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鼎湖山听泉》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7075017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鼎湖山听泉》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鼎湖山听泉》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鼎湖山听泉》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一、学习要求 1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 1.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走进作者 谢大光 ,当代散文作家。著有散文集 落 花 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 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 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在质量 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课文链接 鼎湖山 岭南四大名山(鼎湖山、丹霞山、罗 浮山、西樵山)之首。 195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 , 山地林木 葱笼,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 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 线上的绿色明珠”,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 称。名字的由来,三种说法: 原名“顶湖山”, 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而得名。 后来,传说轩辕 皇帝曾在山里铸鼎,遂改名为“鼎湖山”。 还有 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 肇庆( ) 古刹 ( ) 遐想 ( ) 一泓 ( )了无( ) 菩提 ( ) 辟为( ) 繁衍( ) 拾级( ) 童稚 ( ) 楹联 ( ) 怅惘 ( ) 污垢 ( ) 万籁俱寂 ( ) 泠泠 ( ) 淙淙 ( ) zho ch xi hng lio p p yn sh zh yng chng wng gu li lng cng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 跃; 楹联:挂在或帖在楹 (堂屋 )前部 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万籁俱 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 下来 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听泉 本文作者 着重抓住一 个 “ 泉 ” 字来写,用 听觉 来感受,写出了 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 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 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 山脚寒翠桥 山中补山亭 半山庆云寺 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 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 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 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 的变化 黄昏 晚饭后 夜间 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 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 (第 l 段 )初闻泉 声; 第二部分 (第 23段 )引发联想; 第 三部分 (第 47段 )回旋转折; 第四部 分 (第 810段 )得到感悟 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 (1)“ 过了寒翠桥 已入山中。 ” (2) “进山方知 已不可得。 ” (3)“安 详厚重的钟声 嬉戏忘返的孩 子。 ” (4)“入夜 泉水就是鼎湖山 的灵魂。 ” 作者在这些句子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前后是否一致? ( 1) 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 渐 人山中 ( 2) 再睹泉踪,正面写泉, 以爱女作喻, 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 3) 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 4) 浑然一 片 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 出人 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 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 这样的内容? 作者听到泠泠淙淙的清朗之声,泉 水“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半含不 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岁月的流 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 长繁衍、死亡”等等;因为作者无 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 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 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道理? 作者从历史观和美学观的 高度昭示人们:生生不息, 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 是美感 。 (结束 ) 复习上节课内容 1本文是篇写景散文,文 章材料的组合主要是以时 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 顺序为主? 2作者借听泉要阐述什么 道理? 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 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开头点明鼎湖山 的气候条件,是作者 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 的重要前提,为下文 的听泉作铺垫。 一、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你会联 想到什么? 二、登山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 身心了无杂尘”,你有过这种体验 吗? 三、在山上补山亭内有一副楹联 “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 寻”,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你会联 想到什么? 二、登山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 身心了无杂尘”,你有过这种体验 吗? 三、在山上补山亭内有一副楹联 “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 寻”,这是什么意思呢? 文中写 各种各样 的绿 、写 亭前仰 观和殿前漫步 , 直接写泉的地方 并不多,这是否 偏离了 中心 ? 提示:没有。写绿 即写泉,泉与绿 互为滋养。这为 后面写听泉的 独 特感受 作了 铺垫 。 另外突出此山名 树之多,森林保 护之好,有一定 的 时代意义 。并 且也是一个 过渡 。 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 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 什么? (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 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 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文中写到了 哪些泉水 ? 提示:有从草丛淌过的,从石缝间漏下的, 汇于空谷的,直下陡壁的,还有绕过树根 的,拍打卵石的。 作者在写泉水时用到了 哪些动词 ? 这样写你认为好吗? 提示:有淌过、漏下、 汇于、直下、落下、绕过、 拍打等;这些动词 准确生 动 地写出了泉水的 情态 。 课文的第 8段中,作者用乐声 来比拟泉声, 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 比喻。请问作者为 何要选择这几种 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 举乐声后再 举本体 ? 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 交响 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 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 举本 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 活动的。 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 泉声发生的具 体环境。 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 作者先写泉声 的多种层次, 文章由辨声而想到具 体的情 景,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 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 乐曲的 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 的感悟。 从对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 织材料的特点。 课文写泉有详有略,有直接描 写 也有间接描写,而且同时用了多 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议论等等。 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 “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 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 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 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 老人与孩子 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 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 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 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 音乐美和情韵美。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 优 美的语句 ,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 为什么写得好 ; 朗读 这些优美的句子; 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 也应较全面地介绍。作者为什么要 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怎样做到以 “泉”为主,兼及其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