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专题聚焦 第1章 选择题、填空题 第3讲 选择填空压轴题之函数图象问题课件1.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7180258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 专题聚焦 第1章 选择题、填空题 第3讲 选择填空压轴题之函数图象问题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数学 专题聚焦 第1章 选择题、填空题 第3讲 选择填空压轴题之函数图象问题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数学 专题聚焦 第1章 选择题、填空题 第3讲 选择填空压轴题之函数图象问题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讲 选择填空压轴题之函数 图象问题 函数图象问题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 , 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判断能力 , 以及 对函数的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 、 填空题 中压轴的函数图象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1 根据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 函数关系来自于生活情境 , 可以将自己身临其境 , 感受各个数量之间的 联系 , 理清题目的前后关系 , 才能把整个函数图象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此类图象题要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 但正确的图象往往是整个图象的 一部分 , 要仔细观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否则可能选错答案 2 根据几何问题判断函数图象 几何问题中的函数图象往往有运动的点或图形 , 此类问题要认真探究图 形中的某个元素 (如点、线、面 )的规律运动 , 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 化中往往是相互依存 , 相互影响的解答这类问题时 , 要善于探索相互 关系 , 不要被 “ 动 ” 所迷惑 , 要动中求静、以静制动 , 把动态问题转化 为静态问题来解决 3 根据函数图象判断结论 根据函数图象判断结论的正确性需要理清题意、找准函数关系、挖掘图 象信息 , 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 从函数图象中获取必要的信息也 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函数图象问题要通过读图、想图、析图找出解题突破口 , 要善于观察整 体过程和其中的 “ 特殊位置 ” , 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 此类问题不仅考查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 而且还考查了学生采集 “ 数 ” 与 “ 形 ” 信息的 能力 一个策略 函数图象问题的解题策略: 1 了解横、纵轴的意义; 2 从图象形状上观察图形的变化趋势; 3 抓住特殊点的实际意义 1 (2015自贡 )小刚以 400米 /分的速度匀速骑车 5分钟 , 在原地休息了 6 分钟 , 然后以 500米 /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 程的是 ( ) C 2 (导学号: 01262237)(2016衢州 )如图 , 在 ABC中 , AC BC 25, AB 30, D是 AB上的一点 (不与 A, B重合 ), DE BC, 垂足是点 E, 设 BD x, 四边形 ACED的周长为 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 y与 x之间的函 数关系的是 ( ) D 点拨:如图 , 作 CM AB 于 M. CA CB , AB 30 , CM AB , AM BM 15 , CM AC 2 BM 2 20 DE BC , DEB C MB 90 , B B , DEB C MB , BD BC DE CM EB BM , x 25 DE 20 EB 15 , DE 4 5 x , EB 3 5 x , 四边形 AC ED 的周长为 y 25 ( 25 3 5 x ) 4 5 x 30 x 4 5 x 80. 0 x 30 , 图象是 D . 3 (导学号: 01262238)(2016西宁 )如图 , 点 A的坐标为 (0, 1), 点 B 是 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 , 以 AB为边作等腰直角 ABC, 使 BAC 90 , 设点 B的横坐标为 x, 点 C的纵坐标为 y, 能表示 y与 x的函数关系 的图象大致是 ( ) A 点拨:作 AD x 轴 , 作 CD AD 于点 D , 如图所示 , 由已知可得 , OB x , OA 1 , AOB 90 , B A C 90 , AB AC , 点 C 的纵坐标 是 y , AD x 轴 , DA O A OB 180 , D A O 90 , OA B B A D B A D D AC 90 , O A B D AC , 在 O AB 和 D AC 中 , AOB A D C , O A B D AC , AB AC , OA B D AC ( AA S ) , OB CD , CD x , 点 C 到 x 轴的距离为 y , 点 D 到 x 轴的距离等于点 A 到 x 轴的距离为 1 , y x 1 ( x 0) 故选 A . 4 ( 导学号: 0 1 2 6 2 2 3 9 )( 2 0 1 6 达州 ) 如图 , 已知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a 0)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 1 , 0 ) , 与 y 轴的交点 B 在 (0 , 2) 和 (0 , 1) 之间 ( 不包括这两点 ) , 对称轴为直线 x 1. 下列结论: ab c 0 ; 4a 2b c 0 ; 4 ac b 2 8a ; 1 3 a 2 3 ; b c. 其中含所有正确结论的选 项是 ( ) A B C D D 点拨: 函数图象开口方向向上 , a 0 , 对称轴在原点右侧 , ab 异号 , 抛物线与 y 轴交点在 y 轴负半轴 , c 0 , a b c 0 , 故 正确; 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 ( 1 , 0 ) , 对称轴为直线 x 1 , 图象与 x 轴的 另一个交点为 ( 3 , 0 ) , 当 x 2 时 , y 0 , 4a 2b c 0 , 故 错误; 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 ( 1 , 0 ) , 当 x 1 时 , y ( 1 ) 2 a b ( 1 ) c 0 , a b c 0 , 即 a b c , c b a , 对称轴为直线 x 1 , b 2a 1 , 即 b 2a , c b a ( 2a ) a 3a , 4 ac b 2 4 a ( 3a ) ( 2a ) 2 16a 2 0 , 8a 0 , 4 ac b 2 8a , 故 正确; 图 象与 y 轴的交点 B 在 ( 0 , 2 ) 和 ( 0 , 1 ) 之间 , 2 c 1 , 2 3a 1 , 1 3 a 2 3 , 故 正确; a 0 , b c 0 , 即 b c , 故 正确 故选 D . 5 ( 导学号: 0 1 2 6 2 2 4 0 )( 2 0 1 6 鄂 州 ) 如图 , 已知直线 y k 1 x b 与 x 轴、 y 轴相交于 P , Q 两点 , 与 y k 2 x 的图象相交于 A( 2 , m ) , B (1 , n ) 两点 , 连接 OA , OB , 给出下列结论: k 1 k 2 0 ; m 1 2 n 0 ; S AOP S BOQ ; 不等式 k 1 x b k 2 x 的解集是 x 2 或 0 x 1.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 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点拨:由图象知 , k 1 0 , k 2 0 , k 1 k 2 0 , 故 错误;把 A ( 2 , m ) , B ( 1 , n ) 代入 y k 2 x 中得 2m n , m 1 2 n 0 , 故 正确;把 A ( 2 , m ) , B ( 1 , n ) 代入 y k 1 x b 得 m 2k 1 b , n k 1 b , k 1 n m 3 , b 2n m 3 , 2m n , y mx m , P ( 1 , 0 ) , Q ( 0 , m ) , OP 1 , OQ m , S A OP 1 2 1 m 1 2 m , S BOQ 1 2 m 1 1 2 m , S A OP S BOQ , 故 正确;由 图象知不等式 k 1 b k 2 x 的解集是 x 2 或 0 x 1 , 故 正确 故答案 为 . 根据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 【 例 1】 (2016安徽 )一段笔直的公路 AC长 20千米 , 途中有一处休息 点 B, AB长 15千米 , 甲、乙两名长跑爱好者同时从点 A出发 , 甲以 15千 米 /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点 B, 原地休息半小时后 , 再以 10千米 /时的速度匀 速跑至终点 C;乙以 12千米 /时的速度匀速跑至终点 C, 下列选项中 , 能 正确反映甲、乙两人出发后 2小时内运动路程 y(千米 )与时间 x(小时 )函数 关系的图象是 ( ) A 【 点评 】 此题考查根据实际问 题判断函数图象 , 首先要弄清路 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 解 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求出两人到 达 C地的时间 对应训练 1 (导学号: 01262241)(2015黄冈 )货车和小汽车同时从甲地出发 , 以 各自的速度匀速向乙地行驶 , 小汽车到达乙地后 , 立即以相同的速度 沿原路返回甲地 ,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 180千米 , 货车的速度为 60千米 / 小时 , 小汽车的速度为 90千米 /小时 , 则下图中能分别反映出货车、小 汽车离乙地的距离 y(千米 )与各自行驶时间 t(小时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 C 根据几何问题判断函数图象 【 例 2】 (2016临夏州 )如图 ,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 90 , BC 4, 点 P是 ABC边上一动点 , 沿 BAC 的路径移动 , 过点 P 作 PD BC于点 D, 设 BD x, BDP的面积为 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 y 与 x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 B 点拨:过 A 点作 AH BC 于点 H , A B 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B C 45 , BH CH AH 1 2 BC 2. 当 0 x 2 时 , 如图 1 , B 45 , PD BD x , y 1 2 x x 1 2 x 2 ;当 2 x 4 时 , 如图 2 , C 45 , PD CD 4 x , y 1 2 ( 4 x ) x 1 2 x 2 2 x . 故选 B 【 点评 】 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 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 合 , 图象应用信息广泛 ,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 , 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 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 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 对应训练 2 (导学号: 01262242)(2016泰安 )如图 , 正 ABC的边长为 4, 点 P为 BC边上的任意一点 (不与点 B, C重合 ), 且 APD 60 , PD交 AB于点 D.设 BP x, BD y, 则 y关于 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 C 根据函数图象判断结论 【例 3 】 ( 2 0 1 6 淄博 ) 反比例函数 y a x ( a 0 , a 为常数 ) 和 y 2 x 在第一象 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 点 M 在 y a x 的图象上 , MC x 轴于点 C , 交 y 2 x 的图象 于点 A ; MD y 轴于点 D , 交 y 2 x 的图象于点 B , 当点 M 在 y a x 的图象上运动时 , 以下结论: S ODB S OC A ; 四边形 O A MB 的面 积不变; 当点 A 是 MC 的中点时 , 则点 B 是 MD 的中点 其中正确结 论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D 点拨: 由于 A , B 在同一反比例函数 y 2 x 图象上 , 则 ODB 与 OC A 的面积相等 , 都为 1 2 2 1 , 正确; 由于矩形 O C MD 、三角形 ODB 、 三角形 O C A 为定值 , 则四边形 M A OB 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 正确; 连接 OM , 点 A 是 MC 的中点 , 则 O A M 和 O A C 的面积相等 , ODM 的面积 OC M 的面积 a 2 , ODB 与 O C A 的面积相等 , OB M 与 O A M 的面积相等 , OB D 和 OB M 面积相等 , 点 B 一定是 MD 的中点 , 正确故选 D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判断结论是否正确 , 过双曲 线上任意一点引 x 轴、 y 轴垂线 , 所得矩形面积为 | k |, 是经常考查的一个 知识点 , 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的运用 对应训练 3 ( 导学号: 0 1 2 6 2 2 4 3 )( 2 0 1 6 十堰 ) 已知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经过点 ( 2 , y 1 ) , ( 1 , y 2 ) , (1 , 0 ) , 且 y 1 0 y 2 , 对于以下结 论: ab c 0 ; a 3b 2c 0 ; 对于自变量 x 的任意一个取值 , 都有 a b x 2 x b 4a ; 在 2 x 1 中存在一个实数 x 0 , 使得 x 0 a b a , 其中结论错误的是 _( 只填写序号 ) 点拨:由题意二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 a 0 , b 0 , c 0 , ab c 0 , 故 正确 a b c 0 , c a b , a 3b 2c a 3b 2a 2b b a , 又 x 1 时 , y 0 , a b c 0 , b a c , c 0 , b a 可以是正数 , a 3b 2c 可以是正数 , 故 错误 函数 y a b x 2 x a b ( x 2 b a x ) a b ( x b 2a ) 2 b 4a , a b 0 , 函数 y 有最小值 b 4a , a b x 2 x b 4a , 故 正确 y ax 2 bx c 的图象经过点 ( 1 , 0 ) , a b c 0 , c a b , 令 y 0 则 ax 2 bx a b 0 , 设它的两个根为 x 1 , 1 , x 1 1 a b a a b a , x 1 a b a , 2 x 1 1 , 在 2 x 1 中存在一个实数 x 0 , 使得 x 0 a b a , 故 正确 故答案为 . 33.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出错 试题 已知 , A, B两地相距 120千米 , 甲骑自行车以 20千米 /时的速度由 起点 A前往终点 B, 乙骑摩托车以 40千米 /时的速度由起点 B前往终点 A. 两人同时出发 , 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s(千米 ), 甲 行驶的时间为 t(小时 ), 则下图中正确反映 s与 t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 ) 错解 A 或 C 或 D 剖析 此题需弄清楚 s 与 t 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相遇前、相遇后;相 遇后可分成乙到达 A 地、甲到达 B 地 , 故求出各分段函数的自变量的取 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 , 两人同时相向出发 , 甲到达 B 地用时: 120 20 6 小时 , 乙到达 A 地 用时: 120 40 3 小时相遇前 , s 120 ( 2 0 4 0 ) t 120 6 0 t( 0 t 2) ;当两者相遇时 , t 2 , s 0 ;相遇后 , 当乙到 达 A 地前 , 甲、乙均在行驶 , 即 s ( 2 0 4 0 ) ( t 2) 60t 1 2 0 ( 2 t 3) ; 当乙到达 A 地时 , 此时两者相距 60 千米;当乙到达 A 地后 , 剩下甲在 行驶 , 即 s 60 2 0 ( t 3) 2 0 t(3 t 6) , 故: s 120 60t ( 0 t 2 ) , 60t 120 ( 2 t 3 ) , 20t ( 3 t 6 ) 正解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