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6989288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 - 教育文库 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 绪 论 一. 名词解释 1.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 三、简答题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 (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 2.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 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第一章 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 一. 名词解释 1.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 2.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 3.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 4.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 5.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6.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7.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 8.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 9.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此密度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生产实际中一般指通过害虫为害引起的损失相当于实际防治费用时的害虫种群密度虫 二、填空题 1.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过程一般分为调节过程、( )、( )3类。 2.一般来讲,防治r-选择类害虫的最有效方法是( ),防治中间型害虫最有效方法是( )。 3.根据害虫种群动态类型,一般可将害虫分为( )、( )和中间型害虫。 4.农业害虫按其为害程度可分为( )、( )和潜在性害虫。 5. 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的方式有( )、( )和传播植物病害。 6.害虫防治适期的确定,对食叶性害虫应在( ),对钻蛀性害虫应在( ),对蚜虫、螨类害虫应在种群突增期前或点片发生阶段。 1. 扰乱过程 条件过程 2. 化学防治(或药剂防治) 生物防治 3. r-选择类害虫 K-选择类害虫 4. 关键性害虫 偶发性害虫 5. 取食为害 非取食为害 6. 暴食虫龄前 侵入茎、果之前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限制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为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 A. 温度 B. 生活空间 C. 湿度 D. 土壤类型 2.下列限制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为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 A. 温度 B. 生活空间 C. 食物数量 D. 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 3.遗传不育防治最适合防治( )。 A r-选择类害虫 B K-选择类害虫 C r-选择类害虫和K-选择类害虫 D 中间型害虫 4.在作物受虫害损失的一般测定中,将作物受害株与未被害株相比减产的比率称为( )。 A 被害株率 B损失系数 C产量损失百分率 D单位面积实际损失 5.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抽样调查200株, 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 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 被害株产量为80克, 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 )。 A. 10 B. 20 C. 40 D. 2 1. B 2.A 3.B 4.B 5. D 四、多项选择题 1. r选择害虫的主要特点是( )。 A. 繁殖力强 B. 扩散能力强 C. 寻找寄主能力强 D. 生活史复杂而长 E. 后代死亡率高 2. k类选择害虫的发生特点为( )。 A. 繁殖力弱 B. 对密度过高的适应能力强 C. 扩散能力弱 D. 寿命较长 E. 死亡率低 3. 农业害虫取食农作物为害的方式有( )。 A. 咀食 B. 潜叶 C. 刺吸 D. 卷叶和缀叶营巢 E. 钻蛀 4. 下列防治方法对r-对策害虫防治有效的有( )。 A. 化学防治 B. 农业防治 C. 抗虫育种 D. 生物防治 E. 遗传不育 5.农业害虫为害农作物后,影响作物减产的因素有( )。 A. 害虫的种群密度 B. 作物补偿能力的大小 C. 作物品种的抗虫性 D. 害虫为害的时期 E. 栽培管理条件 6. 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确定涉及到的因素有( )。 A. 防治费用 B. 产品价格 C. 防治效果 D. 生产水平 E. 社会所能接受的水平 7. 造成农作物虫害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 虫源 B. 适宜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C. 害虫有一定的种群密度 D. 田间具有害虫为害的寄主作物 E. 作物易受虫害的生育期与害虫发生期相遇 1. ABCE 2. ACDE 3. ABCDE 4. ABCD 5. ABCDE 6. ABCDE 7. ABCDE 五、问答题 1.田间试验测定害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田间实际调查法 在田间普遍发生虫害的条件下,用防治的办法使一个小区的虫情得到控制,然后比较防治区和未防治区的产量。 在田间虫害发生不普遍的情况下,利用害虫自然种群的侵害,分别寻找不同虫害地段或植株,分别测产进行比较。 (2)人为接虫控制为害的试验 在田间不发生害虫的条件下,用接虫的办法,使一个小区植株遭受虫害,然后比较两个小区的产量。 (3)模拟害虫为害试验 人为模仿害虫为害,造成不同级别的作物受害程度,再间接推算出作物的受害损失。 2.防治农业害虫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1)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和蔓延。实施植物检疫可有效地限制一些危险性害虫在国内地区间的传播扩散和蔓延。 (2)控制田间的生物群落,将害虫种群抑制在低密度范围内。可通过保护、引入驯化害虫的天敌,使用感染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增加田间有益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加强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3)恶化害虫发生危害的环境条件。如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栽培坑虫品种,恶化害虫在田间发生的环境条件。 (4)暂时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对田间主要害虫,当其发生数量超过作物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其种群密度。如使用化学杀虫剂,微生物农药,大量释放害虫天敌,或采取有效的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等。 (5)控制农作物易受虫害的危险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的配合关系,使作物避免或减轻受害。如调整播期等。 (6)消灭虫源。如采用绝育法消灭新传入的危险性害虫。 第二章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一. 名词解释 1.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 2.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电、声、温湿度)、人工或器械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3.害虫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及天然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4.植物检疫: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监督处理,限制和制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人为的传播和蔓延的一整套措施。 5.农业防治法:是利用一系列农业栽培耕作管理技术和措施防治害虫的方法。 6. 植物抗虫性:是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具有避免或恢复的能力。 7.害虫的不育性防治:是利用多种的特异方法破坏害虫的生殖腺的生理功能,或是利用昆虫遗传成分的改变,使雄性不产生精子,雌性不排卵,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将这些大量的不育个体释放到自然种群中去交配造成后代不育。 8.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对害虫科学管理的系统,按照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与之相关的环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所有的适当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 二、填空题 1.天敌昆虫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包括( )类和( )类。 3.植物遗传抗虫性包括( )、( )和耐害性。 4.植物生态抗虫性包括( )和( )。 5.目前,用于害虫生物防治实践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是( ),病原真菌主要是( )。 6.诱集或诱杀害虫的主要方法有( )、( )、潜所诱杀和作物诱集。 7.害虫不育的方法有( )、( )和遗传不育。 8.应用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有( )和( )。 9.害虫综合治理包括的三个基本观点是( )、( )和环境保护学观点。 1. 捕食性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 2. 寄生蜂 寄生蝇 3. 物候期的不一致性(生态回避) 诱导抗虫性 4. 不选择性 抗生性 5. 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 6. 灯光诱杀 食饵诱杀 7. 辐射不育 化学不育 8. 诱捕法 迷向法 9. 生态学观点 经济学观点 三、单项选择题 1.利用植物的抗虫品种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 A 植物检疫 B 物理机械防治法 C 生物防治法 D农业技术防治法 2.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 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 A 农业技术防治法 B 物理机械防治法 C 生物防治法 D 化学防治法 3.利用高频电流和微波加热进行杀虫的方法属于( )。 A 化学防治法 B 物理机械防治法 C 生物防治法 D农业技术防治法 4.利用不育性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 A 化学防治法 B 物理机械防治法 C 生物防治法 D农业技术防治法 5.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 A 化学防治法 B 物理机械防治法 C 生物防治法 D农业技术防治法 6.利用放射能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 A 化学防治法 B 物理机械防治法 C 生物防治法 D农业技术防治法 7.下列防治方法属于农业防治方法的是( )。 A耕翻耙地 B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 C阻隔分离法 D果实套袋 8.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方法的是( )。 A合理轮作 B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 C清洁田园 D 机械捕杀虫 9.下列防治方法属于物理机械防治法的是( )。 A耕翻土壤 B铲除杂草 C日光曝晒 D引进和移植天敌昆虫 10.IPM的中文名称是( )。 A害虫综合治理 B 全种群治理 C 大面积种群治理 D 化学防治 11.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 )。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