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7211324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刘斐;蔡洁;李晓静;夏显力【摘 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 体系的重要举措.在以小农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农户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响应程度 尤为关键.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农户响应机理的解析,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 二元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融合认知、融合意愿与融合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 研究发现:农户价值认知、融合意愿直接影响其融合行为,政策认知与风险认知通过 融合意愿间接影响融合行为,种植年限对融合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场价格波动幅 度对融合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及地理位置差异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 的融合行为决策.因此,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要在提高农户融合政策认 知度的基础上强化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体的参与能力,并积极引导融合主体探 索多种形式的融合发展模式.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19)004【总页数】8页(P142-149)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个体响应;农户认知【作 者】 刘斐;蔡洁;李晓静;夏显力【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六次产业研究院, 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7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18亿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 432元1,农民正 齐力向全面小康迈进。但随着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农业生产成本与价格双重挤压、农产品结构与销售双重困境、 农业补贴与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农村过疏化与人口老龄化双重压力等突出问题2, 农业发展转方式、农村产业降成本、农民收入稳增长的任务变得愈发紧迫,推进农 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由之路。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其参与主体行为已经成为学界与政界研究的热点。 普通农户作为农业农村发展中最基本的生产者和交易者,不仅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更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与载体3。所以农 村一二三产业能否融合发展,首先要看普通农户的参与程度与受益情况。由于受农 户自身生产能力、要素禀赋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限制,农户个体很难融入其中,而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具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与意愿4,并可直接辐射 带动普通农户参与。因此,构建普通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示范与带动作用,从而提升普通农户参与融合 能力,对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就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作为理性小农,其 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又有怎样的响应?哪些关键因素影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 农户的个体响应?以上问题的科学回答,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从理论上来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源于产业融合理论,而产业融合这一经济学概念 最早缘于美国学者卢森伯格在对美国机械工具演化研究中所提出的技术融合5,技 术融合是先进技术与知识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享过程6-7。之后又有学者和科研 组织从多个方面对产业融合的内容进行了拓展8-9。最初国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理 论与实证的研究很少涉及农业与相关产业,后来该理论在日本、韩国、荷兰等国的 农业发展中得到较多应用。日本的今村奈良臣教授1996年提出了“六次产业”的 概念,韩国借鉴日本农业发展的经验,高度重视第一、二、三产业在农村的整合 10 相对而言,我国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也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 苏毅清等梳理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本质,选取6个典型省 市,汇总现状,总结问题,进而明晰农业产业融合的获益机理11。吕岩威等以案例的 形式探讨了4种典型融合模式,从契约关系、经济效率、交易成本等角度对不同模 式的优劣势进行比较了分析12;李晓龙等采用系统 GMM 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 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 创业效应十分明显13;李芸等基于农村三产融合的本质与特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 构建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融合评价14; 李治等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背景下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内涵、动因与效应,探索当前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多种模式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启示15。 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个体响应的相关文献,发现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的整体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现有文献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 示作用,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1)从研究方法来看,虽有大量学者涉足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研究,但多以归纳总结、描述统计、典型案例分析为主,鲜有学者从实证的 角度对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2)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融合内涵、融合动因、 现状问题、模式路径、对策启示等方面,而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农户响 应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3)从研究角度来看,以往学者在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时,主要从宏观及中观的视角分析,很少分析微观农户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的行 为变化,也鲜有关注农户自身认知对其融合行为的影响。 本文的贡献在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借助农户微观调研数据,构建农户融合决策理论 模型,从认知和意愿的视角出发,试图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模型,采用 二元Logit模型,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认知、意愿 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户个体响应的影响因素。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个体响应机理(一)个体响应的内涵 “融合”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响应”是指对某 一事物所做出的反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根基,以农民为 主体,以新型经营主体作带动,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资源高效配置的产业链,以此实现 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带来农业生产 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农民增收,激发农村发展的新活力16-18。由此可 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后,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更为重要的是激 活了资源要素并带动了农民增收。但是这种效果能否出现,关键还是农户个体的响 应程度,即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这一新业态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与行为反应,农 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行为视为做出响应,没有参与则视为没有响应。对于 农户而言,选择参与融合或不参与,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而且也是其对融 合价值的直接判断。(二)个体响应机理 假定农户是理性行为主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以追求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为决 策行为目标,因此,基于理性人假设以及成本收益理论,本文可以认为理性农户对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是由农户对融合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与现有收益的差距大小所决定的,农户融合个体响应函数可表示为:F(R)=PRe-CR0(1)式中,Re为农户参与融合的预期收益,C为农户参与融合的预期成本,RO为农户现 有收益,F(R)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个体响应的概率分布函数。预期收益是指融合 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预期成本是指融合所带来的直接、间接与机会成 本。(1)式表明,农户参与融合的个体响应具有随机性,只有当融合所带来的预期净收 益大于现有收益时,参与融合的个体响应才会发生。由于农户现有收益和参与融合 的成本相对稳定,而农户参与融合的预期收益会受到农户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 而存在风险性,预期收益可表示为:Re=fE(Xi)-A(2)约束条件式中,E(Xi脂复杂的外部因素对农户决策行为所产生的作用,Xi为融合过程中动 力(正作用)与约束(反作用)所涉及的多种因素。A为农户个体所具有的内在因素,1 为融合带动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户自身内在因素的认可,AI为参与融合后带动 主体对农户个体的最低要求19。此外,(2)式也表明,农户作为理性人所追求收益最 大化是由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农户作为一般社会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不同的认知与意愿,导致其所做出 融合的决策行为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可表现为农户 认知意愿行为的综合决策过程。农户作为融合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参与者,其行 为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认知,对融合的预期 收益也是决定其行为响应的关键因素。因此,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认知可由 政策认知、价值认知维度来衡量。另外,农户多属于风险规避者20,融合的未知性 也将对农户融合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农户对产业融合的风险认知是融合认知 的另一衡量维度。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个体行为本质上都是由认知决定的,个体的 认知水平决定其意愿,进一步又决定其决策行为21,融合意愿或将扮演融合认知与 融合行为的中介因素。基于已有研究基础、相关政策引导与实地调研结果,本文构 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个体响应的机理如图1所示。图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机理二、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一)模型构建I. Logit模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是农户综合考虑认知与意愿、个体 内在与外部等相关影响因素后所做出的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行为,以农户的 融合行为作为因变量,本文依据农户是否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 场、农业协会等生产组织将农户的融合行为分为“未参与融合”与“参与融合”, 分别赋值0与1,农户的融合行为是一个经典的离散型二元选择问题,各解释变量也 非时间序列数据,鉴于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样本农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户参与融合的概率不参与融合的概率农户参与融合的机会比率用Logit模型可表示为:(3)其中,a为回归截距项,xi为第i个影响因素Q为xi的回归系数川为随机误差项。2. 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是由融合 认知、融合意愿与融合行为共同作用,那么,融合意愿是否作为融合认知与融合行为 之间的中介变量?本文借鉴温忠麟22、段培23的研究,分别建立自变量对因变量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层级回归模型:Y=cX+e1 (4)M=aX+e2(5)Y二cX+bM+e3(6)(4) (6)公式中,X为自变量融合认知,M为中介变量融合意愿,Y为因变量融合行 为,(4)式中回归系数c是融合认知X对融合行为Y的总效应,式中a为X对M的 效应,(6)式中b是控制X的影响后M对Y的效应是控制M的影响后X对丫的 直接效应。(二)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组于2018年5-8月在全国谷 子主产区开展的入户调查。中国谷子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 高原以及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按照各县谷子生产规模选取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从全国谷子主产县中选取20个样本县,每个样本县的谷子种植区选取4 5 个村,共抽取82个样本村。然后每个村随机抽取若干农户,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共 发放问卷1 040份,经过检验,剔除信息缺失或前后矛盾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 011 份,有效率为97.21%。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与家庭基本特征、生产经营与投入产 出情况、农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情况等方面。(三) 变量选择1. 认知。(1)政策认知。通常融合响应者会事先通过对政策的认知来进行决策判断, 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认知按照5级量表划分为非常不了解、比较不 了解、一般、比较了解与非常了解5个级别。(2)价值认知。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的价值认知通过融合对收入提高的认可度来测量,农户认为融合对收入提高 影响越大,认为融合更有价值,分为非常小到非常大5个级别。(3)风险认知。农户对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风险预期反映了农户对参与融合心理上的不确定,分为非常 小、比较小、不确定、比较大与非常大5个级别。2. 意愿。农户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与载体,融合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农户的个人偏好,融合意愿从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划分为5个级别。3. 控制变量。(1)农户个体特征。反映谷子种植户中户主特征的变量,由年龄、受教 育年限、是否为村干部来表示。(2)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种 植规模、种植年限均为实际调研数据,非农收入占比反应农户家庭劳动力在农业与 非农业之间的工作分配。(3)外部因素。信息可获性、种谷子是否有补贴、市场价 格波动幅度均为实际调研数据。(4)区域虚拟变量。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各异,导 致农户个体响应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分析不同地区之间谷子种植户参与融合 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引入区域虚拟变量,将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作为对照组 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农户具有以下特征:(1)有49.26%样本农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这反映出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性较高。(2)农户对产业融合整体认知水 平较低,融合认知的3个维度中,价值认知水平相对较高。(3)样本农户整体融合意愿 较高,样本均值为4.26。(4)从农户个体特征来看,户主平均年龄为56.69岁,受教育 年限在6.32年,样本农民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水平,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 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个体响应。(5)农业劳动力的均值为 2.79,实际调研显示样 本农户家中劳力多以留守老人为主,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只有在农忙时节才会回家参 与农业劳动。(6)户均种植规模的均值为11.02亩,原因是所调研的农户参与土地流 转的情况较多,且多为转入土地。(7)家庭非农收入比重为 44.45%,表明所调查的样 本农户中农业收入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表1 模型变量及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变量含义及赋值均值标准差被解释变量是否 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参与融合=1;未参与融合=00.490.50核心解释变量控制 变量认知意愿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区域虚拟变量政策认知您对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了解吗?非常不了解=1,比较不了解=2,一般=3,比较了解=4,非常了解 =51.490.85 价值认知您认为参与融合对收入提高影响如何?非常小=1,比较小=2, 一般=3,比较大=4,非常大=52.540.98 风险认知您认为参与融合有风险吗?非常小 =1,比较小=2,不确定=3,比较大=4,非常大=51.780.98 融合意愿非常不愿意=1,比 较不愿意=2,一般=3,比较愿意=4,非常愿意=54.261.12 年龄(岁)户主实际年龄 56.699.84 教育年限(年)户主受教育年限6.323.77 是否为村干部是=1;否 =00.250.83 农业劳动力人数(人)按家庭实际劳动力人数计算2.790.95 种植规模 (亩)谷子种植面积 11.0231.47 种植年限(年)谷子实际种植年限31.1613.82 非农收 入占比(%)按照2017 年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44.4532.52 信息可获性信 息搜集时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吗?是=1, 否=00.580.49 种谷子是否有补贴是=1; 否=00.350.47 谷子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非常小=1,比较小=2,一般=3,比较大=4,非常 大=53.431.27 华北平原地区若是华北平原=1,其他=00.160.37 内蒙古高原地区若 是内蒙古高原=1,其他=00.250.43 东北平原地区若是东北平原=1,其他 =00.190.39三、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融合意愿中介效应检验检验融合认知的3 个维度是否通过融合意愿间接影响融合行为的步骤:1. 模型自变量中除融合意愿的其他变量对融合行为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 1% 的 显著性水平下,政策认知、价值认知、风险认知均对融合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系 数分别为0.416、0.373 和0.662。2. 依据 Baron 和 Kenny24 部分中介检验的方法,选用有序 Logit 回归模型,检验融 合认知对融合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 5% 的显著性水平下,政策认知与风险认知对 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575 和0.621。价值认知表现为不显著,系数为 0.020,说明政策认知与风险认知除了直接影响融合行为外,还通过融合意愿间接影 响融合行为。3. 对第一步显著且第二步不显著的价值认知变量做 Sobel 检验,检验统计量 Z 值,其 中,是的标准差。计算结果显示,价值认知通过融合意愿间接影响融合行为的 Z 值为 -0.294,P0.05,说明融合意愿在价值认知对融合行为的影响中不具有中介效应,价 值认知直接影响农户的融合行为。(二)影响个体响应的因素分析 为了便于估计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本文分别估计不考虑中介效应(模型 1)与 考虑中介效应两种情况的Logit回归,其中考虑中介效应的模型分为去掉融合意愿 (模型 2)、加入融合意愿但去掉政策认知与风险认知变量中介效应(模型 3)的回归, 结果如表 2 所示。1. 认知。从表2可以看出:(1)政策认知对融合行为在1%水平下有显著正向影响,农 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认知度越高,选择参与融合的可能性越大。(2)价值 认知对融合行为在1%水平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农户认为参与融合对收入提高的 影响越大,其融合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大,也可理解为农户对融合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大 于预期成本时,选择参与融合的可能性会增大。(3)风险认知对融合行为在1%水平 下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农户认为参与融合的风险越大,发生融合的可能性越小, 原因可能是农户多属于风险厌恶型。表2模型估计结果变量融合行为模型1模型2模型3政策认知0.303*(0.002)0.416*(0.000)-价值认知0.396*(0.000)0.373*(0.000)0.363*(0.000)风险认知-0.498*(0.000)-0.662*(0.000)-融合意愿0.725*(0.000)-0.867*(0.000)年龄0.008(0.327)0.011(0.169)0.008(0.343)受教育年限0.000(0.970)0.007(0.708)0.011(0.563)是否为村干部-0.039(0.673)0.008(0.926)-0.016(0.857)农业劳动力人数-0.047(0.553)-0.051(0.506)-0.028(0.712)种植规模0.004(0.294)0.005(0.183)0.005(0.134)种植 年限-0.016*(0.006)-0.020*(0.001)-0.015*(0.010)非农收入占比 0.001(0.638)0.000(0.991)0.002(0.398)信息可获性0.169(0.291)0.187(0.222)0.306*(0.047)种谷子是否有补贴0.272(0.116)0.297*(0.072)0.247(0.140)市场价格波动幅度0.364*(0.000)0.352*(0.000)0.378*(0.000)华北平原地区 0.126(0.597)0.199(0.387)0.165(0.476)内蒙古高原地区 0.888*(0.000)0.872*(0.000)0.892*(0.000)东北平原地区-0.656*(0.004)- 0.752*(0.001)-0.605*(0.000)常数项-2.738*(0.001)0.480(0.473)- 3.956(0.000)LR chi2348.780265.170302.870Probchi20.0000.000.000PseudoR20.2480.1890.216Log likelihood-526.269-568.077-549.225注区域虚拟变量以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为对照组;括号内为P值;*、*、*分别表 示10%、 5%和1%的显著性水平2. 意愿。表2中的模型3给出了融合意愿影响融合行为的回归结果,显示融合意愿 对融合行为在1%水平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意愿 度越高,选择参与融合可能性越大。由于意愿对政策认知与风险认知存在中介效应, 因此,在模型3的回归结果中除去这2个变量。3. 控制变量。种植年限与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变量在模型2与模型3中均在1%水平 下显著。其中种植年限是负向显著影响,表明农户种植年限越长,参与融合的概率越 小。实际调研发现种植年限长的农户年龄较大,熟知谷子种植管理技术、投入产出 等,认为参与融合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不足,并表示年龄较大也没有参与融合的必要。 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对融合行为表现出正向显著影响,即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农户 选择参与融合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农户处于弱势地位,是价格的 被动接受者,而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户生产难以决策,因此,价格波动幅度的 加大会推动农户选择参与融合。在模型 3 中,信息的可获得性在5%水平下显著,说 明在日常信息搜集过程中,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农户,其参与融合的可能性越高,原因在 于农户的信息可获得性越好,接收新鲜事物越多,越容易参与融合。年龄等农户个体 特征与农业劳动力人数等家庭特征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 地区虚拟变量。以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为参照组,在模型 2 与模型 3 中,内蒙 古高原地区的农户参与融合行为在 1%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东北平原地区在 1% 水平下显著,系数为负,华北平原地区不显著。这说明内蒙古高原地区农户参与融合 的积极性高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户,东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融合积极性低 于黄土高原产区,华北平原地区农户和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农户的参与积极性 区别不大。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融合认知、融合意愿对个体参与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响应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农户的融合政策认知、价值认 知、风险认知对个体响应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认知 度越高,融合意愿越强烈,个体响应越积极;价值认知度越高,个体响应越积极;风险认 知度对个体响应产生负向影响,即风险认知度越高越不利于个体响应。(2)控制变量 中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为村干部、农业劳动力人数、 种植规模以及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的个体响应没有显著性影响,说明以上各因素不 是农户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个体响应的决定因素。(3)农户谷子种植年限与谷子 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对农户的个体响应具有显著影响,表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年限越 长,越不利于其个体响应。另外,农户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强敏感性,谷子市场价 格波动幅度越大越有利于农户个体响应。(4)不同地区农户表现出个体响应不尽相 同,与黄河中上游平原地区农户相比,内蒙古高原地区农户个体响应更积极,东北平原 地区农户个体响应积极性较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户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应重 视以下方面的工作:(1)通过广播、电视、信息栏等多种媒介向农户宣传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让更多农户学习并了解新知识、新政策、新技术, 提升农户整体融合认知水平与融合意愿,以激励农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积 极性。(2)增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基金,为融合主体提供金融、税收等方 面的支持,让融合主体帮助农户跳出传统农业的发展思维,减少农户对融合风险的恐 惧。(3)加强技术与营销管理培训,提高农户融合参与能力。(4)依据区域差异精准施 策,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融 合发展带动模式,让农民切实看到融合收益,提高参与积极性。【相关文献】1 崔凯放心,中国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人N.科技日报,2018-02-23(04).2 郑媛榕,谷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识别问题及政策应用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 报,2017(9):101-105.3 郑风田一二三产业融合应发挥好各级的主体作用J.中国合作经济,2016(12):17.4 王兴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2):30-37.5 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J.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14-446.6 Athrey S,Keeble D.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Globalization and Ownership in the UK Computer IndustryJ.Technovation,2000(5):227-245.7 Nicholas Apergis,Christina Christou,Stephen M.Country and Industry Convergence of Equity Markets: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Club Convergence and Clustering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29:36-58.8 Nils S.Industrial Converg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Z.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3:8.9 Greenstein S,Khanna T.What Does Industry Mean? C/Yofee,ed.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Press,1997: 201-226.10 赵红梅第六次产业”来了,你了解它吗? N.河北日报,2016-04-08(03).11 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 学,2016(8):17-27.12 吕岩威,刘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模式、优劣比较与政策建议J.农村经 济,2017(12):16-21.13 李晓龙,冉光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效应研究基于省际异质性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 信息论坛,2019(3)86-94.14 李芸,陈俊红,陈慈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对北京市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 究,2017(4):55-63.15 李治,王东阳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7(9):54-59.16 赵霞,韩一军,姜楠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 题,2017(4):49-27.17 孟秋菊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76-83.18 耿献辉,周应恒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J.群众,2017(24):39-40.19 蔡洁,夏显力.个体响应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个体响应与政策意蕴基于陕西省 2 055 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10):29-37.20 Roumasset J A.Rice and Risk: Decision Making Among Low Income FarmersM.Amsterdam: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76.21 Denzau A-T , North D-C. Shared Mental Models : IdeologiesAndinstitutionsJ.Economy,1993,47(1):151-162.22 温忠麟,张雷候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23 段培,王礼力,罗剑朝.种植业技术密集环节外包的个体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和山西631户小麦种植户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7(8) :29-44.24 Baron R M,D A Kenny.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 173-1 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