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1讲工业革命,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2)条件 劳动力: 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资本:殖民贸易和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技术: 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广阔。,资本主义制度,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手工工场,海外市场,2.过程 (1)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 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 。 (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4)扩展:19世纪中期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3.重要发明 (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 开始。 (2)动力: 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3)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工厂,工业革命,1785,4.影响 (1)经济 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 ”,社会生产力提高。 生产组织: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 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 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 两大对立阶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 的统治。,蒸汽时代,工厂,城市化进程,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3)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 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 (4)环境: ,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 (5)科技文化:促进 和文艺的发展,如浪漫主义流派的出现。 (6)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7)经济格局:英国成为 ,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8)殖民扩张:为获取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和市场,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自由主义,环境污染,自然科学,世界工厂,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1)市场: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 和原料。 (2)交通: 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影响 (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2)亚非拉等地: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客观进步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世界市场,蒸汽机车,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 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 成功。 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 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发展: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出现。 (5)钢铁工业的进步: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发电机,汽车,3.特点 (1) 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 局面,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4)侧重于 和电力工业、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侧重于轻工业。 (5)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影响 (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了 、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3)生产结构: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自然科学,多元化,美国,重工业,电力工业,重化工业,(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 。垄断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四、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交通通讯: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 出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表现 (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垄断组织,通讯手段,3.影响 (1)积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全 球化) (2)消极 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不平衡性)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改造性)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奴役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重理解,1.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其次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引起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1)手工作坊是封建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一般不存在雇佣关系。 (2)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5.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1)特点 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超大型企业、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垄断主义思潮逐渐取代自由主义原则。,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 (2)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3)认识: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是现代经济模式定型成熟的表现。 6.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建立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日不落帝国的崛起英国工业革命发轫,材料瓦特与企业家罗巴克签订了合同,后来博尔顿及时从濒临破产的罗巴克手中购得瓦特蒸汽机专利权的股份。博尔顿创办了生产小五金器械的索霍工厂,但他的工厂缺乏动力,希望借助瓦特的发明来人工地制造动力。双方签订一份契约:博尔顿为蒸汽机竣工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若蒸汽机研发成功,博尔顿与瓦特两方按21的比例分配利润;若研发失败,一切经济后果由博尔顿承担。博尔顿惨淡经营,倾全力支持瓦特进行技术革新,还在1775年让瓦特说服议会将自己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原来只有14年)。直到1784年博尔顿终于看到了他十多年期待的结果:瓦特改良的联运式蒸汽机成功了。 1800年老瓦特退休后,先是小瓦特与老博尔顿合作,后来是小瓦特和小博尔顿合作,继续蒸汽机的市场推广。在小瓦特的努力下,终于将蒸汽机推广到了工厂、矿业、交通等部门,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博尔顿和小瓦特分别以风险资金、专利权和标准化生产成就了老瓦特。 英国通史,【问题】根据材料概括蒸汽机改良成功的条件。,【解析】由“博尔顿创办了生产小五金器械的索霍工厂,但他的工厂缺乏动力,希望借助瓦特的发明来人工地制造动力”可知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由“直到1784年博尔顿终于看到了他十多年期待的结果:瓦特改良的联运式蒸汽机成功了”可知瓦特坚持不懈的努力;瓦特与博尔顿的合作,说明发明家与企业家的结合;由“博尔顿为蒸汽机竣工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若蒸汽机研发成功,博尔顿与瓦特两方按21的比例分配利润;若研发失败,一切经济后果由博尔顿承担”可知风险投资的保证与商业运作的成功;由“1775年让瓦特说服议会将自己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原来只有14年)”可知条件有专利政策的保护与议会或政府信守契约。,【参考答案】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瓦特坚持不懈的努力;发明家与企业家的结合;风险投资的保证;商业运作的成功;专利政策的保护;议会或政府信守契约。,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主题二,科技的力量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树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郑寅达德国史,【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原因。,【解析】第一小问,据“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得出发展速度快,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得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质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是国家统一,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制度不断创新。,【参考答案】特点:发展速度,世界领先。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 原因:国家统一,建立了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民族自信心增强。科技创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制度不断创新。,主题三,福兮祸兮工业文明的影响,材料一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问题】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化的评价,切记要从两方面作答,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方面可以从有利于社会进步、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世界联系等方面作答,消极方面可从阶级矛盾、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方面作答。,【参考答案】认识: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巨大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社会进步: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极度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深化拓展,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精神生活的变化 (1)报纸杂志:近代报刊以丰富的内容,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发挥了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如19世纪30年代以贫民卫报为代表的工人报纸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文化特权、宣传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启发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英国工人阶级打造阶级文化、唤醒阶级意识的重要阵地。 (2)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两性关系与女权运动: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革,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随着妇女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联系的扩大,男女社会权利趋向平等。20世纪初,女权运动在欧美各国广泛展开,西方发达国家的妇女相继获得了普选权。 3.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问题:出现了许多“血汗工厂”,人文主义缺失,工作环境恶劣,大量雇用童工,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生产事故频发;城市贫困化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等级差异明显,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因素积聚;城市化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发展不协调。 4.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立法: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劳资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必须通过社会立法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然后扩展到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保险等其他社会领域。这些立法从法律上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阶级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也没有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二、工业革命推动下的三大进步思潮 1.自由主义。如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1)提倡市场机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倡导自由竞争。 (2)为后世开创了一个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它适应了时代要求,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2.民族主义。德国人李斯特等提出。他们认为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他们主张加强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等。 3.社会主义。有些学者在目睹了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之后,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的主张。这种学说后来被称为“社会主义”。,主题四,被动中的前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市场”发展史。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既反映了某国资本主义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浅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体系的形成、影响及启示,【问题】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知识简要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 “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市场发展史”,本题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示意图来揭示这一道理,在示意图中,推动市场发展的因素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有工业革命的作用,我们在提炼观点时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即可,如“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生产力的进步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动力”等观点。说明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进行论证相应的观点即可。,【参考答案】 观点: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说明: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便随着近代生产和交换的不断发展及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 18世纪中期以来,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力量的增强。西方国家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商品输出,大肆展开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各国在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提高的同时,生产关系也出现较大调整,即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驱使下,帝国主义几乎完全控制了亚非拉等广大落后的地区,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至20世纪初,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全世界范围的生产与交换的体系,最终形成。,深化拓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 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探究 【典例1】 (2018全国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答案:B,角度二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典例2】 (2016海南卷,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试题分析】“从1760年到1850年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英国原棉主要来源于殖民地及其他国家,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C项正确。,答案:C,角度三工业革命拉大贫富差距 【典例3】 (2017全国卷,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试题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国民总收入增长的幅度要远远高于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在17551797年,工人的实际工资甚至出现了下降,这说明,有产者的收入要高于工人收入的增长速度,由此得出结论,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基于以上分析,A项中的“同步”说法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技术革新,B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人的工资整体上也在增长,问题是速度较慢,C项错误。,答案:D,角度四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 【典例4】 (2016全国卷,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中国史学界和传统的高考命题一般比较重视对工业革命积极影响的研究和考查,但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开始转向其负面的角度,本题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18311841年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峰时期,伯明翰、利物浦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其原因是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化,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供给和医疗技术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不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原因,C、D两项错误。,答案:A,角度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典例5】 (2018海南卷,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试题分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A,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编者选题表,1.(2018湖南益阳调研)18世纪中期,英国60%的五金制品、50%以上的其他制成品销往北美殖民地。与此同时,英国西非殖民地进口的制成品有86.5%来自英国。上述状况表明当时的英国() A.满足了殖民地的需求B.工业革命具有必然性 C.实行低关税刺激出口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解析:B18世纪中期,北美、西非等殖民地市场需求对英国制成品的生产能力提出要求,促进了技术革新,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故B项正确。“满足了”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关税”“贸易政策”,故C、D两项与材料无关。,2.(2018湖南长郡中学三模)19世纪中期,英国有名的大型钢铁企业主约翰 巴克凭借购买了奥尔布莱顿豪尔大庄园当上斯塔福德郡郡守。诸多工业巨头纷纷效仿,大量购买地产,成为土地阶级以进入上层社会。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土地贵族占据统治地位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巨大D.地产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C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资产阶级崛起,力量强大,土地贵族衰落,故A、B、D三项判断错误,排除。这一时期企业主通过购买地产的方式进入上层社会,反映出传统等级观念对其影响大,故C项符合题意。,3.(2018广东深圳二模)19世纪,英国发起“拯救工厂儿童运动”,使他们逐渐回归其“儿童”本质。1880年,英国实施强制义务教育法,学校肩负起培育“新型儿童”的责任。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B.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 C.进一步扩大政治普选范围 D.以多种方式干预经济,解析:B工业革命彰显了科技对经济的巨大推动力,人们重视科技的观念日益增强。据材料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重视儿童教育,并通过义务教育法,强制学校培育“新型儿童”,以科教助推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教育,故A项中“全面”、C项中“政治”、D项中“经济”均与材料无关。,4.(2018广东汕头二模)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 A.英国已控制了中国市场 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解析:C据所学知识可知,1829年中国尚处于闭关自守状态,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上半叶欧美各国对华出口总额中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所占比重的变化,B项结论据材料无从得出且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项;由1829年英国在对华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可知,相对欧洲大陆国家,英国居于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处于“世界工厂”地位,据此可知C项分析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D项结论,故排除D项。,5.(2018湖南长沙期中)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 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的航运。这一现象说明() A.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交通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方式,解析:B材料现象是一种垄断,不是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物,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即垄断的产生,故B项正确;垄断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的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6.(2018河南天一联考)下图是1850年、1870年德、法、英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 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 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D.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解析:D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作为后起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到1870年德国的蒸汽动力增长远超法国,同时也与最发达的英国缩短了距离,说明此时德、英、法经济发展已出现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题图信息能够说明英国工业化程度最发达,但发展速度低于德国,故A项错误;据图表信息无法判断法国工业化进程是否起步最晚,故B项错误;德国实现国家统一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