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材解读-敦义小学.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597504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1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材解读-敦义小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学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材解读-敦义小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科学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材解读-敦义小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材解读 一、 对本单元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存在状态,随着温度或外界压强的变化,物质可能 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 温度与水的变化 ” 单元主要以水为例,让 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 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 (固态、液 态和气态 ),主要 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 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 “ 物质是不断 变化的 ” 概念 ,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 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 “ 物质循环 ” 的 概念。为后面学习其它物质变化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共 7课,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 温度和温度计 ”“ 测量水的温 度 ” ,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 技能 ;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对一 个物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即如果物 体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且仅发生热传递 ),物体失 去热量,温度下降 ;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由 此可借助温度计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从而推 测该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为后续观察 研究水发生状态变化打下基础。这部分的第 2课 “ 测量水的温度 ” 可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评价内 容,通过分组多次测量记录四杯水的温度,检测 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度的能力。 第二部分 :逐步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 为另一种状态的。第 3课、第 4课 “ 水结冰了 ” 、 “ 冰 融化了 ” 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 ;第 5课、 第 6课 “ 水珠从哪里来 ” 、 “ 水和水蒸气 ” 探究的是 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 ;第 7课 “ 水的三态变化 ” 则让学生自主探究水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怎样变化,并 总结概括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第 7课 “ 水的三 态变化 ” 是本单元又一个评价内容。作为单元的第二 份评价,它不仅要检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寻求水的 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 态之间变化的观察活动 ),同时要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 中获得的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加工,以形成知识结构, 即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能应用于对 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解释。 二、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内容的认识。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三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年 龄特点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摄氏温度计,并会读写方法。 2、测量水温度的步骤、方法。 3、观察水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4、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5、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 分析 再假 设的探究过程。 6、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 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7、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相互转 换。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三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 年龄特点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认识和读写零下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3、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4、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5、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 块的关系。 6、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 间的相互转化。 7、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三、 单元教学目标 (一 ) 科学概念 1、 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 温度计进行测量。 2、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 ;物体获得 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 可以知道这 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 水在自然界有液态 、 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 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 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二)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等物体的温 度。 2 .观察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3 .观察水在蒸发、凝结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4 .以 “ 玻璃杯壁上的水珠 ” 为探究内容,经历 “ 观察 现象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解释 ) 分析 检验 假设 寻求新的证据 做出新的假设 ” 的过程,完成 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5.对 “ 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 ” 进行验证。 6.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 和概括。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 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 4.初步建立物质不灭 (循环 )的认识。 (四) 具体做法: (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 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 2)增强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利用实验室教学仪器, 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材料来进行教学,解决学生知识面窄,理 解能力不强,观察不细致,生活经验少,很难进行探究式学 习的难点。 ( 3)指导实验,提高操作技能。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自操 作、自主的探究,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不仅要为课堂 中学生的 “ 所见 ” 、 “ 所闻 ” 提供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还 要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 4)、浓缩信息,突破时空局限。自然学科涉及面广,有 些内容只依靠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和说教,对学生的触动不 大。利用实验教学和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部份 教学内 容集成、 形象、生动、直观地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 ( 5)、以动制静,激发参与意识。教材中有些自然现象, 学生无法亲身经历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运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教学,能使抽象、静止的事物变得形象而生动,极大地调动 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本单元内容的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有 7课,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每课安排一课时的教学时间。课外实践活动基本上每课都 有,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探究 活动。下面是各课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里我就不作具体 的介绍。 第 1课 、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 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二、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 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四、 教学重点 : 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五、 教学难点 : 识读零下温度。 第 2课 、测量水的 温度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 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 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 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二、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 在 -20 110 )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 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四、 教学重点 :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五、 教学难点 :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第 3课 、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 0 ,水的温度下降到 0 时,水开始 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二、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四、 教学重点 :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五、 教学难点 : 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第 4课 、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 0 ,冰的温度升至 0 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 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 ,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的重要因素。 二、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 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四、 教学重点 :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五、 教学难点 :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第 5课 、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二、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 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 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四、 教学重点 : 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 分析 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五、 教学难点 : 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第 6课 、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二、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 “ 水会干掉 ” 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 现象。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四、 教学重点 :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五、 教学难点 :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 化。 第 7课 、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 云、雾、雨、露、霜、雪、 冰、水蒸气 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 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三、 教学重点 : 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四、 教学难点 :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