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行业发展趋势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6981229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行业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种子行业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种子行业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子行业发展趋势一、 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思路(1)以整合为中心。着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把企业所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2)强调协调、统一,系统化管理。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强调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整体配置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整合营销目标。(二)影响整合营销传播执行的技能1、营销贯彻技能为使营销传播计划贯彻执行快捷有效,必须运用分配、监控、组织和配合等技能。分配技能指营销各层面负责人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在营销活动中优化配置的能力。监控技能指在各职能、规划和政策层面建立系统的营销计划结果的反馈系统并形成控制机制。组织技能指开发和利用可以依赖的有效的工作组织。配合技能指营销活动中各部门及成员要善于借助其他部门以至企业外部的力量有效实施预期的战略。2、营销诊断技能营销传播执行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是执行中遇到较大阻力时,需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对策。(1)问题评估技能。营销执行中的问题,可能产生于营销决策,即营销政策的规定;可能产生于营销规划,即营销功能与资源的组合;也可能产生于行使营销功能方面,如广告代理、经销商。问题发现后,应评定问题所处的层面及解决问题所涉及的范围。(2)评价执行结果技能。将营销活动整体的目标,分解成各阶段和各部门的目标,并对各分目标完成结果和进度及时进行评价,这是对营销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的前提。(三)整合营销传播执行过程在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中,涉及资源、人员、组织与管理等方面。(1)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生。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既要利用内部资源运用主体的竞争,力求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益,又要利用最高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组织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2)人员的选择、激励。人是实现整合营销目标的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要组成有较高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非正式团队小组,保证圆满完成目标;通过激励措施不断增强人员信心,调动积极性,促使创造性变革的产生。(3)学习型组织。整合营销团队具有动态性特点,而组织又要求具有稳定性。要建立组织中人们的共同愿景,保持个人与团队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并强化团队学习,创造出比个人能力总和更高的团队,形成开放思维,实现自我超越。二、 (4)监督管理机制。高层管理力求使各种监管目标内在化,通过共同愿景培养各成员、各团队自觉服务精神,通过激励、培养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团队中人员、职能设置强化团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自身也承担了原有监管应承担的大量工作,在最高层的终端控制下,自觉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努力协调工作。我国制种行业竞争格局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超过千亿,但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业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以2000年种子法实施为标志,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化阶段,开始蓬勃发展。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1180亿元,体量庞大,排名全球第二。但行业集中度较低,CR5仅11%,对比全球种业市场CR5高达51%,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巨大的种子需求,与落后的育种格局之间的矛盾亟需改善。回顾我国历次玉米品种的迭代,都使其产量和品质跃升一个台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玉米共经历了7次较为明显的更新换代,经历了农家品种、双交种、单交种3个主要阶段,不论是育种方式还是单产水平都有显著提升。近年来,以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一批自主培育的主导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我国玉米单产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05公斤/亩,增加到2021年的419公斤/亩,实现了超过翻倍的增长,给育种产业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种质资源已到开发瓶颈,种企创新动力不足。优质原始材料能大幅提高育种的成功率,降低育种难度,而我国主要农作物优质种质资源已到达开发利用天花板,虽然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收集力度逐渐增强,但种质资源库使用不充分,目前很难培育出更优异的创新品种。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方面对品种权保护力度不足,假冒套牌现象时有出现,种子公司创新意愿严重受损,使得市场缺乏突破性品种,品种突破停滞不前。以占我国种业份额最大的玉米为例,品种郑单958已连续5年排名全国推广面积第一,其余领先品种先玉335、京科968、登海605等5年间也未出现被替代的趋势,核心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几乎停止。套牌假种横行,挫伤种企原创积极性。新品种的研发需要耗费种企巨大的时间、人力及财力,往往10年才能培育出一个好的品种,而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存在用B种子包装袋装A种子的套牌种子等仿冒现象,甚至种企研发的新品种还在试验田中,市场上已有套牌种子出售,其作案手法十分隐蔽,取证难、入刑难、量刑难等问题导致套牌种子屡禁不绝。20132021年,国内头部种企的前五大客户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套牌假种严重扰乱种业市场秩序,危害种企的良性发展。三、 粮食安全战略概念升级我国耕地利用率已经严重饱和。近年来,我国反复在强调坚守粮食安全、保住18亿亩耕地不动摇这一目标。我国对于耕地有着严格的定义,耕地是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耕地红线是国家为确保农业生产所需土地而划定的最低保障线,目前全国划定的红线是18亿亩,且只能从事农事耕作和农业生产,不能用于建设或其他非农化事项。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耕地面积达到1918亿亩,粮食种植占到了其中七成,其余占三成。考虑到一些农产品还存在复合种植,我国耕地使用效率基本超过了100%。2017-2021四年期间我国主要大宗农产品的进口依赖度持续上升。粮食方面,我国玉米进口依赖度从不到1%提升到了10%,小麦从3%提升到了6%,只有稻谷基本能够自给自足。油料方面,大豆进口依赖度常年85%以上,棕榈100%依赖进口,菜籽油从17%提升到了37%。软商品方面,白糖进口依赖度从14%提升到32%,棉花从17%提升到27%。大豆和玉米种植带高度重合,也是争地问题最严重的两个品种。粗略计算了在二者亩产不变的情况下,理论上我国还需要增加的耕地面积。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9250万吨,平均亩产130公斤,大约需要7亿亩土地;玉米进口量2600万吨,平均亩产420公斤,大约需要06亿亩土地。显然,粮食增产难以通过增加耕地面积这一路径解决,因此,提高作物单产成为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这一目标的重要且唯一的手段。对比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美国,2020年,我国玉米单产是美国的588%,大豆单产是美国的652%,我国作物单产与其存在显著的差距。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关键在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驱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将备受政策呵护,迎来战略机遇期。四、 海外转基因种子行业快速发展转基因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抗病毒烟草成功研制,在技术逐步成熟后,于1996年首先在美国商业化应用,此后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在全球快速增长。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到2019年底,全球种植面积突破19亿公顷,二十三年间年复合增速达24%,共计71个国家/地区(29个国家允许种植+42个国家允许进口)已批准转基因作物用于粮食、饲料以及商业化种植,其中,前五大转基因种植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的种植面积在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中占比超90%。19982019年间,随着转基因渗透率不断提升,全球种业市场规模增长约132%,在竞争格局不断优化的同时创造了大批的优秀企业。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推广之初都会导致产量的跨越式增长。回顾美国150年的玉米育种史,经历了农家品种、双交种、单交种、转基因单交种4个主要阶段。1)1933-1943年美国的玉米杂交种种植比例从01%增加到78%,带动1940年代的平均单产比1930年代增长了408%;2)1960年代以后,由于单交种的更换使玉米单产进一步提高,比1950年代增长了601%;3)1996年转基因的商业化毫无疑问地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21世纪初期比上世纪90年代增长了1500kg,增长194%。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植国,转基因作物渗透率已稳定于90%,复合性状更受欢迎。自1996年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后,转基因大豆与棉花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转基因玉米则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迎来快速增长,三者分别于2007、2010、2013年达到90%的渗透率。转基因初期,市场以抗虫和耐除草剂单一性状为最主,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商业化逐步成熟,复合性状凭借同时具有抗虫、耐除草剂等优点,生产成本更低,受到广大农民青睐,因而种植面积快速扩大,2022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中,81%左右都种植了复合性状的种子。作为全球转基因种子时代的引领者,孟山都创新了多样的分销与服务系统。种业和农药是孟山都两大主营业务,其在加速转基因育种研发的同时,将新研发的耐除草剂种子与草甘膦系列农药进行捆绑销售,实现了种子与农药的优势互补。此外,孟山都还建立了配套的农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农业信贷、气候服务及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认可度,快速打造了全球性的种子营销网络,其20072017年的销售额从835亿美元增长至1464亿美元,实现了超75%的增长,稳坐全球种业与农化行业龙头。转基因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种业带来了三次不同侧重点的并购浪潮。1)转基因初期以纵向并购为主,以孟山都为代表的农化集团对种业进行并购整合,实现了种子与农药的结合,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和抗虫棉等科技进步成果的应用,要求种子与专用农药相结合是重要驱动要素;2)0408年以横向并购为主,国际农化巨头混合兼并重组,并购标的由玉米、大豆种子企业向棉花、蔬菜水果等种子企业拓展,实现了不同种子作物之间的互补;3)1619年三大并购事件完成后,全球种业格局重新洗牌。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下跌背景下,跨国资本推动国际农化巨头超大型并购与资源整合第三次浪潮中,陶氏杜邦合并,分拆出农业事业部科迪华农业科技。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接手拜耳原有种子业务,形成以拜耳、科迪华农业、中化+先正达、巴斯夫为首的四大集团。目前,全球种子行业主要公司为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等,种企之间的强强联合已成为整个转基因种业竞争的常态,农药、农资、种子公司慢慢走向一体化。五、 国内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发展现状1986年起,中国便开启了转基因研究之路。经过十几年缓慢的发展,2010年后中国转基因政策趋向审慎,对转基因的态度偏向慎重推广,转基因商业化因此陷入停滞;2016年后转基因商业化被重提,但仍推进缓慢;2021年11月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得到明确,我国正式开启转基因玉米商业化,中国转基因发展进入快速推进的阶段。在种业振兴和生物育种政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转基因商用落地进程逐步加速。根据我国现行种子法规定,转基因种子需要经历安全证书获批和品种审定两个阶段,才能正式推出市场。自2019年以来,我国已陆续有11个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3个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获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其中,大北农生物为唯一家拥有大豆安全证书的企业;杭州瑞丰为隆平高科参股公司,为继大北农之后拥有最多性状储备的公司。农业部于2022年6月发布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商业化政策的正式落地。该标准不仅规定了转基因性状应满足的条件,还规定了回交转育转基因品种的标准。经此标准审定的转基因种子可以明显降低除草和防虫成本,提高产量和种植收益,而本身拥有优质种子品种的企业业将更有望首批获得品种审定证书。按照目前的政策流程以及企业的先期品种储备,预计最快2022年底将陆续公布通过品种审定的企业名单,明年有望实现转基因种子的正式商业化销售。目前国内转基因产品尚在孕育当中,转化体性状堆叠的丰富度仍有提升空间,而转化体通过回交转育将性状导入到杂交品种的亲本中,仍需至少23年,因此前期储备丰富的头部企业或在转基因商业化早期收获超额收益。转基因商业化推动种子行业扩容升级。根据之前的试点试验结果,我国转基因玉米可实现增产67%107%,大幅减少防虫成本。大北农公司总体核算每亩可为农民带来约200元以上的增值收入,同时转基因玉米种子价格较杂交玉米种子会提高20%60%,参考海外市场的定价模式,价增部分将由性状公司、种子公司、渠道商等共享。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5亿亩,若以美国当前90%左右的渗透率假设,从产业链分工来看。性状公司获利幅度取决于单亩收费水平,预计在转基因商业化初期可获得价增的40%左右(8-10元/亩),性状授权市场规模可达59亿元左右。性状公司的代表性企业为大北农、杭州瑞丰、先正达等;品种公司代表企业为传统的龙头种子公司,负责制种及推广,按照当前常规玉米种子出厂价约30元/亩测算,我国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出厂价价格将大致位于3650元/亩区间内,转基因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有望达2808亿元。国内头部玉米种企包括隆平高科、登海种业、荃银高科等。六、 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企业的具体情况各异,营销机构不可能、也无必要都按一种模式。但有一些共性原则需要注意和遵循:(一)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协调是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设置营销机构需要注意:(1)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协调企业与环境,尤其是和市场、顾客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创造满意的顾客,是企业最根本的宗旨和责任;能比竞争者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也是组建营销部门的基本目的。(2)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协调,在服务顾客、创造顾客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3)营销部门的内部结构、层级设置和人员安排能够相互协调,充分发挥营销职能的整体效应。总之,营销职能部门应当面对市场、面对顾客时能代表企业,面对内部各部门、全体员工时能代表市场、代表顾客。同时内部具有相互适应的弹性,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构建“现代营销企业”重要的组织基础。(二)精简以及适当的管理跨度与层级原则组织建设要“精兵简政”,切忌机构雁肿。一是防止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员要精干;二是内部层级不宜太多。内部层级少,信息流通快,还能密切员工之间关系,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佳的机构是既能完成任务,组织形式又最为简单的机构。这涉及管理跨度与层级问题。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幅度,指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直接指挥的部门或员工数量,是一个“横向”的概念;管理层级又称管理梯度,指一个组织属下不同层级的数目,是一个“纵向”的概念。管理的职能、范围不变,一般来说,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是互为反比关系的:管理跨度越大、层级越少,组织结构越扁平;反之,跨度越小,则管理的层级越多。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级过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传递过慢,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管理跨度过大,超出领导者能够管辖的限度,又会造成整个机构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营销部门要真正做到精简,在设置机构时能否把握营销工作的性质和职能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三)有效性原则效率是衡量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机构的效率高,说明结构合理、完善。直观地讲,“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机构的效率表现在能否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能否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最大的成果;能否很好地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业务上不断创新;能否维持机构内部的协调,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七、 市场需求测量(一)不同层次的市场市场作为营销领域的范畴,是指某一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总和,是对该产品有兴趣的顾客群体,也称潜在市场。潜在市场的规模,取决于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人数的多少。购买者身份的确认,一般依据三个特性,即兴趣、收入和购买途径。兴趣指购买需求和欲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基础。收入决定支付能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条件。市场规模是兴趣与收入两者的函数。购买途径决定购买者能否买到所需产品。有效市场是指对某种产品感兴趣、有支付能力并能获得该产品的顾客群体。同样的产品,往往因购买者必须具备某一特定条件才能获取,如规定到一定年龄者才能购买汽车。有效市场中具备这种条件的顾客群体,构成该产品的合格的有效市场。企业可将营销努力集中于合格有效市场的某一细分部分,这便成为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及竞争者的营销努力,必能售出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购买该产品的顾客群体,便形成渗透市场。(二)市场需求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买的该种产品总量。对需求的概念,可从八个方面考察。(1)产品。首先确定所要测量的产品类别及范围。(2)总量。可用数量和金额的绝对数值来表述,也可用相对数值来表述。(3)购买。指订购量、装运量、收货量、付款数量或消费数量。(4)顾客群。要明确总市场的顾客群、某一层次市场的顾客群、目标市场或某一细分市场的顾客群。(5)地理区域。根据非常明确的地理界线测量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的需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区域,测定各自的市场需求。(6)时期。市场需求测量具有时间性,如年度、5年、10年的市场需求。由于未来环境和营销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时间越长,测量的准确性就越差。(7)营销环境。测量市场需求必须确切掌握宏观环境中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诸因素的变化及其对需求的影响。(8)营销努力。市场需求也受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受产品改良、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方式等的影响,一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市场需求也称为市场需求函数。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大,但报酬率由递增转入递减。当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值,称为市场潜量。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和时间等,所以也会深刻地影响着市场潜量。在基本销售量与市场潜量之间,显示了不同类型市场整体需求的营销敏感度。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明显者为可扩张市场,如保健品市场;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不大者为非扩张市场,如食盐市场。(三)企业需求企业需求指在市场需求总量中企业所占的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其营销努力成正比。此外,如果营销费用分配于广告、促销、分销等方面,它们有不同的效率及弹性。(四)企业预测与企业潜量企业预测指企业销售预测,是与企业选定的营销计划和假定的营销环境相对应的销售额,即预期的企业销售水平。这里,销售预测不是为确定营销计划或营销努力水平提供基础,而是由营销计划所决定的,它是既定的营销费用计划产生的结果。与销售预测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销售定额,即公司为产品线、事业部和推销员确定的销售目标,是一种规范和激励销售队伍的管理手段,分配的销售定额之和,一般应略高于销售预测。另一个是销售预算,主要是为当前采购、生产和现金流量做决策。销售预算一般略低于销售预测,以避免过高的风险。企业潜量即企业销售潜量,指公司的营销努力相对于竞争者不断增大时,企业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00%时,企业潜量也就是市场潜量,但这只是一种少见的极端情况。八、 估计当前市场需求(一)总市场潜量总市场潜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一定行业营销努力水平下,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量。(二)区域市场潜量企业在测量市场潜量后,为选择拟进入的最佳区域,合理分配营销资源,还应测量各地区的市场潜量。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方法:市场累加法和购买力指数法。前者多为工业品生产企业采用,后者多为消费品生产企业采用。1、市场累加法先识别某一地区市场的所有潜在顾客并估计每个潜在顾客的购买量,然后计算得出地区市场潜量。如果公司能列出潜在买主,并能准确估计每个买主将要购买的数量,则此法无疑是简单而又准确的。问题是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难度很大,花费也较高。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料,主要有全国或地方的各类统计资料、行业年鉴、工商企业名录等。2、多因素指数法借助与区域购买力有关的各种指数以估算其市场潜量。例如,药品制造商假定药品市场与人口直接相关,某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则该地区的药品市场潜量也占全国市场的2%。这是因为消费品市场上顾客很多,不可能采用市场累加法。但这个例子仅包含人口因素,而现实中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通常采用多因素指数法。美国销售与市场营销管理杂志每年都公布全美各地和大城市的购买力指数。(三)行业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企业为识别竞争对手并估计它们的销售额,同时正确估量自己的市场地位,以利在竞争中知己知彼,正确制定营销战略,有必要了解全行业的销售额和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状况。企业一般通过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新闻媒介公布的数字、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所收集和公布的数字,以此来了解全行业的销售额。通过对比分析,可计算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可将本企业市场占有率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并计算相对市场占有率。例如,全行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率为8%,本企业增长率为6%,则表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已被削弱。为分析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减变化的原因,通常要剖析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产品本身因素,如质量、装潢、造型等;价格差别因素;营销努力与费用因素;营销组合策略差别因素;资金使用效率因素等。九、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实做好环保工作。十、 价值链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要求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为此,企业必须系统协调其创造、传播和交付价值的各分工部门即企业价值链以及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供销价值链的工作,达到顾客与企业利益最大化。(一)企业价值链所谓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中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价值链可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五个环节。上部列出的是企业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基础结构与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四个方面。辅助活动发生在所有基本活动的全过程中。其中,科学技术开发既包括生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技术,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等;采购管理既包括原材料投入,也包括其他资源,如外聘的咨询、广告策划、市场调研、信息系统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于所有部门;企业基础结构涵盖了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等事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但每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一般地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企业必须依据顾客价值和竞争要求,检查每项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和经营状况,寻求改进措施,并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协调工作。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各部门都有强调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倾向。如企业财务部门可能会设计一个复杂的程序,花很长时间审核潜在顾客的信用,以免发生坏账,其结果是顾客等待,企业销售部门绩效受到影响。各个部门高筑壁垒,是影响优质顾客服务和高度顾客满意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使各有关职能部门尽力投入和合作。核心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实现流程。包括识别、研究、开发和成功推出新产品等各种活动,要求这些活动必须快速、高质并达到成本预定控制目标。(2)存货管理流程。包括开发和管理合理储存的所有活动,以使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实现充分供给,避免因库存量过大而导致成本增大。(3)订单一付款流程。包括接受订单、核准销售、按时送货以及收取货款所涉及的全部活动。(4)顾客服务流程。包括使顾客能顺利地找到本公司的适当当事人(部门),并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服务、答复以及解决问题的所有活动。(二)供销价值链将企业价值链向外延伸,就会形成一个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价值链,我们将之称为供销价值链。要创造顾客高度满意,需要供销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许多企业致力于与其供销链上的其他成员合作,以改善整个系统的绩效,提高竞争力。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过去,企业总是将供应商、经销商视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对象;现在,它们开始仔细选择伙伴,制定互利战略,锻造更加高效的供销价值链,以形成更强的团队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三)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在一个企业价值链的诸多“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往往集中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经济学垄断优势原理表明:在充分竞争市场,竞争者只能得到平均利润;如果超额利润能长期存在,则一定存在某种由垄断优势引起的“进入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进入。价值链理论认为,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该行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即战略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是人事管理等,视不同行业而异。一般地说,高档时装行业的战略环节是设计能力,餐饮业是地点选择,烟草业则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保持企业的垄断优势,关键在于保持其价值链战略环节的垄断优势,而无须将之普及到所有的价值活动。精明的企业家总是将战略环节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活动通过合作外包出去。这样,企业既能将有限资源“聚焦”于战略环节,增强垄断优势,又利用市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和顾客满意程度。加强与供销价值链其他成员合作,相互“借力”,共同锻造高绩效的顾客价值网络,也是对上述“聚焦”战略的精妙运用。例如,人们涌向全球24500家麦当劳餐馆,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喜欢其汉堡包,而更多的是喜欢麦当劳系统。麦当劳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被称之为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高标准,并出色地协调了整个系统,使它不仅有效地与其特许经销商、供应商成功合作,而且与它们共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对战略环节的垄断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垄断关键性原材料、关键性人才,也可以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如在依靠特殊技能竞争的行业(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专业,等),需要垄断若干关键人才;在依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其垄断优势来自关键技术或原料配方(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配料配方);在高科,技行业,垄断优势通常来自对若干关键性生产技术的垄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