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 修 三,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 标 定 位,主 干 梳 理,理一理,一、历史背景 1客观:_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诸侯国,法家,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主张,三纲五常,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_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2)从汉武帝时起,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_,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初步建立了_,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结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说,儒家经典,太学,地方教育系统,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 提示:相同。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吗? 提示: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想一想,3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新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3)社会的发展,要求新的思想。 4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1)政治:设中朝加强君权,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经济:盐、铁官营,重农抑商。 (3)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 论 要 旨,(1)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_”。 (2)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_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从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_,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外儒内法,中央集权,思想统一,考 点 探 究,史料一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史料二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探 究,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史料三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成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为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 问题:根据三则史料,总结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史料导读 (1)史料一表明新儒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2)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禁锢、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 (3)史料三说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探究答案 (1)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具有禁锢、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 (2)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及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的形成。,史论总结 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从另一方面,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也有积极作用。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考 向 研 习,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 (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2)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针对训练 (2018河南安阳一模)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D,解析儒学正统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到了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在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太学始终是中央一级和全国最高等级的学府,这是明显的精英教育而非世俗教育,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可知,太学培养的是封建官僚而非实用型人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知,一方面是太学录取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则是太学子弟被广泛授予官职,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士人研习儒家经典而不利于各种思想百家争鸣,故D项正确。,真 题 研 析,1(201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家思想而作,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B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学思想得到复苏,D项错误。,2(2013福建高考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A,解析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核心内容是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故排除B、D项;材料内容阐释的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项。,答案略 解析从表格中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来看,班固按照智慧、才能或者品格高低的标准划分上等、中等、下等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明显,说明作者推崇品德高尚和具有政治才能的人。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人物的思想主张或政治活动进行分析,并进行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评价。回答时要史论结合,看法要具体明确。,4(2017天津高考12)(节选)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答案(3)史实:儒学成为正统。 价值: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看待: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解析(3)第一小问,史实,从材料三出土的文物,可知孔子及其著作在当时很受重视,故可印证的史实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第二小问,价值,出土文物是更接近历史真实面貌的证据,故其可为相关的历史记载提供更加丰富、充实的证明,故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的价值是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第三小问,看待,出土文物虽然是儒家经典著作,但不能说明这些是刘贺生前阅读或喜爱的,也无法体现出刘贺是否是博学的人,对其的评价还应有足够充分的史实做依据,故对材料三中否定汉书关于刘贺的评价的看法是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备考方略】 1以思想创新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2联系西汉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以及地位的演变。,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A,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选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解析根据图表,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从汉朝以来,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3(2018山东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D,解析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据以上分析,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