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小课题选题指南.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09955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小课题选题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科研小课题选题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科研小课题选题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一)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实实在在地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第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第二,改进校本科研培训途径第三,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一、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 “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析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如是,即使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 陶行知“教师小课题研究”,也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行动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其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一定实效。一般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二、“小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研究目标的研究活动。具有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小:即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例:“初中英语口语测试与学生英语成绩提升研究”实:即问题是本学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改进和有效上,凸显实效性。例:“初中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七年级学生自习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之研究”。短:即周期短。时间短则两至三周,长则三至五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三、小课题研究的理念(一)问题即课题可以研究如何教的问题,研究课程目标,研究课程内容,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考察并总结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和实践中的得失;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去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的开发;研究学生学的问题,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等。把问题转化成课题很关键,要将一个简单的日常问题进行有效转化,使之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才能得以持续深入研究。问题变课题的步骤:(1)罗列问题(把自己感到有困惑的问题列一个菜单)(2)梳理问题(找出重要的、根本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身,分析自己工作环境和条件 )(4)剖析问题(找到切入问题的突破口)(5)整合问题(抓住研究问题的根本,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行动即研究“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的成员。” 英国著名课程学家斯滕豪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行动研究就是对行动的研究(三)成长即成果“经验十反思=成长” 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小课题研究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发布研究成果。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了研究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其成果既有显性可编码的文字材料,也有隐性不能编码的技能经验。四、小课题的来源1. 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5.总结经验形成课题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6.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五、 选题注意事项课题的选择还应注意以下问题: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让课题变“小”细化课题的方法:短语+研究。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越小。 如:小学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有效性提问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行程性应用题有效性提问研究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一、怎样提出问题:问题: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问题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会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提出很多为什么?比如:当我们站在学校西墙外,可能会产生“为什么这条河这么黑?”;当我们停电时,就会想“为什么停电?”“为什么海底光缆老断”;当我们坐面的从南沟里山上冲下来时,会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次事故?”;当我们看见马路垃圾很多时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当学生在听课时,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有关学科中一些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例如:“这道题有几种解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验现象。”当我们到明珠公园散步或观景台游览时,会产生“花为什么会散发香味”、“山中空气为什么这么清新”,等等。总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问题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这些问题中既有我们感兴趣的,又有我们困惑不解的;有些问题在我们头脑中一晃而过,有些问题停留时间长一些。虽然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真正要确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我们又发现自己的头脑中的问题太一般化了,这些问题好象很难成为一个课题,不值得研究。相反的情况是,有些课题太大,无法下手。这就是学生刚参加研究性学习时,感觉到无法顺利确定课题进而开展研究的原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 1、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现象是指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事物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事物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习以为常的、杂乱而纷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发现它们所显示的趋势、规律和本质。中学生在观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中的现象时,要特别关注三种有价值的现象:新奇的现象、重复的现象、密集的现象。(1)新奇的现象能考察发现未来趋势。新奇的现象是指客观世界中刚发现的新鲜、奇特的现象。新奇的现象在刚出现时,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但这些偶然的现象或个别现象平时是容易被我们忽视,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有目的地对这些偶然的现象、个别现象多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好课题。例如:獐子岛出租车的出现、出租车档次的提高。不是一天出现的,统计出来、记录下来。(2)重复的现象能考察客观规律。重复现象是指同一事物在一定时空里或以一定形式多次性地出现的现象。例如:花开花落、鸟类迁徙、四季轮回、潮涨潮落,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周期性出现或阶段性重演的重要现象。对这些现象深入研究,就会有发现。例如:记录测定气温、记录风力、测量记录涨潮落潮、天气阴晴雨雾。测定海水温度(一天变化、一周变化、一个月变化)(3)密集的现象能考察事物的本质。密集的现象是数量很多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集聚在一定时间、空间里,同时存在或短时间内先后相继出现。密集的现象后面往往蕴涵着事物规律。我们通过对密集的现象的研究就可能有新的发现。例如:“波尔多液”发明1878年,法国梅杜克地区盛产葡萄,到成熟时,咧口腐烂。可波尔多城市郊马路边的一片葡萄园的葡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葡萄上沾满了兰白色的东西,散发怪味。这一成群密集现象引起波尔多大学教授米勒德特的注意。他通过考察,发现原来为了防止路人偷吃,主人把白色的石灰水和兰色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喷到葡萄上,但却意外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米勒德特进一步研究,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方,即后来的“波尔多液”。我们的学生搞研究性学习当然不是都去搞科研,要有重大发明发现。但我们可以通过密集现象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如:蚂蚁成群过马路,蜻蜒成群聚集在船上。下雨完后,青蛙、蝌蚪集中出现鸣叫,鱼群出现的规律等等。 2、要学会观察和思考,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有的人当看到别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会说“这种观察我也看见过,当初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是因为有的学生不会观察和思考。有的学生认为观察不就是“看”嘛,人人都会,有什么难处,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要做到正确、全面、深刻地观察是很不容易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从中观察的现象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第一、观察现象应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对事物或现象有特殊的敏感,用创新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别人认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或新奇陌生,甚至不起眼的东西,想人所不想,见不所不见,发掘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第二,进行观察时思想应当不受任何约束,以免先入之见去搜寻预期的结果。要尊重客观真实、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密切注意任何意外现象的出现,因为,意外情况往往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实的发现。第三,观察必须与思考相结合。观察是积极的,应是一种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与眼前观察对象相比较、判别,并积极猜测联想、推理和整理的过程。如:测海水温度,同一时间,不同深度水温。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水温的变化规律。 同一地点,一天水温变化的规律。 观察公路上车的流量:不同路段,不同地点。 獐子岛方言研究,“拿东西”“喊东西”。 3、要建立问题库。我们在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时,问题的产生有时是很短暂的,在大脑中一晃而过,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就会不复存在,而有时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很大价值。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记问题的习惯,不要过多追求问题的质量档次,建立自己的问题库。教师也要,学校也要建立问题库。 4、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提出各种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后,要让学生敢于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先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亮出来,让大家帮助从不同角度补充各种相关问题,以利于从中发现更易于研究的问题,或是补充自己的问题。比如:以“赤潮”为主题,我们可以产生一些与赤潮相关的问题,“赤潮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赤潮,形成赤潮的条件是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赤潮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赤潮越来越严重?”、“赤潮有什么危害?”、“如何有效防止赤潮?”、“我们长海县、獐子岛有没有赤潮?”,等等。也可以通过对一些问题发起讨论,引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獐子岛餐饮业用筷子情况调查、学生用本纸情况调查。从这些问题可以派生出许多问题。再如:“獐子岛的出租车问题研究”,在这个大主题下可以分解为许多小主题,如“獐子岛出租车司机状况调查研究”(年龄、性别、居住地、驾龄等)、“獐子岛出租车车况调查研究”(牌号、车龄、客车、客货两用等)、“獐子岛出租车停放情况调查研究”、“獐子岛出租车维修情况调查研究”(修车部数量、地理位置、能力、提出意见),等等。二、由问题到研究性课题问题的提出有不同的角度。可以从自己兴趣出发,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从自己学习的学科出发,提出一些学习中自己较困难的问题;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问题。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大量的问题中筛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是带有普通性的问题,但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大,人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探究、研究,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但问题太大,无从下手,不分解成小课题的话,就不能成为合适的课题。又如:“獐子岛四月份气温变化的研究”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如何从发现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题?1、对问题进行分类(1)根据问题的深度分类:根据问题回答的要求可以把问题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种类型。“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知识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或上网搜集处理信息或调查走访询问方式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研究形式来完成。如:“獐子岛有过棒打獐子瓢舀鱼吗”、“獐子岛常住人口姓氏调查”、“沙尘暴的成因”、“獐子岛住房情况调查”、“獐子岛的消费水平”、“獐子岛学生在外借读情况调查统计”。“为什么”的问题是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獐子岛近海鱼业资源为什么减少”、“獐子岛物价水平为什么偏高”、“獐子岛为什么三大姓石刘张居多”等等。“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重要的是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分析问题,做出决策,发表自己见解,公布研究成果。比如“獐子岛的住宅开发要适度”、“獐子岛要加大发展个体工商业”、“獐子岛小学并校研究”、“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等等。(2)根据问题的研究方法分类读书报告信息处理类。主要是以文献资料信息知识的收集处理为主。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经过处理、汇集成文,做为研究性学习成果。主要以书面材料为主。如“姚明在NBA”、“爱滋病的危害”、“獐子岛旅游介绍”、“獐子岛的三八号”、“世界各国的航天飞机”等等都属于此类。社会调查类。这类课题要求从生活中选取值得研究或需要解决的一个现象或一个问题,就这个现象或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得来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这类课题的最后成果是调查报告。如:“四中学校厕所使用情况的调查”、“獐子岛森林树木的调查”、“学生乘车调查”、“獐子岛交通状况调查”、“初中生交笔友现象调查”、“中学生饮食调查”等等。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观察和记录,并利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如:气温、潮汐、风力、天气阴晴雨雪雾观察记录。如:观察蚂蚁如何搬东西。再如:观察记录并分析研究“车流量与客流量关系”。等等。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咨询,从而获得信息,回答问题。如“獐子岛剪纸的历史”、“獐子岛的海水淡化工厂”、“獐子岛的风力发电”。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得数据,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如“空气污染”、“海水污染”(通过蒸馏等实验)。设计制作类。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明和制作一些模型或实物。如学校开展的“手工制作,手抄报制作,科技小制作,OM头脑活动”等。方案设计类。方案设计类课题主要指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应该是比较大的活动,针对一些需要解决的区域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比较大的活动主要指学校、乡镇、区县级的活动,一些比较复杂的班级系列活动也属于大型活动。如:学校艺术节、獐子岛旅游最佳线路、献爱心活动、组织一次捐款助学活动、策划一次宣传活动、组织一次大型公益活动、参观劳动等等。2、完善问题的陈述对于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来说,其提出的问题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等方面往往会模糊不清,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较难把握。因此,必须根据课题的特点,问题的分类等,对问题的陈述进行完善。使一般的问题陈述规范为“课题的陈述方式”。课题陈述要做到: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核心内容。如:“关于獐子岛4月份气温变化情况的观察研究”。问题的陈述必须能为课题的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重点和方向,让人们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你所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如:“关于垃圾的研究”、“垃圾的回收与利用”。这个陈述中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范围不明确,如改为“长海四中学校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沙包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利用”。这样的表述更明确。如:“学生能力的调查”。这个题目研究的范围太宽泛,研究目的不具体,研究对象太笼统。可以改为“长海四中初二年级女生物理学习能力调查”或“二年八班男女生物理学习能力比较调查”。这两个题目比较明确,它反映研究的范畴是物理学习能力;研究对象是长海四中初二年级女生或二年八班学生,研究目的更明确。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用问题的形式。如:有学生想研究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问题,可写成“常见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这是叙述式。也可写成“常见水果中维生素C是如何测定的”,这是问题式。下面列举一些常用陈述形式:的现状和展望的调查研究的研究综述关于的思考关于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初探的对的影响(研究)的测定的处理方法的研究在的应用三、课题的最终确定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题目的确定,已经有了好的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目标,但还不能马上着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正式研究之前,还必须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 1、课题的科学性。所选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要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所选课题一是要基于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课题中的问题;例如:“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这个题目不切实际,学生研究不了。如改为“中国克隆羊的诞生”这样一个“读书报告信息搜集处理类”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易于完成。二是要有一定可研究价值,对那些已经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内容不能再研究。如“永动机的制造研究”早已被实践证明是不可能,就不能再去研究了。 2、课题的可操作性。所选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课题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便实施甚至无法实施,而是要通过自己努力,实现课题预定的研究目标。选的课题要充分考虑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现实的生产生活,要考虑学校和社区的软硬件条件、自己的家庭条件、自己的身体条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知识基础、经验积累、时间和精力,要考虑与他人(小组成员)的配合和争取指导帮助的情况。要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才能使课题研究顺利地进行下去。 3、具体评估,调整修正课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力。主要考虑研究小组成员的研究兴趣和爱好,知识和能力水平、特长、合作伙伴和指导教师等因素。财力。主要考虑实验经费、资料收集所需经费等。如:乘车费、购买器材费、纸张使用费、打印费等。物力。包括家庭、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实验设备、校外能利用的实验设备,学校和社区的图书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实验用药品等等。时间和空间。研究的地方和场所,时间的按排和分配。时间可分为预备研究时间、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时间、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撰写报告时间和报告展示时间。这里讨论和交流的时间、报告展示的时间主要使用我们每周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时间。预备研究时间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时间,也可用业余时间。实验和收集资料的时间,这部分是有大量工作要做,主要用课余、业余时间。在课题的最终确定时,原有的课题有的可能要在课题的研究内容上做修正,有的可能要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做修正,有的可能要在课题研究对象上进行修正,有的可能在研究方向上做修正。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最后确定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有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还要做相应调整。有些课题,指导教师一开始并不一定意识到课题研究的难度,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当困难无法克服,无法继续研究。遇到这种情况,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调整,可以更改调整研究方向,可以缩小范围,也可参加其他组的研究等等。如:“学习方法调查研究”“自习课独立学习与交流学习效果比较研究”。四、选题的几种具体方式 1、完全自由选题方式学校和教师在学生选题的过程中,只作选题原则和注意事项方面的指导,在选题内容和范围上不作任何限制,学生完全自由选题。这种方式优点是:给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选题空间,从而使学生从长期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模式中跳出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缺点是:一是完全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考虑不够。二是学生自由选题往往题目大,给研究带来困难。三是实施困难大,带来学生情绪波动,研究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对教师来讲,由于学生自选课题五花八门,给指导工作带来困难,使老师指导不上或监控、调控不力。 2、教师确定课题的方式为了保证课题的选择和实施能顺利地进行,学校要求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将老师的选题直接布置给学生实施,学生在选题问题上没有或很少有发言权。这种方式对教师和学校来说比较方便,指导容易。但这种方式弊病很多:一是选题出自学校和教师,学生自主性无法体现。二是学生不一定对老师布置的选题感兴趣,影响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师的选题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或从成人角度考虑;甚至有的选题会成为学科知识的补充或加深。一般情况下,不宜有这种方式。 3、围绕主题选题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教师、学生代表共同协商,确定几个大的研究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几个大的主题自己选择具体的课题。由于研究主题实际上是规定了选题的基本方向和范围,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课题,因此,学生选题会有很大的自由度,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完全自由选题的种种不足之处。如:“獐子岛的住房方面问题”、“獐子岛的人口方面问题”、“獐子岛的销售业方面情况”。这都是几个大的主题,在每个大主题下都可以选择一些小的课题。 4、确定总课题选择子课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第三种接近,但第三种方式确定的是研究方向,不是课题。这种方式有确定的主课题,是总的课题,学生可以在总课题下自由选择子课题。如:“关于獐子岛饮食文化的研究”做为总课题,学生可选“獐子岛餐饮业菜谱的研究”、“獐子岛餐饮业现状调查”、“獐子岛居民的饮食习惯”、“獐子岛学生饮食习惯调查”、“对獐子岛居民茶文化的调查研究”。这种选题也具备第三种方式的优点,但规定不能太机械,因为总课题很难在一个班级或更大范围内取得一致,不可能人人都感兴趣,强行推行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可以采取年级组确定几个总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自由选择,以一个班级单位为主,吸收其他班学生参加,学生可以跨班级组成课题组,形成几个中心课题组。 5、师生互动选题的方式。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各自自由选题,然后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双向沟通,选择双方共同或接近的课题作为研究课题。这种选题方式可以调动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但有时可能出现双方没有共同之处的情况。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选题上也应该是开放的,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要灵活,特别是选题非常关键,在选题上教师不能包办,不能把自己的选题强加给学生,但可以引导。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2011年度教育科研小课题选题指南指南说明: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发展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制定研究课题时提供基本思路,希望各研究主体创造性地选择更适合自身实际、更具有实效性的课题。4、选题应从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求新、求异的现象,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条件和一定的研究能力。一、学科教学研究语文1、初中课外文言诗文阅读材料的选择2、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策略研究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案例研究4、课堂教学教师有效追问的策略研究5、作文讲评中学生例文的选择标准研究6、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7、提高高中学生辨证思维与言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8、高中语文课堂交流言语行为的研究9、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性研究10、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11、中学语文阅读情境中的表达技能训练的序列研究12、中学生自主阅读中语言知识学习的实践研究13、中学生错别字现象预防和纠正的实践与研究14、XX年级阅读课阅读形式研究15、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16、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17、如何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18、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19、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的研究20、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研究21、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研究22、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23、如何高效背诵文言文研究24、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25、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数学1、中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2、数学课程新增教学内容训练体系建构的实践与研究3、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案例设计研究4、课堂教学设计中提问策略的案例研究5、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案例研究6、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7、数学单元学业评价案例研究8、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案例研究9、中学数学选择和设计促进思维投入的学习任务的实践研究10、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的实践研究11、中学数学课中内部思维外显化的实践研究12、中学数学练习中综合思维的实践研究13、中学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14、中学数学方程教学中渗透初步代数思维的实践研究15、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研究16、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17、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研究18、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19、促使学生及时有效订正作业研究20、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英语1、初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2、Post-task环节有效性设计的实践与研究3、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系列)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践研究4、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5、合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6、提高初中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7、高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实践与研究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导入的设计与研究9、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10、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研究11、高中英语Group Work有效性研究1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指导策略的研究13、中学英语课堂趣味导入方法研究14、创设真实语境开展现在进行时态教学的研究15、运用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则教学语音知识的研究16、提高低年级语言游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17、中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的研究18、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19、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研究20、运用听力磁带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研究21、使学生重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22、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英语的研究23、提高单词听写的合格率研究24、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研究25、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成绩的研究26、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27、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28、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思品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方式的实践与研究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4、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运用视频资料的研究5、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6、提高学生课前时事演讲效率的实践研究7、思想政治课思辨性问题的设计研究8、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合理“使用教材”的实践研究9、思想政治课板书与PPT关系的处理方法研究10、思想政治课试题的编制和题型选择研究11、思想政治课中时事资源与教材的整合研究12、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主动发言的实践研究13、品社课教学与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14、世博场馆资源与品社课程有效链接的案例研究15、品社课程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实践研究16、品社课中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宣传的指导策略研究17、品社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研究历史1、学案导学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2、初(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3、中学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4、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课例研究5、历史课堂教学选择史料的实践与研究6、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研究7、运用历史漫画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地理1、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习惯的培养研究2、初中学生地名识记与积累的指导研究3、地理教学中创设激趣情境的实践研究4、初中生填图作业规范的指导研究5、高中地理综合分析题的命题研究6、高中地理思辨性教学的案例研究物理1、情景与物理概念相关性的研究2、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配的课堂练习研究3、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有效形式研究4、初中物理复习课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研究5、物理导学案编制的策略性、有效性研究6、物理导学案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研究7、物理课堂小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实践与研究8、课堂例题、练习与课后作业的相关性研究9、利用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化学1、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系列(如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有机化学、计算)的教学设计研究2、初(高)三化学单元复习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3、以化学实验为抓手,提高初(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4、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研究5、高中化学课堂练习(或作业)的设计研究6、以“问题”为教学切入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7、信息技术(如ChemLab、ChemSkech、ChemOffice等)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8、基于“闵行课堂教学研究网”的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9、基于高中化学教材的创新性(拓展)实验的研究10、初(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案例研究科学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命科学信息能力的研究3、生命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的研究4、新课程背景下生命科学实验室建设的需求分析与研究5、网络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6、初中科学学生能力(如表达交流、实验设计等)培养的实践与7、中学自然学科“看图说话”主题教学内容的有效解读8、中学自然学科电子白板应用(如折线图等)实践研究9、中学自然学科与初中科学同主题教学内容衔接教学的研究音乐1、新课程背景下乐器进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不同学段、乐器、策略)2、中学唱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3、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实践研究4、舞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5、制定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单元教学目标的研究6、影响中学生唱好歌的因素分析与对策7、培养中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实践与研究8、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实践研究9、音乐欣赏课教师如何收集音乐资料的实践与研究体育1、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研究2、适应“男孩教育”的体育项目开发研究3、体育教学中开发“有效”体育器材的研究4、针对学生现状合理布置体育活动的研究5、充分发挥器材功能,提高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效能实践研究6、自制小器材,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与研究7、中学体育教学中讲解队形的合理性研究8、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男孩精神的项目开发研究9、提高中学体育教材使用效能的实践与研究10、中学体育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美术1、美术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教育艺术探究2、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案例解读3、发挥多媒体直观效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4、美术作业评价激励性功能的案例研究5、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实践研究。6、根据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7、美术课“学、画、评”一体的有效教学案例研究8、利用学生生活体验,促进美术课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9、美术课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劳技1、中学劳技教学中工具使用实践研究2、电子实验箱在中学劳技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3、劳技学科教具创新与制作的实践与研究4、劳技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二、体艺卫综合等专项课题1、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创新研究;2、开发利用民间音乐文化教育资源的研究;3、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4、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研究。5、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和谐互动研究;6、“生活活动”有效组织的实践与研究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2、学生网络成瘾与班级干预的研究3、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集体心理氛围研究4、中学生积极心理体验(主观幸福感等)的现状调查与干预途径研究5、各学段学生所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6、外来务工子女所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影响因素研究7、特殊家庭子女所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影响因素研究8、各类特殊学生所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影响因素研究9、团体学习心理辅导中积极心理学原理的应用研究10、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及干预方法研究11、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12、青少年公正感和利他主义行为的发展研究13、中学生升学、职业辅导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14、中学生积极应对升学、择校压力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式研究1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16、在各种团、队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17、校园隐性课程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18、中学各阶段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衔接问题研究19、亲子关系和互动模式与儿童积极心理环境建设的研究20、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家教指导模式、策略、方法研究21、社区教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22、学校家庭社区积极心理环境建设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23、社区内弱势群体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24、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四、教学管理及其他1、不同类型学生管理策略研究2、班干部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3、优良班风建设的研究4、家校教育合作促优秀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5、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研究6、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研究7、优秀班集体形成的阶段性研究8、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研究9、班级学习心理团体辅导研究10、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研究11、班主任工作案例研究12、班主任与学科任科教师的关系研究13、班会课的有效模式及其选择策略的研究14、家长会的有效模式及其选择策略的研究15、学生干部的培养策略的研究16、班集体建设的要素的研究17、利用拓展课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18、沙盘游戏开展青春期教育的研究19、利用影视资源(电影、电视剧等)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实践研究20、心理剧在青春期教育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21、青春期教育中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的案例研究22、学生信息道德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内容、指标体系;培养途径和适应不同学生的教育案例)23、学校班集体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及评价指标的实践研究24、班主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的案例研究25、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的作用、机制和成功经验的研究26、运用“家庭上网小卫士”软件,控制学生“网瘾”依赖心理研究27、“注意起伏性” 对学生听课效果的研究28、班主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经验29、主题教育课的系列化研究30、班主任创建特色班级的思考与实践31、教育民主的内涵、特点、要求、以及度的把握的研究32、纪律管理的目的、方法、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33、谈话艺术、批评艺术、表扬艺术、激励艺术、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34、班级课余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35、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36、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37、学生团体与中中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38、学生闲暇活动设计与教育管理研究;39、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策略40、学校科研管理的策略41、做好教研组长的策略42、教研组建设的策略43、教科室建设的策略44、年级组建设的策略45、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的策略46、制定教学计划的策略47、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策略48、组织教师成果展示会的策略49、开展教师交流研讨会的策略(问题交流、学习交流、教育故事交流、听课评课交流、教育一得交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经验交流等等)50、教师开展个体反思研究的策略(包括反思札记、专业成长史、专业日志、课堂随笔和成长档案撰写和记录)51、网络资源环境下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研究:本站原创点击数:2348更新时间:2011-10-10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对学生各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可供学生学习的知识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获得,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能力和德育水平的沃土更加宽广。同时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开放的教育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常规教学深入到平常的生活环境中去。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就是扩大学生探究活动范围、提高探究水平的最有效的办法,下面我就自己在几年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大家做个探讨。一、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小课题研究的题材。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是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最关键步骤,选择的题材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研究是否能得到顺利地开展。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在学生周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一些足够提起学生探究欲望的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注意积累点点滴滴,有的同学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内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如果这个问题有研究的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对此开展小课题研究。如我们上学期学校开展了预防龋齿的治疗活动,很多同学就对“为什么只需一针即能有效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这时我们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强烈探知欲开展了科学预防龋齿的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对科学有效的预防龋齿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2、指导学生选择新颖的、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随年龄、知识的增长将逐渐形成习惯性思维。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大人往往会受以往经验、受权威、受书本知识的束缚,但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思维束缚少,有时却能突破这些传统的方式,用一些前所未有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题材。如我校开展的对比纯净水与矿泉水小课题研究中,学生独特的想到了用两种不同的水来分别喂养蜗牛,然后测定它们的力量大小来作为系列研究的重点课题,最后获得了重庆市的最佳创意奖,我相信凭我们大人的头脑是不一定能够想出这个独特的办法的。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兴趣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可以让学生不持辛劳的去完成一项吸引自己的研究工作;而熟悉的事物更能让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才建成的时候,它作为我区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广大市民的浓厚兴趣,而我校的部分学生也对此兴致颇浓,这就促使他们去开展相关的各种研究,虽然要了解广场的点点滴滴有很多烦琐的具体工作要做,但他们感兴趣,所以乐此不疲。4、指导学生选择容易寻求到帮助、收集到相关资料的课题。找到必要的技术支持,也是小课题研究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课题虽然很令学生着迷,也很有研究价值,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碰上一些不可解决的难题,这就应当在选题时考虑在内。你比如学生最爱研究一些有关神秘宇宙的问题,但这些在小学阶段来研究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而具有的,容易得到的资源要好好的加以利用。如今年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建成五十周年纪念,我校有部分建院的学生,他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就把大礼堂作为了小课题来进行研究,由于具有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很研究快就获得了成功。二、指导学生如何实施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具体开展各项研究工作,既是小课题研究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如何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问题的关键,但又不能过多的用已有知识去影响学生的探究,使学生的研究成果过多渗透成人思想和结果,这将变相的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1、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获得“发现”。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提出观察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制定并交流自己的观察计划,使观察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学生的观察计划中;其次,根据学生制定的观察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独立观察或大组交流;然后对观察所得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辨别其中正确与错误的选择,本质与非本质的判断;在学生观察得到信息之后,教师还可以将问题继续扩展,把结论或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2、引导学生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好的观察记录,首先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凭主观想当然,不能猜想,更不能凭空捏造;其次要做到周密、完整,要根据需要将事物的整个情况都记录下来,不能有随意性,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个观察的失误;最后,要详细、有序的对每个现象都必须做详细的记录,而且是按固定的顺序记录,不能杂乱无章随意颠倒,这种有序性不仅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而且很可能揭示出对象内部的规律和联系。在观察过程中同时要让学生进行表达,表达不同于记录,记录反映的只是观察到的现象,而表达则要从一系列记录到的现象之中找出规律,并揭示出这个规律,它不应象记录那样详细周到,而应着力与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力求准确、合理。3、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拓展教学领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收集各种信息资料既是完成研究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传统的教与授中,要以开放的理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收集完成研究所需的各种信息。为了有效的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除了充分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内的有限资源外,还应该广泛的运用课堂以外无限资源,如包含了各种知识的课外书籍;以及网络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带给学生的漫无边际的知识海洋。但对于学生的研究活动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在指导学生获取探究结论时,不能仅凭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就来说明一切。三、指导学生怎样总结小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其在自己亲身参与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积累一定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最能体现学生收获的研究成果形成阶段,也是小课题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深刻的活动体会出发,总结出研究成果。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总结研究成果时,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影响学生,指导学生所作出的结论要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认识和收获,不能过多的以成年人的观点去左右他们,使他们的结论过于成人化,可能有的观点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结论只需根据他们的实践活动和收集的各种资料,阐述清楚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和形成的观点就行,但在结论中一定要包含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它最能说明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四、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探究活动,包含在其中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