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700047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在高考中年年必考,命题方式主要以文字史料为载体,选择微观场景考查政治制度的传承及发展,明确其消长的发展趋势。 2.从社会热点看,科举制度的公正公平性,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文化传承和构建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从预测角度看,本讲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将会集中在汉唐和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选官制度的演变上,注重发掘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及影响 1.(2018课标全国,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解析,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属于高考考查的重点,但本题在知识的深度上进行了拓展,从加强皇权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提示考生在解题时要透过现象分析其实质,提升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6课标全国,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解析,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创设情境,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史官制度。中国古代的史官是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承者,通过记录史实,采用“史”本身的明鉴作用,去告诫后人,特别是“史”本身的惩戒作用,来制约当朝的政治,将政治与文化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的对皇帝言行的记录。然而,随着史官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独立客观地记录历史逐渐成为史官的职业自觉,从而使得史官对王权的规范与制约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对古代的君主政治产生了长期性的影响。,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4课标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解析,命题规律,考题扫描,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考向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目的及影响 4.(2018课标全国,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答案,解析,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相较于唐朝,宋朝科举有很多新变革。 (1)糊名制度的确立。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2)考试时间的最终确立。宋朝自英宗时期的治平二年(1065),定为三年一大比。这个时间直到宣统年间最后一次科举,没有任何改变。 (3)文风的转变。欧阳修将延续了百年的程文考卷全部黜落,所取文章,都是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 (4)考试内容和科目的转变。王安石变法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命题规律,考题扫描,5.(2015课标全国,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解析,命题规律,考题扫描,6.(2015课标全国,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解析,命题规律,考题扫描,7.(2015山东,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解析,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三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8.(2017课标全国,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解析,一、中枢权力体系 1.西汉“中外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侍从等组成中朝,原三公九卿变成执行机构,成为外朝。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职责: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特点: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相互牵制。 (3)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成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4.元朝中书一省制:元代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辨析比较,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相比,前者注重程序,把一件事分成若干阶段,由各个层级的不同部门来依次处理;而后者注重具体的事务,由不同的机构来处理不同的事情。,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变化 (1)汉朝:推行察举制,令天下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3)隋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5)明清: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2.影响: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拓展延伸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 (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2)发展历程: 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时在地方上设置刺史,以监督地方官员。 明清: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在中央,设有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在地方设有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 (1)目的: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发展历程: 唐朝: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明清:取消了谏议机构。 3.作用 (1)积极: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减少决策失误。 (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四、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体现。 2.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主题一,主题二,“体制内的民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省六部制”,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 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观点的新颖之处。,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 史学主流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是皇权加强的表现。而材料中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三省六部制与“体制内的民主”,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山东济南二模,26)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有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答案,解析,主题一,主题二,政权从封闭走向开放隋唐科举制的创立 材料(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简要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科举制的看法。,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一方面认为科举制有利于文人学士集团的形成,促进了中国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另一方面,科举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正确认识科举制的影响,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该制度 () A.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答案,解析,一、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是专职,这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对点训练 3.(2018安徽淮南二模,26)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变化() A.避免了决策失误B.有利于权力制衡 C.削弱了宰相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解析,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对点训练 4.(2019广东惠州一调,25)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 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解析,【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示例二 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示例三 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考八股文,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识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解析:根据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可得出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根据材料“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可得出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根据材料“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可得出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论述。,情怀链接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