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6674476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工作报告一:保定市春节传统民俗调查报告 保定市春节传统民俗调查报告 引言: 保定人过春节,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内容和形式,随着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受着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保定人的春节有自身的习俗和特色,甚至打有时代的烙印。 保定人对春节时间的界定,一般从农历12月23日至次年的正月16日,统称为春节期间或过年。此段期间都有特定的习俗和较固定的活动内容,有不少还相传至今。 调研概述: 一、调研主题 保定市春节风俗的内容; 保定市春节风俗的现状以及发展; 二、调研目的 我们研究本课题的目的首先是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保定市的春节风俗文化,继而通过调查分析获得保定市春节风俗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状况。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获得对当地春节风俗文化的深刻认识,并能呼吁更多人保护当地春节风俗文化,使之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保护这些文化瑰宝。 三、调研地点 保定市市区以及保定市顺平县的周边农村。 四、调研人群 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长期生活在城区以及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年龄段包括青少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段。通过不同人群的角度可获得更全面的关于当地春节风俗的了解。 五、调研方法 资料查询:通过网络资料的查询,获得关于保定市的一些春节风俗文化。 调查问卷:根据调研目的及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到不同人群中做问卷调查。 走访:到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随机采访,到农村中走访,得到更真实信息。 六、调研流程: 调研准备:根据调研目的,收集有关春节风俗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保定市春节风俗文化的基本信息。接着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确定调研主题,设计相关的调研问卷。 调研阶段:到流动人口较多的地点,如市区广场之类的公共场所发放调研问卷并将问卷回收。在此期间,随机性地对不同对象进行采访,并记录信息。最后到农村中走访。 分析阶段:根据调研问卷数据以及采访走访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做相应的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七、调研结果与调研分析: 调研问卷发放与收回情况统计_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 此次发放问卷共25份,收回问卷共2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份。 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数据的分析 问题:请问您的年龄段是:() 由于发放调查问卷的地点是文化广场这种公共场所,流动人口多,发放问卷的对象具有随机性,因此问卷的数据具有科学性。通过上图可以发现,18至30岁的调查对象占主要部分,这与如今我国人口年龄段分布状况也是大致相同的。 2.调研对象受教育程度的分析 问题:请问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由于调研对象以青年和中年人居多,高中以上学历的人群也占了调研对象的主要部分。由于调研对象包含了较全面的受教育群体,因此该问卷信息是有效的。 3调研对象长期居住地的分析 问题:请问您的长期居住地位于:() 保定市区 24% 保定市农村 保定市县城 16% 36%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调研对象对多居住在县城,这与保定市的发展情况也是较为相符的。保定市是正在发展中的城市,近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较多的农村转向城市,形成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带。而农村人口较少的原因是因为保定市区离一些农村较远,而农村的分布主要位于太行山一代,此处离市区均较远,因此农村人口相对较少。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春节风俗文化的情况。 4.调研对象对保定市春节风俗的了解程度 问题:请问您所了解的当地春节风俗有()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传统的一些风俗,如贴“年红”(即贴对联),燃放鞭炮,发红包,走亲访友等活动受访者全都熟知。这也是很容易明白的,因为这几个活动在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而当地有特色的醒狮表演,飘色游行,武术表演等活动熟知程度就相对较少。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有特色的春节风俗正在消亡,而有的春节风俗农村和城市又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一些春节风俗熟知程度的差异。但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大多数人对当地的春节风俗文化较为知晓。 5.调研对象对当地春节风俗文化的认可程度 问题1:请问您认为当地春节风俗是否有特色() 问题2:请问您认为当地春节风俗是否有意义() 从上述图表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大多数调研对象认可当地的春节风俗文化,认为它们有特色,办这些活动具有较大意义。但通过上面的图表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存在少部分人对保定市春节风俗文化认可程度较低,认为它们没特色,无意义,或是有一些活动不合时宜。这也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传统春节风俗已不能完全抓获人们的心,春节风俗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要有必要的创新或是特点才能让人们更好地认同春节风俗,使之得以传承和发展。 6.调研对象对保定市春节风俗发展的意见分析 问题1:您认为当地春节风俗与过去相比有何变化()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年龄较大的调研对象与青少年的结论有较大差别。青少年绝大多数认为春节风俗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并且有认为其融入了时代的元素,使之得到发展。而中年人更趋于认为大体一致,没太大变化。而中老年人则趋向于存在消亡的春节风俗习惯。因此,我认为要更清楚地了解当地春节风俗文化的现在与过去的差异,应更多地采访中老年人。 问题2:您认为当地春节风俗是否应该得到保护() 上表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调研对象认为当地春节风俗文化应该得到合理保护。唯有建立在有对自己所在地区文化的认同感的基础上,我们才有保护这些文化的意识。而存在部分青少年认为无需保护当地春节风俗,部分人对这些文化抱有不干涉的态度,我觉得这些均不利于这些宝贵的春节风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问题3:您认为当地春节风俗的发展趋势是()二:保定民俗二三事 家乡民俗二三事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我将说说我家乡的民俗。 一、饮食民俗 1、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可谓保定名吃,选用肥嫩适中的小驴肉,经过精细的加工制作而成,配以刚刚出炉的、脆软的火烧,吃起来回味无穷。 2.冰糖葫芦 保定的冰糖葫芦在省内远近闻名,丝毫不输北京庙会上的花样,种类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红豆沙馅、山楂加绿豆沙馅、麻山药(正名为淮山)的等等,款款诱人。当地最正宗的字号是糖葫芦王,有一年他们的冰糖葫芦还进入了央视春节晚会的现场。 3.保定槐茂酱菜 保定槐茂酱菜具有300多年历史,生产的酱菜、面酱、酱油、食醋在国内享有盛誉,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青睐。 4.高碑店豆腐丝 高碑店豆腐丝,采用优质大豆,经过筛选、浸泡、磨浆、煮沸、去渣、凝固、压片、切丝、卤煮、捆把10道工序制成风味独特的五香豆腐丝,是老幼皆宜、家肴游膳之佐餐佳品,有“素食之首”之美誉。 5、定州焖子 定州最有名的特色小吃是焖子。它是一种肉类熟食,比常见的圆火腿还粗,胳膊粗,是一种肉食肠。制作方法是将瘦肉和一定比例的肥肉,和山药粉和一起,用老汤熬制,然后蒸熟,一根大约有5斤。 二、地方特色民俗 1、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保定老调的艺术形式,以舞台表演为主。它的唱腔唱腔显得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中央的领导同志曾鼓励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 1 2、保定三宝 保定府过去是河北省(一度称直隶省)的省会,在民间传颂着:“保定府三件宝,铁球、面酱、春不老”,现在河北省该说六件宝了。 先来说一下三宝之一的铁球。保定府的铁球,磨洗得又圆又滑,还像拳击中分重量级、轻量级一样,重量也有区分。它不仅是精妙的工艺品,有趣的娱乐工具,而且有着强身健体的功能。保定健身球在明代就有了。它的玩法也有无穷乐趣与奥妙。面酱主要是指甜酱,是北方面食中一种不可少的佐料。保定府天福号的甜酱,远近闻名。甜酱好,完全是用上等面粉晒的。春不老在南方叫“雪里蕻”,是芥菜的一种,直到暮春三月,它才露面,取了“春不老”这个名字,春不老有一点辛辣的味道,在保定有两种吃法,一种是腌菜,用另一种是新鲜菜生拌。 3、保定地方特色音乐 保定地方有涞水洛古乐,高洛村有一种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会社音乐会,全名“高乐蓝旗音乐圣会”,也称“音乐大善会”;还有雄县赵岗古乐,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最后就是定州子位吹歌,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4、保定敬老健身节 长寿之城保定,自古以来,就有强身健体的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无论是老人,还是中、青年都是如此,保定人由于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全国,为了纪念保定人这种对人类有益的活动,每年由保定市人民政府组织民间自愿参加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于10月1日至10月10日在保定市召开,这是保定独有的节日。 5、保定地方特色节目 首先是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之称,在被誉为中国“北狮之乡”的徐水县北北里村,有北北里狮子会,它创建于1925年。到现在,国内杂技界仍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吴桥杂技霸天下,徐水狮子顶呱呱。”其次是涿州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称之为“涿州影”。 “涿州影”作为涿州历史上一个亮点,也理应拂去蒙尘,发出光辉。最后是满城寸跷,寸跷发源于满城东于河村,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该县编排的寸跷舞小羊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6、保定特色工艺品 (1)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佛像造型庄重优美,面貌严肃威武,或慈蔼端庄,线条流畅,至今仍是传统的主要石雕品种。在曲阳县西郊村的一座寺庙里,至今还保存有一尊唐代雕塑的汉白玉站佛。 (2)易水古砚 2 产于河北易县。易水古砚的造型分鱼、龟、龙、蚕、蝉、琴、棋七大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雕图。其雕花图案古雅大方,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 (3)易县绞胎瓷。 易县绞胎瓷不仅沿袭了绞胎瓷的传统技术,而且在色彩和设计上吸取了彩陶的长处,形体新颖美观,手感细腻柔和,是观赏、收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4)涞源窗花 涞源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种,以宣纸为原料,刀工刻制为主,再加颜料点染而成,题材以花卉、鸟兽日鱼、戏剧人物为主。造型质朴,生动有趣,彩色艳丽喜庆,民间艺术特色浓郁,涞源窗花从清乾降年间兴起,至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 三、最有影响力的民俗 1.春节 俗称“过年。过年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在保定一带还流传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烦,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1)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从冬至起开始数九。家家户户吃饺子,俗曰: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2)腊八节 俗称腊八儿。民间有“吃罢腊八饭,开始把年办”的俗语。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还有人在树上涂腊八粥,并祈祷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3)祭灶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摆设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来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4)除夕及年间 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娘家“拜年”。携带礼馍、礼条(带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大年初一是不允许出嫁了的女子在家过年的,说这样会是娘家人一年不走运。如果家里有长辈去世,大年初一就会有很多忌讳。例如,家里人不能出门,不能拜年,不能贴对联,省略掉很多过年的习俗,需在家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老人生前对老人有什么照过不周的地方,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教育子女孝敬老人。 2.龙头节 3 保定流传着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谚。传说二月二是主管降雨的龙王露头的日子,人们企盼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便在这天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保定市西南郊有座专为龙王建造的龙潭庙。据清同治年版清苑县志载,龙潭庙为北宋元佑年间萧德修。每年的二月二这里都举行热闹的龙潭庙会,为保定两大庙会之一。这一天,人们有吃煎饼和炸食的习俗,炸食的形状很像龙体。妇女在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以免扎伤龙眼。二月二这天有个特色活动即“插小鸡“。在二月二来临之前用秫秸(甘蔗的一种)皮扎成小鸡的形状,在二月初一晚上插在自家的门窗上面。取鸡吃毒虫之意,借秫秸皮的小鸡来驱逐毒虫。要插到二月二晚上再取下来。据说这样一年家里都不会有蝎子,蟑螂等虫子。 3.烤柏冰 烤柏冰即烤柏树枝。是指在正月十六的下午,很多人会去太子庵(山名)的庙上拜佛,然后折很多柏树回家。晚上的时候会好多人聚在一起烤柏树枝,也可以把家里的扫把仍进去一起烤。烤的时候要烤遍全身,这样就能百病不是生。烤柏冰就是取考柏病的谐音,据说在正月十六这天烤了柏冰就会一年身体健健康康。 4.回娘家 保定有新娘“回门”的风俗。回门就是回娘家。新娘要在出嫁的第三天(单日成亲则第二或第四天,回门选双日表示成双成对),带上礼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探望双亲。在这天,娘家的嫂子们要与新姑爷戏耍,小辈则藏新姑爷的东西要喜钱,丈母娘则让女儿回婆家时给新女婿带好吃的。在回门后的第十日,新娘的父亲会接新娘回家住七天,七天结束后再由新娘的母亲的母亲把新娘送回夫家。 5、上庙 庙会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保定上庙的风俗由来已久,多在春季和秋后。人们春季烧香拜佛求风调雨顺、一年平安,秋后则烧香还愿。现在保定的庙会各有不同的特色,如安国祁县的中药材庙会、曲阳下河的骡马庙会等。庙会一般为三五天,也有十天半个月的。庙会期间,人们除了进行贸易活动外,还搭台唱戏,民间的踩高跷、耍狮子、龙船、旱船、武术等也在庙会上表演。 总之保定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都带有浓重的北方特色。其中饮食,旅游,是保定的最大特色,我也真心的希望大家来我们保定旅游,感受保定带给你们的一切! 4三:河北承德春节习俗有什么地区过年习俗不尽相同。下面,学习啦x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北承德春节习俗有什么,欢迎大家阅读。河北承德春节习俗有什么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春节传统民俗介绍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_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四:中国各地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习俗中国各地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禁、桔子。以上是汉族的春节习俗,那么少数民族是怎么过的呢?x为大家一一介绍!壮族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满族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侗族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白族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土家族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黎族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傈僳族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拉祜族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_河北保定过春节的民俗。达斡尔族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人,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仫佬族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xx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独龙族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鄂伦春族在东北的鄂伦春族人,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赫哲族赫哲族的赫哲语春节音译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五:厦门过春节有什么习俗厦门是一个很小的海港城市,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国内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下面,学习啦x为大家介绍厦门过春节有什么习俗的,欢迎大家阅读。厦门过春节习俗一廿九围炉贴春联二十九要祭祖,贴春联,围炉吃年夜饭、守岁。春联以红纸书写,新丧之家用青联以示哀思。当晚先祭祖,后围炉吃年夜饭。俗话说,廿九暝,做狗也要吃一块肉。故鸡鸭鱼肉必不可少,起码也得有块肉。吃完了要留一晚米饭,以便第二天(正月初一)插春花、摆神案供春饭.闽南方言春与剩同音,寓意年年有余。接下来就是守岁,给小孩分红包。熬到十二点一过,迷信人家抢先敬天公。年轻人、小孩则欢呼新年到来,喜迎新的开始。旧时闽南门上贴福字,极为讲究正中,忌讳贴歪了,认为不吉。近年受北方影响,福字也跟着倒贴,一来福倒即福到;二来认为福脚朝上,福气不跑。厦门过春节习俗二正月迎来送往忙厦门民谚云:正月初一贺新正,会友探亲情;正月初二请女婿,初三犯忌无客来;初五过开,初六养肥;说的就是厦门民间从初一到初六活动安排习惯。所谓的探亲情就是亲戚朋友间互相串门拜年。初二则是女婿上岳父家拜年的日子,做女儿的这一天都要拖儿带女、拉上丈夫回娘家给二老拜年、送礼,吃顿高高兴兴地团圆饭。至于谚语中初三的忌讳,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犯城(又有一说清军屠城),古同安城除夕前遭到倭寇攻打,勇敢的同安军民奋起还击,但还是遭受穷凶极恶的倭寇屠城洗劫,直到初二倭寇才退。正月初三这天全城百姓忙于收拾尸骨、埋葬遇难亲人,故城中悲悲戚戚。以后每年的初三因多数人家忙于遇难亲人的忌日,因此初三上门对古同安(今厦门区域)的人来说自然不大吉利成了忌讳.另一说是:按厦门一带习俗,对死去尚未一周年的亲人在初三这一天要举行祭奠仪式。所以个别较迷信的老人不喜欢那天让亲戚朋友来拜年,怕有祭奠之嫌;认为初三来拜年是在咒他死,故有犯忌无客来之谚语。其实,近年来极少有人去理睬这个忌讳.初五过开,初六养肥说的是在农业社会里,到初五节算过完,过开即女人们开始要打开机械纺纱织布了。男人们也要积蓄肥料;以备春耕了。厦门过春节习俗三上元佳节观花灯古厦门虽地处天涯海角,但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从明清时期起元宵节各社区就有丰富多采的民俗活动。据同安县志记载,元宵节不管是城里乡下热闹非凡,民间艺人化妆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神仙、妖怪组成浩浩荡荡的歌舞阵,或城里街上或乡村旷地或挨家挨户表演节目,称为闹元宵.民歌上元暝 正月半唱道:迎暗灯,看鳌山,南曲自弹又自唱。弄龙套宋江,车鼓公对车鼓旦,歌仔阵,相连接,蜈蚣座,接归拖,挨挨阵阵真好看民歌中的迎暗灯,套宋江,车鼓弄、蜈蚣阁等文艺形式,除了迎暗灯已失传,其他项目在现在的文艺踩街队伍中还可见到。套宋江又名宋江阵,由习武之人扮演梁山好汉游街串社,走到哪表演到哪,单打,双打,小组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有。车鼓弄也称车鼓舞,相传出自同安新圩的一对卖豆腐的夫妇。这对夫妇磨豆腐常要到三更半夜,困倦时两人便互相唱民歌逗趣。有一天深夜,店前刚好借宿一个民间艺人,听到两人的逗唱很感兴趣,便将歌谱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固定的表演程式。由一男一女扮一丑一旦,称车鼓公车鼓婆.公婆抬一个象征石磨的挂彩竹筐,手持旱烟筒、蒲扇等道具对唱,歌词通俗诙谐。蜈蚣阁(即蜈蚣座)则源于神话故事。传说某村盖王爷庙时惊动了蜈蚣精,蜈蚣精兴风作浪,搞得王爷庙盖不成。王爷公一怒之下收服蜈蚣,变成自己的部将,后来蜈蚣精修炼得道,成为百足真人.人们制作蜈蚣阁意在驱除邪气.阁以数节木架接成可转动的长阵,阵前后装饰成蜈蚣头尾,架上端坐扮成古代故事里有名的幼童,由壮汉抬着活动,又有锣鼓助阵,很是壮观。厦门过春节习俗四、尾牙平时,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因为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这一天,许多商家会开展聚餐、联欢、奖励员工等活动。厦门过春节习俗五、除夕春联以红纸书写,新丧之家用青联以示哀思。当晚先祭祖,后围炉吃年夜饭。俗话说,廿九暝,做狗也要吃一块肉。故鸡鸭鱼肉必不可少,起码也得有块肉。吃完了要留一晚米饭,以便第二天(正月初一)插春花、摆神案供春饭.闽南方言春与剩同音,寓意年年有余。接下来就是守岁,给小孩分红包。熬到十二点一过,迷信人家抢先敬天公。年轻人、小孩则欢呼新年到来,喜迎新的开始。旧时闽南门上贴福字,极为讲究正中,忌讳贴歪了,认为不吉。近年受北方影响,福字也跟着倒贴,一来福倒即福到;二来认为福脚朝上,福气不跑。厦门过春节习俗六、拜年所谓的探亲情就是亲戚朋友间互相串门拜年。初二则是女婿上岳父家拜年的日子,做女儿的这一天都要拖儿带女、拉上丈夫回娘家给二老拜年、送礼,吃顿高高兴兴地团圆饭。至于谚语中初三的忌讳,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犯城(又有一说清军屠城),古同安城除夕前遭到倭寇攻打,勇敢的同安军民奋起还击,但还是遭受穷凶极恶的倭寇屠城洗劫,直到初二倭寇才退。正月初三这天全城百姓忙于收拾尸骨、埋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