师有一日向七岁兒子云:“老僧尽日来心造,与老僧尽日来心造,与你相共论义。你若输,则买糊饼与老僧;老僧若输,你相共论义。你若输,则买糊饼与老僧;老僧若输,则老僧买糊饼与你。则老僧买糊饼与你。”兒子云:兒子云:“请师立义。请师立义。”师云:师云:“以劣为宗,不得诤胜。老僧是一头驴。以劣为宗,不得诤胜。老僧是一头驴。”兒子云:兒子云:“某甲是驴粪。某甲是驴粪。”师云:师云:“是你与我买糊饼。是你与我买糊饼。”兒子兒子云:云:“不得和尚,和尚须与某甲买糊饼始得。不得和尚,和尚须与某甲买糊饼始得。”师与师与弟子相争,断不得。师云:弟子相争,断不得。师云:“者个事军国事一般,官者个事军国事一般,官家若判不得,须唤村公断。这里有三百来众,于中不家若判不得,须唤村公断。这里有三百来众,于中不可无人。大众与老僧断:宾主二家,阿那个是有路?可无人。大众与老僧断:宾主二家,阿那个是有路?”大众断不得。师云:大众断不得。师云:“须是具眼禅师始得。须是具眼禅师始得。”三日以三日以后,沙弥觉察,买糊饼供养和尚矣。后,沙弥觉察,买糊饼供养和尚矣。祖堂祖堂:592禅宗公案举例禅宗公案举例 温州净居尼玄机,温州净居尼玄机,乃往参雪峰。乃往参雪峰。峰曰:峰曰:“汝名甚么汝名甚么?”师曰:师曰:“玄机。玄机。”峰曰:峰曰:“日织多少日织多少?”师曰:师曰:“寸丝不寸丝不挂。挂。”遂礼拜退,才行三五步,峰召曰:遂礼拜退,才行三五步,峰召曰:“袈裟角拖地也。袈裟角拖地也。”师回首。峰曰:师回首。峰曰:“大好寸丝不挂。大好寸丝不挂。”五灯五灯:94 禅宗公案举例禅宗公案举例 师问二新到: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云:“不曾到。不曾到。”师云:师云:“吃茶去。吃茶去。”又问又问那一人:那一人:“曾到此间否曾到此间否?”云:云:“曾到。曾到。”师云:师云:“吃茶去。吃茶去。”院主问:院主问:“和尚,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师云:“院主院主!”院主应院主应诺。师云:诺。师云:“吃茶去。吃茶去。”古尊古尊:244禅宗公案举例禅宗公案举例 有僧侍立,师(黄龙慧南)顾视久之问曰:有僧侍立,师(黄龙慧南)顾视久之问曰:百千三昧,无量妙门,作一句说与汝,汝还信百千三昧,无量妙门,作一句说与汝,汝还信否?对曰:和尚诚言,何敢不信!师指其左曰:否?对曰:和尚诚言,何敢不信!师指其左曰:过这边来。僧将趋,忽咄之曰:随声逐色,有过这边来。僧将趋,忽咄之曰:随声逐色,有甚了期,出去!一僧知之,即趋入。师理前语甚了期,出去!一僧知之,即趋入。师理前语问之,亦对曰安敢不信。师又指其左曰:过这问之,亦对曰安敢不信。师又指其左曰:过这边来。僧坚住不往。师又咄之曰:汝来亲近我,边来。僧坚住不往。师又咄之曰:汝来亲近我,反不听我语,出去!反不听我语,出去!指月指月:935何为禅宗心法何为禅宗心法清凉澄观国师云:清凉澄观国师云:至道本乎一心,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心法本乎无住。注:即所谓注:即所谓金刚经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闻此言而解悟。而生其心。六祖闻此言而解悟。二、二、色空观念的正确性说明色空观念的正确性说明 禅宗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禅宗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禅宗的这种色空思想能够有效禅宗的这种色空思想能够有效解释我们的物理世界的真实情况吗?解释我们的物理世界的真实情况吗?我们的宇宙万物真的如禅宗色我们的宇宙万物真的如禅宗色空无二观念所能说明的吗?空无二观念所能说明的吗?物质存在性的物理学观点物质存在性的物理学观点在物质存在性方面,量子场论的在物质存在性方面,量子场论的观点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认识:观点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认识:(1)就我们日常感知而言,物质的)就我们日常感知而言,物质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2)就微观的)就微观的粒子而言,他们的存在又是依赖于粒子而言,他们的存在又是依赖于(主观)观测的;(主观)观测的;(3)对于没有物)对于没有物质的真空,却可以充满质的真空,却可以充满“生机生机”,依然会造成可观测的效果。依然会造成可观测的效果。“量子泡沫量子泡沫”的生灭解释观的生灭解释观量子场论引入时空量子化的概念,量子场论引入时空量子化的概念,从而可以解释真空中物质粒子生生灭灭从而可以解释真空中物质粒子生生灭灭的过程。由于量子的不确定性,粒子可的过程。由于量子的不确定性,粒子可以从以从“无无”中而生,格里宾:中而生,格里宾:“如果说如果说在足够短的时间之内,粒子的可用能量在足够短的时间之内,粒子的可用能量具有内禀的不确定性,具有内禀的不确定性,那么就没有,那么就没有理由阻止整车的粒子理由阻止整车的粒子“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地出地出现,随后又相互复合而消失。现,随后又相互复合而消失。”物质存在性的禅宗观点物质存在性的禅宗观点主要源自佛教的般若性空观,其代主要源自佛教的般若性空观,其代表思想主要反映在表思想主要反映在肇论肇论之中。特别之中。特别是其中的是其中的“不真空论不真空论”(应解读为(应解读为“不不真真 空论空论”)篇,便是用中观双遣方法)篇,便是用中观双遣方法来论述万物不真为来论述万物不真为“空空”的思想。这里,的思想。这里,禅宗空论也讲物质没有真实性,也讲万禅宗空论也讲物质没有真实性,也讲万物为空,但却很好地处理了空无与色有物为空,但却很好地处理了空无与色有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解释物理世界的本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解释物理世界的本性。性。肇论肇论中的中的色空观色空观 肇论肇论:“诚以即物顺通,故物莫诚以即物顺通,故物莫之逆。即伪即真,故性莫之易。性莫之之逆。即伪即真,故性莫之易。性莫之易,故虽无而有。物莫之逆,故虽有而易,故虽无而有。物莫之逆,故虽有而无。虽有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无。虽有而无,所谓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如此,则非无物也,物非真所谓非无。如此,则非无物也,物非真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经云,物。物非真物,故于何而可物。故经云,色之性空。非色败空,以明夫圣人之于色之性空。非色败空,以明夫圣人之于物也。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割以求通物也。即万物之自虚,岂待宰割以求通哉。哉。”都序都序论色空关系论色空关系 宗密在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就讲得中就讲得很明白:很明白:“真空者,是不违有之空真空者,是不违有之空也。也。妙有者,是不违空之有也。妙有者,是不违空之有也。”宇宙宇宙“零点能(场)零点能(场)”当作如是观。当作如是观。“何者?以未学人,根器渐钝,互执空何者?以未学人,根器渐钝,互执空有,故清辩等破定有之相令尽,彻至毕有,故清辩等破定有之相令尽,彻至毕竟真空,方乃成彼缘起妙有;护法等破竟真空,方乃成彼缘起妙有;护法等破断灭偏空,意存妙有,妙有存故,方乃断灭偏空,意存妙有,妙有存故,方乃是彼无性真空。是彼无性真空。”落浦落浦浮沤歌浮沤歌状状“量子泡沫量子泡沫”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中漂漂见沤起。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中漂漂见沤起。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外明莹,内含虚,内外玲珑若宝珠。外明莹,内含虚,内外玲珑若宝珠。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只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只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权将沤体况余身,五蕴虚攒假立人。权将沤体况余身,五蕴虚攒假立人。解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解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都序都序论主观依赖性论主观依赖性 禅源诸诠集都序禅源诸诠集都序还有:还有:“心境互心境互依,空而似有故也。且心不孤起,讬境依,空而似有故也。且心不孤起,讬境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现。心空即境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现。心空即境谢,境灭即心空。未有无境之心,曾无谢,境灭即心空。未有无境之心,曾无无心之境。如梦见物,似能见所见之殊,无心之境。如梦见物,似能见所见之殊,其实同一虚妄,都无所有。诸识诸境,其实同一虚妄,都无所有。诸识诸境,亦复如是。以皆假讬众缘,无自性故,亦复如是。以皆假讬众缘,无自性故,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无不是空者。”这种生灭论,中国南北朝的慧这种生灭论,中国南北朝的慧远在远在大智论钞序大智论钞序中说的更加明中说的更加明白:白:“生涂兆于无始之境,变化构生涂兆于无始之境,变化构于变化之场。咸生于未有而有,灭于变化之场。咸生于未有而有,灭于既有而无,推而尽之,则知有无于既有而无,推而尽之,则知有无回谢于一法,相待而非原;生灭两回谢于一法,相待而非原;生灭两行于一化,映空而无主。行于一化,映空而无主。”慧远的生灭论慧远的生灭论 因此,在禅宗看来,一切法都在刹那因此,在禅宗看来,一切法都在刹那生灭变化之中,法法都是迁流变动不居生灭变化之中,法法都是迁流变动不居的。于是,的。于是,“一切法,是刹那的生灭无一切法,是刹那的生灭无常,是空寂的无有自我。常,是空寂的无有自我。”正因为这样,正因为这样,才会将空与色、有与无相互关联。所谓才会将空与色、有与无相互关联。所谓缘起即性空:缘起即性空:“佛法认为有,是如幻的佛法认为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空,缘起假有,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空而不碍其有。是无实的自性本空,空而不碍其有。”一切都是一切都是“刹那造作,还复漂沉。刹那造作,还复漂沉。”禅宗生灭思想禅宗生灭思想物质是什么?从量子场论的观物质是什么?从量子场论的观点看,物质就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点看,物质就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能量场中能量不均匀表现的式,是能量场中能量不均匀表现的反映。不管是从严格意义上还是象反映。不管是从严格意义上还是象征意义上讲,物质都可以看作是一征意义上讲,物质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波,当物质波被当作种波,当物质波被当作“粒子粒子”看看待时,其表现就是一种待时,其表现就是一种“孤波孤波”。量子场的整体关联性量子场的整体关联性物质作为波就必然是变动不居的,物质作为波就必然是变动不居的,这就是量子场中粒子不停的生生灭灭过这就是量子场中粒子不停的生生灭灭过程。因此物理世界在本质上讲是能量场,程。因此物理世界在本质上讲是能量场,物质可以消灭,但能量必须守恒,物质物质可以消灭,但能量必须守恒,物质之能作用于主观之心(测量)就塌缩为之能作用于主观之心(测量)就塌缩为物质之态,表现为物质的一种物质之态,表现为物质的一种“存在存在”,其与能量场同显。其与能量场同显。量子场论的结论量子场论的结论就像大海中的水与波的关系一样,就像大海中的水与波的关系一样,离开了水的波是不存在的,这翻腾的波离开了水的波是不存在的,这翻腾的波浪就是浪就是“浮沤浮沤”,其是虚妄不真。真实,其是虚妄不真。真实的是能量场,是非局域性的不可分割的的是能量场,是非局域性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也可以称其为一个整体,因此也可以称其为“虚空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虚空产生万法虚空产生万法显然,整体关联性本身即是事物显显然,整体关联性本身即是事物显现的根本,并没有自身独立存在的实体,现的根本,并没有自身独立存在的实体,因此一切事物穷其根本均是性空而已。因此一切事物穷其根本均是性空而已。这种认识正是佛教真空缘起论的观点。这种认识正是佛教真空缘起论的观点。缘起论强调的就是事物的相互依赖、互缘起论强调的就是事物的相互依赖、互相关联和相对存在。相关联和相对存在。“此有故彼有,此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佛教真空缘起论佛教真空缘起论禅宗空论的正确性禅宗空论的正确性总之,从僧肇的总之,从僧肇的不真空论不真空论到落到落蒲的蒲的“浮沤歌浮沤歌”,再到佛教的,再到佛教的“性空缘性空缘起论起论”,禅宗空论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物,禅宗空论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物理世界的解释理论。我们不难看出,他理世界的解释理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不但完全符合量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不但完全符合量子场论的结果,而且很好地处理了子场论的结果,而且很好地处理了“有有”与与“无无”、“心(意)心(意)”与与“物(境)物(境)”的关系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禅宗空的关系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禅宗空论无疑是一种具有更强解释能力的学说。论无疑是一种具有更强解释能力的学说。三、参究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三、参究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参禅的目的是要体悟那无上的参禅的目的是要体悟那无上的如如之禅境,为了启发后学,历代如如之禅境,为了启发后学,历代禅师们发明了众多的启悟方法。那禅师们发明了众多的启悟方法。那么这些启悟方法是合理的吗?对于么这些启悟方法是合理的吗?对于揭示真如本性真的需要奇特的言行、揭示真如本性真的需要奇特的言行、非常的手段吗?非常的手段吗?哥德尔定理与是非之论哥德尔定理与是非之论师(赵州)问:师(赵州)问:“如何是道?如何是道?”南泉南泉云:云:“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道。”师云:师云:“还可趋还可趋向否?向否?”南泉云:南泉云:“拟则乖。拟则乖。”师云:师云:“不拟时如何知是道?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云:南泉云:“道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豁,岂可是非?”超越逻辑的禅悟超越逻辑的禅悟 问:问:“父母未生时,鼻孔在什么父母未生时,鼻孔在什么处?处?”(普愿)师云:(普愿)师云:“父母已生了,父母已生了,鼻孔在什么处?鼻孔在什么处?”当药山坐禅时,有一僧问道:当药山坐禅时,有一僧问道:“兀兀兀兀地思量甚么?地思量甚么?”师曰:师曰:“思量个不思思量个不思量。量。”曰:曰:“不思量底如何思?不思量底如何思?”师曰:师曰:“非思量非思量”。超越逻辑的禅悟超越逻辑的禅悟 僧问:僧问:“两镜对看,为什么中间无两镜对看,为什么中间无像?像?”(守钦圆照)师曰:(守钦圆照)师曰:“自己亦须自己亦须隐。隐。”曰:曰:“镜破台亡时如何?镜破台亡时如何?”师竖起师竖起拳。拳。一日,师告众曰: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否?”哥德尔定理的禅宗版本哥德尔定理的禅宗版本 (安国和尚)师拈问僧:(安国和尚)师拈问僧:“一语之中须具一语之中须具得失两意,作摩生道?得失两意,作摩生道?”僧提起拳头云:僧提起拳头云:“不可唤作拳头。不可唤作拳头。”师不肯,自拈起拳头曰:师不肯,自拈起拳头曰:“只为唤作拳头。只为唤作拳头。”僧问:僧问:“如何是玄旨?如何是玄旨?”(智常)师云:(智常)师云:“无人能会。无人能会。”僧云:僧云:“向者如何?向者如何?”师云:师云:“有向即乖。有向即乖。”僧云:僧云:“不向者如何?不向者如何?”师师云:云:“谁求玄旨?谁求玄旨?”又云:又云:“去?无汝用心去?无汝用心处。处。”楞枷经楞枷经上就有:上就有:“言说别施行,真实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别。”(天台山云居智)师曰:(天台山云居智)师曰:“汝知否?妄汝知否?妄计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计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未尝见,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未尝见,求见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求见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塔斯基与禅道不可描述性塔斯基与禅道不可描述性 僧问:僧问:“指即不问,如何是指即不问,如何是月?月?”(文益禅师)师曰:(文益禅师)师曰:“阿那阿那个是汝不问底指?个是汝不问底指?”又僧问:又僧问:“月月即不问,如何是指?即不问,如何是指?”师曰:师曰:“月。月。”曰:曰:“学人问指,和尚为学人问指,和尚为什么对月?什么对月?”师曰:师曰:“为汝问指。为汝问指。”描述不可描述性描述不可描述性 有一行者随法师如佛殿。行者向佛而有一行者随法师如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师曰:唾,法师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曰:行者曰:“将无佛处来与某甲唾。将无佛处来与某甲唾。”无对。无对。问:问:“明镜当台,还鉴物也无?明镜当台,还鉴物也无?”(黄龙)师云:(黄龙)师云:“不鉴物。不鉴物。”僧云:僧云:“忽忽然胡汉来时作么生?然胡汉来时作么生?”师云:师云:“胡汉俱胡汉俱现。现。”僧云:僧云:“大好不鉴物。大好不鉴物。”师便打之。师便打之。斯科伦定理与触事即真斯科伦定理与触事即真 从哥德尔,到塔斯基,再到斯科从哥德尔,到塔斯基,再到斯科伦,我们可以看出,真性无法使用常伦,我们可以看出,真性无法使用常规的逻辑与语言来描述,真性只有通规的逻辑与语言来描述,真性只有通过悖论来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禅过悖论来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禅宗所采用的参究方法,无疑是合理的。宗所采用的参究方法,无疑是合理的。禅宗揭示真性的方法是合理的禅宗揭示真性的方法是合理的四、禅定状态的可能性研究四、禅定状态的可能性研究 在禅宗中,所谓禅定状态,就在禅宗中,所谓禅定状态,就是一种不可思议(非人们的思虑和是一种不可思议(非人们的思虑和语言所能认知)的无生无灭、乃至语言所能认知)的无生无灭、乃至无任何差异的绝对境界,只能直觉无任何差异的绝对境界,只能直觉体悟而不可概念分别。那么这种状体悟而不可概念分别。那么这种状态,通过修行真的能够达成吗?态,通过修行真的能够达成吗?何谓禅定:止观双修何谓禅定:止观双修“定定”为梵文为梵文Samdhi的意译,音译作的意译,音译作“三摩地三摩地”或或“三昧三昧”等,即心专注一境而不等,即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散乱。慧能说:慧能说:“何名为禅定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不乱曰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触境,触即乱,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触境,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禅内定,故名禅定。”由此可见,禅定可以由此可见,禅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即禅悟与禅观,两者一动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即禅悟与禅观,两者一动一静,合为禅定。一静,合为禅定。何谓禅观,以心观心何谓禅观,以心观心 对于禅观,就是静虑活动,强调的对于禅观,就是静虑活动,强调的是坐禅看心、了见佛性的过程,以求达是坐禅看心、了见佛性的过程,以求达到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到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应该说,这是达到禅定的途径。白居易应该说,这是达到禅定的途径。白居易的的八渐偈八渐偈之之“观观”:“以心中眼,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辩真妄。又观,则辩真妄。”禅观的范例禅观的范例 二祖慧可(神光)求法于达摩,有段对二祖慧可(神光)求法于达摩,有段对话如下:话如下:“光曰: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将心来,与汝安。”曰:曰:“觅心了不觅心了不可得。可得。”师曰:师曰:“我与汝安心竟。我与汝安心竟。”(仰山慧寂)寂问:(仰山慧寂)寂问:“如何是真佛住处?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灵佑)曰:(沩山灵佑)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如如。”师于言下顿悟。师于言下顿悟。何谓禅悟何谓禅悟,无住生心无住生心 禅观的目的,当然就是修成禅观的目的,当然就是修成“禅定之禅定之境境”了。惠能在了。惠能在坛经坛经 顿渐品顿渐品中对这中对这种种“禅境禅境”的描述是:的描述是:“见性之人见性之人去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戏三昧。”这便是禅定状态,是一种超稳这便是禅定状态,是一种超稳定状态:心不起心,色不起色,心色俱离,定状态:心不起心,色不起色,心色俱离,达到身心不起,常守真心。达到身心不起,常守真心。何谓禅心何谓禅心,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禅宗的禅宗的“心心”大致是指:大致是指:1)肉团心,)肉团心,即物质的心,对应到物质脑;即物质的心,对应到物质脑;2)缘虑心,)缘虑心,具有思考作用的心,也就是视、听、嗅、具有思考作用的心,也就是视、听、嗅、味、触、意之六识;味、触、意之六识;3)集起心,积集种)集起心,积集种子生起现行的第七识,也称末那识,对应子生起现行的第七识,也称末那识,对应到潜意识;到潜意识;4)如来心,即众生乃至宇宙)如来心,即众生乃至宇宙万物中具有真实本性的真心,也称阿赖耶万物中具有真实本性的真心,也称阿赖耶识,对应到神经动力系统的不动点,超稳识,对应到神经动力系统的不动点,超稳定状态定状态。从脑科学看何谓禅定从脑科学看何谓禅定 从当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说,从当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心心”:心是一种:心是一种主观体验意识,有两个基本的属性:主观体验意识,有两个基本的属性:即(即(1)主观感受和体验,构成)主观感受和体验,构成“心心”的表现;(的表现;(2)实施高级心理活动的)实施高级心理活动的前提,构成前提,构成“心心”的作用。的作用。禅定状态的脑科学探测禅定状态的脑科学探测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主要涉及的研究内了比较多的成果,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既包括禅定静虑过程的神经电生理容既包括禅定静虑过程的神经电生理与脑成像研究结果,也包括有关禅定与脑成像研究结果,也包括有关禅定静虑过程中神经递质、个性品质,以静虑过程中神经递质、个性品质,以及有关心身影响方面的量化分析。及有关心身影响方面的量化分析。禅定静虑过程的脑电禅定静虑过程的脑电 分析分析 立交通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系立交通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系的的Lo Pei-Chen课题组在禅定静虑活动脑电课题组在禅定静虑活动脑电分析中记录的分析中记录的EEG信号有时出现由眼动、信号有时出现由眼动、深呼吸等引起的复杂的基底漂移深呼吸等引起的复杂的基底漂移(baseline drift)。并针对禅定静虑有利)。并针对禅定静虑有利于健康,把于健康,把节律的频率变化看作是禅定节律的频率变化看作是禅定静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与对应于各静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与对应于各种程度关注性状态(种程度关注性状态(mindfulness state,或,或译为禅定状态)的不同禅定静虑阶段相关译为禅定状态)的不同禅定静虑阶段相关联。联。顿悟的脑电相关物顿悟的脑电相关物 鉴于顿悟(鉴于顿悟(inner light perception)是禅定)是禅定静虑实践者的普遍经验,而定力(静虑实践者的普遍经验,而定力(blessing energy)又是达到顿悟的关键。)又是达到顿悟的关键。Lo课题组也围绕课题组也围绕着顿悟开展了研究,发现了脑电着顿悟开展了研究,发现了脑电节律波的阻塞节律波的阻塞关联到静虑中的顿悟,根据实验结果和被试的主关联到静虑中的顿悟,根据实验结果和被试的主观体验,真正的禅师,为了证悟最终的真如本性,观体验,真正的禅师,为了证悟最终的真如本性,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禅师敞开(解脱)内在的能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禅师敞开(解脱)内在的能量。而对内在洞见(量。而对内在洞见(inner light)的感知可以理)的感知可以理解为一种回响。解为一种回响。禅定状态的成像分析禅定状态的成像分析 除了脑电方面的研究外,对于禅除了脑电方面的研究外,对于禅定静虑状态也开展了一些脑成像方面定静虑状态也开展了一些脑成像方面的研究分析。的研究分析。Lou等人等人采用PET 技术技术对禅定静虑状态与通常意识休眠状态对禅定静虑状态与通常意识休眠状态的差异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涉及的的差异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涉及的脑活动部位有很大差异。脑活动部位有很大差异。禅定意识自反映极致问题禅定意识自反映极致问题 尽管有了大量脑科学实验研究,尽管有了大量脑科学实验研究,但目前还不足以说明禅定状态的可能但目前还不足以说明禅定状态的可能性问题。特别是由于禅悟本身的自反性问题。特别是由于禅悟本身的自反映本性,给脑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映本性,给脑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时,也许借助于混沌动力学困难。此时,也许借助于混沌动力学分析,可能可以给出一些启发。分析,可能可以给出一些启发。禅定是混沌吸引子禅定是混沌吸引子 如果把脑看作是一个动力学系统,如果把脑看作是一个动力学系统,那么也许禅定状态就是系统的一种混沌那么也许禅定状态就是系统的一种混沌吸引子,并具有超稳定性质。那么,此吸引子,并具有超稳定性质。那么,此时就可以说参禅者进入了一种禅境那时就可以说参禅者进入了一种禅境那么这种禅境又有什么性质呢?么这种禅境又有什么性质呢?顿悟禅境的混沌性质顿悟禅境的混沌性质 按照佛教按照佛教成唯识论成唯识论中的解释,中的解释,具有六个方面的意思:具有六个方面的意思:1)刹那灭(涌现)刹那灭(涌现性);性);2)果俱有(同显性);)果俱有(同显性);3)恒随)恒随转(演化性);转(演化性);4)性决定(整体性);)性决定(整体性);5)待众缘(全息性);)待众缘(全息性);6)引自果(自)引自果(自因性)。这也就是悖论禅境的丰富内涵,因性)。这也就是悖论禅境的丰富内涵,其刻画的也是万物的自性。其刻画的也是万物的自性。一个例子:即心是佛,非心非佛一个例子:即心是佛,非心非佛 用无穷值逻辑可以表示如下禅语:用无穷值逻辑可以表示如下禅语:X:X与与Y一样真(即心即佛)一样真(即心即佛)Y:Y与与X一样假(非心非佛)一样假(非心非佛)对应的数值计算函数为对应的数值计算函数为 Xn+1=1Abs(YnXn)Yn+1=1Abs(1X n+1)Yn)取取x00.1,y0=0.9,那么相空间形成奇怪吸引子。当,那么相空间形成奇怪吸引子。当然,同样通过引入程度描述的真值计算,然,同样通过引入程度描述的真值计算,可以产生更加复杂的混沌动力学行为。可以产生更加复杂的混沌动力学行为。混沌行为与哥德尔定理混沌行为与哥德尔定理 悖论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起码可以说明,相悖论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起码可以说明,相对于更为复杂的禅宗悖论表述而言,悖论描述对于更为复杂的禅宗悖论表述而言,悖论描述的禅境与混沌动力学行为也是密切相关的。特的禅境与混沌动力学行为也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有学者证明了混沌现象与哥德尔定理的别是,有学者证明了混沌现象与哥德尔定理的关联性,便将悖论与不可分析的混沌相关联。关联性,便将悖论与不可分析的混沌相关联。于是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混沌动力学过程,我于是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混沌动力学过程,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悖论式语句丰富的内涵,而且们不但可以获得悖论式语句丰富的内涵,而且据此也说明了,悖论通过其语义的混沌行为,据此也说明了,悖论通过其语义的混沌行为,确实是可以用来显现那个超越逻辑思辨的、不确实是可以用来显现那个超越逻辑思辨的、不可言说的真性的。可言说的真性的。禅境混沌十则禅境混沌十则 法藏在法藏在探玄记探玄记中答中答“混融无碍混融无碍”时说:时说:“因缘无量,难可具陈。略提十因缘无量,难可具陈。略提十类,释此无碍:一缘起相由故,二法性类,释此无碍:一缘起相由故,二法性融通故,三各唯心现故,四如幻不实故,融通故,三各唯心现故,四如幻不实故,五大小无定故,六无限因生故,七果德五大小无定故,六无限因生故,七果德圆极故,八胜通自在故,九三昧大用故,圆极故,八胜通自在故,九三昧大用故,十难思解脱故。十难思解脱故。”最后的开放性问题最后的开放性问题 人类最终能够通过对自身大脑的认人类最终能够通过对自身大脑的认识,来给出禅悟可能性的实证性答复吗?识,来给出禅悟可能性的实证性答复吗?或者通过脑科学实验来证实,或者通过或者通过脑科学实验来证实,或者通过混沌动力学分析来证明。我们期待着这混沌动力学分析来证明。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来临。一天的来临。五、禅修实践的现代意义五、禅修实践的现代意义 我们的这个世界已变成一个机我们的这个世界已变成一个机械的、科学化的、二元论的、家长械的、科学化的、二元论的、家长式的、欧洲中心论的、人类中心论式的、欧洲中心论的、人类中心论的、穷兵黩武的和还原性的世界,的、穷兵黩武的和还原性的世界,我们内在精神日见迷茫。在此境遇我们内在精神日见迷茫。在此境遇中,禅修无疑是一种找回失落精神中,禅修无疑是一种找回失落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家园的重要途径。高技术的毁灭性手段之发展,现高技术的毁灭性手段之发展,现在正威胁着人类的存在,也许事实在正威胁着人类的存在,也许事实上还威胁着地球表面一切生命形式上还威胁着地球表面一切生命形式的存在。因此是科学而不是罪孽,的存在。因此是科学而不是罪孽,让我们失去了乐园。让我们失去了乐园。科学理性的弱点科学理性的弱点 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获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使得得精神上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使得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和价值。我们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找回这失落的价值。美国作家必须找回这失落的价值。美国作家毛马代毛马代:“我们可能也需要重新发我们可能也需要重新发现神圣,就是这种关于我们自身深现神圣,就是这种关于我们自身深远价值的感觉远价值的感觉而将它植根于新而将它植根于新文明的内核之中。文明的内核之中。”重新找回神圣感重新找回神圣感提倡科学禅提倡科学禅 提倡科学禅,就是超越二元对立分提倡科学禅,就是超越二元对立分别的旧科学,通过提倡一种积极的后现别的旧科学,通过提倡一种积极的后现代科学精神,来发扬禅宗积极人生的生代科学精神,来发扬禅宗积极人生的生活态度,重新承认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活态度,重新承认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主体性的、经验性的和直觉性的魅力,主体性的、经验性的和直觉性的魅力,也即禅师们强调的自己也即禅师们强调的自己“承当性承当性”、“自信性自信性”、“自主性自主性”,重建我们的,重建我们的心灵家园。心灵家园。体现在日用中,生活禅体现在日用中,生活禅 (大慈寰中大慈寰中)有时示众曰:有时示众曰:“说得一丈,说得一丈,不知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不知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寸。”山山(洞良价洞良价)曰:曰:“我不恁么道。我不恁么道。”曰:曰:“和尚作么生和尚作么生?”山曰:山曰:“说取行不得说取行不得底,行取说不得底。底,行取说不得底。”(五灯五灯:193)参禅历程,禅悟三段论参禅历程,禅悟三段论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至善的境界,禅的精神至善的境界,禅的精神 (1)置生死于度外:僧肇法师,遭秦主难,)置生死于度外: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偈曰: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五灯五灯:355)(2)菩萨精神:)菩萨精神:(有僧问有僧问)曰:曰:“大善知识为大善知识为什么入地狱什么入地狱?”师曰:师曰:“我若不入,阿谁教化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汝?”(五灯五灯:205)(3)身体力行:)身体力行:百丈百丈:“吾无德,争合吾无德,争合劳于人劳于人?”(有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之语流播寰宇矣。(寰宇矣。(五灯五灯:136)结结 语语 总之,我们通过运用科学的理总之,我们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论与方法对“引言引言”中所提出禅宗中所提出禅宗思想与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思想与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均给出了肯定性的了分析论证,并均给出了肯定性的回答。希望能够为众生理解禅宗提回答。希望能够为众生理解禅宗提供一种新视角,为弘扬禅法作出一供一种新视角,为弘扬禅法作出一点贡献。点贡献。援引科学,实证禅道援引科学,实证禅道 再见周昌乐,周昌乐,禅悟的实证禅悟的实证,东方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年版联系电话:联系电话:0592-2580001;电子邮箱: 此界微曹,愿学和禅之美。祖堂集海东版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