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三孔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5000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红** 文档编号:17138996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三孔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5000件)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设计三孔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5000件)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设计三孔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5000件)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三孔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5000件)设 计 者:指导教师:设计日期评定成绩: 目录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说明正文.序言.一、 零件的分析二、 工艺规程设计.(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二) 基面的选择.(三) 制造工艺路线.(四)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五)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三专用夹具设计(一) 设计主旨.(二) 夹具设计三、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参考文献三孔连杆1、零件图样分析1)连杆三孔平行度公差均为0.02mm。2)连杆三孔圆柱度公差均为0.0085mm。3)连杆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4)连杆热处理226271HBS。5)末注倒角0.545。6)材料45。2、三孔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三孔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装备1锻模段2热处理正火处理3喷砂喷砂、去毛刺4划线划杆身十字中心线及三孔端面加工线5铣按所划加工线找正,垫平,杆身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铣平面至划线尺寸。并确定大头孔平面为以下各序加工的主基准面作标记(下称大头孔基准面)X52K6铣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耳部及杆身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铣平面,大头厚为50mm,小头厚35mmX52K7铣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按大、小头中心连线找正,压紧大头,铣耳部两侧平面,保尺寸高为52mm,厚为20mmX62W8划线以大头毛坯孔为基准,兼顾连杆外形情况,划三孔径的加工线9钻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后,压紧工件。钻小头孔至29mm、耳部孔至19mmZ3050组合夹具10粗镗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后,压紧工件。粗镗三孔,其中大头孔尺寸至88mm,小头孔尺寸至33mm耳部孔尺寸至24mmT611组合夹具11精镗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后,重新装夹压紧工件。精镗三个孔至图样要求尺寸。其中大孔90H6mm,保证中心距为270mm,耳部孔25H6mm,保证与大头孔中心距为95mmT611组合夹具12钳修钝各处尖棱,去毛刺13检验检查各部尺寸及精度14检验探伤检查,无损探伤,检查零件有无裂纹,夹渣等磁力探伤仪15入库油封入库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1张 3、机械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份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专业:数控“3+2|” 班级学号:200803720101 学生:龙有志 指导老师:王斌武老师 2009年6月18日序 言 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将设计图样转化成产品,离不开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因而它是机械制造业的基础,是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保障。离开了它,就不能开发制造出先进的产品和保证产品质量,不能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是在人类生产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机械制造工艺的内容极其广泛,它包括零件的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及热处理和产品的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教。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一个三孔连杆,连杆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传给曲轴。所以,连杆除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作复杂的平面运动。连杆工作时,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同时,由于连杆既是传力零件,又是运动件,不能单靠加大连杆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须综合材料选用、结构设备。(二)零件的工艺分析1)铣平面后,立即确定大头孔一平面为以下各序加工的主基准面,这样可确保加工质量的稳定。 2)铣平面时,应保证小头孔及耳部孔平面厚度与大头孔平面厚度的对称性。 3)由于连杆三个孔平面厚度不一致,因此,加工中要注意合理布置辅助支承及应用。 4)连杆平面加工也可以分为粗、精两序,这样可更好的保证三个平面相互位置及尺寸精度。 5)粗、精镗三孔也可改用专用工装或组合夹具装夹。采用X62W端镗。 6)当加工连杆尺寸较小时,粗、精锺三孔也可采用车削加工方法。(按几何原理将三个孔中心连线后,找出一公共圆心,来设计一套回转式车床夹具即可)。 7)连杆三孔平行度的检验;连杆三孔圆柱度的检验,均与“连杆一例”中所述方法相同。 二、工艺规程设计(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为45号钢。零件在工艺过程中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因此应选用锻件,保证零件工人可靠边,由于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已达到了大批量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模锻成型。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二)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保证加工质量。否则,就会使加工工艺过程中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量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1、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轴类零件而言,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对于本零件而言,如果以115mm外圆表面作为基准,则可能造成零件这一组内外圆柱表面与零件的交叉部外形不对称。2、 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三) 制定工艺路线制作工艺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X63铣床再配上XZ011的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1、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粗铣销112, 50,R18的三孔端面工序2:精铣销112,50,R18的三孔端面工序3:钻112,50,R18三孔(不到尺寸)工序4:粗镗削112,50,R18三孔(三孔尺寸)工序5:精镗削112,50,R18 三孔(倒角)工序6:磨削112,50,R18 三孔端面工序7:终检三孔连杆1、零件图样分析1)连杆三孔平行度公差均为0.02mm。2)连杆三孔圆柱度公差均为0.0085mm。3)连杆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4)连杆热处理226271HBS。5)末注倒角0.545。6)材料45。2、三孔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三孔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装备1锻模段2热处理正火处理3喷砂喷砂、去毛刺4划线划杆身十字中心线及三孔端面加工线5铣按所划加工线找正,垫平,杆身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铣平面至划线尺寸。并确定大头孔平面为以下各序加工的主基准面作标记(下称大头孔基准面)X52K6铣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耳部及杆身加辅助支承,压紧工件,铣平面,大头厚为50mm,小头厚35mmX52K7铣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按大、小头中心连线找正,压紧大头,铣耳部两侧平面,保尺寸高为52mm,厚为20mmX62W8划线以大头毛坯孔为基准,兼顾连杆外形情况,划三孔径的加工线9钻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后,压紧工件。钻小头孔至29mm、耳部孔至19mmZ3050组合夹具10粗镗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后,压紧工件。粗镗三孔,其中大头孔尺寸至88mm,小头孔尺寸至33mm耳部孔尺寸至24mmT611组合夹具11精镗以大头孔基准面为基准。小头及耳部端面加辅助支承后,重新装夹压紧工件。精镗三个孔至图样要求尺寸。其中大孔90H6mm,保证中心距为270mm,耳部孔25H6mm,保证与大头孔中心距为95mmT611组合夹具12钳修钝各处尖棱,去毛刺13检验检查各部尺寸及精度14检验探伤检查,无损探伤,检查零件有无裂纹,夹渣等磁力探伤仪15入库油封入库3、工艺分析 1)铣平面后,立即确定大头孔一平面为以下各序加工的主基准面,这样可确保加工质量的稳定。 2)铣平面时,应保证小头孔及耳部孔平面厚度与大头孔平面厚度的对称性。 3)由于连杆三个孔平面厚度不一致,因此,加工中要注意合理布置辅助支承及应用。 4)连杆平面加工也可以分为粗、精两序,这样可更好的保证三个平面相互位置及尺寸精度。 5)粗、精镗三孔也可改用专用工装或组合夹具装夹。采用X62W端镗。 6)当加工连杆尺寸较小时,粗、精锺三孔也可采用车削加工方法。(按几何原理将三个孔中心连线后,找出一公共圆心,来设计一套回转式车床夹具即可)。 7)连杆三孔平行度的检验;连杆三孔圆柱度的检验,均与“连杆一例”中所述方法相同。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进一步地了解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具体运用了这些知识,培养了我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不仅深化了我曾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还扩大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技术经验,提高了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设计、计算、工艺编制及绘图的能力。同时,我对工艺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会了查阅图表、资料、相关手册等工具书。通过实例对工艺规程的编制和切削用量的选择计算等做了一次练习。除此之外,在设计思想上也感受颇深,做为一名工艺编制及设计人员,在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必须做到求实、严谨、负责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这不仅是一句至理名言,而且对于一个设计和编制工艺人员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设计开始的时候就由于没有全面仔细的分析问题,导致工艺路线出现严重错误,经过改正错误后,我一直以认真,求实为原则,完成此次设计总之,通过这次设计,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兰建设主编.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2.黄云清主编.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3.陆剑中 孙家宁主编.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四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张普礼主编.机械加工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5.刘家平主编.机械制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26.王丽霞 俞佳芝主编.计算机绘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17.冀秀焕 唐建生主编.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28.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组.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经济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