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发展(古代+近代)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7257938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防发展(古代+近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防发展(古代+近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防发展(古代+近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防+爱国资料(古代+近代)一、 国防的概念:(围绕国防的概念提供符合主体的资料)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二、 国防历史:公元前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一) 古代国防: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代表作:孙子兵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但在国防方面却甚至一致。形成了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文武相济”、“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在此基础上也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争观,并提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进入隋唐五代时期,国防建设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形成了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共四大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另外,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宋朝至清朝前期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宋仁宗时期开办“武学”后又推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2.古代的兵制: 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一般由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春秋末期,实现将相分权治国,以将(将军)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开始独立统兵作战。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太尉为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设兵部专门主管军事。宋朝则设置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用文官担任。在武装力量体制上:秦朝之前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支国家的军队。从秦朝开始,各个朝代根据国家的状况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防地区和担负任务的具体情况,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种,并对军队的编制体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军械制造和配发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执行,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等。兵役制度: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城池:我国古代国工程防建设中,城池的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城池建筑最早始于商代,随后,城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因此,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主要的样式之一。长城: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伸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建筑已经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国防,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开始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为一个整体,形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起阴山,东至辽东的宏伟工程,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12700余里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伟大水利工程。隋炀帝时期,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将原有的旧河道上拓宽和连贯,形成运河北起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成为军事交通和“南粮北运”的大动脉,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作用。海防建设: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为抗击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胜利。4.古代的武器技术:冷兵器时代:商代,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于我国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枪、剑,各种各样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都由铁和钢代替。冷热兵器时代: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兵器。南宋时候出现了竹筒火器,开始出现管形的火器,这是出现最早的火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引进新的西方的枪械以后,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就结束了。(二)近代国防: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 国防思想:国防指导思想却是“居安思奢”,“卖国求荣”;执行的国防建设思想乃是“以军压民”“贫国臃兵”;倡导的国防教育思想却是“愚兵牧民”,“莫谈国事”;制定的国防斗争策略甚至是“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其结果是有国无防,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2. 清朝国防:清朝兵制:军事领导体制:1840以前,大清王朝先后设立大臣会议、兵部和军机处,作为高层军事决策和领率机构。鸦片战争后后,开始实施“洋务新政”,1861年成立了总理衙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清朝统治者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撤消原有的兵部,成立陆军部。武装力量体制:清入关之前,军队是八旗兵;入关后将投降的明军和新招募的汉人单独编组,成立了绿营;兵役制度:八旗兵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在入伍的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方面均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清朝的疆域和边海防建设:清朝初期重视边海防建设。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这一时期疆域西到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尔高原;北到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茨克海;东面到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北洋海军: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有2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6艘炮舰,3艘练习舰,1艘运输舰,在当时远东海军中首屈一指。铁路、电报等已经用于海防。对外战争:1729年,雍正皇帝发布兴贩鸦片及开设烟馆之条例,开始禁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屈辱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中国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1885年,刘永福带领黑旗军与法军交战中取得镇南关大捷;清政府却不败而败,签署屈辱条约中法新约;1895年甲午战争,签署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署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2.民国时期的国防: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915年5月25日,北洋政府签署屈辱的二十一条;1919年5月4日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推向新的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三)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反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淞沪会战 ,过浴血奋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多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迷梦;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38年2月3日5月19日 徐州会战。会战期间,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给敌人以有力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日军虽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被打破;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这次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历时5个多月。在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46480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四)爱国人士及事迹1.戚继光:明朝抗倭将领;2.林则徐:虎门销烟;3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4杨靖宇:著名抗日将领;5.赵尚志:著名抗日将领;广义狭义国防的含义:社会爱国行为及人物事迹军事领域的爱国行为及人物事迹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爱国教育武器装备技术国防工程建设兵役制度军事国防转折性代表性国防军事思想理论及政策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