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抚对象调查报告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901508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抚对象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抚对象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抚对象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抚对象调查报告篇一:关于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问题的汇报关于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问题的汇报按照省、市对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建房的具体要求,我县各级民政部门及乡 (镇)人民政府近几年进一步加大了以解决老兵住房难为中心的老兵“三难”工 作力度,有效地解决了老兵住房难问题,使百分之八十的老兵住房达到了砖瓦结 构,使我县老兵住房基本达到了当地中等以上住房条件。最近我们下大力气,对 我县各乡(镇)重点优抚对象住房情况进行了改造,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老兵住房难是我县乃至全市、全省老兵“三难”问题的基本核心问题,为了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首先组成五个调查组会同各 乡镇民政办的有关人员利用半个月时间,对我县老兵住房现在状况逐村、逐户全 面调查。确定了翻建、维修的房屋数量,通过调查,全县重点优抚对象现有土平 房 420 户、1050 间,翻建 96 户、240 间,需要维修 44 户、108 间。其次制定了 建房原则,我们本着“国家补助一部分,乡镇自筹一部分,建房户出一部分”,采取县、乡、村和建 房户为一体融资方式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层层落实责任制, 在民政工作会议上我们与各乡镇领导签订责任书,各乡镇又与各村签订责任书, 确定主管领导及村支书或村长为主要责任人,一包到底。克服优抚对象多、建房 数量大、资金筹集难的实际,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并动员社会力量捐助,在社会 上形成人人关心功臣,人人支持建房工程的良好氛围。在实施重点抚优安居工程中,坚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建房质量,帮助 他们选择好的宅基地位置,用最好的设计人员设计,选最好的施工队施工,买最 好的建筑材料,解决好他们的建房。决定用 2 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居住泥草房的在 乡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问题。要加强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善始善终抓好老兵建房 工作,明确产权,按民政局老兵建房有关产权的要求办理。要组织好老兵建房工作的检查。一是各乡镇要指派有关领导组成检查组,对 本乡镇老兵建房的资金、物资去向以及相关老兵建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县民政 局在20xx年十一前组成检查组,对全县老兵建房情况,特别是重点乡镇进行全 面收尾的检查,对发现问题,进行严肃认真地处理,以促使我县重点优抚对象建 房工作顺利完成,使我县老兵建房工作得到彻底解决。篇二:民情调查报告路东社区“走千户、访千人”活动民情调查工作报告为进一步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的深入开展,本着 访民情、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暖民心的原则,10月8日至20日,路东社 区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居民楼院和驻区单位走访了以特困户、下岗失业户、空巢老 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老党员为重点的居民群众,居民从政策、服务、公共设 施和社区建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经梳理归纳 反映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共有14条,集中反映在政策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 2条,集中反映在公共设施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4条,集中反映在社区建设 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4条,集中反映在社区服务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有4 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政策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1、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再就业压力和难度大;2、物价过高、上涨速度太快。二、公共设施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1、居民文化活动缺少场地,辖区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难以开展。2、辖区内老干局平房区巷道内未安装路灯,给居民在生产生活、安全、出 行等方面造成了很多不便;3、社区缺少公共卫生设施,卫生环境差,垃圾不能及时清理。4、辖区内部分道路破损严重、水渠排水不畅通,严重影 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三、社区建设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1、社区无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等固定的活动场地,导致各种活动无法开 展;2、社区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办公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3、因社区办公和活动场地狭小、在居民楼内办公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建议进一步加大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建成独立的办公和综合服务楼;4、城市社区作为自治组织因目前的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社区建设、管理和 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四、社区服务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1、社区工作量大面广,目前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力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 要,建议进一步配齐配强社区工作人员,提升社区服务水平;2、建议加大对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3、建议加大对社区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4、建议给社区干部减压,多深入居民楼院了解民情,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 的服务。篇三:六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调研报告 - 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课题组 一龙岩市低收入群体的现状1. 低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 低收入群体是一个比较意义上的概念,指相对于一般水平,收入处于较低层 的居民家庭,由贫困人口及贫困边缘人口组成,其主体是贫困人口,同时包括初 步解决温饱、但基础还不稳固随时可能返贫的贫困边缘人口。划分低收入标准的 方法有很多,主要有:(1)绝对值法。将总体平均收入的1/2或1/3定为低收入 线。(2)比例法。将住户按人均收入从低到高排序,把那些处于最低层的 5%、 10%或 20%的居民家庭定义为低收入户。(3)贫困线拓展法。将贫困线按一定比 例扩大,例如扩大到115%、125%、135%或150%等。(4)日美元标准。世界银行 提出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各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出本国贫困 标准。目前,我国对低收入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标准,综合考虑各种划分标 准,结合民政工作职能,本调研报告以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划分低 收入群体的标准,对收入低于保障线的城乡困难群体进行分析研究。2. 龙岩市低收入人口的规模及分布(1) 城市方面:20xx年末,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17421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2.03%。从地域分布和占当地非农业人口的比例看:新罗区40 19人,占1.3 %;永定县2539人,占2.5%;上杭县1581人,占1.8%;武平县2519 人,占3.5%;长汀县3884人,占2.7%;连城县1257人,占2.5%;漳平市1622 人,占1 .9%。按低保家庭成员分类,在职职工623人,占3.6%;离岗人员4 0 1 0 人,占23.0%;离退休人员272人,占1.6%;失业人员7636人,占43.8%;“三 无”人员1105人,占6.3%;其它人员3775人,占21.7%。按保障对象所在单位 性质划分,国有企业职工7364人,占42.3%;集体企业职工4208人,占24.1%; 其它人员5849人,占33.6%。从行业分布看,低收入群体就业人员主要分布 在一些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 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相对而言,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 融业、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 比较稳定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明显偏低。(2) 农村方面:20xx年末,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10.966万人,占全市农 业人口的5.4%。从地域分布和占当地农业人口的比例看:新罗区4613人,占2.8%; 永定县18656人,占5.1%;上杭县18591人,占4.7%;武平县16808人,占5.7%; 长汀县19957人,占5.7%;连城县22712人,占8.2%;漳平市8318人,占4.5%。 从致贫原因看:五保对象11574人,占10.6%;因残致贫家庭22113人,占20.2%; 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家庭23918人,占21.8%;因病致贫家庭25686人,占23.4%; 因灾致贫家庭15258人,占13.9%;其它原因致贫家庭11106人,占10.1%。3. 龙岩市低收入群体的主要特征 特征之一:规模逐年下降。在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的前提下,全市低保对象规模呈逐年缩小趋势o20xx年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3.48万人,20xx 年为13.17万人,20xx年为12.85万人,20xx年,在城乡低保标准均有较大幅 度提高的情况下,全市城乡低保对象人数为12.71万人,目前又降至12.6万人。 这是我市低收入群体规模变化的基本趋势。特征之二:收入明显提高。我市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的 趋势,收入提高幅度较大,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最低收 入居民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年为3303.8元,20xx年为3457.0元,20xx年为 4721.4元,20xx年为4579.6元。这是我市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的主流,是研究 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必须把握的基本观点。特征之三:收入增长偏缓。与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水平相比,低收入 群体增长偏缓。从增长率上看,20xx20xx年4年间,城镇最低收入组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1.39倍,年均递增11.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高了1.38倍,年均递增11.4%,两者基本持平。但从增加值上看,城镇最低收入组增加了1275.8元,而全市平均水平增加了3897.8元,是前者的3.06 倍。特别是20xx年,我市城镇最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负增长,与 上年相比,减幅3.0,而同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2。这是 我市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的突出点,也是分析研究的重点。特征之四:生活质量较低。由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限,微薄的收入基本用 于日常生活支出,满足生存需求特征显著,恩格尔系数较高。20xx年,我市1000 元以下收入组农户人均消费支出2190元,仅为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3911元的 56%;城镇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3940. 4元,仅为全市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10155元的38.8%,恩格尔系数高达59.08 %,比全市城镇平均水平36.05%高出 23.03个百分点。这是我市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的直接表现。4. 龙岩市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近几年来,龙岩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高度重视社会 救助工作,把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 容,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体制,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初步建立了以基 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 盖城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全市城乡贫 困群体的基本生活。(1)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成效一是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我市1998年启动城市低保工作,经历了全面 推进、扩大保障面、稳步发展三个阶段, 20xx 年以来持续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 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原则上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3%40%之间确定,做 到既能保障城市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有利于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 就业。各地现行保障标准在160210元/人.月之间。20xx年下半年以来,针对 副食品价格上涨和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龙岩市采取发 放临时补贴、提高补助水平等措施积极应对,较好地保证了城市低保家庭和低保 边缘家庭的基本生活。20xx年9月份,全市发放城市低保金214.78万元,人均 月补助123元,比20xx年6月全市平均补助额66.7元增长56.3元,比增84.4%。二是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市从20xx年1月起在 全市范围内建立和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农村 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7个县(市、区) 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按照省定标准执行, 20xx20xx 年,按照农村居民家庭年人 均收入1000元确定(即每人每月83元),从20xx年起提高到1200元(即每人 每月100元)。目前,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108543人(含五保对象11711人); 20xx年19月发放保障金(不含五保供养金)4749.04万元,9月份人均补助 60.8 元。三是农村五保供养扎实推进。我省(市)在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时将五保 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给予全额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今年初,龙岩市政府出台了关 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五保供养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目前, 各地集中供养标准在170300元/人.月之间,分散供养标准在130150元/人. 月之间。全市11711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其中集中供养1752人,分 散供养9959人;20xx年19月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552.2万元,人均月供养水 平 148.2 元。四是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实施。20xx年启动农村医疗救助试点,20xx年启动 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到 20xx 年全市全面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制 度。农村救助对象为:农村低保对象(含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 命“五老”人员)。20xx年以来,全市共有7766人(次)享受农村医疗救助, 发放救助金402.78万元,人均救助518.6元。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 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 员。20xx年以来,全市共有81人(次)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2.63 万元,人均救助 1560 元。五是其他专项救助有序建立。为帮助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其他方面的特殊困 难,推动社会救助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民政部门协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住房救助、 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充实了社会救助的内容,使广大特殊困难 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保障。六是创新实施农房统一保险。从 20xx 年起,龙岩市全面实施农民房屋统一 保险制度,由政府全额出资为所有农村住户的房屋进行统一保险,同年 8 月在福 建全省推广。保障标准逐年提高,20xx年全市统保时为3000元,全省统保后提 高到5000元,20xx年起又提高到10000元。据统计,20xx年至今,全市共理赔 16834起,向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770.33万元。农房统保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群众 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提高了灾民自救能力。(2)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各专项救助制度间的衔接配套还不够完善, 影响了救助资源综合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衔接整合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使 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才能充分发 挥社会救助的效能。此外,对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政策缺失,又形成了新的不公 平。二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现行体制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仅增大了 相互协调的任务和难度,影响了救助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容易造成人力、物力、 财力等救助资源重复和浪费。三是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救助工作的法律基础薄弱,制度不够健全, 在一些方面责任还不明确,职能还有交叉,工作缺乏衔接,问责和激励机制还未 完全建立,工作的整体合力不强。基层网络平台薄弱,救助机构不健全、队伍不 健全、经费不足、力量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日益突现,影响了社会救助政策在 基层的落实。四是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方面财政投入不足,社会救助投入占各级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过小,一些地方财政存在列而少支、列而不支、拨付迟 滞现象;另一方面社会捐助资金少之又少。二低收入群体成因分析低收入群体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我们主要通过内部、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分析,来寻求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