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暑及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安全培训记录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7196683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中暑及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安全培训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防中暑及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安全培训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防中暑及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安全培训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中暑及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安全培训记录中暑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1)中暑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 和落产具体措施。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强自防中 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2)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 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 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 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 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3)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取机械化、自动化, 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4)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 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C;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 动布幕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在室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 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 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气温。5)入暑前组织医务人员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 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 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6)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在 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 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 毫升。7)加强个人防护。应避免阳光直接长时间照射头部,一般宜选 用浅兰色或灰色的工作用,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 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 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2)中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中暑事故后,最先发现中暑事故的从业人员速将现场情况 报告项目负责人或应急救援小组组长,项目负责人或应急救援小组组 长立即按规定上报,救援现场人员(安全救护防护组)立即对中暑人 员作必要的抢救处理,抢救的重点放在降温上;对于重症中暑人员送 医院救护。组织抢救措施与事故控制: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 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 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C。 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解开衣扣以助身体降 温,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2)轻度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 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 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37.5C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 热晕劂或热虚脱。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解 开衣扣以助身体降温,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如果中暑病人神志不 清可指压人中,针刺合谷、太冲、大椎、风池、足三里。体温高者可 用冷敷或冷水、冰水擦身以助散热,如有周围循环衰竭者有条件可给 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等。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 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 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C以上, 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 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肤发红并加风扇降温,头部、颈侧、腋下及 腹股沟部放水袋或冰袋,头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对于休克者让其安 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 度左右。对于体弱可能 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先通畅气道,并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 压。情况严重者,应立即安排住院治疗。触电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1)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 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生产施工用电中要严格执 行有关用电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 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现场电工必须经过 培训和考核合格,并持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临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电源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现场用电 设置的分布进行编制,并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核,总工批准。 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其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 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现场布线时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经测试合格 后才能通电。并做好验收记录。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 保护装置。 现场电工必须做好现场日常的检查、检测并做好记录。 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灯具等。 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 压。 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 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 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11)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 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 警惕危险因素。(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 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 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13)同一供电系统不能同时存在TN-S和TT两个保护系统。(2)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 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 头)切断电源线。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 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被电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 员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 尽快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定线路无 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 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 步电压触电,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 米以外立 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认证线路断电时,才可对触电者实施救援。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 衣服。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 救护人比较安全。当触电者位于高处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 摔伤或摔死(二次伤害)。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 救护。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应急 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 护现场。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本企业安全生产负 责人,及请求救援。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 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 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 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 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 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 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 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 假牙、痰、血块等异物,立即把病人的头侧向一边,迅速用一只手指 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 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入。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 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 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 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 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 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护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 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 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 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 16-18 次为宜。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 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左手置于右手 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以能使胸骨向下 移动三四厘米即可,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 次。在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伴有 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 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