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68176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6.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6.3.1 预测原则 ( 1)可能产生影响的,应预测其影响; ( 2) 预测的范围 、 时段 、 内容和方法根据等级 、 工 程与环境特性 、 当地环保要求确定; ( 3) 预测方法通用 、 成熟 、 简便 , 满足精确度要求; ( 4) 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面水环境要求高时 , 应分 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 6.3.2 预测时段的确定 ( 1)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三个时期; ( 2) 所有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期的影响 , 分正常 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预测 。 特殊情况还应进行 风险事故状态下的影响预测; ( 3) 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预测建设期 、 服务期满后的 影响; ( 4) 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 。 6.3.3 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 ( 1) 在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中选择拟预测的水质 参数(一般少于现状调查涉及的水质因子); ( 2) 根据环境现状 、 评价等级 、 当地环保要求确定 建设期 、 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 不 同时期参数可以不同 ) ; ( 3) 对河流 , 可参照水质参数排序指标选取预测因 子 水质参数排序指标 (负值或越大,污染影响越大) hhs pp cc c Q Q I S E )( 式中 ISE 水质参数排序指标; Cp 建设项目水污染物排放浓度, mg/L; Cs 水污染物评价标准限值, mg/L; Ch 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mg/L; Qp 废水排放量, m3/s; Qh 河水河段流量, m3/s。 6.3.4 预测方法 ( 1) 数学模式法 ( 2) 物理模型法 ( 3) 类比分析法 ( 4) 专业判断法 6.3.5 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混合与扩散 废水排入水体后 , 最先发生的过程是混合稀释 , 混合稀释是污染物迁移的重要方式之一 , 混合稀释 能与水体的水文特征相关 。 河流的稀释混合过程 ( 1) 稀释的含义:当废水进入河流之后 , 便不断 与河水发生混合交换作用 , 是保守污染物浓度沿流 程逐渐降低 , 这一过程称为混合稀释过程 。 ( 2) 混合 1)竖向混合阶段:污染物排入河流后逐步向河水中分散 , 由于 一般河流的深度与宽度相比较小 , 所以首先在深度方向上达到 浓度分布均匀 , 从排放口到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的阶段称 为竖向混合阶段 , 同时也存在横向混合作用 。 2)横向混合阶段:当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后 , 横向上的混 合过程在持续 。 经过一定距离后污染物在整个横断面上达到浓 度分布均匀 , 这一过程称为横向混合阶段 。 3)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在横向混合阶段后 , 污染物浓度在横 断面上处处相等 。 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 , 持久性污染物的 浓度将不在变化 , 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断减少 。 (3)扩散 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迁移总起来可分为两 类,即推流和扩散 。推流也称平流、随流输移。 推流是指污染物质随水质点的流动一起移到新 的位置。 扩散可分为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剪切流离散 (弥散)和对流扩散。 1)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是指物质分子的随机运动(即布 朗运动)而引起的物质迁移或分散现象 。 当水 体中污染物质浓度分布不均匀时,污染物质将 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分子 扩散过程服从费克第一定律。 xMJE x 2)湍流扩散 当河流做湍流运动时,随机的湍流作用引 起污染物的扩散,称为湍流扩散 。 湍流扩散所引起的污染物质量通量与浓度 梯度成正比。湍流扩散系数比分子扩散系数大 7 8个数量级。 因此,在河流中污染物的迁移是以湍流为主的。 xxIE x 3)剪切流离散 当垂直于流动方向的 横断面上流速分布不 均匀 或者说有流速梯度存在的流动称为剪切流。 剪切流离散又称弥散,它是由于横断面上各点 的实际流速不等而引起的。 xxJD x 4)对流扩散 对流扩散指由于 温度差或密度分层不稳定 性面引起 的铅直方向对流运动所伴随的污染物 迁移。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混合示意图 b b c c d d a a e e Q, C 1 q, C 2 4 2 5 1 3 1 污水注入点; 2 完全混合点; b - b 断面:水质完全混合断面; 3 初始段(背景河段); 4 非均匀混合段; 5 均匀混合段 d-d 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混合和扩散 Q 混合过程段( L) 排放口 完全混合段 背景河段 ( 3)几个概念 污水注入点 : 污水排入河流的入河口 水质完全混合断面 : 断面上任一点的浓度和断面上的平均浓度相 差 5%之内,就认为完全混合 。 初始浓度(背景河段) 非均匀混合段 均匀混合段 污水注入点和完全混合点把一条河流分成三段 混合系数: 水质完全混合断面以前,任一非均匀 混合断面上参与和废水混合的河水的流量为 Qi,把 参与和废水混合的河水流量 Qi与该断面河水流量 Q的 比值定义为混合系数 a a=Qi/Q 0a1 污染带: 在非均匀混合段废水排入一侧的岸边形 成一条污染带。 稀释比: 把参与和废水混合的河水流量 Qi与废水 流量 q的比值定义为稀释比,以 n表示。 n=Qi/q=aQ/q 河段 混合过程 混合系数 a 稀释比 n 浓度 a - a 没有废水注入 0 0 C 1 初始段 b - b 废水注入点 混合段 c - c 部分混合 a=Q i /Q n=Q i /q= a Q/q ( C 1 Q i +qC 2 ) / ( Q i +q ) d - d 完全混合 a=1 n=Q/q ( C 1 Q+qC 2 ) / ( Q+ q ) 均匀段 e - e 完全混合 a=1 n=Q/q ( C 1 Q+qC 2 ) / ( Q+q ) ( 4)稀释混合过程的浓度估算 b b c c d d a a e e Q, C 1 q, C 2 4 2 5 1 3 1 污水注入点; 2 完全混合点; b - b 断面:水质完全混合断面; 3 初始段(背景河段); 4 非均匀混合段; 5 均匀混合段 污染带 d-d 河水 Q, 污染物浓度 C1 污染物浓度为 C2 废水流量为 q 测定排水口至完全混合断面的距离 Ln,假设混合系数 与距离成正比,任一断面的混合系数按下式计算: Ln t 式中: Ln 排水口距完全混合断面的距离, m X 任一断面距废水排入口的距离, m 河流实际流速 t 时间,(废水排入河流与河水完全 混合所需时间), h )( n n Lx L x a u u 式中: Ln 排水口距完全混合断面的距离, m B 河流宽度, m a 排放口到近岸水边的距离, m H 平均水深, m u 河流平均流速, m/s g 重力加速度, 9.8m/s2 I 河流底坡, 5.0)g)(0065.0058.0( )ua6.04.0( HIBH BB Ln Ln无实测数据时,可查表取值(课本 P200):查 取所需时间与河水实际流速的乘积为完全混合距离 已知河宽 20m,平均水深 2m,河水流量 6m3/s, 某工厂排入该河污水量 500m3/d,问 Ln=? 费洛罗夫提出混合过程段的污染物浓度 Ci 及混合段总长度 Ln可按下式计算: 3 1 lg 3.2 qa qaQ L n 河流湍流扩散系数, 10-2-1 m2/s qaQ qCaQC qQ qCQC C i i i 2121 6.3.6 河流水质模型 一、河流水质模型简介 1.定义:河流水质模型是描述水体中污染物随时间 和空间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学方程 ( 微分的 、 差分的 、 代数的等 ) 2.作用:模型的建立可以为排入河流中污染物的数 量与河水水质之间提供定量关系。从而为水质评价、 预测及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3.水质模型的分类 按时间特性分:分为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 描写水体中水质组分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 水质模型称为动态模型。 描述水体中水质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的水质模型称为静态模型。 3.水质模型的分类 按空间特性分 零维水质模型 :水体看成完全混合器,水质 组分浓度是均匀分布的 一维水质模型 :水质组分迁移变化在一个方 向上重要,另两个方向均匀 二维水质模型 :水质组分迁移变化在两个方 向上重要,另一个方向均匀 三维水质模型 :水质组分迁移变化在三个方 向进行 混合段应选用二维或三维模式,均匀段应 选用零维或一维模式。 二、持久(守恒)性污染物 定义: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 , 随着介质的运动 不断地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 , 还由于分散作用 , 不断向周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浓度 , 但它不会 因此而改变总量 , 不发生衰减 , 称为守恒污染 物 如:重金属 , 多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 三 、 非持久 ( 守恒 ) 污染物:污染物进入环境 以后 , 除了随着介质流动而改变位置 , 并不断 扩散而降低浓度外 , 还因自身的衰减而加速浓 度的下降 , 称为非守恒污染物 。 如:放射性物质的衰减; COD、 BOD等 四、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 C( CpQp ChQh) /(Qp Qh) 式中 C 计算断面污染物浓度, mg/L Cp 污染物排放浓度, mg/L Ch 河流来水污染物浓度, mg/L Qp 废水排放量, m3/s Qh 河流来水流量, m3/s 四、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 1)河流充分混合段 ( 2)持久性污染物 ( 3)河流为恒定流动 ( 4)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五、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 C C0 exp-(k1+k3)x/(86400u) 式中 C 计算断面污染物浓度, mg/L C0 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 mg/L k1 污染物衰减系数, 1/d k3 污染物沉降系数, 1/d u 河流流速, m/s x 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 m 五、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 1)河流充分混合段 ( 2)非持久性污染物 ( 3)河流为恒定流动 ( 4)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对于持久性污染物,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 可以采用 k3代替( k1 k3)来预测其浓度沿程 变化。 六、 S-P模式(斯特里特 费尔普斯模式) 六、 S-P模式(斯特里特 费尔普斯模式) 六、 S-P模式(斯特里特 费尔普斯模式) C C0 exp (k1+k3)x/(86400u) 不考虑沉降作用时,有: C C0 exp k1x/(86400u) 式中 C 计算断面 BOD浓度, mg/L C0 计算初始点 BOD浓度, mg/L k1 BOD衰减系数, 1/d k3 污染物沉降系数, 1/d u 河流流速, m/s x 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 m 式中 D 氧亏量,即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浓 度的差值, mg/L D0 计算初始断面氧亏量, mg/L k2 大气复氧系数, 1/d x 预测点到计算初始点的距离, m xc 最大氧亏点到计算初始点的距离, m u86400 xe x p u86400 xe x p u86400 xe x p 2021 CK 12 01 KDKKD KK 1 12 0 0 1 2 12 c 1K Klnu8 6 4 0 0 x K KK C D KK 六、 S-P模式 适用条件: ( 1)河流充分混合段 ( 2)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 ( 3)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 ( 4)河流为恒定流动 ( 5)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七、耗氧系数 k1的取值 1、套用已有: 0.10.15 2、实测法(两点法) 从 s-p的 BOD模型推导出 式中 t 水流经上下断面的时间 ,d C0, C 实测的上下断面的 BOD浓度, mg/L 因为河水是变化的、随机的,因此 k1要做多次实验 求得平均值方可。 c cln1 0 1 tk 例题: Lmg qQ qCQCC /20 2.02 2.02002221 0 均匀河段长 10km, 有一含 BOD的废水从这一 河段的上游流入 。 废水流量为 q =0.2m3/s, BOD浓 度 C2=200mg/L, 上游河水流量 Q =2.0m3/s, BOD 浓度 C1=2mg/L, 河水的平均流速 u =20km/d, BOD的衰减系数 k=2/d, 求废水入河口以下 (下游 ) 1km、 2km、 5km 处的河水中 BOD 的浓度 。 解:河段初始断面河水中 BOD浓度为: 按照一维水质模型预测计算下游断面浓度: 下游 1km处 BOD浓度为 同样计算 2km、 4km的浓度值分别为 16.4mg/L、 13.4mg/L Lmg uKxCxC /18 2 0 0 0 0/1 0 0 02e x p 20 8 6 4 0 0/e x p )(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