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16665346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八章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非关税理论与非关税壁垒战后,代表贸易自由主义趋向的多变贸易体制及其国际协定曾经成功地削减了关税,但在关税取消或削减之后,各类非关税措施却取而代之。目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虽然得到大幅度减弱,但非关税壁垒正在越来越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手段.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第一节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及其特点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r)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对国际贸易商品或服务的其他所有限制性制度、机制和措施,它是由政府直接设置或由与政府有关的机构所实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贸易保护主义在部分领域的扭曲作用要远大于关税手段的作用,这一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因为贸易限制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能够针对外国企业的竞争而为本国企业提供更为直接、更加有效的保护。一、非关税壁垒的分类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进口配额、技术性壁垒、绿色壁垒(环境壁垒)、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产品标准、以及复杂的外汇管制以及某些临时性或紧急情形下实施的具有强制性的特别措施等(如欧美等对于这个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措施机制,简称为“特保机制”).为便于对某种或一组非关说贸易壁垒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1、依据壁垒实施主体不同,非关税壁垒可被划分为:(1)政府对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具体措施机制包括:歧视性政府采购限制;政府补贴.()海关关境程序.具体内容包括:商品归类;海关估价;担证制度等。()进口许可证制度与进口检验检疫制度(4)产品制度.如:产品标准;包装、标签与标志;产品测试;产品说明;卫生与安全规定。(5)进口配额制度。包括:绝对配额;相对配额;自动配额(自动出口限制和有计划出口协定)(6)金融管制。包括:外汇管制;浮动汇率(多种汇率);进口保证金;进口信贷限制;返回利润限制等。2、依据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动机,非关税壁垒被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旨在对于贸易流通及贸易额进行直接的、有形的影响.例如,主动出口配额协定及其反倾销措施,前者侧重于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给予数量限制,而后者则倾向于对商品或服务贸易的价格限制.第二类方式包括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以及措施等,他们对国际贸易流通产生了各种形式的间接性影响。第三类主要指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虽然一般来说并非出于贸易政策动机,然而会由于溢出效应对商品或服务贸易的效率产生副作用。3、除了上述分类外,我们仍可以从以下方面对非关税壁垒给出划分:()从非关税壁垒制定的主体来看,可以划分为“内生性非关税壁垒和“外生性非关税壁垒”。前者指所有本国政府设立旨在影响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非关税措施;后者指所有外国政府设立旨在影响与限制本国商品进口的非关税措施。()从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方式来看,可以划分为:直接的非关税壁垒、间接的非关税壁垒和意外的非关税壁垒.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指进口国直接采取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自动对其出口商品数量及金额加以限制的非关税措施.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是指进口国并不直接采取数量限制,而是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定或条例,从而间接性地达到影响或限制进口数量等,如进口保证金、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检验检疫等。意外的非关税壁垒是指某些非关税措施并非出于贸易上的动机,然而由于溢出效应对商品或服务贸易产生了副作用.上述三类非关税壁垒相互联系相互制约(3)按照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非关税壁垒可以划分为另三类:第一类是价格费用型非关税壁垒。这类非关税壁垒通过各种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最终影响到这些商品的最终价格,进而达到限制进口数量或促进本国产品出口的目的。如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起诉、进口保证金、最低限价、海关估价、外汇管制等。第二类是指数量限制型非关税壁垒。这类非关税壁垒通过直接限制进口商品数量或进口总金额,从而达到直接进口限制的目的.如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自愿出口 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等。第三类是指综合型非关税壁垒.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规定、标准、程序等达到限制进口数量的目的.如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等。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作用1、非关税壁垒的特点:灵活性;针对性;隐蔽性;歧视性;复杂性;广泛性;强制性;替代性;技术性;政治性等。2、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分析(略)三、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一)非关税壁垒的应用、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国际贸易制度与政策的变化。世纪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分工深化;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国际化、产品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关税壁垒的作用削弱,而非关税壁垒得到极大的增强。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非关税壁垒措施的运用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产业发展。2、非关税壁垒成为各国进口商品限制的主导性措施,在进口商品中的覆盖率越来越大.在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约从80年代的10左右上升到0世纪末的7左右。(见下表所示)非关税壁垒在主要国家进口商品中的覆盖率变化(19824)国家 1980 1986 1990 1995 2000 2004美国 11.4 17.3 34.7 42.1 56.8 71.4日本 24.4 24.3 37.6 39.7 62.4 67.3 芬兰 7.9 8.0 12.7 21.6 45.8 54.3瑞士 19.5 19.6 23.6 34.6 56.8 67.6德国 11.8 15.4 34.5 43.1 56.7 69.2英国 11.2 12.8 24.3 37.5 51.4 68.7法国 15.7 18.6 27.4 38.9 54.3 67.2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世界经济的几个主要国家,非关税壁垒覆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年时间内基本上升了3倍。表明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这些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措施与手段。下表则列出了几种主要的国际贸易品20年在世界主要市场上遭遇非关税壁垒的覆盖率.从中可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非关税壁垒覆盖广泛。美国、欧美、日本市场上主要贸易品的非关税壁垒覆盖率(204)商品类型 美国市场 欧盟市场 日本市场纺织品 74.5 55.5 64.7钢铁 76.3 46.2 - 鞋类产品 71.1 76.9 51.3金属制品 44.0 53.6 31.4服装产品 76.4 65.7 57.3日用化学品 87.8 99.7 84.6农产品 91.9 85.8 73.2(二)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1、从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和类型上来看,传统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度等的作用显示一定的弱化趋势,而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壁垒、环境壁垒(所谓绿色壁垒)等的作用不断增强。2、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机制日益多样化.政府干预机制、机构机制、民间组织等在促进非关税壁垒运用方面各自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方向正在由传统的数量限制向品质限制、技术限制转型.第二节 传统非关税壁垒及其效应分析2世纪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非关税壁垒得意到处泛滥,世界各国纷纷利用它来保护本国的生产与市场。尽管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有所削弱,但它仍是非关税壁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政府采购、反倾销与反补贴等。一、进口配额及其经济效应(一)进口配额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进口配额(importquoa)又称之为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进口商品的总量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时期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部分则严禁进口或限制性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是政府通过发放一定数量的进口许可证并严格规定“凭证进口”和“严禁无证进口”制度.根据配额的分配方法,配额可以被划分为:1、绝对配额(bolte quta)。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规定一个最高进口限额,达到了这个限额以后便不准进口。绝对配额在实施过程中又分为:(1)全球配额(lal quta).这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由于全球配额不限定进口国别和地区,配额公布后,进口商竞相争夺配额。这样,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往往具有较好的条件。(2)国别配额(cnry uota)。是指将总配额按照国家和地区的划分分别分配一定的额度,超过规定的限额不准进口。为了区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在进口时需提供原产地证明.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国政府往往根据国家关系的不同而对配额的分配采取一定的差别。国别配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两种形式:一是自主配额,是指由进口国单方面自主规定的配额,这种配额无需经过双方的协定。二是协议配额,是指由进出口双方经过磋商达成协议以后的配额。4、关税配额(tarif uo)。关税配额是指对进口商品并不设置数量限制,而是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所规定的配额以内的商品给予关税的优惠待遇,对于超出的部分则免除关税优惠并加征高关税或罚款。关税配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为:(1)根据进口商品的来源,分为:对商品来源不加限制的全球关税配额;对商品来源加以限制的国别关税配额.(2)根据关税的征税情况不同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非优惠性关税配额。(二)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如下图所示。图中,S、D分别是该小国的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配额之前的国际市场价格为w.这时,国内生产为O1而国内需求为Q2,国内需求缺口Q1需通过从外国进口满足。假设该小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决定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限制,假定配额数量为q,且Q12。由于小国进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因此,配额之后的总供给等于国内供给在国际市场价格P之上加上一个固定数量的配额,表现为图中供给曲线向右平滑移动了Qq的距离而形成新的供给曲线S。包含配额的总供给曲线S与国内需求曲线D相交于新的均衡点,决定了进口商品新的国内价格为PQ(Pw).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国内生产增加到OQ,需求减少到OQ4,进口量Q3Q正好等于配额。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见下图分析)配额的小国经济效应P S QqCPQ EA b c dPW O Q1 Q3 4 Q2 Q配额使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图中(b+c+d)的面积,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部分,同时产生了阴影部分c的租金收益(这一租金收益的分配取决于政府对配额的分配形式),而(b+d)部分则为配额导致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显然,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如同关税的经济效应.实际上,实施数量为Qq的进口配额就相当于征收等额的进口关税。进口配额的大国经济效应参照关税的大国经济效应加以分析(略).不过,在这里我们上需对进口配额与关税的经济效应的根本区别加以比较:(1)二者实施的内在机制截然不同:关税主要是通过扭曲国内价格进而抑制进口需求来达到进口限制的;而进口配额则是直接通过控制进口数量达到限制进口.国家经济学将关税机制称之为“价格扭曲机制”,而将进口配额机制称之为“取代价格机制”。可见,尽管关税与进口配额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相似,但实施机制或发挥作用的机制仍存在根本区别.()进口配额将进口数量直接规定或限定在一个确定的水平上,进口商很难通过配额扩大进口。但关税并不直接规定或限定进口数量,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外国出口商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措施(例如,提高效率、降低利润率或补贴等)来避免或抵消进口关税的影响而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可见,关税效应相对不确定.(3)对于给定的进口配额,当需求增加时,会比同等的关税导致更高的国内价格和国内生产的进一步增长;而对于给定的进口关税,当需求增加时,国内价格并不发生变化,会比同等的进口配额导致更高的消费量和进口量。故进口配额对进口国福利造成的损失要大于关税。(4)进口配额涉及进口许可证的发放,而关税则没有.进口许可证将导致配额的资金收益的不同分配。如果政府在竞争性市场公开拍卖进口许可证,则租金收益由政府获得;如果进口许可证无偿发放给进口商,则租金收益由进口商获得。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寻租行为”。因为,进口商为获得更多的许可证会不惜手段向政府掌握该项权力的官员行贿,这成为导致社会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二、自愿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luary port stains,VER)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它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所实施的进口限制,而是出口国由于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而“自愿”对出口商品在规定的时期内所实施的出口限制。实际上,它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自愿出口限制对进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生产、消费和进口的影响与进口配额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进口配额下,数量限制所产生的租金往往由进口国持有许可证者所有,而在自愿出口限制下,租金往往转化为外国出口商收入。因此,对进口商而言,后者的代价更高。出口国之所以“自愿接受出口限制,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防止进口国采取更加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自愿出口限制而将有限的配额自愿分配给那些高质量、高价格的出口产品,以获得更高的贸易效率.三、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isrinaory grnentpcy)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令或实际上要求本国政府机构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外国产品的歧视与进口限制的做法。(见图示分析)P Pd EPw a b G DGPO Q Qd g Q2 Q如图所示。S为进口国国内供给曲线,DG表示进口国政府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曲线,DG代表进口国政府和私人对进口产品的总需求曲线。在自愿贸易的价格PW下,国内生产为OQ1,国内总需求O2,其中政府需求为Q,私人需求为QGQ2.这时,在从国外进口的Q1Q数量的产品中,政府进口量为QQG。现在进口国政府实行歧视性采购政策,规定政府只能购买本国产品。这样,G与S的交点E决定了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的均衡价格为d和均衡数量为OQd。因为P高于P,从而国内生产增加了QQd,但政府需求减少了Q,私人的消费需求不受采购政策的影响,仍在P的价格下消费数量为GQ2的产品。因此,进口国的福利变动主要体现在政府方面:国内价格上涨使得政府作为购买者的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部分,其中,部分转化为生产者剩余,而(+c)成为进口国的净福利损失。第三节 倾销与反倾销倾销被视为一种价格歧视,因此世界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倾销行为往往采取坚决反对或严格禁止,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反倾销.自904年加拿大率先颁布世界第一部反倾销法案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并颁布实行了一系列的关于反倾销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关贸总协定(GATT)也在自己的法律体系中制定了有关反倾销的内容。世界贸易组织(WTO)继承了GAT的反倾销法律。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反倾销正在进入法律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进程。一、倾销的含义、类型及其条件倾销(dumpig)是一项旨在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或国际营销战略。是指“在正常贸易中一国(或一国的企业)向另一国出口的某一产品的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通常表现为一国的出口企业在另一国市场上以低于其本国国内市场(或其他市场)上的价格销售产品的行为。倾销可具体划分为三种情形:(1)掠夺性倾销(preao umig)。是指出口企业为了消除某些竞争者抢占市场,暂时采取以低于其国内市场(或其他市场)价格向外国消费者形式产品,一旦占领市场后在提高价格的一种手段.掠夺性倾销的目的在于运用低价格战略削弱竞争对手并将其逐出市场,以占领或达到某种市场垄断。(2)持续性倾销(peitent umg)。是指出口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市场分割的条件下,运用其垄断市场的力量,实行长期低价格向外国市场出售产品。只要市场分割或市场差别仍然存在,这种低价格行为就可以无限期延续.倾销也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实施的,必须符合或满足以下的基本条件:(1)市场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采取倾销行为的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不再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价格的制定者,因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操纵市场价格。()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必须是分割的。倾销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国内居民不能够买到出口到国外的商品,或出口商品不能回销到国内,也即: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必须能够保持一定的价格差别。()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出口企业在本国国内具有将强的垄断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因此可以制定价格,而国外的竞争较之国内更加激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具备低价格的条件. 二、倾销的确认 (或确定)(一)倾销价格的确认1、正常价值的确定。正常价值美国称之为“公平市场价值或“外国市场价值”,它是确认是否存在或构成倾销行为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当正常价值大于或高于出口价格时,通常可以认定该销售行为已经构成实质上的倾销。当正常价值大于或高于出口价格的幅度越大,则倾销幅度越大。美国反倾销法规定的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国内销售价格.这时确定正常价值的基本方法,且只有被视为市场经济国家才能使用此种方法。采用的国内销售价格要具有代表性,价格应是在正常商业做法下形成的,一般使用批发价格。另外,美国还要求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量要大于或等于出口国向其他所有第三国出口量的%。(2)对第三国的出口价格。如果被诉倾销的产品在出口国无销售或销售量极小,此时出口国应采取此方法来确定正常价值。(3)结构价格.是指对被诉产品的生产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而确定的价格。例如,美国法律规定:必须在生成本上再加上10的管理费和至少8%的利润。(4)低于成本销售时的正常价格。即如果被诉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其成本价格,则以生产成本作为测量公平价值的唯一性准则。2、在正常价值确定上对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特殊规定根据美国的反倾销法的规定,对于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国家控制经济的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的确定,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中被列其中。(1)替代国价格.也即选择一个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三国的相似产品的成本或出售价格作为基础,以此确定正常价值。这里,替代国的选择实行所谓类比原则,也即“被选择的第三国与出口国在价格上具有可比性”。(2)结构价格。(如前所述)(3)相似产品在进口国的销售价格。(二)倾销损害的确认当确定了一项出口产品存在倾销时,只是能够满足征收反倾销税或实施反倾销起诉的一个条件。倾销还必须应对进口国产生了确定的损害。倾销损害的确认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损害的对象;而是造成了实质上的损害.三是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关倾销损害的确认,应包括:(1)损害对象。倾销行为直接或间接损害了进口国的相似或相关的产业,这里,被诉倾销产品与进口国的相似或相关产业的产品在物理性与功能性方面,具有一致性或接近性,且必须能够从进口国厂商的资料与数据上加以区分。另外这里的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通常被界定为“生产相似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总和”或“构成国内生产相似产品产量的大部分生产者“。()损害。损害的构成必须同时能够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要素:A、倾销数量;、该产品对进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的价格的实际影响;C、该产品对进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者的实际影响。()倾销与损害之间比寻存在客观的因果关系.应考虑三个主要的因素:A、进口数量:进口数量在进口国工业遭受实质性损害时是否增大;、价格影响:是否倾销的进口产品降低了进口国相似产品的价格或是否大幅度压制或阻止了这类产品的价格;C、冲击性: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工业及其制成品生产是否造成了客观的冲击。三、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虽然倾销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却会损害进口国同类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在进口国生产者的压力下,进口国政府往往一般会采取某些措施以反对或阻止出口国企业的倾销,或在构成了实质上的倾销以后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这就构成了所谓的“反倾销”(tidumpng)。最主要的反倾销措施是对被诉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ati-dumpng duty)。反倾销的经济效应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口国的效应;二是对出口国的效应。(一)反倾销对进口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当一个对某项产品指控反倾销后,出口国对进口国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减少,则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扩大产量。这样就打破了进口国原有的国内竞争秩序,从而使得进口国国内的比较优势发生一定的改变。进口国增加了稀缺要素的供给,从而进口国贸易条件发生改进。(如图所示)进口T OA OA PO CO P出口 出口当进口国增加稀缺性生产要素时,该国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由AOA),贸易量会下降(COC,OPOP),而最终社会福利水平是不确定的,要根据贸易量的下降和贸易条件改善的程度大小而定。另外,反倾销也直接打击了一些以进口为主要中间投入的国内出口生产厂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本国出口的直接成本和隐含成本,不利于本国出口发展.(二)反倾销税对进口国的福利影响如图所示。图中,PW为国际价格(世界价格)保持不变,反倾销关税额为PPw,反倾销税导致出口国国内价格上涨,由于价格上涨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政府税收增加,因此反倾销税最终使得国内效应为负的(bd).其中,b是由于消费者需求下降造成的损失,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收益损失。因此,进口国最终社会福利下降。PSPt Ew a d O Q1 Q Q4 Q 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倾销税是以牺牲国内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而保护特定生产者的利益。反倾销税作为一种附加关税(或称之为“特别关税”或“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性关税”)。由于反倾销税的征收,导致整个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因此反倾销税最终产生了净福利损失。(三)反倾销对进口国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影响传统产业的衰落是工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结果,强制性实施保护措施,只能阻碍结构调整的自然经济进程,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给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了严重的障碍:一方面传统产业因此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不能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造成整个国家产业发展环境的恶化。最后,反倾销也不利于本国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四)反倾销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反倾销使得出口国的出口市场减小甚至退出进口国国市场,这将必然导致出口国出口贸易数量的急遽下降;同时也对出口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了巨大的压力。另外,也直接导致出口国国内生产的萎缩,特别是出口国的制造业发展环境变得更加恶化,例如它将 使得出口国国内制造业的规模水平下降。反倾销也往往导致出口国国内引进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对减小。PS(出口)PmP0PD(进口)O Q Q0 Q图中,S和D分别表示出口供给曲线和进口需求曲线。P为均衡价格,Q0为均衡数量。现在假设进口国实施反倾销税,将导致出口国国内价格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但生产者剩余减少,最终社会净福利水平下降。第四节 补贴与反补贴补贴的最初含义是指一国政府对于国内行业或企业给予的支持和辅助行为,它属于国内政府经济行为的范畴,是国家经济主权的反映,但其经常会对自由贸易体制产生扭曲作用或造成不公平竞争的后果,因此世贸组织规则中的三个法律文件都规定了补贴问题,它们分别是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WTO农业协定和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一、补贴的定义及其分类世界贸易组织(WO)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对“补贴”的定义:补贴是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对补贴的这一定义,我们可做如下的内涵解析:(1)补贴主体:一是政府,这里的“政府”既包括中央政府,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既包括政府权力机关,也包括政府执行机关(也即:政府所属管理职能部门)。那么,政府提供补贴的形式,可以是直接的现金资助,如政府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形式给予国内生产者的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价格补贴等,也可以是间接的政策补贴,例如,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或政策所给予的某些特殊的、具有优惠性质的指导性,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能够通过政府的这种制度安排而从中获得好处。二是任何公共机构,这里的“公共机构”主要指财政、金融、税收、会计、统计、审计、法律事务、担保、基金机构等。它们会在某种制度安排下,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及其产品生产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涉及到对企业及其产品生产的收入、利润或价格等方面.例如,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低息、免息贷款或优惠利率贷款、税收机构所给予的税收优惠及税收低免等。()补贴对象。国际贸易中的补贴所涉及到的主要对象是指:一个国内生产者(厂商)及其产品.换句话说,补贴有时候是直接针对特定厂商,有时候也直接针对特定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补贴机制。补贴机制通常设计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补贴途径的选择,通过何种途径将补贴给予收补对象,例如,是直接的资金补贴还是间接的政策导向;二是补贴形式的选择,例如是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价格补贴等还是税收补贴、利润补贴、贷款担保等.在众多补贴形式中,最基本的补贴有两类:一是生产补贴:是指产品无论出口与否,都给予生产这种产品的产业(或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它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注入资金、直接贷款、或由政府提供贷款担保、或由政府承担企业债务、或政府收购等形式,向该产业(或企业)提供资金、或能够改变收入或价格效应的支持。二是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给予出口厂商现金补贴或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补贴又被划分为如下三种基本类型:【1】禁止性补贴.禁止性补贴又称之为“红箱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实施的有选择性、差别性或具有歧视性的补贴,这类补贴明显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所以它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被世界贸易组织所严格禁止的。包括:(1)出口补贴(如前所述)。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类:直接补贴是指政府给予出口企业以直接的现金补贴;间接补贴是指政府给予出口企业财政上的优惠,如出口退税、延期付税、补贴贷款、或给外国购买者以低息贷款等。(2)差别性(选择性或歧视性)补贴:针对特定产业或特定企业的生产及其产品所给予的补贴,这些补贴在同等条件下(同等时间、同等区域、同等规模、同等标准),其他产业(或其企业)不能同等享受。(3)进口替代补贴:也称之为“国产化补贴”,是指对实施进口替代的企业或生产过程中优先购买或使用国产品的企业,所给予的特殊税收减免优惠以及财政、金融等方面的资助。(4)其他类型的特殊补贴,例如折旧优惠、政府提供信贷或信贷担保等。【】可诉性补贴。又称之为“黄箱补贴”,是指:某些类型的补贴尽管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且造成了其他国家的贸易利用的损失,但是,这类补贴所造成的影响深度及其广度,目前尚未达到足以实施贸易限制的程度,因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对这类补贴赋予进口国一定的申诉权力。也就是所,当进口国发现出口国对于特定产品出口实施了某些补贴后,进口国有权要求出口国停止或取消这些补贴。【】不可诉性补贴。又称之为“绿箱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或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并实施的合法性补贴。尤其是在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WO归纳了一系列的“绿箱补贴”。例如,公共基础设施补贴、生产资料补贴、灾害补贴、结构调整补贴、教育补贴、医疗卫生补贴、科技推广补贴、培训补贴等。二、补贴的经济贸易效应分析(以出口补贴为例)出口补贴对一国生产、消费、价格、贸易与福利等方面均产生显著的影响。下面依据“小国”与“大国”的划分,分别加以阐述。(一)出口补贴的小国经济效应如图所示.图中,S、D分别是小国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小国在P的国际价格下生产OQ的产品,其中国内需求部分为Q1部分,超额供给Q12部分可供出口。PSP b d SWD Q3 Q1 Q2 4 Q现在为了鼓励出口,该小国政府决定对每单位产品的出口给予s美元的出口补贴。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相当于每单位产品的价格由提高到PS(=P+S),企业收益增加愿意扩大生产并出口,数量从OQ2增加到O4。由于出口比国内销售收益更高,因此企业或转向出口生产或将原来供给国内市场的部分产品也用来出口,这就迫使国内价格提高到的水平,因为只有保证国内产品获得与出口产品同等的收益,生产者才能向国内销售产品。这时,国内消费由OQ1下降到OQ3,相应地,企业出口数量也从补贴前的QQ2扩大到Q3Q4。但是,补贴导致的国内价格上升使得该小国消费者利益收到损害,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减少了(b)部分,生产者剩余由于补贴而增加了(a+b+c+d)的部分,但该小国政府的补贴为(b+c+d)部分(sQ3Q4)。综合以上各项福利的增减,该小国因为出口补贴而产生的净福利:E=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政府出口补贴(ab+cd)(a)(bcd)=(bd)其中,b部分为因为补贴而造成的国内价格上升所导致的消费扭曲。d部分则为补贴使低效率的国内企业加入生产而造成的生产扭曲。(二)出口补贴的大国经济效应如图所示。图中曲线含义与以上所述小国模型相同。因为是大国,因此实行出口补贴的结果会导致世界市场的价格下降,从W下降到PW,这样补贴仅仅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到PS(Ws).显然,PS(Ps) P(=PW+S),这也就是说,在大国经济的条件下,补贴导致的国内价格效应要小于小国经济条件下的价格效应。因为,在大国经济的条件下,补贴的价格效应被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分摊了.PSS b c dP f PWDO Q1 Q2 Q4 Q 如图显示:与补贴前的自由贸易相比,出口补贴导致的国内价格上升使得该大国国内生产由OQ2增加到O4,但国内消费则由OQ1减少到Q3,出口由补贴前的Q1Q2增加到补贴后的Q34。由图示分析可知:大国消费者剩余损失为(ab)部分,生产者剩余增加为(+c)部分,政府补贴为(cd+ef)部分。综合各项福利增减,则该大国出口补贴所产生的净福利:E=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政府出口补贴(a+b+c)-(ab)(b+c+)=(b+ e+g)第五节 环境性壁垒(绿色壁垒)环境性壁垒也称之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并贯彻实施于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再循环再利用等整个经济过程的贸易措施。一般认为,绿色壁垒的兴起是近2年的事,但由于绿色壁垒直接或间接关系到环境发展及其保护问题,并且由于绿色壁垒所倡导的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壁垒近年来得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与推广。同时也使得绿色壁垒越来越成为现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重要的方式与手段。一、绿色壁垒形成的背景概述绿色壁垒的产生有着及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近10多年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温室效应、越界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海洋污染、有毒有害与危险品处理以及包括沙漠化等所造成的土地资源退化、森林破坏、酸雨、物种灭绝等,使人类社会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由此,环境保护主义成为当代最主流的趋势之一。192年6月日-16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制定了包括2条原则的人类环境宣言和包括00项建议的人类环境行动计划。973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KP)成立,并以此为中心设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和环境基金会,同时决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87年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91年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组织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发表了北京宣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里约热内卢宣言并签署了世界环境保护公约。环境与贸易问题随即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195年世界贸易组织(A)专门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9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环境问题被正式提上了大会的议事议程.自此以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的一系列国际性组织,纷纷将环境问题作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关的文件与规定。截至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150多个与环境及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公约等。绿色理念日益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最普遍的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有关环境与环境保护及其发展问题的法律、法令、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说,环境保护无可非议,有关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法律、法令、法规及其规章制度也具有合法性。另外,环境保护主义所倡导的环境保护、生态和谐、再循环、再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也完全符合国际共同利益和各国自身利益.然而,问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通过制定十分严格、苛刻的规章制度和环境标准,借此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将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而加以运用。因此,环境壁垒是一种形式壁垒,程序壁垒.二、环境壁垒的实施机制(一)WTO机制引入环境保护GA关注环境与贸易问题开始于2年。但是关贸总协定为配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而起草并向大会提交了一项关于“工业污染控制与国家贸易”的研究报告,首次就环境与贸易问题进行了探讨。同年11月成立了“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192年该工作组发表了题为贸易与环境的工作组研究报告,并阐述了有关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说,WO有关贸易环境问题的机制可概述为:“环保例外权”。也即:WTO成员国有权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为养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为由,不受GAT(WTO)规定中其他规则的约束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其内涵可具体解析为:当某一成员国认为进口产品涉及到人类或动植物生命或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产生了威胁或损害威胁,或这些产品损害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害或损害威胁时,该成员国有权不受WT规则约束而采取任何措施对特定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旨在消除或减弱因这些产品的生产而产生的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另外,在TO框架内一些列入WTO附件表中的多变贸易协定或协议也多有涉及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这些协定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农产品贸易协议以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等。(二)国家干预机制所谓“国家干预机制是指:国家(或政府)就有关环境保护问题及相关的问题(如资源利用、生态安全、健康、卫生检验检疫、产品质量等)直接介入贸易活动过程而施加一定的管制。包括:行政干预、国家管制、法律禁止以及环境管制等.国家通过制定十分严格、苛刻的规章制度和环境标准,借此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三、环境性壁垒的主要措施(或表现形式)【】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关税是一种附加关税,是指对造成污染、环境破坏、影响生态平衡的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以限制、禁止其进口。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运用惩罚性关税对相关出口方实施贸易制裁。【2】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也就是所谓的环保技术标准,是指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技术要求、技术参数、技术认证等。目前,广泛运用的技术标准包括欧盟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等。只有当进口商品符合或达到了规定的技术标准,才准予进口,否则,限制或禁止其进口。目前,在国际经济中广泛被加以运用的IS000体系、IO1800、ISO1400体系等,都对有关产品生产的环境技术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3】绿色环境标志.也称之为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或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环境信息的一系列文字、图案、图形、数字等的组合。它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通行证”.【4】绿色认证制度。所谓“绿色认证是指由政府管理部门(主要是环保部门)、权威机构或由政府授权的机构按一定程序和要求,对符合或达到了规定的环保技术标准的企业及其产品所授予的环保标志。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及其产品因其符合或达到了规定的环保技术标准而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免除必要的进口检验程序。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强制性规定,要求进口产品必须通过规定的环保认证.目前,绿色认证正在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其认证范围涉及到国际贸易广泛的领域,覆盖了包括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农产品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发展中国家因为生产的技术基础、工艺过程及其管理因素的约束,多数产品尚未通过绿色认证,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因此而遭遇绿色壁垒的可能性也较大.【】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以及再回收再利用的包装.绿色包装目前再发达国家十分流行。这些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强制性制度,要求某些特点产品包装,必须符合或达到所规定的环保包装标准,才准予进口,否则限制或禁止其进口。【6】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为了变化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资源免受污染以及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有关进口产品的卫生检验与检疫制度。这些检验检疫过程十分复杂、程序繁琐、技术标准严格、检验检疫方法细致多样。以至于在一定意义上,检验检疫制度成为了许多产品的通关障碍。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他们成为了被加以任意运用的贸易壁垒。【7】绿色反补贴.发展中国家因为生产的技术基础、工艺过程以及技术管理的落后,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相对较高,而多数企业的环境治理机制不健全,环境治理投入较低。为此,政府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补贴,以提高企业环境治理的能力与效率.这就是所谓的“环境补贴。但是,发达国家却借此环境补贴违反了WT 的补贴原则而对发展中提起环境补贴诉讼,这就是“环境反补贴”或称之为“绿色反补贴”,以此限制或禁止自发展中国家相关产品的进口.三、环境性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以环境关税为例)环境关税也称之为“绿色关税”,是一种附加关税,它是由进口国政府设置、旨在对那些可能造成进口国污染、环境破坏、影响生态平衡的产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以此达到限制、禁止进口的目的.在极端情况下,一国政府甚至可以通过运用惩罚性关税对相关出口方实施环境贸易制裁。环境关税具有一般性关税的经济效应。假定普通关税为零(零关税),环境关税税率为.可用下图加以简要解析(以大国为例)。图中,SH为大国的国内供给曲线,SH+为国内供给曲线与外国出口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总供给曲线。H为大国的国内需求曲线。H与SH+F的交点E1决定了征税前的国际市场价格为W,此时国内生产者提供OQ数量的商品,并从外国进口Q12数量的商品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缺口O。P H H+F+TPT E SH+ b c D 1 P e DHO Q1 Q3 Q4 2 Q由于大国需求量的波动会影响到国际市场价格,因此,现在的国际市场价格由原来的下降到W.这样外国只能以P的价格向大国出口商品(价格效应),这意味着出口国贸易条件更加恶化.而对于该大国来说,由于环境关税所导致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意味着自己贸易条件的改善征收环境关税后,总供给曲线由原来的SHF上移到H+T。SHF+与DH的交点E2决定了国内价格从原来的W上升到PT,现在国内生产由原来的Q1增加到OQ3(生产效应);国内需求相应减少,从原来的OQ2减少到Q4(贸易效应)。因此,在大国经济的条件下,对应于相同的条件,征收环境关税后的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小国经济条件下的国内价格上涨幅度。国际市场价格的下降部分抵消了环境关税所引起的国内较价格上涨,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环境关税对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环境关税的净福利=(abcd)(+e)e(+d)当e(bd)0时,进口国社会福利增加;当e(bd)0时减少。因此,在大国经济的条件下,环境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贸易条件效应与关税保护成本的对比。第六节 技术性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calbarrer to trade,TBT)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由于它具有隐蔽性、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难以预测等特点,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成为现代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以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一、技术性壁垒的含义及其作用(一)技术性壁垒的含义技术壁垒主要是指进口国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用以确定产品特性的法律、法令、规定、标准、以及旨在检验商品的合格性评定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也即: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的进口限制.技术性壁垒存在二重性:一方面由于各国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因为技术发展的差距,导致不同的技术标准及其相应的技术法规。当发达国际用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及其生产进行检验时,就很容易产生差异性而导致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不合理的技术检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技术标准本身并非壁垒,只是因为技术标准的差异性以及检验程序的差异性,而导致的对贸易流通的限制或阻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某些有意识制定的技术标准或技术法规,这些技术标准或技术法规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实现对一些特定国家和地区商品进口的限制或禁止.(二)技术性壁垒的作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对进口商品产生三种主要的限制性作用:【1】技术限制。通过技术法规等文件直接规定进口限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的作用形式。这在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2】经济限制.这类限制得的数量很多,涉及广泛的产品及其生产领域。【3】行政和司法部门的限制。例如,进口国采用复杂的、旷日持久的检验检疫程序,使得出口商品的销售成本大大增加,往往容易导致进口需求减少。二、技术性壁垒的分类【1】颁布各种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所谓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性文件。法规具有强制性、直接性等特点。技术法规是指与产品及其生产的技术有关的法律性文件的总和,涉及广泛的产品及其生产的技术标准、技术体系、技术管理、技术运用、技术合格性评定及其程序等。根据技术法规的形式不同可划分为:(1)直接制定的技术性法规。也就是直接针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而制定的技术法规。例如,日本就是世界上技术法规最繁多的国家。另外如美国和欧盟也是世界上技术法规相对健全的国家和地区。这些直接的技术法规的制定说明: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利用法规进行合法的进口限制是技术壁垒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在相关的法规中引用技术标准。在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特别是产品质量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一旦这些技术标准被法规所引用,情况则大不相同,这些标准也就因此而具有了强制性。引用根据引用的内容不同可划分为:全部引用和部分引用。与直接的法规制定不同,法规引用标准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它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或法规而得以强化,而不必顾及技术标准本身的约束.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种法规引用标准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技术性壁垒,尤其在纺织品贸易、农产品贸易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如今产品技术标准作为加速复杂产品贸易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语言和工具,已被广泛承认并加以广泛运用。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