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257935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学期诗词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的,而是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江_,东流水_,青山_迎出,孤帆日边_,景色由_及_再及_地展开。(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和江水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3)“碧”字明写江水之_,暗写江水之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 )A.深、色、流向B.色、深、起伏C.色、深、走向2.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注释)惠崇春江晚景组诗共有两首,课本中选择的是其中一首,这是另一首。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更待江南半月春: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吧。1这两首诗都有对景物的描写。第一首诗中的景物较为丰富,有静有动,有植物也有动物,其中植物有_、_、_、_,动物有_和_。第二首诗则是集中对_这一种景物进行描写。2我能猜出第一首诗中的“蒌蒿”是一种植物,因为_。我知道像“蒌嵩”这样由偏旁相同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还有_和_。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惠崇春江晚景是一组题画诗,第一首诗中提到的景物全是作者从画中看到的。B.第一首诗“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中“上”指的是河豚逆流而上。C.第二首诗将差点掉队的雁比作依依不舍的“北归人”,使整个情景充满人的情感,很有新意。D.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4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在阅读时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_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_。两岸猿声啼不住,_。(1)默写古诗。(2)解释下列词语。发:朝:辞:还:(3)说明船行速度极快的诗句是:;。4. 课外阅读。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春朝:春天。排:推开。碧霄:青天。1根据意思写诗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荒凉,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_2本诗写白鹤的原因是()A.白鹤充满活力,敢于逆风飞翔,冲破阻碍,翱翔天际。诗人喜欢白鹤这种乐观积极的品质。B.白鹤矫健,外观美丽。诗人喜欢如此美好的事物。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5.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1)对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2)片段中哪一句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苦?用横线画出来。(3)片段中第一小节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无处不在、随处可寻的。6. 阅读古诗并答题。元日_一岁除,_入屠苏。_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补全古诗。2元日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月_。3我会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1)一岁除(_)A.去掉B.过去(2)曈曈日(_)A.初升的太阳B.太阳正当日头4诗中写了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红日高照,渲染了一种_的节日气氛。5“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更贴春联,请你摘抄一副对联,表达对新年的祝愿。_7. 课内阅读。山 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斜”字与“上”字_,写出了_的山势。( )A.山;距离;意思相近;高而缓B.山路;绵长;呼应;高而缓C.山路;绵长;重复;高而缓(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写_。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A.云;人家;石径;很高;想象的空间B.白云;深处;寒山;很大;想象的空间C.云;人家;石径;很大;想象的空间(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A.惊喜之情;红;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B.叹之情;晚;夜晚之景;喜爱之极;停车坐爱枫林晚C.惊喜之情;晚;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 )A.枫林;原因B.枫叶;心情C.枫林;秘密8. 阅读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A.洞庭湖 B.西湖 C.太湖 D.长江(2)诗人苏轼认为这里的景色是晴天美,还是雨天美?( )A.晴天 B.雨天 C.都美 D.都不美(3)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A.把西子比作西湖B.把水光比作山色C.把西湖比作西子D.把山色比作水光(4)你推测诗人作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愉快 B.平静 C.忧伤 D.生气9. 惠崇春江晚景诗句接龙,并完成练习。丫丫:竹外桃花_,妞妞:_鸭先知。丫丫:蒌蒿满地_,妞妞:正是_。1完成诗句接龙。2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所作。这是一幅以_(时间)景物为背景的_图。3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即_、_、_、_、_和_。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_之情。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晓:早晨。净慈寺:杭州西湖南面的一座寺院。林子方:作者的一位朋友。1.联系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2.诗中“,”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感受。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11. 古诗阅读。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_。春潮带雨晚来急,_。1把古诗补充完整。2写出下面字的意思。怜:_。3滁州西涧是_代诗人_写的一首写景七绝。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写生清晨,我去写生在盛开的花朵上,写下太阳神讲的童话。在摇动的绿叶上,写下风姑娘跳的舞蹈。在幽静的山谷里,写下唱歌的泉水。在茫茫的林海中,写下奔腾的松涛。写呀,写呀,写下小草的信念,写下野花的情愫,写下大山的坚定,写下瀑布的力量写呀,写呀,画夹上,写着我彩色的梦。(1)你知道什么是写生?你有过写生的经历吗?(2)在作者的画夹上都写下了哪些大自然的景物?(3)张开你的想象的翅膀,给小伙伴们讲一讲太阳神对花朵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写下来吧!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1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无人过”一词让我们体会到了_。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14. 阅读与理解。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_。长恨春归无觅处,_。1把诗句补充完整。2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芳菲:_觅:_3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到_的感情。15. 阅读理解。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_)(_)(_)(_)2“缘”的意思是( )A.边。B.因为。C.沿,顺着。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两个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受。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画出相应的诗句。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_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7苏轼的诗作有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请默写出一首来。_,_。_,_。16. 课内阅读我最棒。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2)“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到的事物有、。(3)“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诗人的感情。(4)请用自己的话写写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5)请你写两句和这首诗具有相似感情的诗句。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