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详勘报告

上传人:小鹤 文档编号:169302230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详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地质详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地质详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二OO七年十月目录、文字部分1 前 言 11.1拟建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及勘察技术要求 11.3勘察工作依据 31.4勘察工作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4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概况 52.3气象、水文 82.4 场地地质岩性构成 82.5 不良地质作用1.1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63.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163.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163.3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 163.4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73.5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194地基基础型式及施工评价 194.1基础型式分析 194.2 地基稳定性评价 214.3 基础处理建议 234.4基础施工评价 235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45.1自然边坡现状稳定性评价 245.2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 246结论与建议 26II、图表部分序号图表名称张数附录2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7172勘探点平面配置图183工程地质剖面图419494钻孔柱状图25950 3085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3093106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23113127岩石试验报告23133148土的性质试验成果表(续)23153169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131710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1318附件:1、波速及地微动测试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详勘阶段)1前言1.1 拟建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及勘察技术要求 该项工程勘察目的是:正确反应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 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勘察技术要求:(1)查明场地内地貌及微地貌特征:各地层的时代、成因、岩性与分布; 地质岩性构成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的强度要求和变形指标作 出分析及准确的评价。当孔深范围内遇基岩时,查明基岩岩性结构、岩面变化 规律和岩面等高线、基岩风化程度及风化层厚度。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各地 层承载能力作出评价。(2)查明建筑物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及暗滨、古 河道、古井、坟墓等资料及范围,查明有无可液化的土层,提供抗震设计所需 的场地及场地类别vs值地震效应。如有,则请查明其具体位置、深度、范围及 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提供防治措施建议及必要的资料。例如:有无溶洞、土 洞及其大小、性质、顶板厚度及充填物等。(3)查明场地地下水性质、埋藏深度、补给排泄条件,并取地下水样,作 腐蚀性评价,查明含水层的分布及变化情况。(4)提供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基坑开挖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有关资料(如 在基坑开挖范围及深度内是否产生流砂现象。)5)对地质的工程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建议(如基础型式,若采用桩基,需提供桩基设计的相应技术参数。) (6)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提出处理措施及建议。对场地的稳定性、 适宜性和工程条件作出评价。(7)除以上要求外,应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年版)实施。勘察工作具体要求:提供天然地基的各项设计参数:(1)查明建设场地范围内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提出各地层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稳定坡角及地基承载力值。(2)查明钻孔深度范围内所遇基岩(下同)特性,提供建设场地范围内的 基岩埋深、基岩风化程度划分,基岩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值。(3)对于同一建筑物基础座落在不同工程地质区的情况,提出不同地基对 同一建筑物基础沉降的影响程度及作沉降计算的必要数据资料。(4)当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提供地基处理方法或适宜的桩 基类型,提供3-4种适宜该场地的桩型和桩基设计参数: (1)提出适用的桩基类型建议(优先考虑采用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的 可能性)。为选定桩型、桩长,确定单桩允许承载力和群桩的沉降,及选定相应 施工方法,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2)提供桩基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桩基的侧阻力特 征值:确定桩端持力层和桩端端阻力特征值,及其它必要的数据。( 3)提供桩在承受较大水平力时的水平承载力和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及 计算的必要参数(如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h值)。(4)提供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5)必须提供桩直径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深度分别 在 25m、 30m、 35m、 40m、 45m、 50m、 55m 时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单桩承 载力特征值与上部结构荷载中的标准组合相匹配。5、判定地下水在建筑物基础施工开挖土方时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最深局 部约68米)。6、进行场地和地基土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查,并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 动参数区划图和有关规范,提出勘查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并划分场地土类别,判定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震液化 可能并计算液化指数。1.3勘察工作依据本次勘察遵循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有:(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 YS5202-2004);(8)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DT0017-91);(9) 土工试验规程 (SL2371999) ;(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1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等1.4勘察工作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拟采用钻探取样、野外编录为主,辅以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土、 岩土试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进行,具体为:a) 钻探及取样本次勘探机具选用XY-100、XY-180型钻机,土层采用全孔无泵反循环钻 进,岩层根据岩性特征采用无泵反循环钻进或送水钻进,套管护壁,钻具开 孔口径130m m,终孔口径不小于91m m。岩芯采取率土层要求100%,岩层不 低于6080%。土样利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土样质量达到III级,取土土样 每一主要土层不少于40件,岩样不少于6组。b) 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土层主要用于粘性土层和砂类土层,记录贯入30cm深度的 锤击数,评价试验土层的密实度及强度。c)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场地粗颗粒砂类土、碎石类土,记录贯 入10cm深度的锤击数,评价试验土层的密实度及强度。d) 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波速测试选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制的RSM-16H工程动测仪, 采用检层法,测点一般布置在层厚大于0.5m的岩性分界面处,对较厚岩性层 进行加密测试,采用偏移时距法求取纵波、横波波速,用加权平均求取层速 度,用现行规范4.1.5计算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以评价场地土的地震效应及划 分建筑场地类别。e) 室内试验所取土、岩样经封存后及时送往土工试验室,根据土层性质、拟建建筑 物特征选定合适的试验项目,工程量和质量满足勘察规范要求,室内土、岩 试验执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1999)、工程岩体试验 方法标准(GB/T50266-99)。(2)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按照设计的勘察技术要求、勘察规范规定、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沿建筑 物的角点及周边轮廓线共布置钻孔186个,钻孔编号ZK1ZK186,在设置 挡土墙地段布置钻孔44个,钻孔编号D144。勘察采用以钻探为主、结合 现场原位标准贯入试验、野外剪切波速、地微动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 的手段开展工作。野外工作时间自 2007 年 9 月 21 日至 10 月 27 日完成,室 内资料整理于 2007 年 11 月 10 日完成,完成工作量如下:1. 钻孔测放 230 个;2. 钻孔230个,编号ZK1ZK186、D1D48,深度17.6045.90m,累 计进尺为 7097.60m;3. 采取原状土试样 39 件;岩石试验样 6 组 24 件。4. 标准贯入试验 19 次;5.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2.60m;6. 取土样 4 件,进行土的腐蚀性分析;7. 野外剪切波速 3 孔,累计测试 113 个测点,地微动测试 2 点;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概况拟建厂区位于昭通市大关县寿山乡西北方向约 2km 处的甘海村,距县城 约30km,厂址距水麻高速公路9km,有简易道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拟建场地处于大关河峡谷的左岸斜坡台地上,大关河标高约800m,场地标高1097.5m1162.0m,场地高差约65.0m,场地斜坡西高东低向大关河倾 斜,自然坡度25o400,场地溶蚀地貌发育,岩石裸露,基岩岩体为二叠系(P1q) 自云质灰岩,地表发育石芽、溶沟、溶隙。在石灰石破碎、原煤破碎车间 的南部为小的溶蚀洼地,拟建厂区的东部水泥粉磨厂房、水泥粉磨电气 室、机电修联合车间、材料仓库一带为较大的溶蚀洼地,在洼地及缓坡地带 覆盖第四系坡、残积(Qdl+el)粘土,现将覆盖第四系坡、残积(Qdl+el)粘土 地段分为I区,二叠系(P1q)自云质灰岩出露地段为II区。在场地的南面发 育一条小冲沟。场地属构造侵蚀中高山峡谷斜坡溶蚀地貌。拟建场地地理位 置及岩溶地貌见图 2.1-1、 2.1-2、 2.1-3。拟建场地地理位置图2.1-1拟建场地位置岩溶地貌图比例尺 1:6400002.1-22.2区域地质构造岩溶地貌图2.1-3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构造不发育,岩浆活动较强,大关断裂距勘察场 地较远,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小,勘察场地无断层通过。2.3气象、水文2.3.1 气象、水文 勘探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平面差异不大,垂直差异突出,虽有四季之分,但不明显。年均气温14.5C,年均日照时数966.3小时,年均降水 量 991.3 毫米,年均降雪 8 天,年均无霜期 308 天,年均风速 1.3 米/秒。场区水系属金沙江水系,河流为金沙江支流,场区地表水、地下水汇集 于大关河,最终流向金沙江。2.4 场地地质岩性构成 根据野外钻探揭露、地质调查及室内土工试验,在勘察场地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由第四系植物层(QPd )耕植土、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 粘土、碎石及下伏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白云质灰岩构成。根据地基土成因、 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能,对地基土进行工程地质单元层划分,共划分 3 个工 程地质单元层及 2 个亚层。现将各单元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范围描述如下:2.4.1第四系植物层(QPd)耕土(单元层代号):由褐、褐红色粘性土组成,混多量腐烂植物根茎,结构松散,含少量碎石,稍湿。层厚0.201.0m,场地大部份地段分布。2.3.2第四系坡、残积层(Qdi+ei)粘土(单元层代号):褐黄、褐红色,可塑硬塑状态,局部为坚硬状 态,含少量碎石,湿。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层厚0.50 11.50m。分布场地缓坡及低洼地段,属次生及原生红粘土,部份钻孔揭露。碎石(单元层代号褐黄色、成份为石灰岩,粒径412cm,含块石, 稍密中密,含粘性土约1020%。层厚1.006.10 m,场地个别地段出现。2.3.4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白云质灰岩(单元层代号):灰、灰白、,细晶结构,中厚层构造,节 理裂隙发育,倾角250、530、及760 ,中等风化。岩溶发育、岩芯可见溶孔及 溶隙,个别地段钻孔揭露溶洞、隙,大部份溶洞隙为粘性土充填,岩芯呈柱 状及碎块状。所有钻孔均揭露,揭露层厚平均22.70m,最大厚度45.10m。溶洞、隙粘土(单元层代号J:褐黄色,可硬塑状态,湿,含碎石。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为溶洞中的充填物。 上述各单元层的空间展布及岩性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附录23189)。钻探岩芯情况见岩芯照片(ZK3、27、47、83)钻孔ZK3照片钻孔ZK27照片钻孔ZK47照片钻孔 ZK83 照片2.5 不良地质作用经野外地质调查、钻孔揭露,拟建勘察场地范围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及 土洞。场地内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南部发育的冲沟及岩溶。2.5.1 冲沟在拟建场地南部发育一条断面呈V字型的冲沟,沟宽57m,沟深1.50 3.0m,沟壁为坡残积粘土层,沟底为白云质灰岩层及粘土层,沟中有 松散堆积物,沟边植被较好,略显冲蚀作用,沟壁无坍塌,沟长约100m,旱 季无水,雨季有少量水流。2.5.2岩溶勘察场地下伏基岩为白云质石灰岩,由于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受地表水 下渗影响,岩溶较发育,地表岩石裸露,形成石芽、溶沟、溶蚀洼地的岩溶 地貌,场地地表存在少量孤石。在拟建石灰石破碎、原煤破碎车间的南 部地段为小形溶蚀洼地,拟建厂区的南部水泥粉磨厂房、水泥粉磨电气室、 机电修联合车间、材料仓库一带为较大的溶蚀洼地。深部石灰岩岩体以溶蚀 孔隙为主,溶洞次之,溶蚀孔隙、溶洞为垂直形。据勘察设计研究院所提供 的工程高密度电法报告,在10m深度范围内df4剖面13m东侧3.50m处 有一直径0.5m的溶洞,在df15剖面53m东侧3.50m处有一直径0.5m的溶洞, 场地内无大厅式溶洞。现将钻孔揭露溶洞隙情况统计于下表2.5.2 -1、 2.5.2-2。孔号ZK类型溶洞顶深度(m)溶洞底深度(m)洞顶底垂咼(m)充填状况所处位置2岩溶洞、隙9.710.50.8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4岩溶洞、隙14.315.00.7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5岩溶洞、隙8.49.0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6岩溶洞、隙4.85.4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6岩溶洞、隙18.019.21.2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20岩溶洞、隙4.05.91.9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30岩溶洞、隙12.112.80.7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31岩溶洞、隙8.59.61.1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36岩溶洞、隙7.48.50.9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44岩溶洞、隙6.57.1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46岩溶洞、隙9.39.90.6粘土充填灰白云质岩层中52岩溶洞、隙7.58.61.1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54岩溶洞、隙6.67.10.5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59岩溶洞、隙11.212.00.8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63岩溶洞、隙8.49.0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64岩溶洞、隙2.43.30.9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65岩溶洞、隙0.91.40.5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68岩溶洞、隙4.65.71.1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78岩溶洞、隙4.24.50.3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83岩溶洞、隙4.29.14.9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84岩溶洞、隙6.56.80.3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86岩溶洞、隙2.43.0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87岩溶洞、隙7.98.5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88岩溶洞、隙3.64.2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92岩溶洞、隙4.85.60.8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95岩溶洞、隙13.114.21.1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99岩溶洞、隙7.710.02.3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00岩溶洞、隙1.22.00.8粘土充填灰白云质岩层中104岩溶洞、隙0.81.91.1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04岩溶洞、隙6.511.15.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05岩溶洞、隙6.26.60.4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05岩溶洞、隙10.914.73.8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10岩溶洞、隙13.213.90.7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11岩溶洞、隙11.211.60.4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19岩溶洞、隙2.13.00.9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22岩溶隙9.116.27.1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22岩溶洞、隙16.217.51.3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24岩溶洞、隙4.06.32.3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25岩溶洞、隙9.210.51.3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溶洞统计表表 2.5.2-2孔号ZK类型溶洞顶深度(m)溶洞底深度(m)洞顶底垂咼(m)充填状况所处位置126岩溶洞、隙2.53.81.3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27岩溶洞、隙3.74.81.1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31岩溶洞、隙8.09.21.2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33岩溶洞、隙3.55.11.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34岩溶洞9.09.30.3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36岩溶洞、隙4.28.13.9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37岩溶洞、隙8.514.05.5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42岩溶洞、隙6.56.90.4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49岩溶洞、隙9.510.00.5粘土充填灰白云质岩层中156岩溶洞、隙1.02.01.0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58岩溶洞、隙5.96.80.9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64岩溶洞、隙1.52.20.7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66岩溶洞、隙6.26.8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71岩溶洞、隙3.54.20.7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73岩溶洞、隙3.23.70.5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174岩溶洞、隙7.38.00.7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12岩溶洞、隙6.012.66.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25岩溶洞4.04.53.4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25岩溶洞6.47.41.0无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26岩溶洞、隙4.55.71.2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33岩溶洞、隙5.55.90.4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40岩溶洞、隙4.65.61.0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41岩溶洞、隙2.43.00.6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D42岩溶洞、隙2.53.71.2粘土充填白云质灰岩层中根据地质调查、钻探揭露、高密度电法测试,拟建场地内无大厅式溶洞 仅存在中、小型垂向发育的溶洞、隙,总体分析,拟建场地为中等岩溶发育 场地。2.6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河流从矿区东部自南向北流过,其高程约为800m,可视为厂区最低侵蚀 基准面,厂区高程平均为1130m,高差330m,场地无地表水流,岩溶发育, 地表自然植被较差,岩石裸露,在缓坡及低凹地多为旱地,拟建场地地下水 为第四系地层的孔隙水及基岩溶隙水,由大气降雨补给,雨季地表雨水向大 关河排泄,旱季无水,雨季有地表水入渗。勘察期间,所有钻孔均未见到地下水。2.7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2.7.1 室内试验(1)本次勘察共采取原状土试样 39 件,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统计列于下 2.6.1-1。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 2.6.1-1统计项目十的物理性质界限含水率压缩戸性直剪快剪膨胀试验一孔隙比一含水率”一湿密度液限eL塑限m液性 指 数IL压缩 系 数a. 2压缩 模 量Es, 2c自由 膨 胀率8 f一含水比一%g/cm3L %p%1-2MPa-11-2MPaKPaoef%w%频数33333333333333333333113333最大值2.12721.9890550.560.651977.39.6670.831.99最小值0.76261.5634230.000.123.927.85.380.571.62平均值1.32441.7764400.230.357.5851.56.9544.50.701.82标准差0.3612.310.1218.6810.980.170.143.2715.281.2219.310.070.12变异系数0.2730.2780.0670.290.2730.7390.4060.4310.2960.1760.4230.100.066(2)为确定场地内白云质灰岩层的力学性质,共米取岩样6组24件做岩石的抗压、抗剪试验,现将其结果统计列于下表2.6.1-2:白云质灰岩抗压试验结果统计表表 2.6.1-2白云质石灰岩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频数干燥抗压强度(MPa)35.552.245.89饱和抗压强度(MPa)29.342.137.118白云质灰岩抗剪断试验结果统计表表 2.6.1-2白云质石灰岩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频数内摩擦角(0)39.846.243.73粘聚力C(MPa)2.33.83.13指标名称岩土名称及代号、比重(Gs)重度(r)吸水率孔隙率湿 KN/m3干 KN/m3中等风化白云质26.5-26.726.5-26.726.2-26.50.6-1.11.6-2.8灰岩26.6 (4)26.6 (4)26.4(4)0.82.1白云质灰岩层物理性质统计表表 2.6.1-32.6.2 现场原位测试为确定场地内粘土均匀性及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9 次,现将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统计列于下表2.6.2-1。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统计表表 2.6.2-1岩土名称及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统计次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代号(击)(击)(击)(次)8粘土4.815.98.4192.860.337为确定场地内碎石1 的均匀性及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共进行圆锥动力触 探试验2.6m,现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杆长修正后有效锤击数结果统计列于下 表 2.6.2-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杆长修正后有效锤击数结果统计表表 2.6.2-2岩土名称及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统计次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代号(击)(击)(击)(次)碎石11.335.221.3267.350.345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3.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经地质调查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地处斜坡地段,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主要 为岩溶、溶蚀小冲沟及溶蚀注地发育处,无滑坡、泥石流、土洞等,场地地 层产状279o308o,倾角26o31o,场地坡面问西倾斜,层面与坡面呈缓倾角 斜交,自然边坡呈稳定状态,总体综合分析,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建筑。 3.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地形为斜坡地形,属土、石结合场地,其力学强度差异较大, 该地基属不均匀地基。3.3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根据野外调查及岩性鉴定,室内土试验及野外原位测试结果,对地基土 进行如下评价:(1)耕植土层:结构松散,含腐烂植物根茎,层厚较薄,不可做地基 基础持力层,应清除。(2)红粘土层:呈可塑硬塑状态,局部为坚硬状态,其孔隙比e平 均值为1.32,液限WL平均值为64.5,塑限Wp平均值为40.1,塑性指数Ip 平均值为24.4,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23,含水比a平均值为0.70,压缩模Lw量Es100-200平均值为7.6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35MPa-i,标准 S贯入试验锤击数 N 平均值为 8.4 击。该层属原生红粘土,可硬塑状态,复 浸水指标Ir=1.60VIr1=1.82,其复浸水特性为II类,表明收缩后复浸水膨胀量 不能恢复到原位。该土层的自由膨胀率Sep为867%,具弱膨胀潜势,属中 等压缩性,力学强度稍好。由于该层厚薄不均,变化较大,场地整平后,高 处挖除,低处被人工土填埋,根据该场地的实际情况,该层可做地基基础持 力层,但应慎重选用。(3) 碎石层:呈中密状态,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杆长校正后 有效击数N为1625击,力学强度较好,仅个别钻孔地段存在,厚度较薄, 可做该场地的地基基础持力层。(4) 中等风化白云质石灰岩层:该层饱和抗压强度为29.342.1(Mpa) 平均值为37.1(Mpa),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W级,岩 芯呈块状、短柱状,力学强度高,是良好的地基基础持力层。(5) 溶洞、隙充填粘土1层:呈可硬塑状态,为洞隙充填物,不能做 该场地的地基基础持力层,应清除。当基础设置于其上时,应注意溶洞、 隙顶板厚度对基础的影响。当溶洞隙顶扳厚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时,应 将其顶板挖除至溶洞隙底部较完整的基岩,再回填碎石分层夯实方可作 基础持力层使用。3.4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 根据拟建场地钻孔ZK38、50及98波速检测试验(见附件)测试结 果,1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介于Vse=229m/s245m/s,场地覆盖层厚度hV 50m,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的规定,场 地覆盖层I区划分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基岩出露II 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500m/s划分场地土类型为坚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 类。(2) 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场地处于大关河峡谷左岸斜坡上,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中第4.1.1条,场地 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无可液化砂、土层存在,可不考虑场地 液化问题。(4) 根据拟建场地地脉动试验结果,场地土的卓越周期T=0.126s。(5) 地区据地震区规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规 范判定,该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 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见中国地震动参数区规划图 3.4-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规划图3.4-13.5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由于场地内无地下水,采取 2 件土样作土的腐蚀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 统计于下表 3.5-1;土的腐蚀性试验统计表(单位 mg/L)表 3.5-1分析 取项口样目地占CL-SO42-hco3-Ca2+Mg2+可溶盐()PHD34-172.6102.3281338.418.70.086.85ZK2-20.027.02ZK50-189.225.2399.32323.10.076.78ZK2-28940.2367.7181.112.20.057.68根据土的腐蚀性试验结果,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钢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4 地基基础型式及施工评价4.1基础型式分析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岩土层的分布特征及地基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结合 拟建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场地整平标高,对新建厂区的建(构)筑物基础型 式分析评价如下:1. 场地整平标高 1154.00m 平台:石灰石破碎车间。1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为粘土层及白云质灰岩 层,由于该建(构)筑物基础为震动基础,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桩基础类型, 以白云质灰岩层为桩端持力层。2.场地整平标高1140.00m平台: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均为白云质灰岩层,基础 型式建议采用浅基础,基础类型可选为条基或独立基础,以白云质灰岩为 基础持力层。原煤破碎车间、原煤堆棚31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大部地段为白云 质灰岩层,在钻孔ZK38地段残存少量粘土层,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浅基础, 以白云质灰岩层为基础持力层,粘土层地段应挖除,回填块石、碎石并 夯实。必要时做灌浆处理。辅助原料堆棚32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西面为白云质灰岩层,其北面 为小面积人工填土,填土最厚为8.1 m,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桩、墩基础,以白 云质灰岩层为桩、墩基础持力层。桩型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辅助原料卸料口Q、石膏破碎厂房17、石膏混合材堆棚33均处于填方 区,填方厚度12.2 m34.0 m,建议采用桩基,以白云质灰岩层为基础持力 层。桩型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为宜。3.场地整平标高1128.00m平台:原煤与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Q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西面为白云质灰 岩层,北面为人工填土填方区,填土最厚达19.0 m,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桩、 墩基础,以白云质灰岩层为桩、墩基础持力层。桩型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辅助原料区域电气室24为人工填土填方区,建议采用桩基,以白云质 灰岩层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型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4.场地整平标高1113.00m平台:原料配料站 7 、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厂房 8 、生料均化库 9 、烧 成窑尾厂房 10 、烧成窑中厂房 11 、气轮机房 39 、循环水池及水泵房 40 、 食堂 41 、浴室 42 、污水处理 44 及倒班宿舍 50等建(构)物位置属挖方区,场 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大部为白云质灰岩层,仅局部低洼地段及溶沟、槽残 留少量粘土层,该整平场地属土、岩并存地基,以基岩地基为主,土层厚 度较薄,基础型式采用浅基础类型,可选择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以白云质 灰岩层为基础持力层,少量粘土层地段应挖除,回填块石、碎石并夯实。 必要时做灌浆处理。烧成窑头厂房、煤粉制备厂房13、窑尾sp炉、中水回用处于 半挖半填区,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为白云质灰岩层与填土并存地基,基础 型式建议采用桩、墩基础,以白云质灰岩层为桩、墩基础持力层。桩型建 议采用人工挖孔桩。压缩空气站28、中控与中央化验室29、窑头电气室47为填方区,建议 采用桩基,以白云质灰岩层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型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5. 场地整平标高 1103.00m 平台:水泥包装储存库 19 、水泥散装库 20 、水泥包装厂房 21 、袋装水泥装 车厂房22、水泥成品库23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为白云质灰岩层与填土 并存地基,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桩、墩基础,以白云质灰岩层为桩、墩基础持 力层。桩型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熟料储存库 14 、熟料汽车散装 15 、水泥调配库 16 、水泥粉磨厂房 18 、水 泥粉磨电气室 26 、机电修联合车间 34 、材料仓库 35 为填方区,填方最深为 23.70m,建议采用桩基,以白云质灰岩层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型建议采用 人工挖孔桩。6. 总降压变电站为挖方区,场地整平标高以下地层均为白云质灰岩层, 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浅基础,基础类型可为条基或独立基础,以白云质灰岩 层为基础持力层。7. 个别建筑物采用68m的深基坑,当基坑开挖受条件限制,不能放坡 施工时,建议对坑壁采用拉锚挂网喷浆进行支护措施。4.2地基稳定性评价场地内地基岩体岩溶、风化和节理裂隙发育,隐伏岩溶 (溶洞、溶隙)是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采用钻探对地下岩溶进行探查,虽然基本上可以 确定地下岩溶属洞穴型或者是裂隙型岩溶,但目前的勘探手段很难准确确定地 下岩溶的空间形态,更难判断岩溶缝隙的空间尺寸,缝隙和洞穴的界定也存在 困难,形态上为竖向、斜向的“缝隙”对桩基的影响也难以评价。根据对场地及 周边的地质调查、钻探揭露、高密度电法测试结果初步定,场地内无大厅式 溶洞,仅存在中、小型垂向发育的溶洞、隙以溶隙发育为主,因此对缝隙型 岩溶确定出跨度和顶板厚度,按“小尺寸的洞穴”评价稳定性。本次工程采用类比法,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影响岩溶 洞穴顶板稳定的因素主要有顶板的厚、顶板的形态(水平的、拱形的)、顶 板的完整性、建筑物跨过溶洞的长度。其中以水平顶板受力条件最为不利。(1)完整顶顶板厚跨比当顶板岩层比较完整对,对于水平顶板可根椐“厚跨比”评价其稳定性。通 过工程类比,较完整顶板安全厚度比最小值为0.50 0.87,也有的工程取为 1.0。当某溶洞的顶板厚跨比大于相应的计算值时,即认为是安全的。(2)非完整顶板厚垮比法当顶板岩层完整性较差时,可通过“厚高比”评价其稳定性。根据工程经验, 当某溶洞的顶板厚度与其跨度之比2 时,即认为是安全的。拟建场地的白云质灰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溶以溶隙 为主,顶板不完整,采用非完整顶板厚度跨比法进行分析评价场地岩溶洞 隙的稳定性较合理。根据施工经验,一般性建筑顶板厚度按5.00m考虑为宜, 对重要和荷载较大建筑物顶板厚度应8.00m,另外此地段建议进行施工勘 察,采取一桩一孔以探查岩溶情况,查明岩溶洞、隙的顶板厚度,以非完整 顶板厚度跨比法确定施工措施。拟建筑基础荷载较大时,场内所发育溶洞、溶隙顶板厚度较小,顶板岩 体不具备作持力层的条件,桩基础应以溶洞、溶隙底板中风化岩体作持力层。 但只要采取合适的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和地基处理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开岩 溶、风化、节理裂隙对建筑物稳定性的不利影响。4.3 基础处理建议1 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 建 ( 构 )筑物的结构型式,填土的物质成份,建 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2在土、石并存地段,当采用浅基础以粘土层作基础持力层时,基坑 开挖遇到石芽,应凿除至坑底深大于50cm,回填碎石。当采用浅基础以白云 质灰岩层作基础持力层时,遇到粘土层时,应挖除并回填块石、碎石夯 实或灌水泥浆处理。3填方区的填土粒径严格控制在80cm以内,以免碾压不均,形成空洞及 松散层,填土应分层碾压夯实,严格按设计及施工操作程序进行施工。4 由于填方区填土较厚,当拟建(构)物为轻型,荷重较小,需设置在人工 填土上时,应对人士填土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建议在基坑、槽底进行强 夯,并进行基坑、槽作载荷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及变形时, 方可将处理后的填土地基作基础持力层使用。5在标高1140.00m平台后坡设置防、排洪措施,在轴线B2022之间 低洼处,建议设置排洪涵洞,由于该地段人工填土厚达20多米,土体荷重较 大,应加强排洪涵洞的刚度,4.4基础施工评价(1)当采用人工挖孔桩(礅)时,应采用护壁分段开挖、防止井壁塌滑 影响成井施工及安全,加强通风和排水措施,注意施工安全。(2)桩(墩)端进入持力层嵌岩深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当桩(墩)底为土、石混合时,应将岩石降深俏平,保证桩(墩) 底坐落于基岩上,并应采用杆探或地质雷达探测仪,查明桩(墩)底有无溶 洞。如遇溶洞其顶板厚度满足不了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挖穿溶洞至溶洞底板 到完整基岩。在重要建筑物荷载较大地段,必要时建议进行施工勘察。(4)桩基基础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进行。(5)基坑开挖后,不应长时间的曝晒、浸水,以免地基土的强度降低而 产生地基变形。6)桩坑、基坑开挖严禁在桩坑、基坑边上堆放弃土,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工作。(7)施工过程应作好基坑附近建筑物及设施的沉降变形监测工作,以便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5.1自然边坡现状稳定性评价拟建厂区处于近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斜坡上,地貌属构造剥蚀斜坡地 貌,斜坡坡度1540,地面标高介于1097.51162.00m之间,高差53m, 岩层产状279o3080,倾角26o310,场地坡面问西倾斜,层面与坡面呈缓倾 角斜交,勘察中未见地下水,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贫乏,边坡岩 石裸露,在缓坡及溶蚀洼地地段坡体上覆盖一定厚度的第四系覆盖层,边坡 岩土层中未发现软弱夹层及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内摩擦角 卩羽.7。,c=3.1MPa),其等效内摩擦角大于边坡角,岩层产状与坡向斜交, 拟建场地自然斜坡坡体处于稳定状态。5.2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施工整平后将形成 4 个平台,平台后缘坡高 10.0027.40m 的 岩石边坡及土石边坡,边坡岩体为白云质灰岩层,岩体类型为II类,破坏 后果严重,场地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1、1140.00 平台整平场地后的后边坡在轴线 B1B16 段为岩石边坡,高 为27.40m,属稳定形边坡,边坡采用自然放坡形式,建议采用三级放坡,上 两级设 2.00m 宽平台,边坡坡率按1: 0.350.5 采用,护坡可采用锚杆挂网喷 浆。轴线B16B24段为填土边坡,边坡高11.0012.00m,属不稳定形边坡, 填土边坡的组成以碎块石为主,边坡坡率按 1: 1.251.50 采用,并采取浆砌 片石进行护坡处理。2、1128.00平台整平场地后的后边坡坡高12.00m,在轴线A6A9、B9 B18 段为岩石边坡,属稳定形边坡,边坡采用下挡上放形式,挡墙可采用毛 石混凝土挡墙,以白云质灰岩层作挡墙基础持力层,砌置深度满足设计要 求,上放边坡坡率按 1: 0.35 采用,护坡可采用锚杆挂网喷浆处理。在轴线 B18B10 至 B20 中间段边坡,基底为岩石,坡体为填土,属不 稳定形边坡,可采用重力式挡墙,以白云质灰岩层作挡墙基础持力层,砌 置深度满足设计要求,上放边坡坡率按1: 1.25 采用,并采取浆砌片石进行护 坡处理。在轴线 B20B24 段边坡,基底、坡体均为填土,属不稳定形边坡,基 底填土厚达23.00m,可采用重力式挡墙,挡墙基础可以处理后的填土作持力 层,填土处理可采用强夯,并经检试测试的强度、变形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 使用。当填土不能作挡墙基础持力层时,可采用桩板式挡墙,以白云质灰岩 层作挡墙基础持力层。上放边坡坡率按1: 1.50采用,并采取浆砌片石进行 护坡处理。场地北面的填土边坡属不稳定形边坡,边坡坡率按 1: 1.251.50 采用, 并采取浆砌片石进行护坡处理。3、1113.00平台整平场地后的后边坡坡高 15.00m, 1103.00 平台整平场地 后的后边坡坡高10.00m,上两平台的后边坡的坡体地层组成情况与1128.00m 平台的后边坡相式,边坡支挡方式相同均为下挡上放,边坡外理方法以 1128.00m平台后边坡处理措施相同采用。4、为保证新填方边坡的稳定与安全,在进行新填方前,应对现状坡面采 取台阶式清底,清底平台一般宽2.004.00m。回填时应分层碾压,压实度应 达到设计要求。填土边坡建议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护坡处理。5 砌置地表水截排水沟,尽量避免地表水入渗影响边坡稳定。加强植被的 保护,减少地表水对边坡冲刷破坏及斜坡水土流失。6 对整个场地边坡工程应进行监测,监测边坡位移、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以及降雨时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关系等。6 结论与建议6.1 拟建场地为斜坡地形,除溶隙发育,基岩起伏面较大及分布厚度不等, 无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边坡经稳定性分析,在自然条件下场地边 坡处于稳定,综合分析,场地稳定,适宜建筑。6.2拟建场地地层为耕植土层、粘土层、碎石i层、白云质灰岩中 等风化层及溶洞、隙充填粘土,场地为不均匀地基。除耕植土层及溶 洞、隙充填粘土不能作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使用应清除外,其余粘土 层、碎石层、白云质灰岩层均可作为地基基础持力层使用。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按表6.2-1 所列数值采用: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表 6.2-1指标名称层名标 称及代直天然重 力密度Y (KN/m3)承载力 特征值 fak (KPa)压缩 模量ES(MPa)粘聚 力c(KPa)霹0岩土对 挡土墙 基底的 摩擦系 数人工挖孔桩极限 侧阻力 标准值 qsiNa)极限 端阻力 标准值粘土17.0160/74560.3040/碎石119.0190850100.4545/白云质灰岩26.0500/120380.6511060006.3 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岩土层的分布特征及地基岩土层的工程力学性 质,结合拟建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平台整平后,基岩出露地段可采用浅 基或独立基础,土、岩并存地基,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对荷载小的建(构) 筑物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浅基础类型,可选择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以粘土 层、白云质灰岩层为基础持力层;对荷载大的建(构)筑物,基础型式建 议采用墩基础;对于土层厚度大于5.00m的地段,基础型式建议采用桩基础, 均以石灰岩层为基础持力层。人工填土层较厚区,建议采用桩基础,以白云质灰岩层做为桩端持力 层。桩基设计时应考虑人工填土自重固结对桩产生的负摩阻力的影响。桩(墩)基础以人工挖孔嵌岩桩(墩)为优,并以白云质灰岩层作为 桩端持力层,桩基承载力可按表7.2-1 参数估算,最终应以桩的静载荷试验结 果确定并进行计算,基础施工评价参阅文中4.3 条。基础底遇到溶洞、隙时,对溶洞、隙的顶板厚度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凿穿顶板直到洞底完整基岩,清除洞、隙内杂物并回填 块石、碎石夯实、送浆或采用桩基础。桩(墩)基础应在坑底进行钎探或地 质雷达探测仪,查明基底使用厚度内无溶洞隙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在重 要和荷载较大建筑物地段建议进行施工勘察,采取一桩一孔以探查岩溶情况,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于直径超过800mm的桩,应对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进行尺寸效应修正。6.4场区各平台边坡均采用下挡上放型式,当边坡体为白云质灰岩层时 建议采用毛石混凝土挡墙,以白云质灰岩层作挡墙基础持力层。当边坡体 为粘土层和碎石时,挡墙基础为白云质灰岩层时,建议采用重力式混凝 土挡墙,以白云质灰岩层作挡墙基础持力层。当边坡体为填土,并且挡墙 基础也为填土时,建议采用桩板式挡墙,桩基础以白云质灰岩层作桩基础 持力层。当填土较厚,成桩困难时,可采用处理后的填土作挡墙基础持力层, 填土处理采用强夯并要经过载荷试验确定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白云质 灰岩层放坡坡率可采用1: 0.351: 0.5,粘土层放坡坡率可采用1: 1.01: 1.25,填土边坡放坡坡率可采用1: 1.251: 1.50。自然放坡坡体为岩石时应采 取锚杆、挂网喷浆处理,当为土层时应采取浆砌片石进行护坡处理。挡墙基 础埋深及桩基嵌岩深度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6.5填方区的填土粒径不能大于80cm,以免碾压不均,形成空洞及松散 层。在进行新填方前,应对现状坡面采取台阶式清底,清底平台一般宽 2.00 4.00m。回填时应分层碾压,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6.6 对整个场地的边坡的周边及上方严禁堆载并设置完善的截排水沟,避 免地表水入渗影响边坡的稳定。6.7 对整个边坡工程进行监测,监测边坡的变形、位移情况。6.8拟建场地大的地质环境处于大关河左岸斜坡地带,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地基土不均匀为不均匀地基,经综合分析场地应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 地覆盖层I区划分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基岩出露II 区划分场地土类型为坚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场地卓越周期为0.126s。 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层存在。6.9 场地内未见地下水,根据土的腐蚀性分析试验结果,场地土对混凝土 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6.10 该地区的地震基本设计烈度为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请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