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复习要点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68331445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国考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 绪论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历史:1、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组交换原理的产牛和发展(1961年1972年)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话网络是世界上主要的通信网络,电话网络采用“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技术完成数据传输要经历“电路建立” “数据传输”和“电路拆除”三个过稈。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期间,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要建立和维持一条“专用物理连接线路”直到数据传输结束。分组交换是电路交换的替代技术,三个团队着手研究分组交换技术,分别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Leonard Kleinrock。 兰德公司(Rand)的Paul Baran。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Donald Davies和Roger Scantlebury。ARPAnet是第一个基于分组交换原理的计算机网络,也是现在Inernet的鼻祖。1969年底,ARPAnet具有4个结点的规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的经历并不成功。第二阶段:网络互连和专用网络的迅速发展(1972年1980年)随着专用的分组交换网络数量迅速增长,将多个网络互连是该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三阶段:网络的高速发展(1980年1990年)1983年1月1日,TCP/IP协议替代原来的NCP协议,正式成为ARPAnet新的标准主机协议。第四阶段:网络商业化与万维网的出现和迅速普及该阶段两件标志性事件:ARPAnet正式停止运行。万维网(Word Wide Web)出现。万维网的四个核心技术:HTML:HTTP:Web服务器:Web浏览器。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根据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式网络 广播式网络:多个结点共享同一个公共的通信线路,每一个数据包中都含有目标地址字段,标明该数据包的接收者。 点到点式网络:一个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对于点到点网络,源结点和目的结 点之间可能会经过多个中间结点进行数据中转,对于中间结点而言,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有三 种情况:接收、存储和转发。2、根据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和规模分类:个域网(PAN)、局域网(LAN)、城 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络(Internetwork) 个域网(PAN):由个人范围内(随身携带或数米之内)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电 话、PAD、数码相机等)组成的通信网络。个域网可以是有线的(例如:USB或IEEE1394总线),也可以是无线的(例如:红外 或蓝牙)。 局域网(LAN)局域网通常是一个私有的网络,常局限于一栋楼宇之内,范围较小。按网络所采用的传输技术,局域网可分为: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两类。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AP),也称为无线路由器或基站。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是IEEE 802.11标准。有线局域网多使用铜质线缆或光纤进行数据传输。IEEE802.3标准所规定的局域网,通 常称为以太网(Ethernet),是最常用的一种有线局域网。 城域网(MAN)城域网规模通常覆盖一个城市,城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和WiMAX (采用IEEE802.16标 准,也称无线城域网)就是城域网。 广域网(WAN)广域网通常可以覆盖一一个国家或一个洲。广域网分为有线广域网和无线广域网两类。 互联网络(I nternetwork)“互联网络”是指由不同的网络本互连接构成的网际网。互联网络是一个广义概念,有别 于平常所特指的全球范围的 Internet。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种元素之间相互连接所采用的布 局模式。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分为物理拓扑结构和逻辑拓扑结构两类。 物理拓扑结构:指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设计,包括计算机结点、网络设备、连接线路及 其位置和安装方式。 逻辑拓扑结构: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如何传输流动。 注: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和逻辑拓扑结构有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与网状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特征:所有的计算机结点和设备,均连接到一个称为“总线”的公共传输线缆。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缺点:计算机结点增加将导致性能下降,并存在系统可靠性瓶颈,“总线”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以太网技术中的10Base-2和10Base-5就是采用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 环型拓扑结构:特征:所有计算机结点首尾相连,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每个结点只和两个相邻结点通信,消息沿同一方向在网络中传播。优点:网络负载优于总线型拓扑结构网络;网络中所有结点地位平等;适合于光纤通信。 缺点:存在系统可靠性瓶颈;网络不易扩展;网络维护复杂,故障定位困难。IEEE802.5标准所定义的令牌环网就是一种典型的环型拓扑结构网络。 星型拓扑结构:特征:网络中所有的结点都和一个中心结点相连。网络内任何结点之间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结点。中心结点可以是: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优点:结构简单,易于网络管理和维护。缺点:中心结点是整个网络系统的可靠性瓶颈。10Base-T和lOOBase-T网络就是星型拓扑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特征:本质上是星型拓扑结构的一种变体。它将多个星型拓扑结构集成在一个总线上是星型拓扑结构和总线型拓扑结构的混合体。优点:很容易进行规模扩展,具有很高的扩展性。缺点:构成“总线”的中心结点是系统的可靠性瓶颈。 网状拓扑结构:特征:结点之间连接没有规律,结点之间的连接是随意的,可部份连接,也可全连接 优点:消息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有多条可选择路径,具有较高的系统可靠性。 缺点:小规模本地网络不适合,多运用于广域网。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信息:是数据加工处理之后的结果,是从数据导出的知识。2、数据:是知识最低层的抽象表示形式(例如:数字、字符、符号或图形,)代表事物 的定性或定量,是一种原始输入。3、数据编码: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形式的过程。目前最流行的数据编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简称ASCII码),ASCII码采用7位 二进制编码,共定义128个字符,包括95个可打印字符和33个不可打印控制字符。4、信号:广义讲,信号是指能够表示信息的数量变化或电脉冲。在计算机网络中,信号是指数据在网络信道的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可分为模 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5、模拟信号:是指任何特征值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模拟信号的优点:具有非常高的清晰度。模拟信号的缺点:信号噪声易导致信号损失和变形。6、数字信号:是一种表示一系列离散值的物理信号。计算机系统中,数字信号形式是 0和1的电脉冲序列波形。数字信号的优点:传输率高、可靠性高、传输效率高。数字信号的缺点: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带宽。7、调制: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8、解调: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平常所用的“调制解调器”(Modem)具有调制和解调两种能力。数据通信按照发送数据时釆用的通信信道个数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方式。9、串行通信:是指通过一个通信信道或计算机总线顺序进行逐位发送数据的过程。串行通信优点: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串行通信缺点:数据传输速率较慢。串行通信主要运用于远程通信。10、并行通信:在一条数据链路上采用多个并行的信道,将多个比特构成的数据作为一 个整体同时传输。并行通信优点:数据传输速率高。并行通信缺点:并行传输线路之间易相互干扰,随通信线路长度增加干扰增加。并行通信适合短距离通信。数据通信中,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时间关系可分为单工通信和双工通信。双工通信又分为 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11、单工通信:信号只能按一个方向传输的通信方式。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是典型的单工通信。12、半双工通信:允许信号双向传输,但同一时刻数据只能按一个方向传输。无线电对讲机是典型的半双工通信。13、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双向同时传输。全双工通信的优点:能避免通信过程时间浪费;数据传输能力更高;每个结点使 用独立的线路发送数据。二、传输介质及主要特性1、传输介质分类:整体上可分为导向传输介质和无导向传输介质两大类。导向传输介质:指信号在一条物理线路上进行传输的介质。例如:双绞线、同轴线、光 纤等。导向传输介质内,信号沿一定方向,以电压、电流或光子的形式传播。导向传输介质 主要用于点到点网络。无导向传输介质:通过天线在大气、真空、或水等自由空间传输信号。例如:地面无线 通信、卫星通信、激光通信等。无导向传输介质没有固定传播路径,以电磁波形式在自由空 间传播,主要用于广播网络通信。2、双绞线:基本结构:铜导线、绝缘层。屏蔽双绞线(STP)由铜导线、绝缘层、屏蔽层、外保护 层构成。非屏蔽双绞线(UTP )由铜导线、绝缘层、外保护层构成。工作原理:两根铜导线以螺旋方式互相缠绕,从而消减电磁干扰,信号以两根导线间电 压差的形式进行传输。双绞线既可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传输数字信号。双绞线分为两大类: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STP优点是能提供高质量的信号,其缺点是线缆外形粗大笨重、价格高,并未广泛使用。EIA/T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和美国通信工业协会)为双绞线定义了五种类型。其中常 见的是三类线(简称Cat3)和五类线(简称Cat5)。三类线(简称Cat3)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s,主要用于10 Base-T网络。五类线(简称Cat5)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s,主要用于100 Base-T网络。3、同轴电缆基本结构:由铜导线、绝缘层、屏蔽层、外保护层构成。同轴电缆主要有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两种。基带同轴电缆:也称50Q同轴电缆,或“同轴细缆”常用于数字信号传输。宽带同轴电缆:也称75Q同轴电缆,或“同轴粗缆”常用于模拟信号传输和有线电视 网络。4、光纤单根光纤基本结构:线芯(玻璃纤维)、包层、保护层。把多根光纤集束起来,并在外 包裹外保护层,构成光缆。光线在光纤中发生全反射的过程,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播多路光线,其中一条光线称 为一个模(mode)。根据光纤中传播光线路数多少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多条光线以不同的入射角度进行信号传输的光纤。单模光纤:一条光线以单一的入射角度进行信号传输的光纤。相对于多模光纤,单模光纤更细、价格更高、传输速度更快、传输距离更远。光纤主要应用于:主干网络长距离数据传输、高速局域网以及高速Internet接入。光纤通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光发射器、传输介质(光纤)和光接收器。光发射器:负责将计算机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有光脉冲表示1,无光脉冲表示 0。光接收器:主要原件是光检测器,负责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纤的优点:光纤具有较高的带宽;光传输信号衰减较慢;不受外部电压波动和 干磁干扰;能更好的抵御化学物质腐蚀;质量很轻。5、电磁波谱与通信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无线通信工作基本原理:在电路上连接合适大小的天线;通过天线将电磁波广播出 去;由接收器接收电磁波。频率:波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表示,单位赫兹Hz。波长:波的连续两个极大值(或极小值)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用入表示。光速:在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这个速度称为光速,用=表示,约为 3 X 108n/s。入X/=c波长X频率二光速6、无线电传输无线电波容易生成,能够长距离传输,很容易穿透楼宇等建筑物。无线电波特点:传输具有全方向性;传输特性与频率相关; 传输具有全方向性:无线电波从信号源向所有方向传播,因此无线电波发射器与接收 器不必在物理上校准对齐。 传输特性与频率相关:低频无线电波穿透障碍物能力很强。高频无线电波通常沿直线 传播,遇障碍物会反弹。地波:在频率较低的频段(VLF、LF、MF),无线电波沿地面传播,称为地波。地波可传播大约1000km,日常生活中的调幅广播就是地波运用。天波:在频率较高的频段(HF、VHF),无线电波射向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之后,经电离 层反射,又返回地面。运用于军事领域等远距离通信。7、微波传输微波通信利用电磁波谱中1GHz到30GHz的频段,对应波长为30cm1cm。频率高于 100MHz的电磁波,传输路线基本为直线传播。微波应用于点到点式通信,但要求发射端和接收端天线必须相互对准。微波的优点:微波通信价格较低;不存在通信网络线路使用权租赁。微波的缺点:两邻发射塔不能相距太远(50km左右);穿透楼房等建筑物能力较差; 随距离和天气等影响,微波波束会发散,存在多径衰落现象;频段高于4GHz的微波易 被雨水吸收。8、红外线传输红外线的优点:由于波长较短,所以红外线方向性强;容易获得,成本较低;相 邻红外线不会相互干扰;红外线通信安全性更高。红外线的缺点:不能穿透固体障碍物。红外线传输主要应用于短距离通信。例如:家用电器的遥控器。9、光传输光通信(FSO)是指通过可见光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来传输数据的光通信技术o FSO是一 种无导向的传输形式。激光发射的光信号属于单向传输,诵信的每一端都必须安装有激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光传输的优点:能提供很大的带宽;工程造价很低;激光束极窄,安全性较高; 易于安装。光传输的缺点:激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之间进行光束瞄准非常困难;激光束易受天 气状况的影响;激光束无法穿透雨和浓雾。10、卫星通信通信卫星是指太空中用于通信的人造卫星。每颗通信卫星都包含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 发器负责收听某个频段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放大,然后再以另一个频率重新广播发送回 地球。通信卫星分类及主要技术特性通信卫星类型运行区域延迟时间/ms全球覆盖所需卫星数GEO (地球同步卫星)高于外范艾伦带2703MEO (中等地球卫星)内外范艾伦带之间358510LEO (低地球轨道卫星)低于内范艾伦带1750地球辐射带以美国科学家范艾伦命名,分为内范.艾伦带和外范.艾伦带。内范艾伦带距 地球较近,高度在12个地球半径之间。外范.艾伦带高度在34个地球半径之间。三、数字调制技术1、基带传输:将 0、1 比特序列直接转换为信号的方法,常用于有线信道。 非归零码(NRZ)编码规则:用正电平表示“1”,负电平表示“0”。光纤传输中,用有光线表示“1”,无 光线表示“0”。 曼彻斯特编码:将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混合起来,进行异或运算。曼彻斯特编码有两 种不同的数据表示规定。第一种曼彻斯特编码规则:将一个比特周期T分为前后两个T/2,前T/2代表数据信号, 后 T/2 代表时钟信号。“低高”电平变换代表“0”。“高低”电平变换代表“1”。第二种曼彻斯特编码规则:与第一种曼彻斯特编码规则相反。“低高”电平变换代表“1”。“高低”电平变换代表“0”。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将数据和时钟信号融合在一起形成两电平自同步数据,每个比特 周期分为两个半周期,分别表示时钟和数据。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有两种编码规则。第一种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规则:存在电平变换代表“0”,没有电平变换代表“1”。第二种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规则:存在电平变换代表“1”,没有电平变换代表“0”。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都有两种编码规则,通常掌握第一种编码规则。2、通带传输:通过调整载波的振幅、相位或频率的形式来传送0、1比特序列的方法称 为通带传输,也称频带传输。常用于无线信道和光通信信道。在调制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选择通带的载波。通常为正弦波,载波的频率通常高于输入 信号的频率。正弦载波信号公式为:u(t)=um.sin( 31+ Ju(t):正弦波信号um:正弦波振幅3:频率:相位对载波的三个参量进行调制,可得到三种不同的调制方法。 振幅键控(ASK):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进行调制的方法,采用两个不同的振幅来分 别表示0和1。 移频键控(FSK):通过改变载波的角频率讲行调制的方法,采用两个不同的角频率 来分别表示0和1。 移相键控(PSK):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进行调制的方法。移相键控又分为绝对调相 和相对调相两种。绝对调相采用相位的绝对值表示0 和 1;相对调相采用相位的相对偏移值表示0 和 1。四、差错控制方法可靠性是计算机网络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指标。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有许多因素,造 成通信信道产生传输差错的原因有两种:热噪声引起:突发外部电磁干扰。针对传输差错问题,网络设计者提岀两种策略:检错码:纠错码。1、检错码:能检查错误,并请求发送端重发数据。适用于光纤或其他高质量传输介质。 常见的检错码主要有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又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奇校验:在原始数据中增加一个校验位(0 或1),使整个比特序列中1的个数为奇数。偶校验:在原始数据中增加一个校验位(0 或1),使整个比特序列中1的个数为偶数。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循环冗余校验码检错能力比奇偶校验码更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错编码方法。基本思路:把由“0”和“1”构成的比特序列看做是多项式的系数。一个包含k位的数 据帧被视为一个包含k项的多项式系数的列表,该多项式包括从xk-i到xo,总共k项。最高 位代表xk-i的系数,最低位代表xo的系数。在原始数据帧之后附加一段冗余信息,使得整体 数据可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如果可以整除表示传输正确,否则表示传输过程出错。2、纠错码:能检查错误并自行纠正错误,目前广泛应用于无线连接线路。汉明码是1950年Richard Hamming首次提出的线性纠错码。汉明码能检查出两个错码, 并可以纠正一位错码。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层次(为什么要分层?)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含诸多组成要素。为降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复杂 程度,计算机网络被分解成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其下一层的基础之上,又为 其上一层提供某种服务。层次结构是人们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基本思想,即“分而治之”方法。2、协议:是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约定和规则。3、接口:接口在同一计算机内的相邻两层之间,定义了下一层能够给上一层提供服务 的内容,并定义这些服务的实现途径。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常把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各层的网络协议以及层与 层之间的接口这个大的集合,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二、OSI参考模型OSI 参考模型是 ISO 制定国际标准参考模型。OSI:代表“开放系统互连”。ISO:指“国际标准化组织”OSI参考模型共分为七戻: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戻、 应用层。1、物理层物理层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常见的物理层网络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物理层主要任务及功能:对网络通信设备在机械、电气、过程以及物理传输介质等方面 的接口特性做出规定。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输数据的通路(通路可以是单个物理传输介质或 多个物理传输介质组成),管理网卡和网络之间的硬件接口。一个完整的数据传输过稈包扌舌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拆除连接三部分。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帧”常见的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有:网桥、交换机。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及功能: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主要包括物理地 址寻址、数据链路的建立和拆除、数据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与重传等。3、网络层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分组” / “数据包”。常见的网络层设备是:路由器。网络层主要任务及功能: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层常用协议有:ICMP、IGMP、IP (IPV4 IPV6)4、传输层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传输层主要任务及功能:分割与重组数据;按端口号寻址;建立和管理端到端连 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层常用协议有:TCP、UDP5、会话层会话层主要任务及功能:建立会话连接;断点数据重传;连接释放。6、表示层表示层主要任务及功能:管理抽象的数据结构,负责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表示方法和网络标准表示方法之间的格式转换、加密、压缩等处理。7、应用层应用层主要任务及功能:标识通信伙伴;判断资源的可用性;通信同步。应用层是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现实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应用层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该协议是万维网(WWW)的基础与核心。应用层常用协议有:HTTP、FTP、TFTP、SMTP、SNMP、DNS、TELNET、HTTPS、POP3、DHCP8、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过程:主AU表示层散据駐賂层檢数据从主机稱右的格式 转换为网蜡标准传斯箱式W发送端 应用层 rrn会话层g传输层$网堆层I- I討物理层主桃B含话层物理昆三、TCP/IP参考模型从ARPANET到现在全球范围的Internet,都采用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共分为四层:链路层、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1、链路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 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2、互连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戻,该戻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 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协议是一种尽力而为(BE)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发送是否成功,也不保证 服务质量。3、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数据包的顺序 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 议(UDP)。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 无连接的数据传输(BE)服务。4、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如: FTP、Telnet、DNS、 SMTP 等。5、常见端口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端口号称为周知口,由互联网号码分配局进行分配。HTTP 协议端口号: 80TELNET 协议端口号: 23SMTP协义端口号:25FTP协议端口号:206、常见的网络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又称互联网协议)PPP:点对点协议SLIP:串行线路Internet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邮件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CMIP :通用管理信息协议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NTP:网络时间协议DNS:域名服务SNMP:网络管理协议RIP:动态路由选择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OSF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隶属于IGP协议)四、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1、OSI参考模型未获成功的原因 OSI参考模型标准制定的时机有问题; OSI参考模型与协议在技术上存在不足; OSI参考模型与协议庞大复杂,难以实现; OSI参考模型的官方背景对标准的推广产生了负面影响。2、TCP/IP参考模型存在的问题 TCP/IP参考模型没有清晰区分服务、接口与协议的概念; TCP/IP参考模型仅适合描述TCP/IP协议栈,不是一个通用的参考模型; 严格上讲,链路层不算一个层次,TCP/IP参考模型略显草率;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十分必要且合理,但TCP/IP参考模型将这两层功能混在 同一层里; 除IP协议和TCP协议外,TCP/IP协议族中的其他协议设计并非完美。3、OSI 与 TCP/IP 参考模型的相同点: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均采用层次结构;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对等层的功能大体相似;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以上的各层都是面向不同具体应用的传 输服务的使用者。4、OSI 与 TCP/IP 参考模型的区别: OSI参考模型对服务、接口与协议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而TCP/IP却没有; OSI参考模型是在相关协议开发之前设计出来的,而TCP/IP模型则是先有协议后有 模型; 参考模型层数不同;OSI参考模型有7层,而TCP/IP参考模型只有4层; OSI参考模型在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通信又提供无连接通信,而TCP/IP参考模型在 网络层只提供无连接通信。OSI参考模型在传输层只提供面向连接通信,而TCP/IP参考模 型在传输层既提供面向连接通信(TCP协议)又提供无连接通信(UD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