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8课 张居正改革(1581), 时代的呼唤 整顿吏治 实施边防新政 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 身后毁誉,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正确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及评价。,学习目标:,明清时代特点: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政治: 明: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 设置殿阁大学士(后为内阁、票拟、批红),以备皇帝顾问。特务机构 开始遭到西方国家侵略(澳门、台湾),2、经济: 农业生产关系:土地买卖日益普遍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促进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手工业:焦炭冶铁流行 明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彩瓷发展:瓷器与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 明中叶以后,私营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孕育出雇佣关系。 商业城市:明清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尤其劳动力成为商品。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重农抑商阻碍了新经济因素成长,成为被甩在工业文明潮流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 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本质是雇佣关系;腐朽的封建制阻碍其发展 (自然经济、闭关、重农抑商,专制政治,八股)】 横向危机: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如何看待康乾盛世?),3、文化 思想:官方理学(强调社会责任)八股取士、拜金主义、“异端”思想李贽 科技: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文艺:书画世俗奇特、民间画 世情小说(商人) 昆曲牡丹亭: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明朝君主,一、时代的呼唤(背景),1.内外交困 -客观原因,2.明神宗的支持-政权因素,3.张居正的才识与决心-个人因素,阅读教材,从客观、政权因素、 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其背景,北方蒙古贵族南下劫掠 东南倭寇猖獗葡占澳门,C财政亏空,A政治腐败,B边防松弛,D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 官府搜刮,1、归纳内外交困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路: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 对外等方面思考),幻灯片 43,幻灯片 42,幻灯片 44,幻灯片 45,2、万历年间,锐意改革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明朝著名首辅,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3、明神宗的支持政权因素,内阁制与内阁首辅 明清两代的内阁是封建皇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明朝永乐年间,为了方便协助处理政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皇帝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由内阁代替皇帝草拟诏命、敕诰,六部尚书凡事须请示内阁大学士,而且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有多人,地位类似前代的宰相。其中一人为首领,称“首辅”。首辅更是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俨然成为实际的宰相。嘉靖时把持朝纲20年的严嵩和万历时主持改革的张居正,都是明后期影响很大的内阁首辅。,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回顾,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年号万历。神宗即位时,年仅10岁,由张居正辅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明王朝有所振兴。对这些改革,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大权旁落,臣子功高盖主。张居正死后家族的悲惨遭遇,就是源于此, 1582年朱翊钧亲政 ,废止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明神宗 (1563-1620),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明神宗 (1563-1620),明定陵地宫,十三陵地下寝宫至今只发掘了一处,即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定陵地宫的主体是由三个分别代表“正殿”和东西“配殿”墓室组成的“院落”。在这个庭院前还有两个庭院作为前导。各墓室都用石拱券筑成,总进深约90米。,1、政治: 2、军事:,整顿吏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考成法),(2)“外示羁縻”:,实施边防新政,(1)“内修防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大力增修、加固长城,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二、张居正改革内容,(1)措施:,“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成法;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2)意义: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使边塞得到开发(贡市、归化新城-呼和浩特) 蒙汉之间相互熏染融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影响:巨大成效,汉蒙通商古道上的土井,边防新政的效果,在积极操练兵马的同时,大力增修、加固长 城,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 “敌台”3000余座。大大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 体抗御能力。,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抵御匈奴,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辽东,临洮,鸭绿江,嘉峪关,五千多公里,六千多公里,3、经济:,赋役制(管理、分配)改革,(1)清丈田地 (2)推行一条鞭法(1581) 内容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并简化手续,交钱代役。,回顾:王安石变法赋役制改革的是哪两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归纳一条鞭法的影响,A按田亩多少征收赋役,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亩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贫民减轻负担。 B简化手续的征收办法 , 限制豪强地主 盘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以银代役计亩征银 , 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大量农产品纳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请你列举哪些因素阻碍、哪些因素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腐朽的封建制阻碍其发展 (自然经济、闭关、重农抑商,专制政治,八股)【经、政、文】,租佃关系、一条鞭法(农);私营手工业(工); 白银广泛使用(商)。,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16101695)是研究农村税赋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总结了唐朝以来的农民税赋情况。他认为:唐初的租庸调制度本来分为土地税(即“租”,征收谷物)、人头税(“庸”,征收绢)和户税(“调”,征收麻布)。晚唐杨炎改革为两税法,虽然没有了户税和人头税的名目,其实这两项征收已经并入了土地税中。相沿至宋朝,一直没有从中减去户税和人头税,然而却在此之外重又开征新的人头税目(“丁身钱米”)。后人习以为常。到了明清,每一次税赋改革都如此进行。,“黄宗羲定律”,就这样,黄宗羲揭示了一个历史现象,即:历史上每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黄宗羲定律”。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某些地方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温家宝总理郑重表示:共产党人是彻底为人民谋利益的,我们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三、认识评价张居正改革,1.改革成效:立见成效,一度恢复生机。 张居正执政十年是明中后期最有生气、的时期 2.最终结局:毁于一旦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 主要原因:保守势力的反扑,封建帝王的忌恨.,思考讨论: 张居正改革的最后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假如张居正能长寿一些;假如万历皇帝始终如一地支持他的改革,结局会怎样呢? 张居正改革的确能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但是,张居正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这也正是张居正改革的悲剧性之所在。 如: 土地兼并问题 (财政) 根源 封建土地所有制 吏治腐败问题(吏治)根源 封建君主专制,闯王李自成,崇祯自缢处,张居正改革(启示),4、认识:,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效。 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 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张居正死后不足四十年即被昭雪,崇祯年间全面平反,恢复谥号荣衔,子孙袭职,并将张居正的故居改成张文忠公祠,以供后人瞻仰。明史盛赞张居正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张居正墓,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张居正改革(小结 ),1、目的: 挽救危机,维护封建统治,政治:,“尊主权”;,整顿吏治:,以法理政;,推行考成法,国防:,经济:,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2、内容:,影响,3、结果:,课堂检测: 1 张居正得以升任内阁首辅,“任法独断,操持一切”,直接原因是( ) A陈六事疏受到皇帝重视 B 张居正考中进士具备为官资格 C 张居正是特殊人才 D 皇帝年幼,D,2 下列对张居正边防新政的理解( ) “内修守备”是指训练军队和增修加固长城 “外示羁縻”是指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A不正确,正确 B都正确 C正确,不正确 D都不正确 3 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北方守备日固 汉蒙双方互市活跃 归化新城的建立 蒙古部首领渐习华风 A B C D,B,A,4、以下对一条鞭法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各项赋税统一折合成白银征收 B以土地和财产为标准征收赋税 C合并各项赋税徭役分摊于田亩 D把人丁税折成银两摊入田亩,C,5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 ) 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 在试行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向全国推行 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 一条鞭法的推行成效显著 A B C D,B,6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的规定 ( ) 稳定了农业生产,促使农产品商品化 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A B C D ,D,7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主要原因是( ) A 明神宗的反对 B改革收效甚微 C 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 D 张居正为官暴戾 8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 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 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 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 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 A B C D ,C,A,改革与社会习俗: 1、产生、内容: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也是人类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心理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变革有密切关系。风俗是社会道德、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属于观念、意识形态的范畴。 2、史观: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3、社会习俗特点:相对稳定,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4、社会习俗与社会:好的?坏的? 5、例子:(1)近代铁路 (2)选修: 日本大化改新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忽必烈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明治维新,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经济上:欧洲资义发展。 政治上:加速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亚非拉落后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思想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等思想的传播。,促进物种、衣食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的变化。,对殖民地的早期殖民扩张、侵略。 殖民地国家反抗斗争。,拓展延伸:以新视角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多元史观分析法),改革者的性格品德等与改革之间的关系? 梭伦: 商鞅: 孝文帝: 王安石:,明世宗即朱厚熜,公元15211566年在位。 崇尚道教,以斋醮为务。嘉靖21年(1542)宫中发生事变,几为宫女杨金英等所杀。此后不见朝臣达二十多年。政事则委于权臣严嵩等。 嘉靖中叶,鞑靼骚扰于 西北,倭寇进犯于东南, 军饷加派亦随之而起,农 民起义不断发生。晚年迷 信方士益甚,尤好搜索四 方珍宝,终因服方士所献 丹药身亡。葬于永陵。,明世宗,明代方士炼丹图,烧丹图,明陈洪绶绘烧丹图,反映了世宗宠信道士,烧炼丹药引起社会上炼丹求仙风气之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