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QW04.23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6755555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QW04.23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KQW04.23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KQW04.23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KQW04.23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p 作业指导书 - 工作文件: KQW04.23 版 次:1.1 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p 作业指导书 目 錄 REV. 1.0 1.1 ECN NO. 修 訂 內 容 首次发放 版本晋级 備 註 优化6.1.2.3 审批: 工作文件: KQW04.23 版 次:1.1 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p 作业指导书1.目的: 为了装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才能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展分析p ,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准确评定产品进步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适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测量分析p 。 3. 职责: 3.1品质部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p ,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术语: 4.1偏倚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 稳定性事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侧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变差。 4.4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屡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一样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p 作业准备: 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p 的范围。 a控制方案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测量仪器: 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 c新产品、新过程: 审批: 工作文件: KQW04.23 版 次:1.1 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p 作业指导书d新增的测量仪器: 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p ,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5.3品质部对测量仪器按规定的权限进展校准和调整,除使测量仪器的偏倚、稳定性、线性等符合规定要求之外,还应确认以下条件: a确定量具检验的零件质量特性为技术型数据还是计量性数据。针对批量消费一般300件的零件,其统计特性为计量型数据的采用R&R分析p ,针对计数型数据采用小样法分析p 。 b确定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是由变差的普通原因引起的,而不是特殊原因引起的可采取SPC技术。 5.4操作步骤和方法 5.4.1确定产品的特殊特性和关键特性和质量特性值和对应的测量仪器。 5.4.2确定两位评价人,评价人的应从日常操作该测量仪器的人中挑选。 5.4.3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整个工作范围,分析p 中的零件必须代表消费过程中产品变差的全部范围。 5.4.4对零件进展编号,由于每一个零件将被测量假设干次,必须对每一个零件进展编码,以便于识别。 5.4.5确定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数的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非常之一。例如,假如特性的变差为0.001,仪器应能读取0.0001的变化。 5.4.6测量应按随机顺序,以确保真个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飘移或变化将随机发布。 5.4.7评价人不应该知道正在检查的哪一个零件的编号,以防止可能的偏倚。单正在研究的人员应知道正在检查哪一个零件,并记下相应的数据,即评价人A,零件1,第一次试验;评价人B,零件2,第二次试验等。 5.4.8在仪器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近的数字,假如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例如,假如最小刻度为0.0001,那么每个读数的估计应圆整为0.00005。 5.4.9评价人应采用一样的方法包括一一步骤一一来获取读数。 审批: 工作文件: KQW04.23 版 次:1.1 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p 作业指导书6测量系统分析p : 6.1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及再现性R&R分析p 平均值和极差X &R 6.1.1数据搜集数值法 1数据表格设计成包容10个零件。(为了获得最低限度的置信度水准,样本数量越多,将会呈现小的抽样变差,产生的风险也越小)。 2给评价人的编号为A、B、C等,并将零件从1到10进展编号,但零件的编号不要让评价人看到。 3让评价人A以随机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第6行和第11行。 4让评价人B和C依次测量这些一样10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第6行和第11行。 5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第2、7和第12行;注意将数据记录在适当的栏中,例如;假如首先被测量的是零件7,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表,由零件7的栏位中。假如需要进展三次测量,那么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3、8和13行中。 6当测量大型零件或不可能同时获得数个零件时,第3步到第5步将变更成以下顺序: 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1行。 让评价人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2行;让评价人B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按并将读值记录在第7行;让评价人C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2行。假如需要进展三次测量那么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值记录在3、8和13行中。 7假如评价人处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的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10个零件,并将数值记录第1行;然后让评价人按照不同的顺序重新测量,并将读值记录在第2行和第3行。评价人B和评价人C,也同样做。 6.1.2数值计算数值法 6.1.2.1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计算和附录一和附录二。 6.1.2.2在搜集数据之后,参照附录一进展一下计算程序; 1用1、2、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5行,在6、7、8行和第11、12、13行重复以上步骤,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0行和第15行。 2填入第5、10和15行的极差,所以它们都总是正值。 3将第5行数据相加,然后除以零件抽样数量,即得到了第一个评价人测量的极差平均值Ra ;对第10行和第15行进展同样的计算得到了Rb和 Rc 。 4将第5、10和第15行的平均值Ra、Rb和Rc转到第17行,用它们的和除以评价人数,结果记入栏所有极差的平均值。 审批: 工作文件: KQW04.23 版 次:1.1 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分析p 作业指导书5将输入第19、20行,并乘以D4见附录三:控制图的常数和公式表,得到控制限的上限和下限。将该单独极差的上控制限UCLR填入19行。对于测量次数少于7次情况下,极限的下控制限LCLR为零。三次测量D3为2.58,两次测量,D4为3.27。 6对于极差结果大于UCLR计算机结果的任何读值,让原来的评价人对原来的零件进展重新测量,或剔除那些读值,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抽样数量重新平均并计算极差平均值R 和LCLR 。 7)加总第1、2、3、6、7、8、11、12和13行的读值,然后将每行的总和除以抽样的数量,并将结果填入该行最右边标有“平均值”的栏中。 8激昂1、2、3行的平均值相加,用该总和除以测量的次数,将所得结果填入第四行的栏位中。对第6、7、8行和第11、12、13行重复以上步骤,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第和栏位中。 中的最大值,并将它们填入的空白处。 9行和第14行中的9找出第4、9及14行平平均值,第18行的适当位求出它们的差:将这差值填入第18行中标示10计算每次测量每个零件的读值之和,然后除以总测量次数测量次数乘以评价人数:然后将结果16行为每个平均值提供的空白处。 11用零件平均值的最大值减去零件平均值的最小值,并将结果填入第16行中标示RP栏位。RP是均值的极差。 6.1.2进展以上计算之后,参考附录二进展以下计算程序: 12将计算所得填入报告的所提供的空白处。 13进展报告表格左侧标题为“测量单元分析p ”栏之下的计算。 14进展报告表格右侧标题为“总变差%”栏之下的计算。 15检查计算结果以确认没有错误。 6.1.2结果分析p 数值法 6.1.2.1在报告表附录二左侧的测量单元分析p 的下面,是对每个变差组成局部的标准差计算。 审批: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